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發布時間:2021-08-15 02:04:10

① 如何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

新入園的幼兒常常會哭鬧對陌生的環境不適應所以要給新入園的孩子創設一個安全的、有序地、富有吸引力的家庭式的班級環境。幫助幼兒穩定情緒 ,縮短適應期,幫助幼兒盡快適應集體生活。
二、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
教師要使創設的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為幼兒的認知語言及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多是在與周圍的環境的互動中產生的。在活動區中,教師應根據主題的發展及幼兒的需要,在活動區投放相應的可操作材料並隨著主題的發展逐步加以豐富和調整,通過富有情態的動態環境互動,使幼兒便於操作並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
三、為幼兒創設安全的班級環境
班級環境的布置要注意安全性,危險的物品要放在幼兒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兒好奇、好動而發生意外。班級環境的創設應隨著教學的發展不斷的更新,來刺激幼兒學習的興趣,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不僅能拓寬幼兒獲得知識、經驗、技能的空間,更能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② 學校怎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應該如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好的班級由管理嚴格而來,而嚴格的管理應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學習氣氛的營造兩大方面。

一個班級如果不能做到窗明幾凈,板壁無塵,相反卻桌椅不整、滿屋狼籍、有哪一個願意在這樣不衛生的地方呆下去呢?更不要提學習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顯而易見,值日生不負責任、學生無拘無束,隨意亂扔果皮紙屑,不注重保持衛生等都是因為管理制度不嚴,而導致同學們的學習環境的惡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體育比賽沒有嚴格的規則就會亂作一團,軍隊沒有鐵的紀律又怎能所向披靡,班級要是沒有嚴肅的紀律就會是一盤散沙。同學們來去自如,自由散漫放盪不羈,任意妄為,這樣的學習環境又怎麼能會是安定而舒適的呢?這也是因為管理制度不嚴,而導致學習環境慘遭破壞的原因。

所以,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應道德制定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搞好衛生,肅清紀律,這就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奠定了堅實而圾力的基礎。當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也是創造學習環境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充分利用有效時間,聽好每一節課,上好自習課,不要讓時間白白溜掉,為自己的無知而不滿,為自己的不滿而向上,如果這樣的學習風氣形成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去學習,那麼好的學習環境就會在每天提前半小時到校的追趕中,每一次為一道難題而冥思苦想中自然形成。

不怱略在青少年當中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比如學法討論、經驗交流等等,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不但陶冶情操、鍛煉能力,更多地是讓他們相互借鑒互相幫助,並且總結出切合自己身心特點的學習方法和經驗,這樣既培養出了團結協作精神也營造出了良好的學習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

另外,在教室的布置上,美化上也很著重於在美感上的賞心悅目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鬥志。把同學們親手繪制的繪畫、貼畫等作品,集中一起做成「巧巧手」展覽欄,讓他們比賽看誰心靈手巧,富有創新性,我還做成「爭做文明先鋒」的評比板。每周評選出各類標兵讓他們體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不少同學身受鼓舞、信心十足、學勁倍增,就連原來個別對學習十分頭疼的同學也身受大趨勢的感染,認真做起每件事來,並且現在已經取得了不少好的成績。教室寬敞明亮、整潔美觀、同學們學習勁頭十足,恐落人後,相互攀比的競賽式學習氣氛就被營造出來,並且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同學們在實踐當中的運用技巧。

③ 如何創建良好的班級氛圍

1、了解班裡每個人的情況:想要創建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氛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每個學生的成績以及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等情況;
2、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要認真對待:對待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要耐心以待,嚴禁打罵,要好好的勸誡他們,幫助他們改正。爭取把他們的那些壞毛病改掉,只有班裡的學生都變好了,那麼這個班裡的氛圍才有可能好,才有可能這個班變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
3、班委起帶頭作用:班委起積極帶頭作用,平時傳達老師的意見,檢查作業,幫同學講題,這些都很重要。班委給同學做榜樣,要以身作則,起積極的作用,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4、平時舉辦一些集體活動:有利於學生情商的發展,在活動中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和競爭精神;
5、老師是學生的精神榜樣:無論這個班裡的總體成績是好是壞,老師都要強大,給學生最大的鼓舞,不能動搖學生的信心,反而要時刻為他們加油鼓勁。

