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5000年歷史,西方才2000年歷史,為什麼現在西方這么強大
西方有3000年左右的文明歷史
因為西方創造出了?發展出了?工業革命,電氣時代,又大航海,環繞地球,和現代文明,之所以會強大,這就是原因!
請採納啊!
⑵ 西方將主宰多久 東方為什麼會落後,西方為什麼能崛起
轉篇文章供參考
東方為什麼會落後,西方為什麼能崛起?讀《西方將主宰多久》
虎嗅 2014-07-15 18:28 收藏47 評論2
為什麼現代科學只在西方世界興起?
為什麼鄭和下西洋,發現美洲的卻是哥倫布?
為什麼中國越來越保守,西方越來越敢於冒險?
為什麼康熙大帝、張居正挽救不了當時的中國?
為什麼在近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似乎陷入了靜止狀態?
當你也有以上或者類似的疑問,這本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者伊恩·莫里斯站在長達5萬年的東西方人類發展史上,指出為什麼西方的統治地位既非長期註定,也非短期偶然。長期註定和短期偶然,這兩種理論都無法解釋為何在落後的情況下,近現代西方的發展反而遠遠超過東方。他認為,關鍵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決定了世界各國社會發展的腳步,社會發展又反過來改變了地理的意義。(虎嗅註:有沒有感覺與《槍炮,細菌與鋼鐵》一書所提的觀點差不多。)
本書將各個學科的最新發現聯系起來,並獨創「社會發展指數」,衡量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東西方文明的社會發展程度,展示了財富和力量如何從東方轉移到西方,並就此奠定西方幾百年來的統治地位。
但本書並未止步於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們越回溯歷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來;我們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會使現在變得更明朗。本書不僅解釋了為什麼西方得以統治世界,同時通過對過去的梳理,結合戰爭、能源和氣候變化等,大膽預測了在未來的幾百年裡,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論及世界的變化,豆瓣網友維舟寫出了書評《歷史的發展路徑已經確定了嗎?》。
-------------------------------------------
歷史的發展路徑已經確定了嗎?
歷史總能給人以展望未來的啟示。然而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歷史,由之而來的啟示也各自不同。說實話,如果你想從歷史中找到某些規律和教訓來支持你對未來的規劃,你幾乎總能找到的。
西風壓倒東風
成功者如果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成功的,那他將很難復制這一成功;而失敗者如果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失敗的,恐怕難免會重蹈覆轍。話雖如此,但面對歷史上像羅馬的興衰、西方的興起這類宏大命題,世人往往莫衷一是,幾乎不可能有某個理論能令所有人信服,因為在這樣龐大而又無法重復的事件中,你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因果鏈條。
以西方的興起為例,正如伊恩•莫里斯在本書中簡潔概括的,所有的解釋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認為西方的興起是「長期註定」的,另一類則強調那隻是「短期偶然」所導致。前者強調有某個關鍵因素(人種、地理、文化、政治等)在很久之前(常常追溯到古希臘)就決定了工業革命必然發生在西方;而後者則認為西歐不過是運氣較好而已,而且其優勢直到1750年代仍不明顯,換言之,西方的興起不僅偶然,而且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不過是最近兩百多年的現象。
顯然伊恩•莫里斯對這兩種觀點都不滿意(他歸納其論點也主要是為了批判它們),因為在他看來,兩者都有一些無法解釋的歷史事實。因為,如果西方的優勢是長期註定的,那麼怎麼解釋西方歷史上的低谷?他譏諷說,如果要支持西方人基因比東方人優越,那必將面臨一個難題,即每個人都會注意到西方人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並沒有基因優勢,而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又具有基因優勢了。而短期偶然派的理論則關注的時段太短,未能將更長期的歷史趨勢納入到解釋中來。
確實每一種理論的提出都難免會受到時代限制。1750-1950年間幾乎所有解釋西方興起的理論都是「長期註定」這一派的,而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本身就是一個西方主宰的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理論與其說是解釋了歷史,不如說是洋洋得意的西方人為了解釋自己的優勢是必然的,正如一個貴族在回溯歷史時為了解釋自己因何比其他人高出一等,總是會訴諸一些看起來命中註定的因素。而「短期偶然」理論本身的產生,也與它所處的時代不無關系:它本身是戰後新思想的產物,代表著西方文明內部的一種反思精神,在這個時代,如果將西方的優勢看作是與生俱來的,會是讓思想界的人渾身不舒服的一件事,那更像是勝利者的詭辯,以及一種自認是上帝選民的不合時宜的自負。
