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試題解答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形式下,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素質教育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創造思維的培養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誘發創造興趣,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創設良好的氛圍,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培養學生 創造思維 創設氛圍
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打破常規,突破傳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直覺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預測力和捕捉機會的能力等等,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多結構去思考,完全把學生置於新角度、新思維、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但是,我國的傳統教育卻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目前每個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的表現
1.陳舊的教學不能與時俱進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教少問,學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現為「滿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學形式,即使有少部分問題,也僅僅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回答問題,而不是啟發式地給學生提供產生問題的情境;或是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而不給學生提供自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機會。因此,就有了楊振寧博士的評價: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的最大區別在於中國學生不善於提問題,不願提問題。試想,如果中國的教育培養的學生是一批批只知忙於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識的「書獃子」,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前景。這就產生了當今教育界所強調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因此,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引起廣大教師高度重視並付諸於教育實踐過程之中。
2.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長的保護和培養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以成人為本位,知識本位為主流,強調的是嚴明紀律,注重的是步調一致,要求統一;學生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從「傳道、授業、解惑」開始,教育舞台就鮮見一張張活潑可愛的臉。在此課堂中的學習,無疑千人一面,被動接受,失去了自我表現,流失了個性。據有關人士調查,中國學生與歐美學生比較,中國的學生的筆答能力較強,各學科發展較均衡,而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卻明顯偏弱。這正是傳統教育忽視對學生個性特長培養的結果。
3.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非智力因素
現在不少教師和家長都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重視孩子的環境教育,因為從國內外對青少年的大量的智力測試結果表明:智力優秀和超常以及智力邊緣和落後的人僅僅是少數,而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這是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而且從大量的調查分析進一步表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與其智商有一定的相關,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應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心理學家認為,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活動。人行動主要是有意識、有目的行動,在這些行動過程中,不僅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還支配著自己的行動以實現預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這樣的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位偉人說過:「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積極的性格特徵,如勤奮、堅毅、自信、謙虛、細致、進取心、探究性等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性格特徵,如怠情、怯懦、自卑、驕傲、粗心、安於現狀、墨守成超等,則阻礙學習的進步。然而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對於學生來說,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環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經濟情況,文化水平,家庭中人與人的關系,特別是父母的態度言行,更是直接影響著兒童形成這種或那種性格特點。
4.課堂結構單一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弊病,葉聖陶老先生曾經作過十分中肯的分析:「課堂教學既然是一講一聽的關系,教師當然是主角了,學生只處在觀眾的地位,即使偶而舉手答個問題,也只不過是配角罷了。這在學生很輕松,聽不聽可以隨便。但是,想到那後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於是,葉老進而提出了「『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這個著名論斷,並鼓勵我們教師「朝這樣好的境界努力」。
為了達到「這樣好的境界」,必須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優化教學結構。要打破常規帶學生容入社會和大自然之中,進行多課堂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就能充分發揮。
5.學生的習慣性根深蒂固
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期來,人們在教育教學中往往偏重於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習情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家長總希望孩子多獲得一些知識,但往往只顧孩子學到多少,不顧孩子怎樣學習,逐漸使不少孩子因為學習任務過重、認知訓練過多而從小就產生厭學情緒。也就是說把思維固定在傳統的單一的正確結論上,如果學生僅僅只有習慣而不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不可能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上述現象說明:傳統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模式已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必須拋棄陳舊的傳統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來作為我們國家教育的著眼點,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核心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學生多提問,多想問題的習慣
要從改變已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有位名人曾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也就是說,創新始於問題的提出,又終於問題的解決,因此,強化問題意識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要激發學生發出疑問,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其次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和安排要有彈性,充分考慮學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難易適當,還要讓學生有時間去考慮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
2.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像,打破定勢,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以發揮。創造興趣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和發展有啟動、導向功能,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所謂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尤其創造想像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時注重挖掘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學生學會「節外生枝」。讓學生充分想像,在某些問題的內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傳統的思維。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異想天開,也要支持,這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多走出課堂,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給予關注,並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其次,還可利用教學環節啟發學生創造性想像。在教學中注意運用心理定勢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
