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規律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也包括思維規律嗎
物質規律不可創造消滅,思維規律可以,思維方式也叫思維模式,當模式固化成為思維定式,叫思維規律。
從意識的分類來講,人有意識、身識、心識,其中意識、身識可以改變,心識不變。
當然意識最容易改變,身識很難,而心識相當於樹根,樹挪死,所以不可變。
2. 解釋下面這句話的具體含義 「物質的單純組成成分(由於物質是由它們構成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原子
有些物質是由單純的原子構成的,比如氫氣,氧氣,鐵,銅等
有些物質是由不同原子相互結合成分子構成的,比如水 是H2O,NaCl,這些
有些物質是由原子是有原子結合成的分子構成的細胞構成的,比如單細胞生物,他們有水,RNA分子,DNA分子,糖分子,蛋白質分子等等所有這些分子都是原子構成的,而這些分子相互結合有變成了有機體,這個有機個體就是一個單體。
有些物質是由一個個有機單體相互組合構成的,比如多細胞生物,他是有一個個單個的細胞相互之間左右,通過神經網路,通過消化系統,通過骨骼結構支撐,肌肉伸縮等
但是無論以上的這些物質(有機物,無機物,生物等等)構成的基本微粒都是原子,原子是不會消失不會增加的。它只能由一種狀態變成另外一種狀態。
希望你能理解。這些應該是物理和化學內容的結合。高中的一些概念
3. 規律是客觀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同樣聯系是客觀的。為何可以創造聯系
請注意,你錯誤的把「客觀的事物」理解為了「不可創造」。
規律之所以不可創造是因為規律是不依賴於人而存在的,而聯系僅僅是一種普通觀點,和前面說的「規律」意思不同,這個聯系的觀點中包括了人為製造的層面。所以,聯系除了泛指自然界不依賴於人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同時也包括人為創造出來的聯系。
談論創造,關鍵要看允不允許人為的參與,不要望文生義和隨意構建名詞之間的聯系,哲學對於名詞的具體含義要求很嚴格。
4. 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該怎麼解釋
這是指質量守恆定律。質量無論怎麼被打碎,總的質量不會減少。物體不專會無中生有,而是由碎屬片甚至是粒子質量組成的。 這個命題更准確的說法是質能守恆。即質量會轉化為能量,看似物質消失了,但能量也是物質的一個量度,所以還是沒有變化。
5. 「物質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 是在哪個范圍內
在大自然界內。物質不滅定律是指物質的原子屬性不變不滅,但它的物理屬性卻在不斷變化,皆在毀滅再毀滅,生成再生成中。
6. 為什麼說原子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物理中物質構成的最基本粒子。
7. 物質與運動的關系是什麼
運動,一種涉及體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規則或習慣所約束的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普遍的運動生滅著萬事萬物。沒有不運動的物件,也沒有能離開物件的運動。運動具守恆性,即運動既不能創造又不能消滅,其具體形式則是多樣的並且能互相轉化,在轉化中運動總量不變。
哲學上,運動的定義:物在時空中的線性遷移。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1,物質是運動的基礎和載體,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2,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運動的特殊形式。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
3,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是物質所固有的根本屬性,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運動具守恆性,即運動既不能被創造又不能被消滅,其具體形式則是多樣的並且互相轉化,在轉化中運動總量不變。
8. 政治辨析題:規律是客觀的,是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的,因而也是不變的。
答:①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質固有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人們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只能利用和認識規律。
②但不能由此認為規律是不變的。因為,規律是由客觀事物的性質決定的,與一定的條件聯系著,只要事物的性質沒有變化和條件存在,規律就存在並起作用。如果事物的性質起了變化,與之聯系的條件不存在了,規律也就不存在了,可見,規律本身的變化和人們改變消滅規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