如何盡量避免這種限制?看起來答案之一是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和傳統上解釋西方興起的諸多理論不同,《西方將主宰多久》的時空跨度極大,實際上涵括了所有已知的人類歷史,上溯500代共一萬多年。這么做的好處之一就是讓人看到興衰波動在歷史上乃是不足為怪的常態,而不至於為一時的短時趨勢所束縛。在作者看來,早期歷史上西方確實長期領先,「如果我是在公元500年時撰寫這本書,那麼我極有可能成為一名長期註定理論家」,但事實是在那之後東西方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一次逆轉,之後又有一次大波動,如果因此而將某一方一時的優勢看作是歷來如此的,那將是對歷史的誤讀。
在這么長的時段中,文化、政治之類以往被強調的無形因素似乎都顯得無足輕重了,因為在他看來,不管是哪裡的人類,在智力和體質上並無不同,而不同地區的人類所面臨的挑戰也是類似的,不管他們最終以什麼速度、什麼理由、用什麼方式,最終都自己找到了解決之道。他以一個考古學家的眼光考察了東西方在文明肇始之後的社會發展,結論是:那些標志著文明的社會的各種標志性要素,在東西方都出現了,盡管年代上或許某些事物西方出現得更早一點,但關鍵是「東西方發生的事情不僅相似,而且發生的先後順序也差不多」。東西方互相獨立,但各自沿著相似的歷史軌跡前進,這本身說明西方並無特異之處;沒有什麼物質文明是永恆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西方的優勢,也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個短暫插曲。
因此,他的結論是:「生物學和社會學能解釋全球范圍內的相似之處,而地理學則能解釋區域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地理學解釋了西方為何主宰世界。」在他看來,是地理這一非人為因素致使中西方走上了不同道路,這是因為第一,中國「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地中海」,因而就缺乏廉價和便捷的水運通道,導致貿易活動只能局限於相對較小的范圍內;其次,地理因素使西方人比東方人更容易到達美洲。他反復強調,「明朝的中國永遠也不可能創造一個西方後期大西洋經濟的東方版本」,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地理是一個極為不利的因素」。
這乍看起來像是又一個「長期註定」理論——地理決定論是許多「長期註定」理論學者的鍾愛;但同時其中又包含了一些「短期偶然」理論的觀點,例如彭慕蘭和弗蘭克都認為西方的運氣始於偶然發現美洲,從而產生了一個能為工業生產提供動力的貿易系統。不過伊恩•莫里斯顯然也清楚地理決定論可能的弱點,因此他又強調「雖然地理位置決定了社會發展過程,但社會發展也改變了地理的含義」,尤其到21世紀地球村的時代,「當社會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地理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地理空間的分隔已經不再成為文明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這個意義上說,東西方之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因為此前雙方並未真正自覺地意識到這種競爭,也並未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然而,全球時代又使得這種競爭看起來失去了意義,正如作者所言,「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一大問題,並不是西方是否會繼續主宰世界,而是我們人類作為一個整體,能否在災難使我們一蹶不振之前,突破創新,進入一種全新的生存模式。」這事實上也是他立論的出發點,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理論關懷的不同,導致了他的論證過程的不同。
歷史也曾有無限可能
不難看出,伊恩•莫里斯極端強調那些非人為的因素——首先是地理,其次是生物和社會因素,還有一些心理驅動(他多次指出「懶惰、貪婪和恐懼推動著社會的每次發展」)。似乎有一個個「無形的手」在推動人向前走。相比起來,他傾向於弱化那些人們自身所造就的因素,因為他的基本立論點就是:所有人類在生物學意義上並無差別,面臨的挑戰也類似,因而他們遲早都能按照同樣的順序發展出基本相似的文明,用他的話說,「社會發展是我們自己創造的,但不是以我們自己選擇的方式」,因為「文化和自由意志從來不會長久地勝過生物、社會以及地理因素」。
