A. 哪裡的農民伯伯發明的拔樹機
江蘇豐縣有農民自己發明的拔樹機,網上有視頻
B. 豐縣農民改裝的三輪車拔樹機噴什麼顏色的漆好看
改裝三輪車撥樹是那個省豐縣的,有電話嗎?乍聯系嗎?
C. 有沒有一個機械能把一個樹根連根拔起
從目前來說沒有機械機器,可以把一根樹根連根完全的拔起,絕大部分機器和挖掘機只能做到把一樹樁為主的主體部分挖掘。近日也有一些特別新的農民發明了一些機器就是為了完全的挖掘樹根,但成效不是非常的好。
但對於城市來建設來說,能夠研發出一種機械,把樹根連根拔起對城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主要還是在挖掘機方面改良。可能不久的將來市面上會出現這種機械。
D. 拔樹尋根成語故事
封侯萬里
封侯萬里 fēng hóu wàn lǐ
封:古代帝王分封部下;封侯:立功而得功名;萬里:指邊遠地區.在邊疆立功以求功名.形容志向高遠,氣度非凡
成語繁體 封矦萬裏
常用程度 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的志向
成語結構 補充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例子 宋·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如果是典故中的成語就是投筆從戎
當年萬里覓封侯」暗用了漢朝(班超 )「投筆從戒」的典故
投筆從戎
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字仲升,東漢扶風郡平陵(今陝西省咸陽縣西北)人.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肯動腦筋,能言善辯,讀了不少書.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著名的史書《漢書》就是他們父子倆編撰的.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庄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並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寫字,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厭煩和苦惱,於是「啪」的一聲把筆摔在地上,嘆氣說:
「男子漢大丈夫,縱然沒有其他什麼志向謀略,也應當學學當年的博介子和張騫,在外建立功勛,怎麼能夠長久地把時間花在替人抄寫上面呢?!」
聽了這番話,周圍的人都譏笑他異想天開,班超感嘆地說:「庸人怎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啊!」
後來皇帝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派兵出征,班超從軍入伍了.他英勇殺敵,大敗匈奴,立了戰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投筆從戎」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的行動.
E. 夢到在拔樹寓怎麼拔都拔不起來意著什麼
如果你生活規律不用太緊張,看看下面的文章,你可能心裡會舒服多了.我晚上基本上都做夢的 夢多的人壽命長 人為什麼要做夢?不做夢會有什麼反應? 科學家做了很多剝奪人做夢的實驗,即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就立即被喚醒,如此反復進行。結果發現,對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生理異常。如脈搏、血壓、體溫以及皮膚電壓均增加,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心理上一系列不良反應,如緊張、焦慮、易怒、記憶障礙、出現幻覺、定向障礙等。顯然,做夢已成為人體一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過程。正常的夢境活動,成為保護肌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困素之一。日本山梨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人腦中存在著兩類相反的催眠肽,一類催無夢睡眠肽,另一類催有夢睡眠肽,將它施於動物,使其睡眠的有夢期延長,結果實驗動物的平均壽命大大提高。 