❷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一、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保證
⒈ 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事實上,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它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溝通,真正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實現教學民主,學生才會有參與意識,敢於質疑,主動探索,從而使才智和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創新意識的兒童,大多感情強烈,思維活躍,想像豐富,獨立思考,勤學好問,不依賴、不盲從,不怕困難。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表現」的機會和舞台。
2.激發學習興趣,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思維。
除良好的師生關系外,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也是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前提。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是學習成績出眾的人,他們往往有一定獨立的態度和自己的興趣,在於他們對待世界萬物的動力、興趣和態度等個性的特徵。所以數學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平時關心、信任和愛護學生外,教師還要用人格力量去影響學生。包括學習目的性在內的精神追求,淵博的知識、姻熟的教學藝術,去揭示數學知識本身的無窮奧秘和展示數學知識內部那種緊密而和諧美妙的聯系,讓學生的思維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求知慾不斷得到滿足,從而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與思維創新是密切相連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典故或趣題,比如:德國心理學家費西納的心理測試、小高斯10歲時巧算「1+2+3+…+99+100」、「用16根同樣的小棒能擺出多少種長方形」等等。把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導到數學學習上來,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分析思考和創造性思維。
二、組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要大膽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學策略。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從根本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滿足於自己講,學生聽,不能過分嚴肅,過多地批評。因為這樣做使學生思想緊張、心理壓抑、思路不暢,不僅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相反會引起學生畏懼數學,厭倦學習。
⒈ 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學貴有疑,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的。他們走進教室的時候,帶著滿腦子的問題,教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要有意通過情境、故事、疑問和破綻等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質疑要認真對待,態度要和藹,對於提出的問題,無論多麼膚淺或異想天開,都不要動輒訓斥,以免挫傷其積極性,而要沙裡淘金,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給予及時鼓勵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不斷提出新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⒉ 組織學生主動探究,實施再創造性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的,教學一定在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之上進行。學生進行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再創造性的學習,而不是再復制一遍知識。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也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施再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主動探索、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取知識,促進思維,尤其是對學生的奇思妙想或與眾不同都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深刻性,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例如,「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一課,首先,學生用猜、剪、拼、量和算等方法得出結論,這一過程是學生以與前人的推理驗證相同的方式在進行學習,已經是在進行一種「再創造性的學習」了,但此時,教師並不滿足於此,提出了「通過三角形內角和,你還能聯想到什麼」?於是,學生又一次進入了緊張的思維活躍狀態,他們通過交流與合作,逐一地發現了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進而學生討論總結出了 n邊形的內角和:n個180中減去360,或(n一2)×180這一正確結論。在這里,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生掌握了多邊形內角和的結論,而是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他們的創新精神。
再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在認識了乘法的意義之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6+6+6+6+4=?學生的反應是情緒化的,快嘴的學生已經在嚷嚷「不能寫出乘法算式」了。在這個變異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多動腦,使學生思維從「山重水復疑無路」轉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結果孩子們得出的答案是:6×4+4(一般思維)、7×4(4個7創新思維)、4×7(7個4創新思維)6×5-2(創新思維)。「7+4+5+2+3+6這個算式能改寫乘法嗎?」學生不再急於脫口而出,但片刻就寫出了9+9+9和9×3。由此可見,學生不僅認識了乘法的意義,而且得到了深化,這些潛在的創造性思維的因素,就必須積極地去開發。一次次的思維創新成果才會激勵學生樂於思考,勇於探索。
教師特別要尊重他們的思考和勞動。對差生應採取親近、鼓勵和信任的態度,讓他們與優生一塊合作,一塊探索,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學困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我也能行」、「我也能發現」、「創新並不神秘」,從而切實體驗到創新的魅力 。
三、自覺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力措施
《國家課程標准》數學目標中在解決問題方面指出:「(學生應)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所以,通過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視方法的多樣性,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❸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一、恰當選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中學物理知識大多是從觀察生活與生產實例、自然現象、物理實驗等總結概括出來的。這類知識內容的教學,運用發現法、啟研法、學導法、實驗探索法等較為適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恰當選取運用這些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精心設計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案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師課前教學設計的質量有關。物理教材、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僅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和依據,而如何運用最優化的教學方式、最合理的教學結構進行教學才能達到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又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及各種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
教師應深入研究大綱、教材,應以大綱、教材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使學生獲得知識為目的;要突出啟發性、探索性、靈活性、民主性、獨創性等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精心運籌策劃,細心推敲安排,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徵、認知規律切實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氣壓的測定」這節課的教學中,如果教師按教材的編寫依葫蘆畫瓢,直接運用托里拆利實驗獲得結論,這種生硬的灌輸式的教學必然不利於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果變講述為下面的探究式教學,則教學效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步驟如下:
1.將一開口玻璃管插入水銀槽中,分析為什麼管內外水銀面相平(連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動活塞,分析為什麼水銀柱能上升。
3.分析當玻璃管足夠長,是否當不斷向上提拉活塞時,水銀柱能不斷上升。
4.在水銀柱不隨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時,你能從中悟出什麼?