他尤其對那些偉人會改變歷史進程的觀點不屑一顧。因為在他看來,當社會推動了相應的需要時,就會有人來找出因應之道,因此就算牛頓沒發現萬有引力,也會有另一個人發現;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科技史上有許多重大進展都有很多人多次獨立研究發現出來。他否認個人能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認為聰明或愚笨並無多大差別,最多隻是加快或減緩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進程,就算能把歷史上的關鍵人物替換掉,事情的結果也大致會基本保持不變。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的結尾也有類似的論調:「歷史上的自由意願只是一種表達,這種表達暗示著我們並不知道人類歷史的規律。……認為人的自由意願能夠影響歷史事件,就如同認為移動天體的自由力量與天文學相關……如果有任何一個行動是出於自由意願,那麼也就不會有歷史規律的存在,同樣消失的還有對歷史事件的看法。」雖然伊恩•莫里斯在引用這段話時說它是「一派胡言」,但實際上他本身也確切地相信有歷史規律存在;他相信有自由意志存在,卻不相信它能影響歷史的走向,歸根結底,他認為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確實,若是果真如因果決定論者所言,人的行為都是其它原因的必然結果,那麼自由意志根本就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因為無論你做什麼,最終所謂的「歷史趨勢」都是大致相似的。在這種觀點下,巨大的人類社會看上去就像是一團混沌的雲氣,單個變數的變更並不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
這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當然反駁這類觀點的也不乏其人,卡爾•波普爾就曾說:「相信歷史有固定的命運,是一種純粹的迷信。……不可能以科學或其他任何理性的方式,預測人類歷史的方向。」加州學派的王國斌也強調:「我們對復雜情況預測的結果不一定正確。事實上,我們也許會得到最不可能發生的結果。當我們追求惟一可能的結果時,我們是在使用決定論的邏輯,對整個事件作簡單的解釋。」事實上,相信「歷史有固定命運」的歷史決定論,在現代是極為盛行的,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就普遍抱持一種認為世界將不斷線性進步的歷史觀及其伴隨而來的使命感。反過來,那種認為偶然性的力量可能改變歷史的觀點(「克婁巴特拉的鼻子如果短一點」,以及期望穿越回去改變某個歷史節點),長期以來被認為不足以嚴肅對待的,也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決定論世界觀格格不入的。
誠然,歷史不是實驗,它無法重復,我們也不可能復原其所有條件。類似東西方興衰這樣的宏大命題,任何單一的因素都不可能完備地予以解釋。伊恩•莫里斯認為地理是導致東西方之間區域差異的重大因素,但正是在他的這一基本立論點上,許多人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事實上認為近幾百年來里現代西方的興起,與一萬年前發明輪子和栽培植物並無太大區別,同樣都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變革罷了;但問題恰恰在此:東方或許也能獨立地發明輪子和栽培植物,但假以時日,它能獨立地發展起自己版本的工業革命嗎?這個問題本身就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相信生物學上相同的人都會遲早發展出相似的物質文明,這一信念並不能那麼輕易地就平息這一爭論。
在每一個歷史節點上,都可能有諸多不同的道路。強調歷史在這些節點時,其發展方向是開放的、而不是早已決定的,事實上也是為了肯定人在選擇不同道路時的自由意志。這首先又以一個判斷為前提,即是否存在著本應合理走上的不同道路,如果人是沒有選擇的,那他就成了「歷史意志」和「歷史規律」的提線木偶。落實到歷史細節中,應當承認人是在一定限制之下有其自由選擇的意志的,正如《事故共和國》一書中所言:「歷史學家的問題在於是否存在著合理的選擇。在美國事故法的案例中,答案看起來是肯定的。歷史中曾經存在著不同的制度方向,它們是我們的法律體系可能走上的制度方向,也是他者的法律體系實際走上的制度方向,更是我們在一個世紀前曾認真試驗的制度方向。」如果否定這些歷史中的選擇、試驗,忽略這些細節而專注於強調歷史規律的限制,那恐怕是過猶不及的。
史學家A.J.P.泰勒在其《俾斯麥:凡人與政治家》一書中曾說:「未來是一片沒有地圖標識的土地;歷史學家如果將即便是世界上最有目的性的政治家描述為目標明確且正在沿著寬敞的大道高速前進,那麼這些歷史學家都會犯錯誤。更加靈活的歷史學家們承認,一位政治家往往在其面前擺有供選擇的路線;但是即使是他們也會將他描述成在十字路口做選擇的人。當然,歷史的發展有它自己的邏輯規律。但是這些規律和以下事實特別相似:洪水流入了看不見的溝渠,這使得它最後流入了不可預知的海洋。」
