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美元的發明

美元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4 23:18:19

⑴ 美國人發明了什麼

1、電燈,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版,製成了首個權有實際效用的電燈。

2、空調,1902年,美國威利斯·開利博士發明了第一套科學空調系統。

3、互聯網,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4、手機,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

5、尼龍,尼龍是美國傑出的科學家卡羅瑟斯(Carothers)及其領導下的一個科研小組研製出來的,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種合成纖維。

⑵ 急需美元的發展歷史

美國的貨幣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馬薩諸塞殖民地發行了第一張貨幣以彌補軍事遠征的花費,這種做法很快輾轉流傳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銅版容易磨損、需要不斷修版,所以無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結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偽鈔到處泛濫,於是這些票證很快就被廢棄了。
到了1764年,英國當局在對北美殖民地貨幣多年來的限制後,終於下達一項對殖民地發行貨幣的禁令。後來,由於對英獨立戰爭,北美殖民地資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銀被英國作為稅收徵收,導致美國國內資金缺乏。13個殖民地的聯合政權大陸會議(美國大陸國會)為了籌集資金,於1775年5月10日在馬薩諸塞州舉行了會談並於6月22日批准發行了總價值為兩百萬美元的一種可兌換西班牙銀元的紙幣,稱為大陸幣(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於不久便出現了偽鈔,因此導致它的價值實用很小,以致在俗話中將不值錢的東西稱為「還不如一個大陸幣」。該券於1781年被銀行券(即為由銀行發行的,可在該銀行范圍內自由兌換金屬貨幣的紙鈔)取代。
1781年12月31日,費城的北美銀行成為首家國家銀行並獲得發鈔特許權。1789年美國憲法公布後,紐約銀行和普羅維登斯銀行也獲特許發行貨幣(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國會正式通過將元(Dollar)作為法定貨幣單位。1791年國會又特許「美國銀行」二十年期作為美國財政部國庫代理人。此乃第一個為政府履行中央銀行功能的銀行,一直運作至1811年國會拒絕續訂此銀行的特許狀為止。了解到必須有中央銀行系統迎合國家財務的需要,國會於1816年特許第二家「美國銀行」再擁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時,財政部製版印刷局開始印刷所有美國貨幣。
1861年,為了籌措南北戰爭的費用,國會立法授權財政部直接發4.5億元無鑄幣和黃金擔保、不兌現的「即期票據」(Demand Notes)。出於防止偽造的目的它使用難於照相復制的綠色油墨(鹵化銀感光劑對綠光最不敏感),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鈔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綠色,由此被稱為「綠背票」(greenback).嚴格的來說,這是第一種普及流通的美國貨幣。它被稱為聯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State Notes)。它的庫號和連號均為紅色。每一張「即期票據」皆由財政部登記官的代理人及聯邦財政總長親手簽名。此一不實際的措施,激發了准許登記官及財政部長將簽名製版印刷於貨幣上的新法規。此項措施於1862年發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開始實行。
根據1861年美國立法規定,財政部又發行了國庫券(TREASURYNOTE),它只有兩種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當時可以購買白銀和黃金。
1862年到1864年期間國民銀行法准許各州指定的銀行發行以美國公債為准備金的紙幣,稱為國家銀行券(NATIONALCURRENCY)庫印和連號均為棕色,亦稱國家券或國家流通券。這些紙幣式樣繁多,大約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銀行發行貨幣,7000多種面貌各異的法定貨幣。所有特許發行紙幣的私人銀行和州立銀行於1863年被要求參加國家銀行系統或繳納10%的鈔票發行稅。1908年又補充法案,准許國民銀行以美國公債以外的債券為准備金發行紙幣。到後來國家券形成由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民銀行銀行的兩種主要版本:國民銀行發行的版本連號為6位數字,在正面左右兩邊還印有兩個或四個字體粗大的黑色號碼另一種連號為8位數字;鈔票正面左側印有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左右方印有4個斜對著的黑色地區代表字母,這是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的。發行較早的國家券有4個負責人簽字,兩上角為財政部長和國庫長簽字,兩下角是出納長和總裁的簽字。該券於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發行。1928年以後又發行了一種1929年版,這是美國財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籌措軍費,於1942年12月以國家券的形式發行的6.6億美元鈔票。
為了兌取黃金,美國政府於1870年開始發行了金幣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庫印、連號是黃色,亦稱金元券。該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憑此兌取金幣」字樣。它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以百分之百黃金作準備的貨幣。從南北戰爭結束到1933年,金幣券可自由兌換金幣,並作為美國貨幣供應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隨著金本位制崩潰,1933年金幣券也就停止兌換黃金。
