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子所謂的"道"是什麼,表現在什麼方面,又該如何理解
我理解的是: 老子所謂的道是: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也就是基督教所說的上帝.<<聖經.約翰福音>>第1章1節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也是困擾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創造宇宙的第一推動力.他表現在宇宙萬物的奇妙上.<<聖經.羅馬書>> 1章20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老子的道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最高原理.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它生成萬物之後,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於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它雖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於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然而它又超越於時間空間以外.所以,不能靠感覺器官去認識,也難以用普通字詞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
『貳』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性和生命對嗎
因題干不全,不能正常作答。
『叄』 佛說宇宙是由人的如來藏所創造的,是空,那麼老子說宇宙是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個對啊
佛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能量與質量轉換不停。老子說,宇宙的形成是幾何裂變。
『肆』 ]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是()。 A 儒 B 善 C 道 D 法
選C。老子是道家代表和創始人,他在道德經中闡釋了道為一切的本源,原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伍』 何以證明宇宙中有創造萬物之神
春滿人間諾該豪華苯壕
『陸』 請問老子的道家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1、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王室衰微,失去了控制諸侯的權力,各諸侯國之間相互攻伐,戰爭開始越來越激烈,人民死傷慘重。
2、經濟上:春秋時期,鐵制農具開始誕生,井田制開始瓦解,社會生產力大大提升,人民有空閑時間進行思想學說的提煉。
3、文化上:面對社會大變革的局面,各家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家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格局。
(6)老子道創造宇宙萬物擴展閱讀:
老子的思想充滿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是古往今來歷代學者難以窮盡的思想寶藏。老子的社會政治觀念、老子的人生哲學等等,共同構成了一個紛雜而精密的思想體系。
在老子看來,道是宇宙的起源,是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據和法則,是哲學中最高層次和最核心的概念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道」,它不是隨心所欲的,它仍然要遵循規律法則。
「道」之所以被老子看做是萬物的根據和法則,其原因在於,無論是「道」創造萬物的過程,還是「道」創造完萬物之後與萬物的關系,都是完全自然的結果,是遵循自然法則的必然。
這樣的觀點推論到治理國家上仍然成立。所以老子認為:在治理國家統治百姓的方式上,最好的統治方法是老百姓感覺不到統治者的存在,沒有壓抑感。
『柒』 如何理解老子「道」這一概念
概念:道家的「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范疇,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等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構成世界的本體;促使萬物運轉的規律;作為人類行為的准則;創造宇宙的原動力。
老子所說的「道 」有以下幾層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體),世界由以出發、由以產生的基礎;第二,世界的本質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體現實性)的決定力量,第三,世界形成、產生和發展全部歷史的述說,也即對道以自身為本原、以自身為本質的自我產生、自我發展、自我表現、自我完成的全部歷史的述說。
簡言之,「道」:一.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總根源,這也是老子哲學的核心;二.自然規律;三.人類社會的一種規則、法則。「道」作為世界之不同於一般的「有」,也不同於一般的「無」,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無」的一面,道是「有」與「無」以及一切萬事萬物的統一。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亘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道」
特徵:客觀性,普遍性,道循環往復,道對立統一,道無為,道虛
作用:春秋時期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這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是一個重大的變革。「道」生成演化萬物就屬於「宇宙論」問題;「道」決定萬物的存在就是「本體論」問題。老子的論述雖然相當簡潔,卻已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來了,這是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突出貢獻。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擺脫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縛,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世界起源問題和存在根據問題的大思想家。他邁開了走出宗教或神化之網的第一步,闖入了理論思維的新天地,這標志著中華民族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一個飛躍,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家的道,哲學含義豐富而復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
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
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混然一體的東西。
道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
『捌』 《老子》的宇宙論是什麼
老子關於宇宙生成的過程,有相當精闢而又令後人言人人殊的闡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依張岱年的看法,「道」在「一」之先,「一」是天地未分的總體,「二」是已分的天地,「三」是陰陽與沖氣。當然,我們在領悟其意之時不必一一對照一、二、三在這里的具體對項,因為大多的意見分歧皆緣此而生。
其實,這里的「道」是抽象的絕對,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動力和創造力。這里所說的「一、二、三」,即形容「道」的創生萬物的創化歷程或基本模式,它由最抽象的本體,不斷地向下即向物質世界域落實,而創生萬物。正唯此,在《老子》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郭店本甲篇《老子》文字上有差異,其文為「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同樣以「無」「有」喻道體)。認為「道」生萬物,是一個由小到多的過程,萬物只能從無到有。「無」就是「道」,道能生出有,而「道」就是「無」和「有」的統一。老子在五十一章又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是說道創生萬物以後,使萬物得以生成,得到滋養,所以說,道創生並培育了宇宙萬物。
當然,老子的「道」,並非有意志的人格的「神」或「上帝」,相反,它的本性就在於「自然無為」。它並不君臨萬物去宰治萬物,而是「無為無不為」。在創化並形成了天下萬物以後,萬物自身的運動變化也同樣是宇宙生成化育的重要方面。
『玖』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是什麼
是「道」。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是「道」。
『拾』 老子以什麼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 他的人生觀的核心是什麼
老子以(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他的人生觀的核心是(以追求客觀真理為己任,身體力行,修道悟道得道)。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