伊恩•莫里斯觀點的要害也在此。確切地說,他並不認為歷史人物是自覺地沿確定方向前進,他只是認為他們必定只能如此,就算有選擇,結果也不會有大的差別,這就否定了歷史的不可預知性。正因為他所著眼的「規律」太宏觀,所以他往往傾向於輕視任何人為因素在歷史中所起的作用,但創造歷史的畢竟還是人本身。地理因素固然使西歐人便於發現美洲,但如果沒有這一新大陸的存在,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就不會發生了嗎?如果中國人先發現美洲大陸,就能促使中國進入到一個變革的臨界點么?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最終,他和「長期註定」和「短期偶然」這兩派理論家說的,其實都根本是兩回事,那根本不是相等理論條件下的對話。尤其後者通常都是經濟史學家,關注的是不同社會的文化、制度等種種人為因素為主,反思也最終落在怎樣的制度選擇才導致了不同社會的不同道路,這與《西方將主宰多久》的關注點有著顯著的不同。甚至究竟是哪一個「西方」,雙方的認定也全然不同,關注現代西方興起的經濟史學家眼裡的「西方」,幾乎無一例外是指工業革命核心區的西北歐一帶,事實上也是人們普遍認為現代處於主宰地位的那個「西方」,但當伊恩•莫里斯回顧歷史時,他卻偷換了概念,改用另一個「西方」的定義,范圍涵蓋整個歐洲、中東、北非等廣大地區(在他看來,伊斯蘭世界一度也是「西方的核心」),而「東方」其實僅指中國和日本。概言之,本書書名中「西方」和內容的「西方」,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西方」。正如他自己所引述的歷史學家Norman Davies所說的,西方的學術定義眾多,而「對於西方的定義,它的辯護者們可以以任何一種他們認為恰當的方式進行」,每種「西方」的定義都「可以被用來增進作者們自己的利益」。這聽起來著實不無諷刺之處。
文化決定論
毫無疑問,對於「西方將主宰多久」這個問題,中國人恐怕是最關切的人群之一。因為在這里與「西方」對應的「東方」,其實主要是指中國;而且,中國人一直未忘懷在歷史上那場漫長的角力中,中國曾居於領先地位,因此我們在內心深處實際上將近年來中國的興起視為是「回歸歷史正常狀態」的一次糾正。
當然,東西方之間的興衰交替,如果只是一個你上我下的蹺蹺板游戲,那也不值得國人為之牽掛和興奮,《西方將主宰多久》本身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也不僅如此。不難看出,伊恩•莫里斯已經超越了那種「你輸我贏」的思想——他並不是站在一個西方人的角度來為西方的主宰優勢高興「我們得了一分」,也並不為他預期中2103年東西方地位翻轉而感到焦慮惶恐,因為他在意的是「利用過去預見未來」,是作為整體的人類能否順利地解決新面臨的全球性挑戰。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中國人倒是很少會從地理決定論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即便有人提到黃土高原須對中國未能走向海洋文明負責,但最終這些論調仍然會落實到強烈的文化決定論上。自從西風東漸、國人意識到中國的落後時起,這一論調時常彌漫於相關爭論之中。無論是「醜陋的中國人」、「狼圖騰」、「超穩定結構」等,其共同的特點就在於認為:某些特有的中國文化和制度須為中國的黑暗落後負責,而西化是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唯一途徑。在這其中形成一種奇特的現象:近代史上中國的愛國者,常常對本國文化持有最強烈的批評態度。如魯迅就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吳稚暉等無政府主義者也認為正是母語及其附屬的母文化,導致數億中國人陷入困境。其內在邏輯是:中國可以拋開漢字、漢語和中國文化繼續存在,甚至中國要生存就必須與中國文化決裂,予以徹底清除。由此形成一套極端二元對立的話語:光明/黑暗、進步/退步、現代/傳統、世界/中國、鮮活/陳腐、科學/迷信、革命/反動、新生/垂死、文明/野蠻,等等。
這種觀念假設,一旦中國清除阻礙進步的傳統文化,改造國民性,擁抱並確立新文化,則一切都將迎刃而解,進入文明的新生而獲得救贖。從某種意義上說,全盤西化是試圖抄近路的一種想法。梁文道曾說,他最怕看到諸如「中國文化的本質」這樣的字眼,因為「如果現實中國的一切問題都是中國文化的錯,那麼我們就什麼都不用做了」。當然這種決定論的觀念並不認為「什麼都不用做了」,恰恰相反,它認為必須行動起來,把「老法子統統去掉」。吊詭的是,另一種與它事實上是同根的文化決定論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因此必須沿著自己的社會和政治路線來發展。這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他們認定文化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決定因素。
然而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中卻十分輕視文化因素,他根本不相信文化因素比地理因素更具決定性。在他看來那不過是一種刻板印象,西方文化中也有一些分支有神秘傾向,而東方文化中也可以發展出邏輯思辨;而一些曾被認為是導致落後的因素,如儒家價值觀,「現在這些看起來卻像是巨大的優勢」。這也是具有諷刺意味的一個方面:事實上,現在往往是中國人比西方人更相信「長期決定」論,研究科技史的陳方正就傾向於認為西方科技的優勢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奠定,總之雙方的優劣態勢在文化的根子上即已確定。反過來倒是許多西方學者對這類結論並不那麼確信。
近代歷史的經驗也已表明,不論出於什麼樣的初衷,如果只把中國民眾和中國文化視為需要改造也能夠被改造的客體,那在現實中是很難遂行的。民國時的中國通謝偉思,作為一個美國傳教士的兒子早已認識到,「不管發生什麼事,中國是不可能通過信仰耶穌基督的道路而得到拯救和實現現代化的」(《出類拔萃之輩》)。