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
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在二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
1929年,經濟危機,1931美元停止兌換黃金,美聯儲發行美元是美元貶值將近50%,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擁有最多的黃金儲備,於是,在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始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1971年,由於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美國黃金儲備持續下降,迫於壓力,美國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德、法、日等國極力反對。這樣「二十國集團」在1972年至1974年,開始協商以一種「特別提款權」來建立新的國際貨幣支付體系。
非常巧合的是,1973年以色列發動了贖罪日戰爭。1973年秋石油價格上漲四倍。同時,1974年尼克松先生解除了對進出口美國資金流動的管制。這時,華爾街則迅速把巨量石油美元分銷到拉美及中東歐等廣大地區。
德、法、日等國面對既成事實,只能是默認「美元本位制」的誕生。與此同時,弗里德曼的「浮動匯率」成了最前沿的市場學說。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盛行於1880一1914年間。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入是該貨幣制度的三大特點。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即為決定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並在輸出入過程形成鑄幣一物價流動機制,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這種制度下的匯率,因鑄幣平價的作用和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波動幅度不大。
2、金塊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這是一種以金塊辦理國際結算的變相金本位制,亦稱金條本位制。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系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中央銀行無限制兌換金塊。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3、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徵
1、金幣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
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
金本位制的實行歷史
在歷史上,自從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以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為了籌集龐大的軍費,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1924-1928年,資本主義世界曾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先後恢復到大戰前的水平,並有所發展。各國企圖恢復金本位制。但是,由於金鑄幣流通的基礎已經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復典型的金本位制。當時除美國以外,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實行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這就是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由於不具備金幣本位制的一系列特點,因此,也稱為不完全或殘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該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沖擊下,也逐漸被各國放棄,都紛紛實行了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實際上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美國國內不流通金幣,但允許其他國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兌換黃金,美元是其他國家的主要儲備資產。但其後受美元危機的影響,該制度也逐漸開始動搖,至1971年8月美國政府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先後兩次將美元貶值後,這個殘缺不全的金匯兌本位制也崩潰了。
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金本位制崩潰的影響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為各國普遍貨幣貶值、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因為廢除金本位制後,各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擴軍備戰,會濫發不兌換的紙幣,加速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各國貸幣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壞,而且加劇了各國出口貿易的萎縮及國際收支的惡化。
(2)導致匯價的劇烈波動,沖擊著世界匯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大體上是一致的,貨幣之間的比價比較穩定,匯率制度也有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各國流通紙幣後,匯率的決定過程變得復雜了,國際收支狀況和通貨膨脹引起的供求變化,對匯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匯率制度,影響了國際貨幣金融關系。