我們愛做夢,實在是老天給我們的一種恩賜,即使沒有生理上的壽命延長,實際上,我們能同時擁有兩個世界,與不做夢的朋友相比,經歷了更多. 夢對健康有積極作用 許多人都認為,一夜無夢是一件幸福的事。研究者卻發現夢可以鍛煉大腦的思維能力。接受臨床實驗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即將進入夢眠狀態即被強行叫醒,結果他們即使在學習中勤奮努力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夢對人腦的積極作用與計算機對數據的處理有相同之外,它使大腦皮層之間的聯系進入一個更為良好的階段。 夢對保持人類的精神健康也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許多患有慢性憂鬱症的病人就長期被混亂的夢或缺乏夢的異常睡眠所困擾。當他們進行了通過電腦調節腦波的睡眠治療後,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轉。那麼,為什麼有些人不能做夢或者說完全回憶不了夢境呢?這是受到無線電波的干擾導致的。如果消除了這些干擾,4-6天後就可以重新享受做夢的驚險和樂趣。 做夢對人有許多好處,做夢可以鍛煉腦的功能。做夢是人腦的一種工作程序,對大腦白天接受的信息進行整理,大腦白天不能處理的信息能在夢境中得到很好的處理,白天苦苦思素而無法解決的難題能在夜晚的夢境中迎刃而解。 根據腦電圖的測試也發現,人腦在做夢時的活動是相當強烈的,我們能夠從做夢時測到快速的、紊亂的腦電波,其強度有時會超過覺醒時的強度。從這一點來看,做夢是鍛煉人腦功能的一種自身需要。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作了一夜的夢,一宿沒休息好","晚上夢多,簡直沒有睡著"。那麼真的是做夢耽誤了休息嗎?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嗎?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做夢並能回憶夢境並非睡眠不深的指標,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沒有睡好。實際上,做夢是一種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你每天晚上畢定要做4~5回夢。因此說整夜做夢或沒有做夢都不現實,也談不上夢多夢少。有研究表明,夢感與失眠的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系。也就是說,有無夢感和夢感的程度均不能作為失眠與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觀指征。 那麼,為什麼會有前面的抱怨呢?有學者通過調查分析,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睡眠知識及睡眠與夢感的關系所知甚少。 (2)與人的情緒狀態有關。 (3)對自己的健康過分關心,對夢感過分關注,導致夢感增強。反過來又加重對健康的擔心,對失眠的恐懼,以至形成惡性循環。 (4)在REM睡眠中和後期覺醒更可能回憶起夢的內容。 (5)個體功能狀態差異,不同的個體的夢感不同,甚至同一個體在不同時期,煌 δ蘢刺 胃幸膊瘓∠嗤 裕 械娜嘶岣芯躋歡問奔涿味啵 硪歡問奔涿紊佟?nbsp; 另外,部分人雖然沒有明顯的失眠,但是在夜裡做夢後白天就感到有氣無力,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因素所致。做夢者總是把夢中的內容和自己心情不愉快的事情聯系在一起,使思想負擔加重,情緒受到壓抑,從而出現種種不適現象。 做夢本身對人及睡眠都有一定的益處,除非你夜夜驚夢不得安眠,日間有明顯嗜睡,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則應找醫生看看,尋找原因並進行治療。 如果你經常這樣,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失眠患者為什麼總是說夢多? 經常聽到有人說:「昨晚沒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我晚上夢多,簡直沒有睡著」。於是,這一天學習、工作起來似乎還真感到有點精神不振、精力不足,彷彿做夢真的耽誤了休息。