說到底,東方和西方都是巨系統,而每個巨系統內部總是充滿各種混雜的矛盾,沒有哪個巨系統的運作能保持長期的自我完善,畢竟都是人制定的制度,都可能遇到事先無法預見的極端情形,關鍵是要有多元的試錯能力。不管如何總結歷史經驗,歷史總有「意外」:早先人們相信新教是現代化的必要動力,而日本的東方文化則是其阻礙,但最終日本也成了發達國家,證明這些文化因素即便不能促進,至少也無礙其實現現代化。每次出現這樣的例外,就需要新的理論解釋,畢竟,現實不可能去遵循和適應理論。
十年前,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在洛杉磯的一次私人聚會上說:「對於我們來說,更好的選擇是:嘗試利用第一的地位創造一個當我們不再是全球第一的時候還能舒服地生存的世界。」需要補充的是,創造一個「能舒服地生存的世界」並不僅僅是「他們西方」的選擇,也是所有人應當一起去努力創造和實現的。
⑶ 西方和中國的人類起源傳說,神話傳說(分別兩個,歷史書上的)
中國的傳說:
傳說一:女媧為伏羲氏,具人首蛇身,摶土做人,練五色石來補蒼天。女媧為伏羲氏之後的母系社會統一各部落的女酋長,後來治理洪水、倡導繁衍生育有成,於是乃被神話為造人之母,補天之神。
傳說二:盤古開天闢地。天地本為混沌,盤古在其中,後來天逐漸高一丈,地逐漸厚一丈,盤古也長高了一丈。長此以往,盤古越來越高,直到盤古將死的時候,他的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血液變成江河,筋肉變成田土,頭發變成星辰,皮毛變成草木,身上的虱、蟲乃變成了人類。
西方的傳說:
正統宗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人,第一個人是亞當,從他的肋骨上創造了他的妻子,夏娃。之後的人都是他們的子孫。
希臘羅馬神話認為:
有了多神,神們把能生出高級智慧生物的種子隱藏在地里,普羅米修斯先生用泥捏作天神的樣子,把動物的善惡植入人中,這樣算是一半靈魂。結果雅典娜看到很驚異,又吹了神的氣息於其中人的靈魂就全了。
(3)西方創造歷史中國篡改歷史擴展閱讀:
其他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1、印加神話:創世神帕查卡馬克雕刻了許多石像,有普通百姓、首領、孕婦和小孩等。他讓眾神在石像上刻好名字,並告訴他們哪種人應該住在哪些地區。
第二天清晨,太陽的第一束光芒照亮這些石像時,他們全部都復活成人。
2、非洲神話:創世神喬奧克想要造人,他拿起泥土說:人必須能去田野里工作,所以得有火烈鳥般的雙腿。人還要會種植黍粟,所以得有兩條手臂,一隻手拿鍬,一隻手拔草。
接著又捏出了眼睛、嘴巴、舌頭和耳朵,創造出既能自己生存,又懂得敬拜他的人類。
3、澳大利亞神話:創世神龐德傑爾用大刀割下三塊樹皮,他在一塊樹皮上放些泥土,然後用刀和好泥。在另一塊樹皮上捏好泥人,然後使勁往泥人的嘴裡、鼻孔里和肚臍里吹氣。
這些小泥人立刻就活了起來,他們跳到第三張樹皮上,圍著創世神又蹦又跳。
4、迪埃格諾神話:世界是黑暗混沌時,除了汪洋大海什麼都沒有。海底住著兄弟倆,哥哥馬賽克從海里出來創造了大地,然後用泥土創造出太陽和月亮。
天地明亮之後,他用泥土捏出一個男人,後來又用男人的肋骨造出一個女人。
5、希盧克神話:創世神喬奧克也是用泥土造的人。但是他用白泥造出了白種人,用尼羅河的泥造了紅種人,用黑泥造了黑人。
6、印度科爾庫神話:濕婆神瑪哈德奧的烏鴉發現一塊紅土,於是神用這塊紅土造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還用剩下的泥造了條狗保護他們。
7、比蘭神話:創世神梅魯巨大無比,他用自己身上搓下來的泥土造了兩個人,就是人類的始祖。
8、達雅克神話:薩拉潘代來到地球上造人,他造了一個石頭人,但因為不能說話而廢棄了。接著又造了一個鐵人,而鐵人的舌頭比石頭人還硬。
最後,他用神錘將泥土錘成人。這些泥人很有靈性,一造好就能開口說話。
9、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仿造自己的身體,用泥土捏造人形。又攝取各種動物的善和惡,封閉在泥人的胸膛里,他創造出一個還沒有靈魂的人形雕塑。
智慧女神雅典娜對他的創造物很驚奇,便把靈魂和神聖的呼吸吹送給泥人,這才有了生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女媧的傳說
⑷ 歷史不容篡改,日本歷史教科書中是如何描述中國歷史的
外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很多國家,這些國家情況千差萬別,對中國歷史的描述也不盡相同。各國歷史(中學歷史)主要學習自己國家的歷史,對於外國史介紹的都很少。
一般而言,東亞和東南亞以外的國家,對中國歷史介紹不多,只是泛泛而談,中國是一個不能不提的文明體,但是隔得太遠,所以只是簡單提及,但是一般甲骨文、青銅器、長城、孔子等還是有簡單介紹的。比如房龍《人類的故事》這種書籍可以推薦看一下。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對於中國歷史稍微詳細一點,但也有限。
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對於中國歷史介紹的比較詳細一點
⑸ 怎麼看待西方對於中國歷史的研究