上面基本上是關於美元的歷史。從這可以反觀經融歷史。很有收獲,大部分是在網上找的。但覺得很不錯。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⑶ 美元是誰造的

1美元上印的是美國的國父——第1、2屆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 2美元上是第3屆美國總統傑斐遜; 5美元是廢除美國奴隸制的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20美元上是第7屆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50美元上是第18屆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葛侖。100美元券正面是本傑明.富蘭克林。

⑷ 美元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歷史上的地位 1792年,美元在13個殖民地形成了貨幣區, 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19世紀末, 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 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 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戰中, 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 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 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 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 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 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 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 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 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 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 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在二戰期間, 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 1943年, 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 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 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 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 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 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 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 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備缺乏出發, 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 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 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 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 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 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 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法西斯納粹德國的侵略; 唯有美國在戰爭中發了財,經濟得到空前發展。 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 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 %,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 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 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 相當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3/4, 這使它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 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 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 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 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 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 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 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麻煩採納,謝謝!

⑸ 美元的符號是誰發明的

$符號有著漫長的歷史。這個符號來源於16世紀初西班牙鑄造的一種銀幣,它的名稱和單位都叫「里亞爾」(REAI)。該幣系手工打制,幣面凹凸不平,拉丁文含糊不清,邊緣系剪切而成,俗稱「切割錢」(CUTMONEY)。圖案是一個王徽,象徵權力至高無上。另一面是兩根柱子呈十字架形,這是西班牙基督國教標志。十字分割成4部分,各是一個圖案,左上方與右下方的城堡相對,右上方與左下方的立獅相對。立獅昂首奔跑,城堡為雙層,均代表當時西班牙強有力的統治。
1732年,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墨西哥又鑄造出另一種銀幣,在幣邊增加滾麥穗花紋,形似「圈花」,俗稱「花邊雙柱雙地球」。此幣較原來有所變動,正面中央置有重疊的東西兩半球,表示西班牙對舊大陸和新大陸的統治。上有王冠,下為海水波紋,意喻海上貿易繁榮。左右分列兩根西方神話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柱子,代表著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岩,歐洲人稱之為「埃庫革斯拉」。兩根柱子上,各裹著一條卷軸,卷軸上有拉丁文「海外天地」(PLVSVLTRA),呈$形,$符號即由此而來。另外,周邊還半環繞著拉丁文「VTRAQUEVNUM」,兩側各用拉丁文紀鑄地,即墨西哥(MEXICO)的縮寫。背面為西班牙王冠和王徽,右側紀值「2」字,即面值2里亞爾,重量6.77克。8里亞爾等於西班牙幣值中的1比索(PESO),相當於中國銀幣1元。該幣周邊用拉丁文環寫「西班牙和印第安國王斐迪南六世」(DG·HI8P·ETIND·FRD·VI)。鑄造時期從1732年至1772年止,經歷了波旁王朝的3個國王,即卡洛斯(查理)三世(RCAR·III)、斐迪南六世(FRD·VI)、菲力浦五世(REXPHILIP·V)。
1771年以後,西班牙又改鑄以國王頭像為版面的「人像雙柱」銀幣,這種銀幣同樣是西班牙及其殖民地鑄造。
由於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盛產白銀,所鑄銀元最多,所以流通區域很廣,是歐洲通用的貨幣,並隨著世界貿易規模的擴大和殖民勢力的擴張,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我國東南沿海的商業記賬也以「雙柱」本洋為標准,一時為市場的標准貨幣,這種銀幣的圖案長久以來為人們所熟悉,人們習慣以雙柱的卷軸$作為貨幣的符號。
現在,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用$作為貨幣的簡寫符號,但是還要加上代表本國或地區的文字。如美元為US$、港元為HK$等。

⑹ 什麼叫美元

美元也叫美金。美國的法定貨幣。1793年開始發行。原為金幣,1934年改為紙幣。法定每盎司黃金價格為35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因為在很久以前,當時的美元特別值錢,可以隨時兌換成黃金,1922年1美元可以換1.50466克純金,1928年後1美元可以換0.888671克純金,所以老百姓親切地稱呼美元為美金。
後來,美國經濟蕭條,羅斯福總統上台,宣布終止美元自由兌換黃金,民眾必須上交手裡的黃金,只准留少量,美金也就成為了美元。
二戰後,美國弄了一個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35美元可以等值兌換1盎司(28克還是30克我忘了)黃金的標准,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這個體系崩潰,美金再一次成為了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以前印的美元不可以換黃金了,但現在依舊可以在美國的市面上花掉,或者去銀行換成新版美元,1928年以後發行的美元至今有效!(應該沒有人會傻到用掉吧?收藏價值不止面值了!另外,中國所有銀行現在對1996年以前的美元不予兌換)

