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創建宜居城市宣傳標語越多越好
共創宜居城市,奔赴美好生活。
做文明市民,築文明家庭,建文明單位,創文明城市。
生態風情都,和諧宜居城
網路上很多,去搜搜吧
❷ 為了創造宜居
What up??
❸ 以宣傳弘揚「村容整潔美觀 生活生態宜居 風景特色宜人」為創作方向,徵集原創宣傳標語。要求:朗朗上口
村容村貌靠大家,景美宜居人人誇。
❹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結合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就做好生態家園建設,打造美麗鄉村「亮點」,我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一是抓規劃引領。在規劃設計上,應立足實際,使規劃具有可操作的指導性。在項目建設中,要嚴格按規劃實施。二是抓示範帶頭。今年的「共建生態家園、打造美麗鄉村」行動,有4個污水治理試點村、1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先行先試,在試點中總結經驗,為全面推開做好准備。三是抓環境整治。環境衛生整治是「共建生態家園」行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30個重點村推廣「賀田模式」,提高農村垃圾整治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共建生態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抓工程質量。「共建生態家園」要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工作量大、要求高,應抽調相關單位的技術骨幹組成工作組,對工程的方案設計、招投標、施工、驗收等進行全程管理,確保各項工程有序推進。五是抓監督檢查。將「共建生態家園」行動納入鄉鎮(街道)、部門的年終考核,堅持「一月一抽查、一季度一督查、一年一考評」,對發現的問題全面整改。主持人:金靈麗嘉賓:徐亮(縣人大代表、球川鎮人大主席)要建設「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美麗鄉村,我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以科學規劃為統領,明確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要始終貫徹規劃先行的理念,將規劃的科學編制和嚴格實施作為確保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關鍵。二是以加快發展為動力,夯實美麗鄉村經濟基礎。要將加快產業發展,發掘經濟增長潛力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三是以環境整治為重點,展現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村容村貌改善是美麗鄉村創建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村民享受美麗鄉村創建成果的主要內容,要彰顯村莊特色,高標准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四是以創新服務為目標,建立美麗鄉村長效機制。要創新社會管理,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各項制度,強化監督檢查。五是以繁榮文化為抓手,濃厚美麗鄉村和諧氛圍。要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積極組織文化活動,將群眾融入到美麗鄉村創建工作中,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六是以強化領導為保障,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要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在領導精力、人員力量、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❺ 描寫宜居的詩句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的《渭城曲》 2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3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 4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2.秋月楊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雪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❻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都有那些
這個問題好,很多人現在都開始關注宜居城市了,宜居城市主要分為幾個點:一是空氣質量,二是物價環境,三是交通便利,四是醫療環境,五是就學問題,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眼中的宜居城市是哪些。
第六:雲南的騰沖,相比較麗江大理而言,騰沖更具誘惑力,很多到過騰沖的人都說,這里才是10年前的麗江,古城的街道每天都在洋溢著幸福的人,坐在一起曬曬太陽,喝喝奶茶,這樣的夢想之地,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隨著騰沖的機場投入使用,去騰沖已經很方便了。
第七:海南的海口給了第七位,原因是海口雖然貴為海南的的省會,發展一直不如三亞,但是海口的宜居環境好與三亞太多,三亞的高房價讓很多人對三亞產生了褪去,畢竟三亞再好,物價太高,而海口就不一樣,物價低,環境氣候好,交通便利,所以很多老人喜歡定居海口。
第八:成都,成都的宜居一直榜上有名,大碗茶,麻將,火鍋,慢生活才是成都的代表,成都其他的環境不必細說,到過成都的人都會喜歡上這個美麗的川市。
第九:張家界,張家界雖然靠著景區而出名,但是這里的環境不可否認他的好,作為湖南的明星城市,很適合湖南人定居。
第十:蘇州,蘇州這個地方適合條件好的人老定居,特別是退休老人,蘇州的小橋流水古城讓很多老人羨慕不已,他的名氣無人不知,所以找個喜歡的城市,去定居吧。