西方人在幾百年前就對中國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關注。早在元代,馬可·波羅親自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馬可·波羅行紀》讓歐洲人見識到了中華帝國的繁榮與富有,「中國熱」在西方逐漸形成。明末清初,傳教士來華,將中國的「四書五經」翻譯回國,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都曾通過傳教士翻譯的資料在書中描摹他們眼中的「中華帝國」。
清末民初,中國門戶洞開,中外交涉增多,很多考古材料如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和漢代的居延漢簡等相繼發現,引起了西方學者的廣泛興趣。最先確立漢學研究的是法國,1902年12月4日,法國在殖民統治下的越南召開了首屆國際東方學術大會,出席者有法國、奧地利、德國、挪威、日本和中國的代表37
人,共103人參與大會。這次會議的重要決議之一,就是對中國邊疆進行考古探險。
其中,有位名叫沙畹的功莫大焉,後繼者稱他為「開創漢學研究的第一人」。他曾於1889
年來華,任職法國公使館。1907年,他開始在北方進行考古考察,深入中國社會,發現了大量此前沒有人注意的考古資料。繼之而起的伯希和、馬伯樂、葛蘭言等法國漢學家,借用中國的考古資料,將中國的歷史與埃及、印度等進行對比,將中國放到世界史的序列中進行考察。
⑹ 歐洲有篡改歷史的事嗎
篡改與否取決於你眼中的真實歷史是怎樣的。
按照西方的傳統歷史理論,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世。你可以看看現在西方主流歷史書已經歪到哪裡去了,連負46億年都出來了。
目前西方歷史在一個關鍵性問題上無法統一意見:耶穌有沒有死而復生。
⑺ 中國和韓國哪個歷史篡改的多
我覺得中國多點吧~畢竟國際承認了4000年的歷史吧~~
不過改不多~但還是比韓國多~要問為什麼~~
因為韓國沒多少歷史~他們創造宇宙完後~就開始冬眠了~
⑻ 中國學習西方的歷史
(器物層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啟迪作用,但沒有付之於實踐。
2.曾國藩、李鴻章等地主階級洋務派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 60年代,由於受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打擊,清政府內憂外患,急於尋求出路。而慈禧太後的暫時支持,總理衙門中央
洋務機構的建立為洋務派學西方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的:具體目的「剿發捻」(鎮壓人民革命);「勤遠略」(抵抗外來侵略);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發起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
經濟:創辦近代企業;
軍事:籌劃海防,創辦新式海軍;
文教:創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器物層次)
是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3.晚清政府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 20世紀初,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義和團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政府又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為了應付嚴重的國內危機,遏制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實質是鞏固封建專制統治。
從1901年開始實施「新政」,從1905-1911年進行「預備立憲」,但仍未超出「中體西用」的范疇。
經濟:獎勵實業;
軍事:編練新軍;
文教: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政治:「預備立憲」,進行政治制度改革。
內容較全面,但卻是騙局(主要是後者)
客觀上有利於中國近代化,但最終破產,為辛亥革命創造了成熟的客觀革命形勢,為自己准備了掘墓人。
二、資產階級學習西方
1.早期維新派
背景: 19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洋務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維新派。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發展資本主義。
以王韜、鄭觀應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提出並宣傳自己的主張
經濟:發展工商業,和外國進行商戰。
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政治: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
在理論上還不成熟,更未付之於實踐,實際影響不大。但為康梁維新思想奠定基礎。
2.康、梁維新派
