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滾鐵環來源於那個國家
中國原創!
2. 滾鐵環的簡介
製法及玩法
通常是用一根粗鋼筋,彎成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圓圈,然後用一個半圓的鉤作「車把」,講究者還會在鐵環上套上數個小環,鐵環滾起來時,小環會在鐵環上滾動,發出 滾鐵環
悅耳的聲音。比誰跑得快時,幾個人同時出發,滾著鐵環拚命往前跑,快者勝;比誰慢時,停在原地不動,必須保證鐵環不倒,時間長者勝。滾鐵環的技術一學就會,又熟能生巧。初學時,先將鐵環向前轉,然後拿「車把」趕快去推著向前走,不倒就行。以前路上車少,在路上滾鐵環安全幾乎不成問題。孩子們上學一路上滾著鐵環走,不但能夠免去行路的單調,而且加快了行走的速度,樂趣無窮。一路上鐵環嘩啦嘩啦地響著,聲勢浩大,還能推出許多花樣來。技術好的人,單手拿鐵鉤將鐵環往前一送,鐵環就乖乖轉動起來。滾在路上也能「停車」,即鐵環斜靠在「車把」上,要滾時彎鉤輕輕起動就行。累了,用彎鉤鉤住鐵環,往肩上一扛,那姿勢極為瀟灑。大小不一的鐵環,靠著一根鐵鉤推動向前,誰要落下,誰就輸了。有的孩子的鐵環實際上是個鋼圈,這種鐵環有滾好長一段路而不倒下的優勢,凸凹的路面和水坑也不在話下,自豪得不得了。當時有些孩子搞不到真正的鐵環時,大多用滾木桶上的鐵圈或竹圈代替。
1、 速度跑:為保證運動員安全及比賽順利進行,每組不超過4人,即1,3,5,7道安排運動員參加,2,4,6,8道為隔離道。
2、 障礙跑:起跑後20米處開始蛇行跑,即每隔5米插竿一根,共5根。第5根竿與獨木橋的距離20米,橋與小道的距離為15米。
橋的制定:全長2米,橋高30厘米,橋寬30厘米,木料製成。
小道:跨欄的欄板2塊,將2塊欄板固定成寬為15厘米的小道。
3、 接力區為10米。安排如下:
第一接力區為95——105米
第二接力區為195——205米
第三接力區為295——305米
3. 輪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6800年前(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4. 滾鐵環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滾鐵環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是中國原創,流行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5. 搜索滾鐵環的起源
滾鐵環,一種中國傳統民間兒童游戲,流行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滾鐵環是項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運動項目,自娛性強,還可以鍛煉人的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隨著少年兒童現代生活內容的逐漸豐富,尤其是機動車日益增多,給推鐵環活動受到了很大限制,曾有著悠久歷史和廣泛群眾基礎的推鐵環活動,日漸冷落下來。從拓寬體育課程教材外延、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薦具有地區特色體育運動項目、鍛煉學生體質的目標出發,可以鼓勵兒童參加校園內的滾鐵環活動,或在加強安全教育前提下,倡導山區兒童在田間小路上滾鐵環。因推鐵環是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民族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中,一直保留著這一傳統項目。
6. 滾鐵環的流行時間是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
差不多是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7. 滾鐵環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滾鐵環,舊時漢族兒童游戲,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
玩家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活動、集體競賽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競速、有100米障礙(如繞樹叢、過獨木橋)、4×100米接力等比賽項目。
滾鐵環是項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運動項目,自娛性強,而且荷蘭的運動專家在1976年指出滾鐵環比賽有助於提高人體的平衡性、肢體的協調以及眼力,可以提高四肢活動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讓孩子們享受運動的樂趣,有一個無憂的童年。各種電子游戲泛濫,在一味開發兒童智力的同時,大多數家長卻忽視了對孩子體格上的訓練。同時,市場上能讓孩子運動起來的玩具很少,少數的幾種也是價格很高且玩法復雜,受場地限制不太實用。相比之下,廉價而又方便實用的鐵環,不限場地,隨處可玩,運動量大而又靈活多變,能讓孩子在游戲中運動,在運動中成長,給他強健的體魄,靈巧的身軀,頑強的意志和過人的精力
8. 請各位大俠幫忙找一下推鐵環游戲的起源,謝謝!
