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網紗的發明者

網紗的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8-14 16:46:06

❶ 紡紗機是誰發明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21年——1778年4月22日),英國蘭開郡工人,珍妮機發明者。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一位紡紗工人,同時又是一個木工,1764年裡的一天,他在一次紡紗時不小心紡紗機弄翻了,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動,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經過多次試驗,他在1765年成功的製造出能夠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紗機,大大提高了紡紗機的功率(大概提高了八倍),他用自己女兒的名字把這種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Spinning Jenny)。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珍妮機成為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後來更多的工作機被發明出來。這些工作及的應用,使人類直接參加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完成了人類在物質生產領域中的一次巨大飛躍。

如有幫助請給好評,先謝謝了

❷ 珍妮紡紗機是由誰發明的

隨著手工紡織技術的不斷完善發展,到了18世紀中期英國海外市場不斷得到擴張,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棉紡織品需求。為了提高產量獲取更多的利潤,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但是都沒有起到明顯提高產量的效果。直到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才使得棉紡織品的產量得以快速的提高,並引發了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哈格里夫斯所發明的珍妮紡紗機也是純屬一個偶然的巧合,據說1764年裡的一天晚上,開辦有一個紡紗廠的哈格里夫斯回到家中,在開門後不小心將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踢翻了,當他彎腰下來想把紡紗機扶正時,奇跡出現了:他看到那個被踢翻的紡紗機並沒有停止運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這個現象激發了他的靈感,他想到如果在一個紡輪帶動下將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應當可以紡出更多的紗。在經過不斷的試驗後,第二年他就造出了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使得紡紗機的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影響世界歷史的紡紗機——珍妮紡紗機誕生了。由於珍妮紡紗機大大提高了效率,給其他手工業者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引起了很多手工紡紗者的恐慌,於是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但是手工紡紗者的破壞活動並沒有阻止哈格里夫斯繼續使用珍妮紡紗機的決心,反而使得他更加堅定了大規模使用的信念。1768年哈格里夫斯人合資開辦了第一家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的工廠,由於「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但是,一些小手工業者對格里夫斯所製造的珍妮紡紗機的破壞活動並沒有停止。當時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在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紛紛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由於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刺激了英國棉紡織業的發展,但是「珍妮機」的問世打破了一些小手工業者獲取更多利潤的美夢。隨著使棉紗產量不斷上升,棉紗的收購價格自然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產量低加上手工紡織出來的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於是便對格里夫斯產生了深刻的仇恨心裡。

哈格里夫斯終於在1768年獲得了專利,十幾年後的珍妮紡紗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紡紗機的數量在英國也不斷增加,逐漸一場從棉紡織業開始的工業革命迅速席捲了整個英國。

❸ 誰發明了紡紗機

珍妮抄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襲斯發明的。

❹ 婚紗是哪國發明的啊

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卻不內到200年時間。容在西方,新娘所穿的下擺拖地的禮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禮服。由於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但在19世紀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並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至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以一身潔白雅緻的白色婚紗示人,以及皇室與上流社會的新娘相繼效仿後,白色開始逐漸成婚紗禮服的首選顏色。象徵著新娘的美麗和聖潔。現在,白色婚紗已經是婚禮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國家,除了保留自己本民族的婚禮服飾外,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白色的婚紗。此外,在西方,新娘會將結婚禮服細心保存起來傳承給後代子孫,讓聖潔的婚紗成為美麗的珍藏和愛的傳承。

❺ 紗布是誰發明的

黃道婆是我國元代著名的女紡織革新家,發明了紗布,古代紡織革新家黃道婆 的一生。

❻ 發明珍妮紡紗機的人是誰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21年——1778年4月22日),英國蘭開郡工人,珍妮機發明者。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一位紡紗工人,同時又是一個木工,1764年裡的一天,他在一次紡紗時不小心紡紗機弄翻了,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動,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經過多次試驗,他在1765年成功的製造出能夠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紗機,大大提高了紡紗機的功率(大概提高了八倍),他用自己女兒的名字把這種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Spinning Jenny)。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珍妮機成為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後來更多的工作機被發明出來。這些工作及的應用,使人類直接參加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完成了人類在物質生產領域中的一次巨大飛躍。

❼ 軍用鐵絲網什麼時候發明的

應該是一戰時廣泛使用在軍事上的。
1867年,美國人約瑟夫·格利登因發明內了有刺鐵絲網而獲得專利。說容起來,這項發明是一次「偷懶」的結果,與約瑟夫在加利福尼亞一個牧場里當牧羊童的經歷有關。當時,約瑟夫常常一邊放羊,一邊看書;在他埋頭讀書時,牲口經常撞倒用木樁和鐵絲圍成的放牧柵欄,成群地跑到附近田裡偷吃莊稼。牧場主對此事十分惱怒,威脅要將他辭掉。
http://ke..com/view/798150.htm?fr=ala0_1

❽ 絲網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絲網印刷最早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我國古代的秦漢時期就出現了夾頡印花方法。到東漢時期夾頡蠟染方法已經普遍流行,而且印製產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業年間,人們開始用綳有絹網的框子進行印花,使夾頡印花工藝發展為絲網印花。據史書記載,唐朝時宮廷里穿著的精美服飾就有用這種方法印製的。到了宋代絲網印刷又有了發展,並改進了原來使用的油性塗料,開始在染料里加入澱粉類的膠粉,使其成為漿料進行絲網印刷,使絲網印刷產品的色彩更加絢麗。
絲網印刷術是中國的一大發明。美國《絲網印刷》雜志對中國絲網印刷技術有過這樣的評述:"有證據證明中國人在兩千年以前就使用馬鬃和模板。明朝初期的服裝證明了他們的競爭精神和加工技術.絲網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世界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在兩千年後的今天,絲網印刷技術不斷發展完善,現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❾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是

最早期的紡紗工具十分簡單,只包括一個紡錘和一根卷線棒。使紡錘象陀螺那樣旋轉,就可以把鬆散的纖維捻緊成紗,然後纏繞在卷線棒上。這種原始的工具經印度人改良後製成了紡車,以機械替代手工旋轉紡錘,但還是只能紡出一根紗。

現代紡紗機最先出現在英國。1764年的一天,英國紡織工哈格里沃斯夫婦正在家中勞作,一個紡紗,一個織布。當時他們使用的就是手搖紡車。哈格里沃斯無意中碰翻了紡車,只見那紡錘由水平狀態變為直立,卻依然轉動不停。這個現象引起哈格里沃斯的思索:既然紡錘能垂直轉動,那就讓幾具並排的紡錘同時轉動,不就可以紡出好幾根紗嗎?於是,哈格里沃斯按照自己的設想,親自動手製作,經過反復試驗,改進,終於造出了一部由4根木腿組成,機下有轉軸,機上有滑軌,帶有8個豎立紡錘的紡紗機。

哈格里沃斯以愛女 「珍妮」的名字為這台新機器命名。以後,又經多次改進,使紗錠從8個逐步增加至18個、30個、80個、效率極大地提高了。 「珍妮紡紗機」很快被 各工廠採用,從根本上緩解了一度困擾著英國紡織業的 「紗荒」。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在紡織史上佔有重要,恩格斯曾把它稱之為 「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閱讀全文

與網紗的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