背景: 19世紀90年代末,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成為高潮。
政治: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思想——學習西方科學文化。
(制度層次)
曇花一現。
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3.孫中山革命派
背景:20世紀初,帝國主義侵略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學習西方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國家學說,並把它發展為三民主義。
(制度層次)
功敗垂成——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但最終失敗。
4.陳獨秀、李大釗等激進派
背景:政治上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國家一天天還下去;經濟上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與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
目的: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
掀起新文化運動,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與科學。
民主指法蘭西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和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思想文化層次)
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運動後期宣傳的馬克思主義,終於成為中國人民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三.無產階級學西方
背景: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義在中國傳播的提供了思想條件。
主要思想:馬克思主義。
主要實踐:五四運動、建立中國共產黨、參加國民革命、反對美蔣的反動統治、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
影響:歷盡曲折坎坷,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和發展,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四 .農民階級對西學的態度
(1)太平天國運動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國並沒有吸取西方的資本主義近代文明,卻從西方尋來了已經腐朽沒落的中世紀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糅合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以實現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願望。
B.《資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方案——《資政新篇》,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但由於社會條件不具備,農民階級不欣賞,根本未得到實施。說明農民領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農民階級卻不贊同。
(2)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的指導思想是「扶清滅洋」,在反侵略的同時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見,固守傳統 是農民階級的本性,他們只有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⑼ 創造歷史2怎麼改國教
最偉大的安拉創造了用泥土創造了第一個人人亞當,用亞當的骨創造了第一個女人
夏娃,然後創造他們的子孫,人類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子孫,所以伊斯蘭教反對任何
形式的民主主義,種族主義。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不平等。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是
穆斯林將來會入天堂的
自從亞當和夏娃來了地球後上帝安拉派了很多先知指引了人類,而遭到有些壞人的
破壞,改了經書,最後上帝安拉派了最後的使者穆罕默德給全人類指出了正道--
--伊斯蘭,取消了他以前指出的任何信教。最重要的是舊約書被某些人改了內容,
但他們不承認。
請你不要以偏概全概況伊斯蘭宗教。如果你深刻的挖掘下你會發現伊斯蘭宗教是一
個熱愛和平,忠孝兩全團結好客的宗教。可能是因為中東那邊的問題,加上西方媒
體的大肆渲染讓你產生的誤解。 中東只所以現在這樣亂還有某些人背上恐怖分
