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0到9是誰發明的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古代印度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後,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的時候,這些內數字傳到了容阿拉伯地區。到13世紀時,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寫出了《算盤書》,在這本書里,他對阿拉伯數字做了詳細的介紹。後來,這些數字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只知道這些數字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所以便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以後,這些數字又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國。
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於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現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
Ⅱ 古代籌碼計數介紹
應該是算籌計數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算籌的發明就是在以上這些記數方法的歷史發展中逐漸產生的。它最早出現在何時,已經不可查考了,但至遲到春秋戰國;算籌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這種計數法遵循一百進位制。據《孫子算經》記載,算籌記數法則是: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夏陽侯算經》說:滿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五不單張。
那麼為什麼又要有縱式和橫式兩種不同的擺法呢?這就是因為十進位制的需要了。所謂十進位制,又稱十進位值制,包含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十進制",即每滿十數進一個單位,十個一進為十,十個十進為百,十個百進為千……其二是"位值制,即每個數碼所表示的數值,不僅取決於這個數碼本身,而且取決於它在記數中所處的位置。如同樣是一個數碼"2",放在個位上表示2,放在十位上就表示20,放在百位上就表示200,放在千位上就表示2000……在我國商代的文字記數系統中,就已經有了十進位值制的萌芽,到了算籌記數和運算時,就更是標準的十進位值制了。
按照中國古代的籌算規則,算籌記數的表示方法為: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等等。這樣從右到左,縱橫相間,以此類推,就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數了。由於它位與位之間的縱橫變換,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擺法,所以既不會混淆,也不會錯位。毫無疑問,這樣一種算籌記數法和現代通行的十進位制記數法是完全一致的。
Ⅲ 關於籌碼
你的理論是建立在主力在底部收集籌碼,等散戶拉高然後出貨的模型。你認為是這樣的嗎?
事實上,主力一路參與建倉、打壓、拉抬,你看到的籌碼分布圖早就不知道是多少個輪回了!而且必須有高位換手才可能進一步拉升,其實有買就有賣,散戶的力量更大,加起來強過任何一個主力,所以高明的主力在出貨位置甚至會造成加倉的假象,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豈能一言斷之!?主力賺錢並非是最高位減最低位賺的錢,而是中途不斷地有盈虧,只是最終全身而退之前,必須都要細致計劃,如果主力真是出貨了最低位的籌碼那麼簡單的話,那絕不是主力,而是超級散戶!
Ⅳ 什麼是籌碼
股票籌碼指的是在股市技術分析領域特指的流通股票持倉成本分布,具有價位屬性、數量屬性、流動屬性、擴容屬性。
籌碼分布又稱成本分布,也就是股票流通盤在不同的價位各有多少數量的股票。這是籌碼理論的基礎和精髓,也是研究股價運動規律本質的重要依據之一。籌碼分布圖在K線圖窗口的右側,由緊密排列的水平柱狀條構成。每根柱狀條與K線圖的價格坐標是相互對應的,同時,每根柱狀條的長度表現出在這個價位上建倉的持股量占總流通盤的百分比。如果由於近期的交易使某個價格區間的籌碼量增加,其他價格區間的籌碼量就一定會減少。在K線圖上移動游標,可以看到籌碼的轉換過程。
一輪行情主要由三個階段組成,分別是吸籌階段、拉升階段、派發階段。吸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低位大量買進股票;拉升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使股價脫離莊家吸籌成本區,打開利潤空間;派發階段主要任務就是賣出持倉籌碼,實現莊家利潤
Ⅳ 籌碼分布與陳浩有什麼關系,籌碼分布是什麼
籌碼分布是一種技術分析,其原理是通過模擬演算法,模擬市場投資者的買賣行為,估算出一隻股票在各個價位上的持股量。
籌碼分布是尋找中長線牛股的利器,對短線客可能沒有太大的幫助。但籌碼分布在股市的運用將開辟技術分析一片新天地。籌碼分析即成本分析,基於流通盤是固定的,無論流通籌碼在盤中如何分布,累計量必然等於總流通盤。
Ⅵ 發明數字的人是誰
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於古印度,後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並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後,以訛傳訛,世界各地都認同了這個說法。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產和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於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而且採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到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在各地區的寫法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羅門式:這一組數字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它的特點是從「1」到「9」每個數都有專字。現代數字就是由這一組數字演化而來。在這一組數字中,還沒有出現「0」(零)的符號。「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公元四世紀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已使用「0」的符號,當時只是實心小圓點「·」。後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這樣,一套從「1」到「0」的數字就趨於完善了。這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
Ⅶ 人生最大的籌碼是什麼