④ 如何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

班級心理環境——民主平等、寬松愉悅、健康和諧
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充當班級的主人,讓他們在「當家作主」中獲取成功,增強自信心,學會自主,實現其自身價值。
良好的班級心理氛圍,來源於良好的人際關系,同學間的互相學習、幫助、關心,學會愛他人等對良好的人際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態度也會在學生身上產生不同的心理效益。因此,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把學生看成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像朋友一般去尊重、信任、關心、理解他們,使他們在受尊重的環境氛圍里,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里,自主地參與班集體的管理。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學生人人不同,個個千差萬別,教師不能用同一個標准去要求他們。班主任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性別、性格、身體狀況及學習情況等對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這體現了對不同層次教育對象的尊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求得班級群體心理的認同。班主任通過改善人際間溝通的渠道,糾正學生認識上、心理上的偏差,使學生的心理趨向和班級目標保持一致。特別要團結幫助好差生,要有慈母心腸、愚公精神,講究方法,充分發揮言教加身教的感化作用,為差生營造一個溫馨、平等、民主的健康教育環境。
班級管理環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
班主任要淡化管理角色,要由「管」和「灌」轉變成「扶」和「放」。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導演」而不是「演員」,不能角色倒置。
建立自行運轉的自我管理約束機制。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蘊藏著極大的潛能,但由於初中生年齡較小,處於被「管」的地位。班主任要幫助他們建立自行運轉的且符合班級實際的管理機制,將他們從「被管」的位置上解放出來,交給他們自主的權力,使他們在班集體中明確義務,承擔責任,學會管理,從而提高主人翁意識。這不僅要求班主任逐步完成由教師主管——師生共管——學生自管的班級自行運轉機制,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能力幫助他們選擇施展才能的場所,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成功」的機會,讓班級的每一個成員「人人有崗、人人有位」。如建立學習互助崗、生活處理崗、信息交流崗、時事政治崗、板報宣傳崗、圖書管理崗、助人為樂崗、環境保護崗、文體活動崗等,使學生能在班集體管理中找到自身滿意的位置,各盡其能,各顯其長。
當然,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性自我管理不能盲目,不能隨意性太強,要制定出符合班級實際的制度措施,既要保證學生能充分發表意願、實施行為,同時也要對班級管理的工作范圍、內容和責任進行合理約束。
讓學生在「當家作主」中學會自治。建立班級自行運轉的機制,班主任不僅要注意設置多種管理崗位,還要不斷擴展班級管理空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不是指個別的、局部的,應該注重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關注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的主人。如設置「班級自主管理信箱」,班級中的每個成員對班集體工作的構思、設想、建議,對班、團幹部工作的意見,同學中的問題、對班主任、科任教師的意見、建議,對學校的管理、伙食團的生活等都可以用小紙條的形式投入信箱。
班級活動環境——自主設計、自主實施、自主教育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班主任不僅要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要全力創設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班級活動情境,由學生自己出主意,自主制定活動的目的,自主設計活動方案、自主組織實施、自主進行活動成果評價。如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文明禮儀伴我行」等主題班會課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素材,結合身邊人講身邊事,讓學生家長及教師參與活動,通過談體會,小品、情景劇表演及媒體展示等,對學生進行教育,避免了空洞說教,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又如讓學生獨立編撰「班級小報」,小報的報名、版面設計、插圖、內容、列印或謄寫,均由學生自己承擔、自己決定、自己動手。他們將自己畫的畫、寫的作文等登載在小報上,供同學們閱讀。一學期下來,對小報進行量化評比,看誰辦得更好。也可讓學生獨立組織勞動技能、講故事、科技小報告、影視評論、書畫、攝影、「五小」製作、歌詠比賽及籃球、乒乓球比賽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體魄,增強了學生毅力,使學生主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拓寬班級教育活動的空間。班級可以在學校附近的工廠、街道、田間建立班級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參加植樹、護綠、打掃街道衛生等活動,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可以出去搞夏令營活動,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自理、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可尋訪歷史遺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可開展課外綜合興趣小組活動,在選擇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特長;可開展學校與家庭互動活動,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只有不斷拓寬班級教育活動空間,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生活、接近大自然,並鼓勵他們積極投身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尋求自我認識 、自我教育、自我發展,才能實現其自身的價值,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學生主體性全面發展。