❼ 為共創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我們能做些什麼刁
現在很多的城市,為了建設美好城市都會提出自己的口號,都會。讓自己成為共創美麗一車公園城市,甚至是國際化的生態旅遊城市。對於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從自身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就足夠了。
❽ 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 科普論文2000字,,,自己寫的
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
共。浙江。省。委關於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
活的決定》,明確了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
活的主要目標:到2015年,美麗浙江建設各項基礎
性工作扎實開展;到2017年,美麗浙江建設取得明
顯進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
制度體系,爭取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美麗
中國先行區。在此基礎上,再經過較長時間努
力,實現「天藍、水清、山綠、地凈」,建
成「富饒秀美、和諧安康、人文昌盛、宜業宜
居」的美麗浙江。
水,現在受到嚴重的污染,淡水資源越來
越少。就拿我們生活的城市周邊的江河來說吧,
過去是清澈見底,魚兒在水裡歡快地穿梭來回,
而現在呢?由於被沿岸工廠的工業廢水和市民的
生活廢水所吞噬,清亮的河水變得烏黑烏黑的,
有的河流魚兒已經絕跡,這是一幅多麼悲慘的圖
畫啊。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
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
會效益。這一英明決策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積
極響應。單說我們學校,我們曾經留意過,教學
樓的自來水龍頭,有時人們用完了水,卻因為別
的事情忘記了關水龍頭,任那寶貴的水流失。有
時是水龍頭壞了,水嘩嘩地流個不停。有一位科
學家曾經推算過:如果水龍頭不關嚴,水一滴滴的
流,一小時就以流36公斤水,一個月要浪費2.6
噸,如果水呈線狀流,一個小時就可以流17公
斤,如果象這樣流,那在一個晚上會流失多少
呢?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
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開始。
夢想承載希望,奮鬥成就未來。我們要凝心
聚力,開拓創新,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去
奮斗,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去奮斗,以一
心為民造福群眾的情懷去奮斗,努力開創建設美
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❾ 如何以人為本,創建生態宜居城市
現在城市提出以人為本的宜居環境的創造,這是國際化的一個標准,就是要使我們的城市能夠對外開放必須有這樣的條件,我覺得北京是藉助奧運會把自己的城市的面貌上了一個新台階,提出人文、科技、綠色理念建設北京,管理北京,北京通過奧運會,創造了一個完全現代化的新城區。
中央提出來要把宜居城市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或者是把宜居城市作為政策目標,是深刻總結了國內外城市發展規律的經驗後提出的。大家知道最早英國在早期工業化的時候,那時候環境是非常差的,工業在城市的中心,周圍就是地窖式的居民區,這些工人甚至連自來水系統都沒有,還是公共的水井,如果一個水井出了問題,就造成了很多人的災難,統計當時在30年代,40年代一直到60年代,英國先後發生了三次禍亂,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維也納因為鼠疫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傳統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城鄉對立的基礎上,廣大農民破產落戶城市,也造成大面積的貧民窟圍繞著中心城市。除了這一個問題以外,我們還有一系列的其他城市問題,就是交通問題,土地利用問題,空氣環境質量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流行病猝不及防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傳統的工業化道路給我們城市帶來的問題應該反思,一個新的城市發展的道路就是要解決這些城市發展,交通問題,環境問題。
中國政府提出來宜居城市首先是總結了這樣的經驗教訓,另外最近些年來,90年代以後,聯合國的一些組織大力的提倡和呼籲這個問題,我看到的材料就是96年聯合國人居中心在伊斯坦布爾召開聯合國第二界人類住區大會,明確提出了發展「適宜居住的人類住區」。對什麼是宜居性也做了概括性,就是指城市的空間,社會和環境的特點和質量,對人們的個人和集體的幸福感,對所在社區居民的滿足感和獨特的作用。而且在這裡面提出要實現這樣宜居的環境,要實行有效的群眾參與,公眾參與和建設體制機制的變化。首先聯合國人居中心宣言裡面提出了一句環境的創造,首先通過城市的布局來解決,城市的土地使用方式,人口和建築密度,運輸以及人能夠方便的獲得基本物品,以及各種服務和利用公共設施,所有這一切都對城鎮的可居性和宜居性有關鍵性的影響,這是城市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再一個就是社會質量的狀況和特徵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有宜居性的核心內容,這裡面涉及到的關鍵問題是公平,所有人都應該享受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權益,享有充分的食物、清潔的水和空氣,享有平等的教育醫療的機會,能平等的取得資源。