滾鐵環游戲
鐵環是中國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它有著多種多樣的玩法,不僅能提高活動者的速度、耐力等素質,而且也能很好的培養活動者意志品質,使活動者得到身心和協的發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鐵環彷彿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不為現在的孩子們所熟知。龍泉三小的體育教研組現在已經決定將鐵環作為該校的一個體育校本課程進行推廣和發展。到目前為止,有一些收獲,在此特別將創造和開發的一些鐵環游戲介紹給大家,以供參考。如果您閱覽以後有好的建議或者有一些更好的創新的玩法,請聯系三小李黎老師,深表感謝。
1、 鐵環追逐賽:
方法:根據學生人數,把學生分成若干組(8------10人1組,每組分成兩隊),給每組在場上畫一個直徑15米的圓,學生圍圓站立,游戲時,每組先各派一人上場,站在一條直徑的兩端,教師或組長發令後,兩位同學逆時針方向沿著圓圈滾鐵環,一人被另一人追上游戲就結束,追上別人的人為本隊得1分,然後每隊再另各派一名其他隊員進行比賽,以此類推最後以積分多的隊為勝。
目的:發展學生的速度,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
建設:可以將圓加大,進行3人追逐賽等。
2、 鐵環接力賽:
方法:基本同迎面接力賽,只是在接力賽過程中,如果有倒環或跑環的現象時,必須回到失敗的地方繼續進行。
目的: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速度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 貓捉老鼠游戲:
方法: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每組選出幾位同學當「貓」,其他的同學當「老鼠」,在規定的范圍內貓去捉老鼠,被捉的老鼠到休息區,貓又去捉其他老鼠,其他老鼠可以去救自己的同伴,被救之後的老鼠繼續加入到游戲中,一段時間後,貓和一些老鼠互換角色。
目的:發展學生的耐力和躲閃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機警的素質,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4、 渡江游戲
方法:在場地上畫兩條相距10米的平行線,一條為起點線,一條為終點線。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前兩位同學手拿1個鐵環,游戲開始時第一位同學把自己的鐵環扔到身前一定距離的地方,再跳到鐵環內,第二位同學跟著也跳進同一鐵環內,然後將自己手上的鐵環向前扔,兩位同學又跳進第二個鐵環內,接著拾走第一個鐵環又往前扔,以此類推,到達終點後,第二位同學用同樣的方法回到起點接第三位同學,直到把本組所有的同學全部接到對岸為止,哪組全部同學先到對岸哪組為勝。
規則:在渡江的過程中,如果鐵環扔太遠,同學沒有跳進鐵環內,就視為落入江中,必須拿著鐵環回到剛才的鐵環內重新扔,繼續游戲。
9. 滾鐵環是誰發明的
一個人
10. 滾鐵環的資料
滾鐵環,一種中國傳統民間兒童游戲,流行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舊時漢族兒童游戲。流行於全國各地。他們手捏頂頭是V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發出嘩啷嘩啷的聲音。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 滾鐵環是那個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寶物,擁有鐵環就如同現在的孩子帶著滑板上學一樣,非常風光。玩法是用鐵勾推 美少女滾鐵環
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技術好的孩子能把鐵環從家一路滾到學校,繞過各種障礙,甚至可以過水塘上樓梯,別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艷羨的份。那時候在放學的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背著書包滿頭滿臉臟兮兮的男孩子,手裡拿著鐵鉤,推著鐵環奔跑在馬路上,嘩琅嘩琅的聲音響成一片,場面頗為壯觀。 擁有鐵環就如同現在的孩子帶著滑板上學一樣,非常風光。玩法是用鐵勾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技術好的孩子能把鐵環從家一路滾到學校,繞過各種障礙,甚至可以過水塘上樓梯,別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艷羨的份。那時候在放學的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背著書包滿頭滿臉臟兮兮的男孩子,手裡拿著鐵鉤,推著鐵環奔跑在馬路上,嘩琅嘩琅的聲音響成一片,場面頗為壯觀。除了上樓梯,只要是人能行走的路,就能滾鐵環。滾鐵環的速度快慢均可,但太慢會倒下去,像騎車一樣。快到什麼速度,你能跑多快都行。滾鐵環的技術一學就會,又熟能生巧。活動方法是用鐵勾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活動、集體競賽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競速、有100米障礙(如繞樹叢、過獨木橋)、4×100米接力等比賽項目等。 比賽時,一般比誰推得遠、推得快,鐵環倒地為輸。學校就曾在球場上舉行比賽,比賽分兩個項目:最快接力賽,先到為勝;最慢技術賽,慢且不倒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