⑤ 如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是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教師採用積極合理的方式,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從環境、機制及領導方式三個層面,用心去建構和維護。
(一)群策群力,營造良好的環境(1)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關注班級氛圍,樹立主人翁意識。
教師要牢固樹立師生共同建班的意識,積極動員學生的力量,發揮集體的智慧,來建設好班級氛圍。1、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尤其是每個學期的開學初和平常的晨會課),讓學生明白建設良好班級氛圍的重要性;組織學生了解、討論、研究本班的特點、存在的問題,民主協商如何解決困難的措施,共同制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和發展計劃。2、要選拔德才兼備的學生幹部,組成班級學生自治團體,並通過對他們經常性地培訓、交流,使他們成為班級建設的中堅力量,承擔學習和工作的
「排頭雁」「領頭羊」,從而帶動全體的進步。3、要充分利用牆報、節日活動等班級輿論陣地,就本班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討論,揚善除惡,宏揚正氣,從而形成積極的班級輿論環境。有了積極的輿論環境,自然會在無形中激勵、強化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家園」的建設。(2)全體任課老師都有責任參與班級氛圍的建設。
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教學氣氛影響班級氛圍,又依賴於班級氛圍。不僅是班主任,而且是全體老師,不僅在課內,包括在課外,都要認識到搞好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服務學生的品質,使學生對每個學科產生興趣,進而熱愛學習,尊重老師,以至熱愛自己學習的班集體,主動參與建設或維護良好的班級氛圍。
每個教師在搞好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積極關注並參與學生的德育工作,既做經師,又當人師。教師在工作中應努力做到以下要求:1、以身作則,做學生良好行為的表率;2、待學生公平、公正,不能偏好或歧視某些學生;3、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正常人格;4、賞罰分明,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善惡;5、真誠付出,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提高親和力。(3)學校和社會都應積極創造條件,為班級氛圍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這是學校和社會都義不容辭的責任,關鍵是要有一個寬松和諧的政策環境。這點不是本文所探討的范圍,此處就不展開論述了。
(二)科學民主,搞好機制建設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班級管理也應該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關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有了完善的管理機制,自然會使班級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保證良好班級氛圍的形成。在建設班級的的機制上,教師應秉持
「全員參與,民主協商、分工合作、公平公開、賞罰分明」的原則嚴明有效、持之以恆地帶領學生做好各項工作。
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活躍班級,締造有品質的班級文化。(三)
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更新領導方式
如上文所述,時代在發展進步,教育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教師應該積極更新領導方式。但我們反對教師全盤拋棄傳統的領導方式,一味採用民主型的領導方式。其實,作為農村地區的學校,在經濟和文化狀況相對落後的條件下,對學生心智的引導更應當謹慎合理地展開。建議教師在管理中應以民主方式為主,其他方式為輔,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參與班級氛圍的建設和維護。