有些醫生按照傳統觀念,也承認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其實,這種舊觀念是不對的。做夢並能回憶夢境並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標,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不曾睡好。正如前面談到的那樣,夢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或有沒有夢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做4~5回夢。說整夜做夢是誇張,說沒有做夢也不現實,更談不上夢多夢少。國內外都有人對主訴失眠、整夜作夢或夢多的慢性失眠症,進行過生理測驗,應用多種生理儀進行腦電波描記和研究,客觀地記錄證明,這些主訴「夢多」、「整夜作夢」病人的睡眠周期和正常人並沒有什麼差別,他們伴有夢的快波睡眠期所佔的比例和實際時間也並沒有明顯縮短或延長,「整夜做夢」和「夢多」的體驗與各
F. 那一個國家發明風力發電機
這個還真沒有發現沒什麼明文記載。希望以下的內容能幫助你。
風很早就被人們內利用--主要是通過容風車來抽水、磨面等,而現在,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
風是一種潛力很大的新能源,十八世紀初,橫掃英法兩國的一次狂暴大風,吹毀了四百座風力磨坊、八百座房屋、一百座教堂、四百多條帆船,並有數千人受到傷害,二十五萬株大樹連根拔起。僅就拔樹一事而論,風在數秒鍾內就發出了一千萬馬力(即750萬千瓦;一馬力等於0.75千瓦)的功率!有人估計過,地球上可用來發電的風力資源約有100億千瓦,幾乎是現在全世界水力發電量的1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燒煤所獲得的能量,只有風力在一年內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國內外都很重視利用風力來發電,開發新能源。
利用風力發電的嘗試,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開始了。三十年代,丹麥、瑞典、蘇聯和美國應用航空工業的旋翼技術,成功地研製了一些小型風力發電裝置。這種小型風力發電機,廣泛在多風的海島和偏僻的鄉村使用,它所獲得的電力成本比小型內燃機的發電成本低得多。不過,當時的發電量較低,大都在5千瓦以下。
G. 魔獸爭霸3怎麼修改出場農民變成其它單位
你只能把那個原有的觸發刪除
事件 地圖初始化
條件 玩家1是人族等於TRUE
動作 創造一個城鎮大廳在玩家1的開始點
創造5個農民(你要弄的)在玩家1的開始點
H. dota山嶺巨人怎麼拔樹
首先應該提醒你的是小小拔樹是出了藍帳(A帳)後才能拔樹,此時小小拔樹後能進行6次攻擊。拔樹的技能為w,在出了藍帳後技能點力多了一個拔樹。有樹的小小能進行濺射攻擊(好像是45%的濺射傷害)反正比狂戰濺射高。我個人習慣是出強襲,畢竟小小的基礎攻擊高,加上一個振奮可以提高攻速,而板甲可以彌補小小的護甲不足的特點。以下是我送樓主的:
技能配點:小小的加點方式不多,一般路人的時候基本都是VT先滿,然後加大,看局勢選擇點不點崎嶇外表。不過在越來越多的國際比賽賽場上,6級加大的小小非常流行,點了大吼T傷害增加了 外加普攻 傷害會更高,總的來說還是看個人喜好了
普通路人流:接下來有就點,然後看場面局勢是否點崎嶇外表。其餘優點點滿黃點
暴力流小小: 接下來的加點和上面無區別
加點解釋:首先保證2級T夠700距離來扔人,然後TINY的VT2連對單體英雄的最大傷害是2次V的傷害+1次T傷害+T的附加傷害,所以應該主升V而非T
克制英雄及明顯克制物品
指那些能夠能夠有效防備或及時打斷小小技能COMBO的英雄。
像仙女龍 沉默術士 等
(2)減防英雄
有點雪上加霜的味道,在小小本就不高的護甲上再減少一點。眾所周知,dota里設定護甲成負時,是會受除攻擊力部分外額外傷害加成的
sf bb等
(3)消藍英雄 利用技能優勢消去了小小的藍,讓小小無法使用技能。這時的小小就淪為了一個體積大的超級兵,很尷尬。
小強 光法 敵法 死靈書 退魔刀 幻影斧等
I. 有沒有林則徐治理伊犁的詳細資料
林則徐流放新疆的日子
輾轉幾千公里,吸引我們不辭辛苦、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西北邊陲霍城的,是一個生活在百年前的特殊人物。這個人為了在東南海疆抵禦外侵,不畏英國列強的堅船利炮,成為世人敬仰的英雄。可是,一夜之間他又被貶謫,從東南海疆發配到了遙遠的西北大漠,他就是禁煙英雄——林則徐。