子的名分,其實和西方國家是分不開的,巴勒斯坦你可以看看以前是多麼廣闊的疆
土,現在呢。你讓這些手無寸鐵的人和開飛機坦克的打仗有什麼辦法?不要相信報
紙尤其是西方媒體的報道,他們只有利益!一﹐最原本的宗教 伊斯蘭來自造物
主原原本本的啟示﹐直接授之於真主﹐其中沒有任何人為的編造和篡改。 從真主
派遣的最後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伊斯蘭的經典﹑
教義和所有禮儀﹐原封不動﹐保持原本的純潔性。 二﹐實事求是的經典
伊斯蘭的根本經典《古蘭經》﹐在現代人看來言簡意賅﹐充滿智慧和理性﹐沒有絲毫
看來不可思議的神秘咒語或荒誕不經的斷言。 過去﹑現代或將來﹐《古蘭經》永遠
都是人類正道行為的指南。 三﹐《古蘭經》是科學真理 《古蘭經》保持最純
真的阿拉伯文經文﹐現代科學證明沒有任何一句經文與人類迄今發現的科學證據相
孛﹐證明它是天地萬物造化者的言辭。 不論是哪個宗教或哪家學派的學者﹐凡是認
真探索真理的人﹐都可以作證﹐《古蘭經》經文句句確鑿﹐沒有妄語或假話。 《古蘭
經》中記載了重大歷史事件﹑天地造化的奧秘﹑大自然的規律﹐哪樣都是經得起考
察和檢驗的真實記錄。 四﹐人類思維的理性達到極限 人們常說的「是真」
或「是假」﹐這是人類大腦的思辯和邏輯﹐就是哲學家們通常說的「相對真理性」。 《
古蘭經》確立的真理標准﹐是人類思維的極限﹐除此之外的任何理論﹑信仰﹑教條
或主義﹐都偏離這條真理的軌道﹐違背人性心理和思維的常規。 五﹐伊斯蘭禮
儀簡單明了﹐對個人與社會都有裨益 伊斯蘭的信仰禮儀全部是先知穆聖根據真
主啟示確定的行為規則﹐沒有繁文縟節和復雜鋪張的動作或擺設﹐一切都很簡單明
了。 全體穆斯林﹐不論身在何處﹐信仰禮儀基本一致﹐在原則性問題上﹐沒有商
量或修正的餘地﹐證明穆斯林是天下一家人。 每個禮儀和行為都有利於個人身心
健康﹐家庭溫馨﹐社會和諧﹐表現高尚品格和追求精神完善。 六﹐伊斯蘭的所
有清規戒律都有益於個人和社會 凡是歸信伊斯蘭的人﹐都必須遵循伊斯蘭的清
規戒律﹐從穿衣吃喝﹑人際關系和社會責任﹐都有明確規定﹐否則便遭貽笑大方﹐
不像一個穆斯林。 所有這些生活規則和習慣都對個人和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如禁
食豬肉﹑不許飲酒和賭博﹑禁止通姦和同性戀﹑與人為善﹑按時齋拜功修﹑完納天
課﹑扶助貧窮和孤寡等等。 七﹐與人性相宜的平衡生活 伊斯蘭規定的生
活原則﹐有利於保持生理﹑智力和精神各種活動的平衡。 一切規則均以人的本性
和慾望為基礎﹐滿足個人要求﹐例如追求正當物質和福利﹑沒有禁慾主義﹑不迷信
宿命﹑勤勞持家﹑尊老愛幼﹑夫妻恩愛﹑睦鄰友好。 八﹐穆斯林的生活規范
遵循聖訓和聖行 真主最後使者穆罕默德是一個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的一切
優良品行和習慣﹐都是平常人能做到的行為﹐因此稱之為「聖行」﹐沒有任何高不可
攀或超常人的神力。 聖訓是公開的經典﹐人人可讀﹐人人可行﹐適合於全人類。
九﹐人生來純潔﹐無原罪負擔 伊斯蘭經典闡述真主造化人類之初的過程﹐
純潔無遐的靈魂確鑿無疑﹐不必為先祖的罪孽擔負任何罪則。 當事者的善惡﹐只
根據自己的行為得賞罰﹐功修有希望﹐前途光明。 十﹐伊斯蘭鼓勵求學﹐實踐
出真知 求知識是信士的俊美﹐有學問的人最敬畏。 《古蘭經》鼓勵所有的人
觀察天地萬物﹐尋找真主的跡象﹐研究科學﹐認識真理。 穆斯林的學者應當是聰
明才智與正道精神的結合﹐科學技術只能在主道上造福人類。 十一﹐《古蘭經
》對人類最難理解的問題都有明確答案 有史以來﹐人類有許多問題﹐百思不解
﹐例如人從哪裡來﹖ 活著為什麼﹖ 死後到哪裡去﹖ 這些問題在真主啟示的
經典中﹐都有令人信服的解答﹐如釋重負﹐輕裝度過愉快的一生。 十二﹐人類
都是同祖先﹐本是一家人 人類就是人類﹐是真主造化第一人之後才有的物種﹐
從第一對男女繁衍的子子孫孫﹐都是一家人兄弟姐妹。 真主的意欲把人類分成許
多種族和文化﹐以便我們容易區別和互相認識﹐和平共處求生存是人類共同事業。
伊斯蘭反對任何形式和理由的種族主義和民族壓迫﹐大同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 十三﹐真主許諾人類充份自由和滿足 人類生活在大地上﹐享有真主恩
賜的各種物質福利和美好環境﹐人在大地上自由和解放﹐創造幸福生活。 天地運
行有則﹐人事互動有道﹐人為萬物之靈﹐有理性﹐有智慧﹐遵守真主的法度﹐享受
不盡的天倫之樂。 十四﹐伊斯蘭的歷史經驗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伊斯蘭
是人類歷史近期的宏偉事業﹐從開端到如今﹐伊斯蘭的公正精神以一貫之。 認主獨
一﹐服從至聖﹐勸人行好﹐止人作惡﹐遵循經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有先例
可尋﹐今有原則可依﹐永恆的伊斯蘭真理﹐將取勝全世界。 十五﹐人人在真主
面前一律平等。 真主沒有兒子也沒有代理人﹐全人類都是他的仆民﹐人人可以
與真主直接溝通。 伊斯蘭沒有專業僧侶﹐也沒有特別神權階級﹐人不分貧富和地
位高低﹐唯以信仰和敬畏為尊貴的准則。 尊貴不尊貴﹐由你自己的行為說了算。
⑽ 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
首先,我覺得這種觀點是西方某些人的觀點,而不是國家的觀點。第二,並不是中國人像小日本一樣野心那麼大,只是那時中國的地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