⑥ 如何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內容提要:教育家指出,優秀的班級文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文化的形成關繫到班級的穩定和諧,關系著學校教育的成敗,關系著學生人品的形成,更關系著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前途,甚至關系著將來我國整體國民素養的提高。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造就健全的人格,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必定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如果人格不健全,所學知識越多,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為此必須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氣氛,我班做法如下:
一、抓好環境美化,給學生一個溫馨的家---教室
二、抓好班級制度建設,給學生一個和諧的學習空間
三、抓教師及班主任自身素質建設,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友愛合作的師生關系。
四、抓好班級活動,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五、抓班幹部隊伍建設,增強班級向心力。
兩個外表一樣的透明玻璃瓶里分別裝了兩種性質不同但顏色一樣的液體。如果我們不去品嘗,那麼一定會認為這兩種液體是同樣的。只有我們品嘗後方可知道這兩種液體的濃 度是不一樣的。濃度不一樣就決定了物體的性質不一樣。同樣地,不同程度的班級文化,造就了不一樣的班風。大部分中學都會在學期末評選「標兵班」,「文明班」,這些都直接反映了一個班集體的文化建設的好與壞。教育家指出:優秀的班級文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文化的形成關繫到班級的穩定和諧,關系著學校教育的成敗,關系著學生人品的形成,更關系著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前途,甚至關系著將來我國整體國民素養的提高。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造就健全的人格,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必定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所學知識越多,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
什麼是班級文化呢?在我看來,它是指班級所有成員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朝著班級共同目標不斷邁進的過程中,班級內部形成的共同思想、精神風貌和行為准則的總和,是班級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基石。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學校創造一個安全、文明、和諧和人文的外部環境,更需要班級師生的共同參與,遵循基本的原理,按照一般的程序,採取各種方法,突出重點,提升亮點,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積極良好的班級文化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進一個班級快速健康地發展。因此,如何創建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是我們每一個班主任所要思考及迫切解決的問題。
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班級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為,教室環境、人際關系、學生精神狀態等。班級文化建設是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思想和以人為本為精神基礎,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為目標,通過學傳統美德,名人、名言伴我行,系列主題月等活動,建學生說話交流平台,設評比激勵機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班級風貌健康向上,蓬勃發展。達到促進了學生的良好人格形成和素質的全面發展,初步營造出班級文化建設的模式,使班級文化建設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一、抓好環境美化,給學生一個溫馨的家——教室
教室環境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因此,我們應該改變那種有環境而無環境文化的狀況,賦予班級環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識,增強環境育人的功能,借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努力使學校的牆壁也會說話。一旦我們使班級的各種物化的東西,都能體現班級的個性和精神,都能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那麼班級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一樣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室牆壁上張貼名人名言來引導學生創立自己的座右銘,時刻學習並發揚優秀前輩們的各種優良作風和崇高精神。
其次,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後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同學、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例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期的主題黑板報給學生們增添課外知識;利用班級宣傳欄表揚班級內各種先進事跡,促進同學間互相學習、互勉互勵。每次月考和期末考試我班利用板報表揚進步生和優秀生,在學生中形成一種競爭意識和團結拼搏意識。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室布置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我們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期、學年的教育目標而作相應的調整。
二、抓好班級制度建設,給學生一個和諧的學習空間。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班級規章制度是班集體為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制定的規則,是由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並遵守的班級規章制度、公約、行為准則等形成的文化形態,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約束機制,是形成班級良好風貌的必要條件,它是班級的准繩,對於一個班級的秩序化、法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我班在班級制度的制訂方面,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通過班級民主決議而產生,並由全體學生監督實施,這樣才可以使每個學生信服並自覺遵守。
我認為主要從以下三方面抓住這項工作:
1、注意好開端,使學生一進校門,就有行為規范。並且,在班級出現不良行為的最開始,就要立即制止不良行為的發展,嚴格規范學生行為,對其進行深刻地思想教育。
2、要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落實到位。學生去討論,集思廣益,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這樣制定出來的制度才有生命力、實效性。
3、貫徹制度要持之以恆,經常性地有組織對《中學生守則》、《寶坻一中日常行為規范》法規的學習活動。這樣班級制度的確立過程,就成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過程。
三、抓教師及班主任自身素質建設,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友愛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理行為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能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我們教師要做到:堅持「愛」字當頭,關心學生;堅持「情」字相融,細雨潤物;堅持「誠」字相伴,家校互通。通過 「愛」的傳遞,「情」的交流,「誠」的溝通,給孩子建立一種心靈相通、互相關愛、彼此接納的人際關系,促進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所以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能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比如教師要說一不二,說過的話要算數,教育孩子講究誠信;對學生不吝於說「謝謝」;當發生錯誤被學生指出時,不要惱火,要勇於承認錯誤,並及時改正。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一般都比較嬌生慣養,他們都以自我為中心,除了不知道關心別人以外,勞動觀念差,自己動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也差,一旦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就會出現很任性、誰也不肯讓步的局面,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想一想,那麼這樣的情況首先需要老師來調解、分析利弊原因,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需要老師在平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引導,做一個善良、寬容、大度、說話做事有分寸的人。
四、抓好班級活動,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團結向上、共同進步是全體班級成員的共同願望,我們評價一個班級的文化建設搞得好不好,主要看這個班級有沒有這個願望,有沒有團結向上的班風和正確的輿論,有沒有集體榮譽感,有沒有凝聚力、向心力。班集體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班主任是班集體建設的主心骨,沒有班主任的引領,班集體建設就是一句空話;而班集體一旦形成又會反過來影響班主任和學生,顯示出強大的教育功能。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那樣,班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客體,而且還是教育的主體。人的認識能力是在活動中獲得的,豐富的班級活動是進行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組織的活動,如軍訓、運動會、體育達標競賽、科技節、藝術節等,這類活動規模大,影響深,對於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自尊自信的班級團隊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樹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級形象的大好時機。所以,活動前,班主任要精心組織,認真輔導,活動後要及時總結,表彰先進。另一類是班級內部的活動,如主題班會、學習經驗交流會、辯論會、演講會、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等。這類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如細水長流,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積極鼓勵學生多參與學校班級活動,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抓班幹部隊伍建設,增強班級向心力
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還有一個需要重視的環節,那就是建設一支工作能力強、有威信的班幹部隊伍。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一支強有力的班幹部隊伍對於建設班級文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班幹部的選擇中,教師不能一味強調從成績出發,做班幹部最重要的是有責任心、有為同學服務的精神,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班幹部,在同學中也才能有威信。班幹部的任命應該本著個人自薦、同學推選、老師把關的原則,教師要將該下放的權力下放給班幹部,逐漸培養班幹部的能力,在他們的帶領下,讓整個班級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付出就有回報,正是在我和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多次被評為衛生最佳和文明班集體,讓流動紅旗不再流動。我班的學習成績無論月考還是其中和期末始終第一名。本人也多次做先進集體事跡交流,得到學校的好評。

閱讀全文

與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