沿途 記錄風土人情
鴉片戰爭之後,林則徐被發配到了惠遠鎮,那曾是乾隆皇帝冊封的新疆都會,惠遠就位於霍城的西邊。當年在流放新疆的路途中,林則徐每走一段,就會作詳細記錄。透過日記的字里行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從位高權重的欽差大臣,一夜之間淪落為謫客時的無奈。
沿著林則徐日記中記載的路線,我們來到了他歷盡艱辛抵達當地後的第一個歇息處。對於這個如海一般的湖泊,我們早有耳聞,它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賽里木湖。在他到達賽里木湖時的日記中寫到:聞土人言,海子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見,見則雨雹。
如今在賽里木湖居住的多數為哈薩克牧民,我們找了一位精通漢語的哈族人,他為我們引薦了一位當地最年長的老者,老人今年已經85歲高齡,我們應邀走進他的氈房,當提起林則徐的時候,老人並不知道他是誰,而提起大青羊神靈,老人卻顯得十分激動。老人講述的大青羊傳說幾乎與林則徐日記中提到的如出一轍。他還告訴我們,在湖中還有一座十分神奇的小島,關於它如何神奇,老人卻避而不談。在林則徐的日記中也曾提及過此島,島上到底有何秘密,我們決定到島上去看一看。小島就在賽里木湖的西邊,距離岸邊很近,大約只有1000多米。登上小島,我們看到的是雜草中孤零零矗立的一座破舊不堪的建築。原霍城史志辦主任謝楊惠告訴我們:「乾隆年間,周圍的老百姓都說這有水怪,當時的政府為了安撫民心就在這里修建了這座靖海寺以震怪獸。」賽里木湖中是否有水怪,林則徐作為一個外鄉人並不知曉。而在1839年,時任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從廣東沿海的漁民中大量招募水勇。為的也是「降妖」。與大青羊不同的是,他所降服的是侵入廣東水域的外國侵略者。
抵達 欽差身處逆境
告別賽里木湖,繼續前往惠遠。按照林則徐日記中的描述,我們將途經一個曾令其流連駐足的地方,俗稱果子溝。或許是因為我們來的不是季節,果子溝並非如我們想像中是奇險絕境。而林則徐在日記中卻感慨到:今值冬令,濃碧嫣紅不可得見,二十餘里中步步引人入勝。駛離果子溝不久,便遠遠的看到一座塵土飛揚的城牆,林則徐流放的終點站——惠遠到了。
1762年,乾隆皇帝為鞏固西北邊唾,定伊犁為新疆都會,並從內地調撥一批擅長射獵的少數民族,駐兵屯田。之後不久便欽點伊犁將軍,統領全疆的軍政事務,當時的將軍府就建在惠遠。在此後的150年間,惠遠一直是新疆的軍事政治中心。由干它地處偏遠的西北邊睡,方便管理,清政府又常常把被貶的官員流放到此,因而惠遠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牢籠。
1842年12月10日,林則徐抵達惠遠城,向伊犁將軍報到是首要的事,這既是大清例律,更是流官最難熬的一關。伊犁將軍府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效治理新疆的標志和見證,伊犁將軍府建成以後,對新疆的地方安定和維護祖國邊防起了作用,有效地遏制了沙俄東侵領土擴張的步伐,被任命來的伊犁將軍全部都是皇親國戚,都是八旗重臣之子,或者是朝廷重要的大臣。按照大清例律,「伊犁將軍體制極尊;凡是到伊之流官,初次進見,長跪,命之乃敢起」,而此例律對於林則徐這位原為封疆大吏,又曾任欽差大臣,更以禁煙抗英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來說,也不例外。
林則徐來到伊犁期間,伊犁將軍是布彥泰,布彥泰十分敬仰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所以林則徐來到伊犁以後,得到布彥泰的尊重。但身為受命一方的大使,專治皇帝的鷹犬,布彥泰負有監視以及管制流宮的責任。在林則徐到達惠遠的第二天,他按照常規任命林則徐掌管糧餉處。久經宮場的林則徐明白,這是一個閑職。如長此以往,不效力朝廷,他就沒有「賜還」的機會,那將意味著,他將在遠離家鄉的西北邊唾孤獨地度過餘生。
服役 為民興修水利
初到伊犁的林則徐百無聊賴,他經常到城南外欣賞伊犁河景。伊犁河是新疆最大的融雪型內陸河,它橫跨中哈兩國,自東向西流入巴爾喀什湖,全長1236公里。這條巍巍天山孕育的生命之源,卻時刻威脅著惠遠城。從惠遠城高高的城址看,第一任伊犁將軍明瑞在建城之初並非沒有考慮到伊犁河泛濫帶來的隱患,他把惠遠城建在了一塊寬敞的黃土高坡上,卻沒有考慮到新疆乾燥少雨的地理環境,城內根本挖不出井,人們只好到城外的伊犁河邊去取水。
