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莫西林是哪發明的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種最常用的青黴素類廣譜β-內醯胺類抗生素,為一種白色粉末,半衰期約為61.3分鍾。在酸性條件下穩定,胃腸道吸收率達90。阿莫西林殺菌作用強,穿透細胞膜的能力也強。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口服青黴素之一,其制劑有膠囊、片劑、顆粒劑、分散片等等。青黴素過敏及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阿莫西林發明設計人:尤孝慶,申請專利人:尤海旋
② 青黴素是哪一年發明的
青黴素是1928年被發明的。
1928年9月15日,亞歷山大·弗萊明外出休假,一隻未經刷洗的廢棄的培養皿中長出了一種黴菌,因此他發明了青黴素。
進一步的試驗表明,這種抗菌素作用緩慢,且很難大量生產。在他轉向其它研究項目之前,他在1929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自己的發現,但當時這篇論文並未引起重視。
1938年,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家霍德華·瓦爾特·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化學家恩斯特·鮑里斯·錢恩偶然讀到了弗萊明的文章,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1941年給病人試用。
在英美政府的鼓勵下,現在醫葯公司進入了這個領域,很快就找到了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方法。起初,青黴素只是留給戰爭傷員使用,但是到1944年,英美公民在醫療中也能夠使用了。1945年戰爭結束時,青黴素的使用已遍及全世界。
(2)西林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青黴素的分類
1、青黴素G類:如青黴素G鉀、青黴素G鈉、長效西林`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等。
2、青黴素V類:(別名:苯氧甲基青黴素、6-苯氧乙醯胺基青黴烷酸) 如青黴素V鉀等(包括有多種劑型)。
3、耐酶青黴素:如苯唑青黴素(新青Ⅱ號)、氯唑青黴素等。
4、氨苄西林類: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5、抗假單胞菌青黴素: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
6、美西林及其酯匹西林: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點為較耐酶,對某些陰性桿菌(如大腸、克雷伯氏和沙門氏菌)有效,但對綠膿桿菌效差。
7、甲氧西林類:如坦莫西林等。
③ 盤么西林有什麼作用他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
④ 盤尼西林是誰發明的
英國的弗萊明發明的。盤尼西林也稱青黴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內烷、能破壞細菌的容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它的出現開創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⑤ 青黴素哪年發明的
1928年9月15日,亞歷山大·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這使他在全世界贏得了25個名譽學位、15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稱號以及其他140多項榮譽,其中包括諾貝爾醫學獎。
⑥ 盤尼西林的發明者是誰
一次,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先生應邀去一所學院講學,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熱烈的歡迎。他說此行不虛,因此婉言拒絕了校方付給他的100美元的報酬。 第二天早晨,那所學院的院長對學生們動情地說:「在我主持這家學院的20年期間,我曾經邀請過幾十位人士前來向學生們發表演說。但是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人拒絕接受他的演講酬金,因為,他認為他已在其他方面有所收獲,足以彌補他的演講酬金。這位先生是一家全國性雜志的總編輯,因此我建議你們每個人都去訂閱他的雜志。因為,像他這樣的人一定擁有許多美德及能力,是你們將來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必須用到的。」 不久,拿破崙·希爾所主編的《希爾的黃金定律》雜志社收到了這些學生6000多美元的訂閱費。在以後的兩年中,這所學院的學生以及他們的朋友一共訂閱了50000多美元的雜志。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裡勞作時,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他急忙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掉到糞池裡,弗萊明趕緊把這個小孩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從車里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位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就在那時,農夫的兒子從茅屋門走出來,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說:「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在紳士的資助下,農夫的小孩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並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1944年,他受封騎士爵位,並得到諾貝爾醫學獎。 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蘇格蘭生物化學家,他因在1928年從青黴菌中提取出了抗生素青黴素(又名盤尼西林)而聞名,並因此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⑦ 二戰期間蘇聯能造盤林西林嗎
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在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里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注意到 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弗萊明發現青黴菌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細菌,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黴素」,但他未能將其提純用於臨床。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里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到了1943年,制葯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葯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到1944年,葯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因這項偉大發明,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53年5月,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黴素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黴素年產量已佔世界青黴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首位。
在二戰時期,蘇聯還不能自己製造盤尼西林!二戰時蘇聯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在烏克蘭視察時,被叛軍打傷,後傷口感染,斯大林礙於面子未向美國人進口盤尼西林,這位可並列朱可夫樣的人物就這樣病死了。
⑧ 阿莫西林的歷史,主要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1962年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羥氨苄西林)被設計和合成。
1959年,從發酵液中可以得到6-氨基青黴烷酸(6-APA)。1960年通過全合成用青黴醯化酶水解青黴素得到6-APA。由6-APA為原料進行半合成青黴素的研究,尋找廣譜.耐酸.耐酶的半合成青黴素。
廣譜的半合成青黴素的發現源於對天然青黴素N的研究,人們從頭孢黴菌發酵液中分離得到青黴素N,在其側鏈上含有D-a-氨基已二酸單醯胺。青黴素N側鏈氨基是產生對革蘭氏陰性菌活性的重要基團,由此從中發現活性較好的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⑨ 盤尼西林有什麼作用它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諾貝爾獎又是怎麼回事
盤尼西林是第一種能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它的發明說明人類有進步了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的。
昨天剛做的語文同步上的題,正好寫上·····
⑩ 阿莫西林發現(發明)
1928年9月15日,亞歷山大·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這使他在全世界贏得了25個名譽學位、15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稱號以及其他140多項榮譽,其中包括諾貝爾醫學獎。
亞歷山大·弗萊明是位小個子蘇格蘭人,他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襯衫領子上常常系著蝶形領結。每個小學生都讀過弗萊明的傳奇故事——他在皮氏培養皿中發現青黴素黴菌;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同眾多持懷疑態度的人展開長期不懈的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青黴素的發明成為20世紀醫學界最偉大的創舉。數十年後,嚴肅的歷史學家們還在整理他的傳奇故事。的確,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但他並沒有意識到他發現的是什麼——對此他一無所知。後來是另外兩位科學家——霍華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錢恩從這個已被人遺忘的發現中挽救了有治療效果的黴菌,證明了青黴素的功效,並把這項技術奉獻給人類,從此開創了抗生素時代。
而阿莫西林是屬於青黴素類葯,因此阿莫西林的發現是基於青黴素的發現,並在青黴素的基礎上引入了兩個吸電子基團,羥基和氨基,所以阿莫西林又叫做「羥氨苄西林」,由於引入基團的關系,增加了這個葯物的耐酸性,比起青黴素更適合口服。
阿莫西林和青黴素同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作用機理均為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迅速成為球狀體而溶解、破裂,達到殺菌的目的。
在英美兩國媒體的共同努力下,關於弗萊明為創造一項醫學奇跡而堅持不懈奮斗的傳奇故事很快就誕生了。
亞歷山大·弗萊明1955年逝世,終年74歲。持修正觀點的傳記作家和歷史學家們及時寫出了關於青黴素發明過程的真實故事。然而,那些神話般的傳說很難被人們忘卻。《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仍然記載著關於弗萊明傳奇故事的大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