⑺ 美元的發展史是什麼

獨立之前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使用的主要貨幣包括英國鑄造的各種硬幣和西班牙銀元(Spanish Dollar),以及來自法國、奧地利、荷蘭、丹麥、以及德意志各邦的銀幣和銅幣,此外各殖民地還發行了紙幣。在五大湖流域等邊遠地區,海狸皮也曾經作為貨幣使用。

西班牙銀元直徑38毫米,重約1金衡盎司左右,一枚銀元等於較小的八個里亞爾銀幣,因此也被稱為「八字銀元」(Piece of Eight)。這種銀幣最早是從1497年西班牙實行貨幣改革後開始鑄造的,其英文名字直接翻譯自西班牙語的Peso de Ocho——「八個(里亞爾)一塊(的銀幣)」。這也是今日拉丁美洲和菲律賓的「比索」這一貨幣單位的由來。

1650年前後墨西哥孔波斯特拉銀礦鑄造的8里亞爾銀錠,蓋有新西班牙副王轄區的戳記。

至於「西班牙銀元」中「元」(dollar)這個詞的來歷,要追溯到十六世紀的波希米亞,即今日的捷克共和國。當時該地鑄造了一種名為「約阿希姆塔勒」(Joachimsthalers)的銀幣,重量為451金衡谷,約合29.2克。「谷」(grain)是英美用於衡量貴金屬、寶石、珍珠、葯物、子彈、火葯等物品重量的單位,相當於1/480盎司,接近一顆小麥或大麥穀粒的重量。一谷是64.79891毫克,一常衡磅是7000谷,一金衡磅為5760谷。

「塔勒」(Thaler)是德文「山谷」的意思,英文對應的單詞是dale。這種銀幣最早是在一個叫聖約阿希姆山谷的地方鑄造的(今日捷克西北部蘇台德地區的雅希莫夫。順便提一下,聖約阿希姆是聖母瑪利亞的父親,耶穌基督的外祖父,「約阿希姆」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耶和華所創造的」),在正面鑄有聖約阿希姆的頭像,故而因此得名。「約阿希姆塔勒」這個名字後來簡化為「塔勒」,在英語中寫成dollar。

⑻ 美元是誰發明的貨幣

至於是誰?現在以無法考證了。1785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元為美國貨幣單位,如果一定要說是誰的話,那就是美國國會了

⑼ 能製造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發明是什麼呢

說到數百萬和數十億,很多可笑的發明已經把它變得可笑的大。這里有一些荒謬的例子;

1. 幸運的突破叉骨

如果你在每年的火雞許願骨大戰中運氣不佳,那麼幸運地折斷許願骨非常適合你。Ken Ahroni是這款產品的幕後主使。1999年和家人一起吃感恩節晚餐時,他看到很多人都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如願骨,於是萌生了這個想法。

他決定關閉自己的咨詢業務,成立Lucky Break Wishbone Corp.,並正式開始銷售他獨特的易碎塑料許願骨。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該公司通過遍布全國40多個州的分銷商實現了近100萬的銷售額。

6. 聖誕老人的郵件

每年,世界各地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給聖誕老人寫信,希望他能給他們回信。拜倫·里斯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這就是為什麼他在2002年決定推出聖誕老人郵件服務。

這項服務讓孩子們把他們的信件寄到北極。隨後,他們的父母支付了一筆僅為9.95美元的費用,作為交換,他們的孩子會收到一封聖誕老人親自寫的個性化信件。2009年,聖誕老人郵件已經能夠給大約30萬名孩子回復了。做數學!每一封信賺10美元,你就可以計算里斯從這項服務中賺了多少錢。

⑽ 誰發明美元代黃金

美國。在於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是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具體來講是用黃金確定了美元的霸權。當時美國人對全世界做出承諾: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提交回答

閱讀全文

與美元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