5.設想一下,怎樣使管內水銀面以上部分達到真空狀態,從而精確地測得大氣壓值?
這樣按此質疑、實驗、探索、解疑等不斷深化的探索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親自參與科學探索、發現,這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靈感,使他們產生頓悟,還可以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
三、巧妙設疑,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變化過程。好的問題能誘發學習動機,啟迪思維,激發求知慾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由遇到的問題而引發的。因此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途徑之一。
1.巧妙設疑,激發思考問題的興趣。
上課伊始恰當質疑,創設懸念,會使學生產生迫切探究的認知心理,激發求知慾望。
例如「輪軸」一節新課導入的教學,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一口井的平面圖,井裡畫有一系著繩子的水桶,井上畫有一短杠桿,然後提問:「利用這個短杠桿能否將井中的水桶提上來,為什麼?猜想如何改進才能發揮杠桿應有的作用?」這樣圖文並茂的物理情境,定會使學生探索的慾望油然而生,促使他們集中精力,開動腦筋,嘗試探尋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法與途徑,創造的靈感和頓悟很可能由此產生。學生通過想像直覺思維、聯想邏輯推理,通過猜想、議論,互相啟示,思維將向連續旋轉的杠桿逼進,進而「創造出新的機械」──輪軸。
2.注意難度,提高問題的藝術性。
教師應注意所提問題難易要適度,不宜太過簡單,而且提問題的方法還應具有良好的藝術性、順序性及邏輯性,問題要新穎,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趣味性,才能誘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積極性。
例如,在「慣性」的教學中,若以地球上的人豎直跳起後落地點與起跳點位置關系為例來研究慣性,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駛的火車車尾邊沿處或大海中勻速航行的船尾上豎直起跳後的下落情況來研究,其教學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改進實驗方法,探尋新的途徑,培養創新意識。
在物理教學中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一般都不局限一種方法。如測圓柱體的周長和直徑的實驗、測量物質密度的實驗、測導體電阻的實驗等,除書中的實驗方法外,還有多種其它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為學生創設、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探索、尋求不同方法,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及獨創性得到培養和提高,定能使學生思路開闊,創新意識增強。
2.提煉由實驗現象到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實驗數據後,進行分析、判斷、概括、綜合和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思維加工活動,產生認識上的飛躍,獲得結論。這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但若把握不當,就不能達到目的。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關鍵在於實驗後,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比較,進一步地假設推理創造性思維過程,才能實現認識上的重大飛躍,獲得用實驗方法無法直接驗證的重要規律。但對於這一關鍵環節,有些教師不能很好把握,急於得出結論,用自己的講述取代了學生的思維,使一個難得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機喪失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關鍵之處,突出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加強習題的變式訓練,創設問題討論情境,設計動手實驗能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綜合教法特點,創造性地組織教材,使靜態教材內容變為具有探究價值的研究問題,誘發學生探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❹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5,教給學生發明創造的思維方法;6,引導學生參加創造性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想像力;7,培養創造性人格。
❺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嗎
我覺得這不一定啊,以我的經驗來說,上學這么多年遇到了那麼多不同的老師,也沒有怎麼啟發我的創新思維,我相信很多同學都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所以創新思維的主要渠道並沒有一個標准答案,對於任何一個人它都可以是不同的,這個不同可以是時間上也可以是渠道上。比如有的人在課堂教學上遇到好老師可以啟發並培養,有的則是在社會實踐上。
❻ 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長期培養、堅持的結果。平時解題時通過發散思維的訓練、創造性解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漸獲得這方面的技能。
❼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主要渠道是什麼是實踐操作還是
操作
❽ 提高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今天就考試了啊 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