林則徐並沒有採納原有的方法,而是發明了一種水車,這種水車取水很方便,解決了當時城裡數萬人吃水的困難,被一致稱為立功車。林則徐身處逆境,卻依然憂國憂民,得到布彥泰將軍的逐步信任。在1844年,他們共同組織開發皇渠興修水利,兩人之間似乎巳經不存在巨大的尊卑差異。
上面提到的皇渠,是清代修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它為清代聲勢浩大的屯墾大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乾隆到道光年間近80年的時間里,歷屆伊犁將軍都對皇渠進行了開發。它全長90多公里,灌溉農田62萬多畝,僅民族英雄林則徐捐資修建的阿齊烏蘇一帶的水渠,就使得10萬多畝荒地得到復墾。如今生活在惠遠城裡的人,提起林則徐仍滿腹感激。
道光皇帝對林則徐在新疆墾荒屯田,十分贊賞,1845年,他決定重新起用林則徐,並封其為陝甘總督。布彥泰將軍設宴為林則徐送行。席間,林則徐一番忠告之言,卻引來滿座驚愕。他說:終為中國患者,必俄羅斯!林則徐離開惠遠5年後,在赴廣西的路上病逝。而1871年,隨著清朝的衰亡,惠遠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場浩劫。沙俄出兵佔領了伊犁,惠遠城的房屋木料幾乎全部被拆毀,這座乾隆時期百年繁華的老城,至此煙消雲散。
摘自央視《走遍中國》欄目
J. 為什麼說林則徐是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相關資料:
既然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算起,禁煙英雄林則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這個第一英雄剛在南海點燃銷煙烈火,就被發往新疆接受朝廷給他的處罰。功與罪在瞬間便交織在一個人身上,將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變一樣,產生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封建皇帝作為最大的私有者,總是以天下為私。道光帝在禁煙問題上本來就猶豫,大臣中也分兩派。我推想,是林則徐那篇著名的奏摺,指出若再任鴉片泛濫,幾十年後中原將「無可以御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狠狠地擊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難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順手給了林一個禁煙欽差。林眼見國危民弱,就出以公心,勇赴重任,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鴉片「絕不絕」,不是他說了算,還得聽皇上的。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840年9月,就被革職貶到鎮海。第二年7月又被再「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泛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著身子去堵。半年後治水完畢,所有的人都論功行賞,惟獨他得到的卻是「仍往伊犁」的諭旨。眾情難平,須發皆白的王鼎傷心得淚如滂沱。林則徐就是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下西出玉門關的。他以詩言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這詩前兩句刻畫出他的錚錚鐵骨,剛直不阿,後兩句道出了他的牢騷與無奈。給我一個謫貶休息的機會,這是皇上的大恩啊,去當一名戍卒正好養拙。你看這話是不是有點像柳永的「奉旨填詞」和辛棄疾的「君恩重,且教種芙蓉」。但不同的是,柳被棄於都城鬧市,辛被閑置在江南水鄉,林卻被發往大漠戈壁。辛柳只是被棄而不用,而林則徐卻被欽定為一個政治犯。 但是,自從林則徐開始西行就罪,隨著離朝廷漸行漸遠,朝中那股陰冷之氣也就漸趨淡弱,而民間和中下層官吏對他的熱情卻漸漸高漲,如離開冰窖走進火爐。這種強烈的反差不僅是當年的林則徐沒有想到,就是一百五十年後的我們也為之驚喜。
