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介入手術發明

介入手術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4 19:19:42

Ⅰ 什麼是介入技術

介入技術(Interventional Technology),也叫介入治療(Interventional treatment),介入療法(Interventional treatment)。它是近年出現的新的醫學術語,是目前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它是「介入放射醫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Medicine)的簡稱,是繼內科、外科之後的第三大治療學科,能彌補內、外科技術的不足。
介入技術是應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一種微創性治療,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質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灶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介入治療的多數項目都是在血管內進行的,它不需開刀,只需不到米粒大的小口子,把特質的專用細管子插入血管內即可治療許多過去無法治療、必須手術治療或內科治療療效欠佳的疾病,如腫瘤、血管瘤、各種出血、腦血管畸形、甚至不孕不育等各類疑難雜症。介入療法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效果好等優點。

Ⅱ 介入放射學的發展史

在國外始於60年代,大多是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它不但用於血管系統疾病和出血的治療,並廣泛用於其他系統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最早Lussenhop和Spence在X線引導下應用導管栓塞了一例AVM。
(2)1964年 Dotter和 Judkin推出一種經皮穿刺共軸擴張導管系統,擴張周圍血管直到血管再通,但由於並發出血和栓塞機會多,沒能推廣應用。
(3)1973年 Gruntzing發明雙腔帶囊擴張導管,達到擴張狹窄血管的目的,從而使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得到發展。
(4)在心臟介入治療方面,1966年 Rashkind創導心房間膈開口術,1967年 Postmann應用PDA關閉術,20年來發展到治療 ASD、 VSD關閉術,肺動脈瓣狹窄擴張,肺 AV瘺栓塞等。
(5)在治療腫瘤方面,1972年Rosch對肝、腎惡性腫瘤進行栓塞,70年代 Maddison和 Spigos對脾進行部分栓塞治療脾亢。
(6)1969年 Kaude經皮肝穿作膽道外引流,1978年 Hoevels作膽道內外引流及內支架治療膽道狹窄。
(7)1970年 Christoffersen和1972年 Oscarson在X線或CT、超聲引導下行實質臟器的細針穿刺活檢,膿腫引流等。 (1)1973年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在國內首先報道經皮穿刺插管術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的試驗。
(2)1978年上海華山醫院趙偉鵬和陳星榮報告應用國產穿刺針,導管做腎動脈造影。
(3)1982年上海華山醫院首先報告PVA治療一例股動脈狹窄。
(4)1983年北京宣武醫院報告10例應用PTA治療腎動脈狹窄。
(5)1986年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阜外醫院、中國醫大武漢第三醫院報告應用雙腔氣囊治療腎動脈狹窄。
(6)1980—1985年上海華山醫院報告腎動脈栓塞治療腎癌,中山醫院林貴應用不同栓塞劑栓塞肝、腎動脈的試驗研究,武漢醫學院馮敢生等應用中葯白芨作栓塞劑的試驗研究,他們的研究開創了介入放射學的祖國傳統醫學相結合的新途徑。林貴、孫大、彭勃等報告肝動脈栓塞治療肝癌,動脈栓塞治療脾亢及超選擇頸外動脈栓塞術等。
(7)1981年上海中山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報導經皮穿刺膽道造影及膽汁外引流(PTCD)1985年報導經皮插管引流治療腹腔膿腫,肝膿腫,腎盂引流及經T管網籃取石等。
(8)1984—1986年報告在X線,B超,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對單純依靠影像難以確診的病變提供了病理學證據。
(9)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78年開始做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同年開展了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是國內開展較早的單位之一。

Ⅲ 什麼是介入手術

介入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它主要是針對一些不能通過手術進行切除的肝癌,通過從股動脈插入導管,在X線引導下,進入供應肝臟腫瘤局部的肝固有動脈或其分支,經導管注入化療葯物或進行栓塞,一方面使腫瘤局部達到較高的葯物濃度,提高化療效果,減少其毒性;另一方面,使瘤區肝動脈的細小分支均被堵塞,可使腫瘤組織缺血而壞死。已被公認為肝癌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法。

Ⅳ 日本哪個教育家發明的介入教學

日本教育家齋藤喜博發明介入教學

Ⅳ 介入手術的應用

股骨頭壞死是三大骨科常見疑難病之一.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夜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從間斷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再由疼痛引發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後造成嚴重致殘而跛行.
目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方法主要分為手術療法和葯物療法.手術療法因費用昂貴、並發症等因素,讓許多患者望而生畏,而傳統葯物治療則因見效緩慢常常讓患者失去治療信心.
1、手術傷口小、痛苦少、恢復快、療效確切
2、治療過程中無任何不適感、安全可靠
3、DSA介入療法不受季節影響、術後免除長期服葯和不便
4、用葯量少、局部葯物濃度高且不存在耐葯性

Ⅵ 什麼叫介入治療

您好!介入治療是指利用X線透視、CT定位、B型超聲儀等醫療影像設備做導向,將特製的導管或器械經人體動脈、靜脈、消化系統的自然管道、膽道或手術後的引流管道抵達體內病變區域,取得組織細胞、細菌或生化方面的資料,也可以進行造影攝片獲得影像學資料,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同時也可進行各種特殊的治療。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Ⅶ 什麼叫介入手術

介入治療稱為介入放射學,也被稱為放射手術,是放射學圖像引導的微創手術程序,可以盡量減少風險減少侵入性醫療技術的創傷。可用於血管成形術和導管輸送支架,介入放射科開創了現代微創醫學。 使用X射線,CT,超聲,MRI和其他成像方式,使用針和導管 ,而不是通過切口進入體內的手術程序。現在可以通過介入放射科進行非手術治療。 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身體創傷治癒病患,外圍干預可以降低感染率和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 只需要一個小切口,就可以治癒消化道出血,心血管梗塞、內臟結石、甚至腫瘤切除、靜脈曲張、小兒科干預、肺栓塞、脊柱成形術、子宮肌瘤、胃造口等。

Ⅷ 什麼是介入手術

什麼是介入手術?介入手術是介於常規療法如外科、內科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簡單的講,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如呼吸管道、胃腸管道等,在影像設備(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介入治療其特點是創傷小、簡便、安全、有效、並發症少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比如肝血管瘤,運用介入治療的效果就非常好。

Ⅸ 中國科學家制出新型仿生手術縫線,這一發明是受到了什麼的啟發

1月5日權威雜志《納米通信》發布了我國俞書宏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仿生手術縫線,這是一種基於藕斷絲連的自然現象而展開探究的蓮絲纖維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它是一種可用手術縫線紡蓮絲菌纖維水素凝膠,因為這種水凝膠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親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與人體皮膚的彈性是相近的,故被選作為最好的可替代性材料 。

三、應用廣泛

目前這一專利已經通過了,審核並且獲得了一定的授權,相信未來在用材料領域會展現出其獨特的應用潛力,以及優質的生物性能和力學性能可以帶來手術縫合領域的一次創新,對於我們的患者來說可以進一步的減少傷口上的炎症刺激,對傷口的癒合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盡量將傷口的美觀度提升到最高,我想這是這項技術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 。

與介入手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