環境的質量也是構成宜居城市社區的核心標准,環境的標准主要是強調可持續發展,在生產、消費、運輸各個環節當中,以及管理方式當中,要盡可能的利用科學技術,循環利用各種資源,使資源在各地區,各城鎮分布大體平衡,使城鎮生態系統得到尊重和延續,有利於人的健康和生物的多樣性發展,有利於維持時代人類生命和幸福得以保持的空氣、水、森林、土壤的質量。所以綜合起來看宜居城市,從聯合國人居中心的文件裡面他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也是比較寬廣的概念,所以宜居城市不能簡單理解為居住的空間,包含著空間布局,環境質量,社會標准,所以通過聯合國人居中心的文件的敘述,把它概括宜居城市,用四句號概括,首先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間環境,第二宜居城市也是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第三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態與自然環境,第四就是宜居城市還是具有清潔高效的生產環境這樣的一個居民點。
從我們國內的有關專家論述來看,我想在這裡面提到吳良鏞先生主編的《人居環境科學導論》,在這裡面他從人居環境系統裡面闡述宜居城市的理論,在這個導論這本書裡面他吸納了城市科學家,運用他的宜居城市環境系統模型提出了城鎮居民點不論大小,都包含著五大系統,這就是自然系統、社會系統、人類系統、居住系統和支撐系統。這五大系統應該說構成了各居民點的基本的系統體系。只有這五個系統平衡協調的得到發展,城市才能夠健康的發展,如果某一個系統受到了破壞,或者是受到了損壞,這個系統就會不健康,也就不可能再持續,所以宜居城市從這個角度講又是我們人居環境系統的完整的表述,所以吳良鏞院士在這本書裡面明確提出了,處理好人居環境的五個觀點,生態觀、經濟觀,科技觀,社會觀、文化觀,發展人居環境,推動宜居建設的重要原則,為創建宜居城市業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思想基礎。
所以概括的講,強調以人為本,人居環境的宜居城市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很寬的帶有社會學的,也有環境學、工程學綜合的概念。宜居城市是從物質環境,空間布局、社會法制、文化精神、體制機制等方面為市民創造一個效率、公平、和諧、方便兼顧、生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宜居城市和以人為本我認為總體上是一致的。
原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在建設部的支持下,曾經就宜居城市的科學指標體系問題專門進行了研究,提出了6個一級指標。六個一級指標:
一是社會文化度的評價指標,城市文明、社會和諧、社會文明,公眾參與,美國這個教授講到了西方的規劃的參與,現在我們也提出來,好像在形式上方法上還有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是經濟富裕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GDP的情況,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的財政收入,就業的情況,以及生活的恩格爾系數,還有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等等。因為要創造一個宜居的城市,經濟還是基礎,要一定的財力做基礎。
第三就是環境優美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城市景觀,城市景觀上午進行了很詳細的闡述。
第四個就是資源承載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淡水資源的總量,現在我們全國的城市號稱400個城市缺淡水,15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現在不缺水的城市都是遠距離的飲水,現在我們的水源也不夠,有些水被污染了,所以現在城市發展面臨承載度的問題,另外就是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問題,還有一個用地比例問題,還有居住問題,居住用地比例在城市規劃用地指標體系當中大約是按照國家標准32—33%,加入是人均用地100平米的話,大概是32—35。現在又有居住用地佔的比例很高,並不是比例越高越好,太低也會影響我們的居住環境。另外就是城市的特產資源這方面構成城市的重要條件。
第五是生活便宜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城市服務設施,交通、商業、市政、教育文化體育,綠色開敞空間,城市住房,公共衛生等。
第六公共安全度評價指標,現在城市的安全還是比較突出的,特別是我們自然災害,包括人為的災害都很多,所以一個城市宜居不宜居、是不是安全還是很重要的,所以這裡面也列出了幾條,生命線工程完好情況,政府應對自然災害了應對人為災害有沒有應對的機制和預案,再一個城市政府最近幾年對公共安全事件處理的情況,用這些大概衡量一下城市的宜居性、宜居度,城市的宜居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問題,是歷史的變化而變化,有的城市在這一階段是宜居,下一階段又不宜居了。前段我們研究了一個課題叫做城市承載力的研究課題,在這個課題裡面當時我記得吳良鏞院士提到古代漢朝的時候,東漢、西漢的時候,特別是西漢的時候建立了都城,經過東漢、西漢幾百年,又是三國,又是幾百年動亂,隋朝統一中國的時候,放棄了原來的長安省,在渭河之南新建的大興城,為什麼要新建大興城,當時歷史文獻記載就是經過幾百年,原來的長安城就水咸,不適合居住,所以導致首都搬遷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我想說一說創造不同特色的宜居城市。因為宜居城市剛才說的這些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我們不是一個統一的標准扣在任何一個城市身上,這個城市能不能做成一個宜居城市,還要結合這個城市的實際進行創造。我有兩個方面,根據不同地區的城市情況創造不同的宜居城市;不要把保護歷史的東西和現代化都市中對立起來,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不同特點特色的宜居城市,還要靠我們規劃師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也需要吸收各地的,包括世界各地的經驗,廣大群眾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