林則徐在廣東和鎮海被革職時,當地群眾就表達出了強烈的憤懣。他們不管皇帝老子怎樣說,怎樣做,紛紛到林則徐的住處慰問,人數之眾,阻塞了街巷。他們為林則徐送靴、送傘,送香爐、明鏡,還送來了五十二面頌牌,痛痛快快地表達著自己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對朝廷的抗議。林則徐治河之後又一次遭貶,中原立即發起援救高潮,開封知府鄒鳴鶴公開宣示:「有人能救林則徐者酬萬金。」林則徐自中原出發後,一路西行,接受著為英雄壯行的洗禮。不論是各級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爭著迎送,好一睹他的風采,都想盡力為他做一點事,以減輕他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山高皇帝遠,民心任表達。1842年8月21日,林離開西安,「自將軍、院、司、道、府以及州、縣、營員送於郊外者三十餘人」。抵蘭州時,督撫親率文職官員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過甘肅古浪縣時,縣知事到離縣三十里外的驛站恭迎。林則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安排得無微不至。進入新疆哈密,辦事大臣率文武官員到行館拜見林,又送坐騎一匹。到烏魯木齊,地方官員不但熱情接待,還專門為他雇了大車五輛、太平車一輛、轎車兩輛。1842年12月11日,經過四個月零三天的長途跋涉,林則徐終於到達新疆伊犁。伊犁將軍布彥泰立即親到寓所拜訪,送菜、送茶,並委派他掌管糧餉。這哪裡是監管朝廷流放的罪臣啊,簡直是歡迎凱旋的英雄。林則徐是被皇帝遠遠甩出去的一塊破磚頭,但這塊磚頭還未落地就被中下層官吏和民眾輕輕接住,並以身相護,安放在他們中間。 現在等待林則徐的是兩個考驗。 一是惡劣環境的折磨。從現存的資料看,我們知道林則徐雖有民眾呵護,還是吃了不少苦頭。由於年老體弱,路途顛簸,林一過西安就脾痛,鼻流血不止。當他從烏魯木齊出發取道果子溝進伊犁時,大雪漫天而落,腳下是厚厚的堅冰,無法騎馬坐車,只好徒步,蹚雪而行。陪他進疆的兩個兒子,於兩旁攙扶老爹,心痛得淚流滿面,遂跪於地上對天禱告:若父能早日得赦召還,孩兒願赤腳蹚過此溝。林則徐到伊犁後,「體氣衰頹,常患感冒」,「作字不能過二百,看書不能及三十行」。歷史上許多朝臣就是這樣死在被發配之地,這本來也是皇帝的目的之一。林則徐感到一個無形的黑影向他壓來,他在日記中寫道:「深覺時光可惜,暮景可傷!」「頻搔白發慚衰病,猶剩丹心耐折磨」,他是以心力來抵抗身病的啊。 二是脫離戰場的寂寞。林是一步一回頭離開中原的。當他走到酒泉時,聽到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的消息,痛心疾首,深感國事艱難。他在致友人書中說:「自念一身休咎死生,皆可置之度外,惟中原頓遭蹂躪,如火燎原,側身回望,寢饋皆不能安。」他賦詩感嘆:「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他為中原局勢危機,無人可用而急。果然是中原乏人嗎?人才被一批一批地撤職流放。這時和他一起在虎門銷煙的鄧延楨,已早他半年被貶新疆。寫下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為朝廷提出許多御敵方略,但就是不為採用。
來封建社會一切有為的知識分子,都希望能被朝廷重用,能為國家民族做一點事,這是有為臣子的最大願望,是他們人生價值觀的核心。現在剝奪了這個願望就是剝奪了他的生命,就是用刀子慢慢地割他的肉。虎落平川,馬放南山,讓他在痛苦和寂寞中毀滅。 「羌笛何須怨楊柳」,「西出陽關無故人」。玉門關外風物凄涼,人情不再,實在是天設地造的折磨罪臣身心的好場所。當我們現在行進在大漠戈壁時,我真感嘆於當年封建專制者這種「流放邊地」的發明。你走一天是黃沙,再走一天還是黃沙;你走一天是冰雪,再走一天還是冰雪。不見人,不見村,不見市。這種空虛與寂寞,與把你關在牢中目徒四壁,沒有根本區別。馬克思說:「人是各種關系的總和。」把你推到大漠戈壁里,一下子割斷你的所有關系,你還是人嗎?嗚呼,人將不人!特別是對一個博學而有思想的人,一個曾經有作為的人,一個有大志於未來的人。 臘雪頻添鬢影皤,春醪暫借病顏酡。三年飄泊居無定,百歲光陰已去多。 新韶明日逐人來,遷客何時結伴回?空有燈光照虛耗,竟無神訣賣痴呆。 (《除夕書懷》) 他一人這樣過除夕。 雪月天山皎夜光,邊聲慣聽唱伊涼。孤村白酒愁無賴,隔院紅裙樂未央。 (《中秋感懷》) 他一個人這樣過中秋。 謫居權作探花使。忍輕拋、韶光九十,番風二十四。寒玉未消冰嶺雪,毳幕偏聞花氣。算修了,邊城春禊。怨綠愁紅成底事,任花開花謝皆天意。休問訊,春歸來。 (《金縷曲·春暮看花》) 他在季節變換中咀嚼著春的寂寞。 當權者實在聰明,他就是要讓你在這個環境里無事可做,消磨掉理想意志,不管你怎樣地怒吼、狂笑、悲歌,那空曠的戈壁瞬間就將這一切吸收得乾乾凈凈,這比有迴音的囚室還可怕。