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發明圖片

古代發明圖片

發布時間:2021-08-14 21:56:43

⑴ 古代發明英文(小短文)有圖片的急

Paper stability
Much of the early paper made from wood pulp contain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alum, a variety of aluminium sulfate salt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acidic. Alum was added to paper to assist in sizing the paper,[11] making it somewhat water resistant so that inks did not "run" or spread uncontrollably. The early papermakers did not realize that the alum they added liberally to cure almost every problem encountered in making their proct would eventually be detrimental.[12] The cellulose fibres which make up paper are hydrolyzed by acid, and the presence of alum would eventually degrade the fibres until the paper disintegrated in a process which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slow fire". Documents written on rag paper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stable. The use of non-acidic additives to make paper is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se papers is less of an issue.

Paper made from mechanical pulp contain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lignin, a major component in wood. In the presence of light and oxygen lignin reacts to give yellow materials, which is why newsprint and other mechanical paper yellows with age. Paper made from bleached kraft or sulfite pulps does not contain significant amounts of lignin and is therefore better suited for books, document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where whiteness of the paper is essential.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just because a paper is made of wood pulp,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it is any less rable than a rag paper. The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ageing behavior of a paper is how it was manufactured, not the original source of the fibres.[13] Furthermore, tests sponsored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prove that all paper is at risk of acid decay, because cellulose itself proces formic, acetic, lactic and oxalic acids.[14]

Mechanical pulping yields almost a tonne of pulp per tonne of dry wood used (which is why mechanical pulps ar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high yield" pulps), which is about twice as much as chemical pulping. Consequently, paper made with mechanical pulps is often cheaper than that made with bleached chemical pulps. Mass-market paperback books and newspapers use these mechanical papers. Book publishers tend to use acid-free paper, made from fully bleached chemical pulps for hardback and trade paperback book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Paper

⑵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和發明者的圖片和簡介

指南針:11世紀中抄葉時我G大科學家沈括襲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

⑶ 中國有哪些古代的創造發明

1.建築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2. 數學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 天文學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4. 機械

機械(英文名稱:machinery)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

5. 地質學

地質學(geology)的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6. 物理學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7.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⑷ 中國古代和當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圖片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紙張,印刷術和火葯。當代的四大發明就不專好說了。有說高鐵掃碼屬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但是這世上並不是中國發明的,只不過是中國在推廣應用方面較為領先。嚴格上的講當代的中國四大發明,沒有。

⑸ 古代發明有哪些

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 建築 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 數學 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 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 數學 元代 《四元玉鑒》 朱世傑--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 ——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⑹ 古代人圖方便發明了一個「春凳」,究竟有啥「特殊作用」

現代生活中所用的桌椅板凳,都由古人發明,只不過現代因科技的發展,在製作這些桌椅板凳之時更加的便利,款式材料也是更多。而在酒店中經常會在床尾處出現一種長凳,這種長凳名叫「春凳」,那麼春凳的作用是什麼呢?

現代的「春凳」

那麼在情侶酒店中出現的春凳又是有什麼樣的用途呢?溫暖舒適的酒店是解決長途跋涉之人疲勞感最好的休息之所,可路上都是灰塵,身上的衣服難免會被弄臟,而如果將臟衣服放在干凈的床上,在洗漱之後再躺在床上休息,心中難免會有不適感。

於是春凳的用處就體現出來了,人們可以將身上的臟衣服放在春登上,也可以在不想換衣服而又想休息時躺在春凳上,這都是非常的方便事。

⑺ 古代的張衡發明了什麼呢看看圖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主要成就開創了我國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代表作品有《靈憲》、地動儀、《四愁詩》等。於公元139年逝世。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張衡利用當時的機械技術,巧妙地把計量時間用的壺漏與渾象聯系起來,即以漏水為原動力,並利用漏壺的等時性,採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表示時間的壺漏結合在一起,以流水下落的力量帶動齒輪,通過齒輪的轉動帶動渾象每日均勻地繞軸旋轉一周,達到可自動地與地球同步運轉的水平,自然而然地把天象演示出來。

水運渾象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是世界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它在天文儀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中國後來的天文儀器影響很大。唐宋以來就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更完善的改進,發展成更復雜的天象表演儀器和世界最早的天文鍾。

地動儀是世界第一架觀測地震的儀器,於公元132年製成。張衡把它放置在洛陽的靈台,同渾象、渾儀、圭表、刻漏等天文儀器一起,供觀測天文之用。

《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著候風地動儀製造的情況及其形狀、構造和功能等情況。

候風地動儀用青銅鑄成,圓徑8尺,通高約11尺5寸,頂上有個凸起的可以啟閉的蓋子,外形像個酒壇子。地動儀的周圍按八方附設八條垂龍,八條龍口中各銜銅珠,地上並設八個向上張口的銅蟾蜍,與龍頭上下對應,候風地動儀利用慣性原理,在儀器內部中央,立有一根「都柱」,即倒立狀的慣性震擺。圍繞都柱設有八條滑道,滑道上面裝有八組「牙機」,即傳動杠桿,其外端呈曲尺形,穿有樞軸,通出儀器外面與龍頭上頜接合。

一旦發生較強烈的地震,「都柱」因震動失去平衡而觸動「八道」中的一道,使相應的龍口中的銅球失控而掉入蟾蜍口中,發出聲響,用以報警。觀測人員根據銅球「振聲激盪」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和時間。

候風地動儀靈敏度很高,最低可測地震烈度為三度左右的地震。據記載,曾接收到震中在隴西、而洛陽人未曾感受到的地震情況,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觀測地震的歷史,為後人積累了許多防震抗震的知識和經驗。

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是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的偉大發明,它的基本構造附合物理學的原理,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

⑻ 中國的古代發明大全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瓷器的出現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⑼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1、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中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於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後漢書·張衡傳》詳細記載了張衡的這一發明。

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

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就是記載的「施關發機」施讀音易四聲。

再機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隻蟾蜍張口向上。

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

2、《大衍歷》

《大衍歷》亦稱「開元大衍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歷法。一行撰。因立法依據《易》象大衍之數而得名。一行測各地緯度,南至交州北盡鐵勒,並步九服日晷,定各地見食分數,復測見恆星移動。十五年而歷成。

《大衍歷》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和平氣、七十二候,日月每天的位置與運動、每天見到的星象和晝夜時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

3、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相傳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燈。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4、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發明的一種大型天文儀器,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創建。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這台儀器的製造水平堪稱一絕,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於創造的精神。

5、蔡侯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這種紙很便宜,質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漸被普遍使用。至東晉末期,紙的使用已經完全普及,並逐漸傳至周邊各國,在世界范圍內為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發明

⑽ 中國古代發明

四大發明自然不用說

此外,還有:

計時器、橋牌、馬鞍版。

陰陽合權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閱讀全文

與古代發明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