(當兵時的日記) 幹活的日子大家都很開心,時間也像流光一樣的飛逝。往昔歲月,崢嶸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那些汗流浹背、塵土飛揚、滿臉都是汗流下來沖出的泥道子的日子,甜甜的烙印在記憶深處,彷彿是一杯陳年佳釀,每每回憶一下,都會馨香滿懷,歷久彌香。就像高中生活一樣,當時以為那是一種煉獄般的日子,每天都度日如年。可是如今歲月已經成了時間碾過的轍痕,深深的刻在歷經滄桑的心田上,有難忘的苦,有共同度過難關後的甜,有汗水浸透的迷彩服,順著臉頰流入嘴角的鹹味,還有火辣辣的太陽,黝黑黝黑的皮膚,曬得後背暴皮,胳膊通紅,還有在苦難的日子裡思念親人和故鄉的酸楚,人生的韻味,在這個地方,在這個年紀,讓我體會得淋漓盡致,深深的刻在生命的軍旅行程中,每當回首展望,永遠都有往昔歲月的一道亮麗風景。
Ⅷ 中國古代的數字「籌碼」是什麼
中國古代用小竹竿計數,稱為籌碼,可以表示很大的數,類似於阿拉伯數字的功能,並最後演化成算盤。這也是中國數學家的一大發明。
算籌是中國古代用來記數、列式和進行各種數與式演算的一種工具。又稱為籌、策、運算元等。它最初是小竹棍一類的自然物,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專門的計算工具,質地與製作也愈加精緻。
(8)籌碼的發明人擴展閱讀: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 cm,徑粗0.2~0.3 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算籌在中國的起源很早,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
中國古代的算籌不僅是正、負整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和開方的運算的工具,而且還包含著各種特定的演算。 算籌是在珠算發明以前中國獨創並且是最有效的計算工具。中國古代數學的早期發達與持續發展是受惠於算籌。
中國古代有一句成語,叫做「運籌帷幄」,意思是在軍營的幕帳中對戰爭的全局進行細密的策劃。漢高祖劉邦在打下天下之後曾經稱贊他的謀士張良,說張良能夠「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里說的籌就是算籌。那麼算籌是怎麼用於運算的呢?實際上,算籌的運算是建立在十進位值基礎上的。
為什麼又要有縱式和橫式兩種不同的擺法呢?這就是因為十進位制的需要了。所謂十進位制,又稱十進位值制,包含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十進制」,即每滿十數進一個單位,十個一進為十,十個十進為百,十個百進為千……其二是「位值制,即每個數碼所表示的數值,不僅取決於這個數碼本身,而且取決於它在記數中所處的位置。
如同樣是一個數碼「2」,放在個位上表示2,放在十位上就表示20,放在百位上就表示200,放在千位上就表示2000……在我國商代的文字記數系統中,就已經有了十進位值制的萌芽,到了算籌記數和運算時,就更是標準的十進位值制了。
按照中國古代的籌算規則,算籌記數的表示方法為: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這樣從右到左,縱橫相間,以此類推,就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數了。
由於它位與位之間的縱橫變換,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擺法,所以既不會混淆,也不會錯位。中國古代十進位制的算籌記數法在世界數學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造。
把它與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記數法作一比較,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古羅馬的數字系統沒有位值制,只有七個基本符號,如要記稍大一點的數目就相當繁難。古美洲瑪雅人雖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進位;古巴比倫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進位。
20進位至少需要19個數碼,60進位則需要59個數碼,這就使記數和運算變得十分繁復,遠不如只用9個數碼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數的十進位制來得簡捷方便。中國古代數學之所以在計算方面取得許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歸功於這一符合十進位制的算籌記數法。 直到明代以後,算籌才被算盤完全取代。
Ⅸ 生命中最重要的籌碼是什麼
伴隨著一個人生命誕生的除了墜地時的那一聲啼哭,還有一樣東西也隨之而來,那個東西叫做尊嚴!
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情:那天正是中午,又下著小雨,車廂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車子行駛至橋頭站時,上來了兩個乘客。從相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們兩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殘疾人。中年的男子雙目失明,而那大約八九歲的男孩則是一隻眼緊閉著,另一隻眼能微微睜開。小男孩牽引著他父親,一步一步地摸索上車來,徑直走到車廂中央。當車子緩緩繼續前行時,小男孩的聲音也隨之響起:「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你們好,我叫小剛。我現在唱幾首歌給大家聽。」
這時候,音質很一般的電子琴聲響了起來,小男孩自彈自唱,孩子的歌聲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幾首歌曲之後,男孩走到車廂頭,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他開始「行乞」了。他沒有托著盤子,也沒有直接把手伸到別人的面前,只是輕輕地走到人們身旁,叫一聲「叔叔阿姨」什麼的,然後默默地站立著。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裝出不明白的樣子,或乾脆把頭轉向另一側……
當男孩空著小手走到車廂的尾部時,一位中年婦女很氣惱地尖聲大叫起來:「怎麼搞的,這地方怎麼這么多乞丐。連車上都有?」頓時,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倆的身上。沒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臉上竟顯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冷靜,聲音不大不小不緊也不慢地說:「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賣唱的。」霎時間,所有淡漠的目光都變得生動起來,不知是誰帶頭鼓起了掌,片刻,車廂里掌聲連成一片。
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卻已經不屈地在承受生命,他怎麼可能是乞丐呢?在某些人眼裡他可能是卑微的,但是,與生俱來的尊嚴卻讓他的生命煥發出令人敬畏的信念,尊嚴之下,沒有乞丐。
其實,天地間本來就沒有貴賤尊卑、美醜善惡、是非曲直之分。在自然之神眼中,一切都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生存的理由和權利,甚至沒有所謂的完美與殘缺。但是有了人,就有了所謂的標准,所謂的價值和意義,於是就有了分別。於是殘缺的意義便被一分為二:一種是被贊揚的,因與眾不同而被推崇、神話為偶像去膜拜;另一種則因與眾不同,而遭嫌棄和鄙視,最終被拋入比底層還低的地方任其掙扎或毀滅。這真的是人在給自己修建牢籠,把自己框在裡面,去接受所謂的標準的衡量,這實在是人類在自尋煩惱。幸好還有一種財富叫尊嚴,讓每個沒有喪失它的人找到打開牢籠的鑰匙。
因此,不管人生境況如何窘迫,尊嚴都是你手中最重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