任你是怎樣的人傑,在這里也要成為常人、庸人、廢人,失魂落魄。林則徐是一個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良臣,是可以作為歷史坐標點的人物。禁煙的烈火仍在胸中燃燒,南海的濤聲還在耳邊回響,萬里之外朝野上下還在與英國人作無奈的抗爭,而他只能面對這大漠的寂寞。兔未死而狗先烹,鳥未盡而弓先藏。「何日穹廬能解脫,寶刀盼上短轅車。」他是一個被捆綁懸於壁上的壯士,心急如焚,而無可用力。 怎麼擺脫這種狀況?最常規的辦法是得過且過,忍氣苟安,爭取朝廷早點召回。特別不能再惹事非,自加其罪。一般還要想方設法討好皇帝,賄賂官員。像韓愈當年發配南海,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上一篇謝恩表,不管心中服不服,嘴上先要討個好。這時內地林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籌措銀兩,准備按清朝法律為他贖罪。林則徐卻斷然拒絕,他寫信說:「獲咎之由,實與尋常迥異」,「此事定須終止,不可瀆呈」。他明確表示,我沒有任何錯,這樣假罪真贖,是自認其咎,何以面對歷史?如今這些信稿還存在伊犁的紀念館里,翰墨淋漓,正氣凜然。當我以十二分的虔誠拜讀文物櫃中的這些手稿時,頓生一種仰望泰山,遙對長城的肅然之敬,不覺想起林公那句座右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他沒有一點私慾,不必向任何人低頭,為了自己抱定的主義,他能容得下一切不公平。他選擇了上對蒼天,下對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為國盡力。 一個愛國臣子和封建君王的本質區別是,前者愛國愛民,以天下為己任;後者愛自己的權位,以天下為己有。當這兩者暫時統一,就表現為臣忠君賢,上下一心,並且在臣子一方常將愛國統一於忠君。當這兩者不能一致時,就表現為忠臣見逐,棄而不用。在臣子一方或謹遵君命,孤憤而死,如賈誼、岳飛;或暫置君於一旁,為國為民辦點實事,如韓愈、辛棄疾、林則徐。他們能擺脫權力高壓和私利榮辱,直接對歷史負責,所以也被歷史所接受,所記錄。 林則徐看到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將軍建議屯田固邊,先協助將軍開墾城邊的二十萬畝荒地。墾荒必先興水利,但這里向無治水習慣與經驗,林帶頭示範,捐出自己的私銀,承修了一段河渠。歷時四個月,用工二百一十萬。這被後人稱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一百二十多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當年韓愈發配南海之濱帶去中原先進耕作技術一樣,林則徐也將內地的水利種植技術推廣到清王朝最西北的邊陲。他還發現並研究了當地人創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兒井」,並大力推廣。皇帝本是要用邊地的惡劣環境折磨他,他卻用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改造了環境;皇帝要用寂寞和孤悶郁殺他,他卻在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聲驚雷。自古罪臣被流放邊地的結局有兩種,大部分屈從命運,於孤悶中凄慘地死於流放地,只有少數人能挽命運狂瀾於既倒,重新放出生命和事業的光芒。從周文王被拘羑里而演《周易》,到越王勾踐被吳所俘後卧薪嘗膽,直至鄧小平「文革」被貶江西而思考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生命交響曲中最強的一支,林則徐就屬此支此脈
林則徐在北疆伊犁修渠墾荒卓有成效,但就像當年治好黃河一樣,皇帝仍不饒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北疆雖僻遠,但雨量較多,農業尚可。南疆沙海無垠,天氣燥熱,人煙稀少,語言不通。且北疆南疆天山阻隔,雪峰摩天。這無疑又是對林則徐的一場更大更苦的折磨。現在南北疆已有公路可行,汽車可乘,去年八月盛夏我過天山時,仍要爬雪山,穿冰洞。
