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我還知道觀察發明了

我還知道觀察發明了

發布時間:2021-08-14 20:49:16

❶ 生活中,我還發現什麼 從中,我明白了什麼樣的發明

哥白尼不是被燒死的,年5月24日,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病逝。
1515年,哥白尼開始寫作《天體運行論》一書。在《天體運行論》完成後,哥白尼卻對它的出版猶豫不決了。他但心這部書出版後會遭受到地心說信徒們的攻擊,並受到教廷的壓制。在朋友和學生的支持鼓勵下,經過長期反復的考慮,哥白尼終於決定出版這部著作。1542年6月,《天體運行論》和排印工作開始進行。1543年5月24日,彌留之際的哥白尼終於見到剛剛出版的《天體運行論》,可惜當時的他已經因為腦溢血而雙目失明,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

布魯諾(Giordano Btuno,1548-1600), 義大利哲學家和思想家。
1583年,布魯諾到英國,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1585年去德國,宣傳進步的宇宙觀,反對宗教哲學,進一步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布魯諾在威尼斯被捕入獄,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魯諾始終堅持自己的學說,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布魯諾的主要著作有《論無限宇宙和世界》,書中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並明確指出:「宇宙是無限大的」,「宇宙不僅是無限的,而且是物質的」。還著有《諾亞方舟》,抨擊死抱《聖經》的學者。

伽俐留·伽俐略(1564--1642)
1609年伽俐略通過自製的望遠鏡觀察發現:月亮不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它的表面矗立著無數座火山口和高山。於是他得出結論說從總體來看,天體不是平滑完美的,而是和地球同樣,具有凸凹不平的表面。通過觀察,他看到從整體來講銀河並不是一片銀色的雲體,而是由眾多的個體星星組成的,這些星星距離我們如此遙遠以致用肉眼看上去就成了模糊的一片。通過對行星的觀察,他發現有些環帶包圍著土星,有四個衛星繞著木星運行。這顯然說明了地球以外的行星周圍也可能會有運行的天體。通過觀察他發現了太陽黑子(事實上在他以前就有人觀察到了太陽黑子,但是他公布的觀察結果更有說服力,因而引起了科學界的重視)。他發現金星這顆行星的盈虧和月亮的盈虧十分相似。這對於說明地球和所有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行的哥白尼學說是一項重要的證據。
由於支持哥白尼學說而遭致了有勢力的教會的反對,1616年他被下了一道禁令,不準講授哥白尼學說。1632年,他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1633年,他被羅馬梵蒂岡宗教裁判所判處8年軟禁,並再次被逼表示和哥白尼學說決裂。
1638年,伽利略私下託人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論兩種新科學》。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病逝。
這句話,一是作者對自己的自我安慰
二是揭發了一個真理:科學真理總是要經過很大的阻礙,才能夠被世人所認可

❷ 什麼名人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瓦特與壺蓋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飯。火爐上,一壺水開了。開水在壺里翻滾,壺蓋不住地上下跳動,發出啪啪的聲音。
瓦特很奇怪,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麼會跳動呢?」
祖母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又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會跳動呢?」
祖母回答不上來。
從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爐子旁邊仔細地觀察。他看見水開了,壺里的水汽直往上冒,沖起了壺蓋。他想:壺蓋是被水汽推動的,一壺開水產生的水汽,能夠推動一個壺蓋,更多的開水會產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以後,還是不斷研究這個問題。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很多試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天真好奇孵小雞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焦急並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問愛迪生在干什麼,小愛迪生回答說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氣又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愛迪生初嘗試驗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愛迪生與無影燈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後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製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沒有發明燈泡的時候,很多人晚上的照明一般是使用蠟燭燈、煤油燈等,那時候的愛迪生內心十分的苦惱,他決心要發明一種能夠耐用的光線明亮的燈泡。愛迪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幾年之後愛迪生失敗的經歷被許多的人嘲笑,認為他是做白日夢,尤其是認為愛迪生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面對別人的質疑和不信任,愛迪生卻並沒有放棄燈絲實驗計劃,反而以此為動力繼續展開自己的科學實驗,於是又試驗了一種碳化棉簽作為燈絲材料,把燈泡中抽成真空,這種材料還是堅持很久,可是在四十五小時不久就燒斷了,但是愛迪生已經興奮不已了,他已經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了,而這一次無疑是找到突破點。
愛迪生又開始進行了燈絲實驗,功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為此他欣喜若狂,這種材料是燈泡的絕佳材料,發出的光線十分的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如此燈泡便慢慢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夜晚中必備的照明工具。