可想當年林則徐是怎樣以羸弱之軀擔當此苦任的。對皇帝而言,這是對他的進一步懲罰,而在他,則是在暮年為國為民再盡一點力氣。1845年1月17日,林則徐在三兒聰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發,在以後一年內,他南到喀什,東到哈密,勘遍東、南疆域。他經歷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過「車箱簸似箕中粟」的戈壁,住過茅屋、氈房、地穴,風起時「徹夕怒號」,「氈廬欲拔」,「殊難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馬車輛。林則徐每到一地,三兒與隨從搭棚造飯,他則立即伏案辦公,「理公牘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車上假寐一會,其工作緊張、艱辛如同行軍作戰。對墾荒修渠工程他必得親驗土方,察看質量,要求屬下必須「上可對朝廷,下可對百姓,中可對僚友」。別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邊的罪臣啊,何必這樣認真,又哪來的這種精神。說來可憐,這次受旨勘地,也算是「欽差」吧,但這與當年南下禁煙已完全不同。這是皇帝給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無。他的一切功勞只能記在當地官員的名下,甚至連向皇帝寫奏摺,匯報工作,反映問題的權力也沒有,只能擬好文稿,以別人的名義上奏,這和治黃有功而不上褒獎名單同出一轍。林則徐在詩中寫道:「羈臣奉使原非分」,「頭銜笑被旁人問」,這是何等的難堪,又是何等的心靈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計較,只要能工作,能為國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真是幹了一場「非分」之舉。他以罪臣之分,而行忠臣之事。而歷史與現實中也常有人干著另一種「非分」的事,即憑著合法的職位,用國家賦予的權力去貪贓營私。如王莽、楊國忠、秦檜直至林彪、康生、成克傑。原來社會上無論是大奸、巨貪還是小人,都是以合法的名分而行分外之奸、分外之貪、分外之私的。當然,他們最後也被歷史所記錄。陳毅有詩:「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他們被歷史捉來,釘在了恥辱柱上。可知,世上之事,相差之遠者莫如人格之分了。有人以罪身而忍辱負重,建功立業,有人以功位而鼠竊狗盜,自取其恥,自取其罪。確實,「分」這個界限就是「人」這個原子的外殼,一旦外殼破而裂變,無論好壞,其力量都特別的大。
林則徐還有一件更加「分外」的事,就是大膽進行了一次「土地改革」。當勘地工作將結束,返回哈密時,路遇百餘官紳商民跪地不起,攔轎告狀。原來這里山高皇帝遠,哈密土王將轄區所有土地及煤礦、山林、瓜園、菜圃等皆霸為己有。漢、維群眾無寸土可耕,就是駐軍修營房拉一車土也要交幾十文錢,百姓埋一個死人也要交銀數兩。土王大肆截留國家稅收,數十年間如此橫行竟無人敢管。林則徐接狀後勃然大怒:「此咽喉要地,實邊防最重之區,無田無糧,幾成化外」,立判將土王所佔一萬多畝耕地分給當地漢、維農民耕種。並張出布告:「新疆與內地均在皇輿一統之內,無寸土可以自私。民人與維吾爾人均在聖恩並育之中,無一處可以異視。必須互相和睦,畛域無分。」為防有變,他還將此布告刻製成碑,「立於城關大道之旁,俾眾目共瞻,永昭遵守」。布告一出,各族人民奔走相告,不但有了生計,且民族和睦,邊防鞏固。要知道他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閑事」啊!恰這時清廷赦令亦下,林則徐在萬眾感激和依依不捨的祝願聲中向關內走去。
一百五十年後,我又來細細尋覓林公的蹤跡。當年的惠遠城早已毀於沙俄的入侵,在惠遠城裡我提出一定要謁拜一下當年先生住的城南東二巷故居。陪同說,原城已無存,現在這個城是清1882年,比原城後撤了七公里重建的。這沒有關系,我追尋的是那顆閃耀在中國近代史上空的民族魂,至於其載體為何無關本質。共產黨奪天下前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部,我們現在瞻仰的西柏坡村,不也是從山下上撤幾十里重建的嗎?我小心地邁進那條小巷,小院短牆,瓜棚豆蔓。舊時林公堂前燕,依然展翅迎遠客。我不甘心,又驅車南行去尋找那個舊城。穿過一個村鎮,沿著參天的白楊,再過一條河渠,一片茂密的玉米地旁留有一堵土牆,這就是古惠遠城。夕陽下沉重的黃土劃開浩浩綠海,如一條大堤直伸到天際。我感到了林公的魂靈充盈天地,貫穿古今。
林則徐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後的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