彭奈迪脫斯與「安全玻璃」彭奈迪脫斯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觸發了他的靈感,使他研究製成了「安全玻璃」。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脫斯正在實驗室里整理儀器,不小心將一隻玻璃瓶子打翻在地。這下可完了!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瓶子並沒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現了一些裂痕,他隨手又拿出一隻洗凈的瓶子,輕輕地向地上摔去。這次,玻璃瓶子卻被摔得粉碎。兩只瓶子的情況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脫斯一時難以找到答案。
時隔數天,報上注銷了一起車禍,橫飛的玻璃碎片擊傷了乘客,使彭奈迪脫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聯想起那隻破而不碎的瓶子,決心搞個水落石出。他重新找到那隻瓶子,仔細觀察,原來那是一隻盛過某種葯水的瓶子,葯水蒸發後在瓶的內表面結下了一層堅韌透明的薄膜,看來,正是這層薄膜對瓶子起著保護作用。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種附著力強、透明度好的合適塗料。後來,他又用塗料將兩層玻璃粘合在一起,發現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這樣,「安全玻璃」終於誕生了。圓珠筆的發明者


匈牙利記者比羅某次寫稿的時候,一不小心把稿紙劃破了。他想,要是把筆尖換成圓珠就好了。於是,比羅去請教化學家奧基。奧基說:「筆尖換成圓珠沒問題,可是圓珠的周圍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寫字呀!」比羅想,如果讓圓珠轉動的時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嗎?他開始反復地試驗。終於發明了依靠圓珠的轉動送出墨水的新筆--圓珠筆。圓珠筆用起來非常方便,價格又很便宜,所以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弗萊明與青黴素


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正致力於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種會讓人致病的細菌。為了考察這種病菌的生活習性和致病機理,需要對它們進行培養觀察。當時的設備比較簡陋,工作是在一間悶熱、潮濕的舊房子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又需要多次開啟培養皿,皿中的培養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萊明打開培養皿觀察細菌,偶然發現在培養皿口上長出了藍綠色的黴菌,而就在黴菌旁邊,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現了清澈的水滴。藍綠色的黴菌為什麼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並將細菌消滅呢?弗萊明緊緊抓住這次「偶然」的發現不放,全力以赴地對這種藍綠色黴菌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並進一步發現它對其它一些病菌同樣有殺滅作用。1945年,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與研製出青黴素化學制劑的英國病理學家弗羅里、德國化學家錢恩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煮石頭——煤氣

梅爾道克從小就特別喜歡琢磨事兒,他還常常挖空心思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能讓大人們吃驚的小把戲。有一天,小梅爾道克在山坡上挖到一些頁岩。當地人都知道,這種石頭可以用火點著,然而,小梅爾道克卻突發奇想:「如果把它煮一煮,會怎麼樣呢?」他決定試驗一下。於是,他把那塊石頭帶回家,放進一把空的燒水壺里,然後給水壺加熱。「把它加熱後,它還能被點著嗎?」小梅爾道克一邊觀察一邊琢磨著。過了一會兒,壺嘴裡開始向外冒出氣體。小梅爾道克打開壺蓋,然後劃了一根火柴,他想看看頁岩還能不能點著。沒想到的是,燃燒的火柴剛一伸到水壺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躥了起來!把煤加熱後,它能夠變成氣體——小梅爾道克稱它為煤氣。
時光荏苒,梅爾道克長大了,他走上了化學研究的道路。1792年的一天,梅爾道克在研究煤礦物質時,忽然想起了童年時代玩頁岩的游戲。他想:「能使火焰突然躥高,說明那頁岩釋放的氣體被燒著了。這種氣體也許有些利用價值呢!」經過反復試驗,梅爾道克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把煤轉化成煤氣,再作為能源加以利用,是人類用煤方式的重大進步,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玩鏡片——望遠鏡

1607年.在荷蘭的密特爾堡小鎮上,住著一位眼鏡製造工匠利比赫斯,他靠著開眼鏡鋪維持生活,日子過得並不富裕。利比赫斯有三個孩子,他們經常拿家中的鏡片當玩具。有一天,三個孩子拿著幾只鏡片正玩耍著,其中一個孩子兩只手各拿著隻眼鏡片站在窗檯上,兩只手一前一後,使兩只鏡片重疊起來,然後閉上一隻眼睛,好奇地通過兩只鏡片望著遠方。猛然間,他發現遠處的景物被拉到了眼前,看得十分清楚。他興奮地把這一發現告訴了爸爸。利比赫斯聽了之後, 學著孩子的樣子去做,果然看清了遠處教堂的尖塔。這引起了利比赫斯極大的興趣。他反復地查看這兩只鏡片,其中一隻是老花鏡片,另一隻是近視鏡片。他發現如果老花鏡片擺在前,近視鏡片放在後,只要適當調整兩只鏡片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根據這一原理,利比赫斯經過一番研究,製成了一架簡單的望遠鏡。這架望遠鏡只有一個30多厘米長的鏡筒,里邊裝著一隻老花鏡和一隻近視鏡片,但它卻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雖說這台望遠鏡還很簡陋,但它宣告人類擁有了「千里眼」。

敲木頭——聽診器

這是1816年的事情了。在法國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圍著一堆木頭在玩耍。其中一個孩子用大鐵釘在木頭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貼著木頭聽。這時,一位剛給心臟病患者看病回來的醫生恰好路過這里,好奇地看著這群孩子,忍不住也湊上前去傾聽。立刻,一陣陣真切清脆的敲擊聲傳入耳朵,耳朵離開木頭,聲音就變得微弱、遙遠了。醫生馬上聯繫到剛才的出診,由於那個女病人過於肥胖,傳統的叩診已無法准確聽得她的脈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貼在她的胸部聽診,剛才醫生感到十分為難。圓木的敲擊聲啟發了醫生,他做了一個木管子給病人聽診,後來用改進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兩根柔軟的管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❸ 魯班發明了鋸子、牛頓發現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我還知道:

奧斯特觀察導線旁磁針的偏轉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觀察導體切割磁感線發現了電磁感應。盧斯福觀察a粒子轟擊原子發現了原子核。

❹ 你還知道那些偉人在觀察中的發明

1、貝爾觀察了聲音能產生電流的原理發明了電話.
2、萊特兄弟觀察空氣動力學原理,發明了飛內機.
3、伽利略觀察了容鍾擺,發現了鍾擺的等時性定理.
4、魯班觀察帶齒的草葉,發明了鋸.
5、張衡看到月食發明地震儀.
6、愛迪生觀察電流通過某些物體會發光,發明了電燈.
7、倉頡觀察萬物,依據物體的形狀發明了字.
8、司南通過觀察磁鐵或是吸鐵石發明了指南針.

❺ 科學家觀察發明的故事

5月24日 19:28 四大發明——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左圖是戀掛型指車針復原模型。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 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穀子?謀篇)里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采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誰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圖為指南車模型,下圖分別為指南魚想像圖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為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為羅盤。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

抌括對指南針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沉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葯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四,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沉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右圖為沉括指南針的四種試驗復原設計。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頁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四大發明——造紙術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

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為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強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質甚粗糙,不勻凈,紙 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

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術的要求,但是由於典籍流失,實際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記載,無從考知,但大概是先張布或網撕破或剪斷,然後放在水裡浸漬相當長的時間並且需要加以舂搗,才能做成紙漿。用樹皮做紙張,困難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後部舂搗外,中間還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漿之類的促爛劑。下圖是中國古代造紙工程之(抵壓簾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發明——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左圖為元代銅火銃。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璠(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璠傳>。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戢爭中顥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圖為南未突火槍。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左圖為北未火葯箭。

四大發明—印刷術

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據記載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塊小小的雕刻版了。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的銅印。

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13.5×13.5)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這已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更加生動,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很有啟發作用。刻石的發明,歷史很早。初唐在今陝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東漢以後,石碑盛行。漢靈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太學門前樹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共20.9萬字,分刻於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寬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歷時8年,全部刻成。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很多人爭相抄寫。後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有人趁看管不嚴或無人看管時,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自用或出售。結果使其廣為流傳。

古人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後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於是拓印就出現了。

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這種技術可能早於秦漢,而上溯至戰國。紙發明後,這種技術就可能用於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紙,把染料改成墨,印出來的東西,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術三者相互啟發,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回答者:小松搏客 - 高級經理 七級 9-24 17:01

❻ 你還知道哪些因為善於觀察而成功的故事

瓦特觀察蒸汽,發明蒸汽機。魯班觀察鋸齒草發明鋸子。還有牛頓觀察蘋果。
希望能幫到你!

❼ 人類觀察動物發明了什麼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科學家們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許多啟示。例如:以前的電視塔不牢固,猛烈的風一秒鍾就可以飛行80米遠,像這樣的風,就可能把電視塔吹倒,人們從杉樹身上得到了啟示,把電視塔修得像杉樹一樣的形狀,這樣就好了,不管風吹雨打,電視塔也倒不了;科學家還從鯊魚的皮膚上也得到了啟示,發明了游泳衣,減少了水的阻力…… 我也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出小發明。壁虎的手腳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牆壁上爬,而不會掉下來。我要設計出一種像壁虎手腳那樣的鞋,這種鞋的名字叫「吸力無敵」。可方便了,在工人刷牆時,不用帶上梯子,只需要一雙「吸力無敵」鞋就可以開工了,它不僅吸附力,還可以減輕你的體重,即使是倒著刷牆也不會掉下來,鞋的右邊有兩個按鈕,按一下綠色的按鈕,它就可以讓你在牆上上下移動,絕不會摔下來,按紅色的按鈕就可以下來了。你們覺得方便嗎?等以後我真的發明了「吸力無敵」,我一定會送給刷洗、修建房屋的工人們。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我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設計出更多的小發明。

❽ 我知道荷蘭的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最後發明了(),我還知道()觀察(),發明了()。

我知道荷蘭的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最後發明了(放大鏡),我還知道(愛迪生)觀察(白熱燈和電流),發明了(電燈)。。

❾ 我還知道誰觀察了什麼,發明了什麼

魯班觀察了野草的倒刺,發明了鋸子。

❿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愛迪生,一生一千多項發明

閱讀全文

與我還知道觀察發明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