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個提出安樂死的人是誰
荷蘭是第一個將其合法化的國家,而第一個提出的人有爭議,有人說是亞里士多德
B. 想知道什麼叫做安樂死呢 安樂死的又是什麼~
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葯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
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
對出生時即為重殘或痴呆的嬰幼兒、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及處於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實施使其在無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為。狹義專指對身患絕症、臨近死亡、處於極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實施促使其迅速無痛苦死亡的一種方式。又稱無痛苦死亡。一般多指後者。各國對安樂死是否合法存在爭論。持肯定態度的學者認為安樂死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從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術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並已臨近死期;
②病人極端痛苦,不堪忍受;
③必須是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為親屬、國家、社會利益而實施;
④必須有病人神志清醒時的真誠囑托或同意;
⑤原則上必須由醫師執行;
⑥必須採用社會倫理規范所承認的妥當方法。
一般分為兩大類:①積極的(主動的)安樂死,指採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結束其生命,如當病人無法忍受疾病終末期的折磨時。②消極的(被動的)安樂死。即對搶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給予或撤除治療措施,任其死亡。
在安樂死的討論中,還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①垂危病人的安樂死。這里,安樂死只不過使死亡時間稍稍提前一些。②非垂危病人的安樂死。若不進行安樂死,病人可以存活相當長時間,並且不一定自覺痛苦,但他的生活質量是低下的,對社會家庭是一個負擔。例如畸形或發育不全的嬰幼兒或患不治之症但尚未處於垂危階段的病人,以及植物人等。無論從倫理學還是從法學的角度來看,消極的安樂死接近自然死亡,而積極的安樂死則接近故意殺人。
C. 安樂死一詞最早起源於希臘文,最初的安樂死都有哪些含義
安樂死是一種讓人沒有死亡痛苦的死亡方法,現在很多的富豪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後,會採取這種死亡方式。最初的安樂死就是一種幸福的去世的含義,現在在病人無法經受痛苦的時候,在法律范圍內可以使用這種房事結束病人的生命。
安樂死這種方式確實是一種不確定性很大的行為,很容易讓不法分子鑽了法律的空當。醫生們被授權執行安樂死,這給了他們扮演上帝的機會,由於現在多數醫生不是為了熱情而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所以他們可能會抓住這個機會濫用權力。這種推斷對那些沒有底線的醫生來說是相當正確的。
D. 中國第一類安樂死是誰
中國在法律上是禁止的
E. 安樂死是誰發明的
安樂死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很長久的歷史。斯巴達人為了保持健康與活力,處死生來就存在病態的兒童。亞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中表示支持這種做法。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贊成把自殺作為解除無法治療的痛苦的一種辦法。畢達哥拉斯等許多哲人、學者、政治家都認為在道德上對老人與虛弱者,實施自願的安樂死是合理的。其他社會也有些安樂死的報道。人類社會生產水平低下,生活資料不足以養活所有的社會成員時,這種安樂死的習俗減少了
F. 第一個實行安樂死的是哪個國家
准確的說應該是荷蘭是第一個把安樂死作為合法的行為的國家
G. 安樂死 一詞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應該是古希臘吧,安樂死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很長久的歷史。斯巴達人為了保持健康與活力,處死生來就存在病態的兒童。亞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中表示支持這種做法。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贊成把自殺作為解除無法治療的痛苦的一種辦法。畢達哥拉斯等許多哲人、學者、政治家都認為在道德上對老人與虛弱者,實施自願的安樂死是合理的。其他社會也有些安樂死的報道。 荷蘭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H. 安樂死的歷史發展
安樂死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很長久的歷史。斯巴達人為了保持健康與活力,處死生來就存在病態的兒童。亞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中表示支持這種做法。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贊成把自殺作為解除無法治療的痛苦的一種辦法。畢達哥拉斯等許多哲人、學者、政治家都認為在道德上對老人與虛弱者,實施自願的安樂死是合理的。其他社會也有些安樂死的報道。
人類社會生產水平低下,生活資料不足以養活所有的社會成員時,這種安樂死的習俗減少了無力生產自己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成員,減輕了社會的負擔,在當時可能是適宜的。人類社會進入生產力水平比較高的階段後,這種安樂死便不普遍了。對人類思想文化有巨大影響的宗教,都認為人的生命是天神賜予的,死亡也由天神來決定,只有君主有權代表天神主宰臣民的死生;病痛,包括臨終前的痛苦,往往被看成天神的懲罰;於是視自殺與安樂死是篡奪了造物主主宰生死的權力。16世紀後人本主義的興起,從天賦人權的基本思想出發,並不提倡安樂死。但是也有學者從社會的效益和理性的思考出發,考慮和提出安樂死的主張。如F.培根在《新亞特蘭提斯》(又名《新大西洋》)一書中,主張實行自願的安樂死。D.休謨支持安樂死。但總的來說,關於安樂死的討論,相對沉寂了一段時間。
安樂死的再次提出,並大肆宣傳和廣泛推行,發生在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實際上,納粹分子是在安樂死的借口下,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納粹罪行的揭發使人們在討論安樂死和優生學問題時不能不有所忌諱。
1935年在英國成立第一個自願安樂死合法化委員會,3年後,在美國也成立了同樣的委員會。1976年後法國、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日本,甚至在天主教信徒很多的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也都出現了自願實行安樂死協會。這些民間組織的宗旨在於使安樂死合法化。英、美的安樂死協會還曾起草過能妥善防止發生謀殺、欺騙、操之過急的提案。他們的提案均被國家和地方立法機構一一否決。1987年荷蘭通過一些有嚴格限制的法律條文允許醫生為患有絕症的病人實行安樂死。
盡管安樂死至今還沒有在多數國家合法化,但人們對給予病情危重而又無法治癒的病人以死的權力和自由以擺脫殘酷的病痛折磨的做法,愈來愈多地採取同情的態度,認為這是符合人道主義精神的。雖然西方許多國家都把安樂死看成犯罪行為,但支持實行安樂死的人數在不斷增加。估計有十萬人已立下遺囑,告訴醫生:一旦他們患了不治之症,生命行將結束時,不要再用人工延長生命的措施進行搶救。如日本的安樂死協會建立於1976年。三年後已擁有兩千名會員。
從歷史的趨勢來看,1983年世界醫學會的威尼斯宣言提出了消極安樂死的正式意見,同年美國醫學會的倫理與法學委員會對於撤除生命支持措施的意見都已為安樂死實施創造了條件。
I. 人進行安樂死這一說法是誰最先提出的
荷蘭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其後,日本、瑞士等國和美國的一些州也通過了安樂死法案。1976年日本東京舉行了第一次安樂死國際會議。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我國至今尚未為之立法。
J. 世界上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國家是哪個
荷蘭,
引自新華網
荷蘭一院(即上院)10日以46票贊成、2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一項「安樂死」法案,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去年11月28日,荷蘭二院(即下院)已經以104票贊成、4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這項法案。
該法案規定,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考慮成熟後,應自願提出結束生命的書面請求,主治醫生則應向患者詳細陳述實際病情和後果預測,並由另一名醫生協助診斷和確診,最後才能實施「安樂死」。法案還規定,實施「安樂死」的手段必須是醫學方法。
荷蘭90%以上的民眾對「安樂死」持支持態度,政府多年來也一直對此持寬容態度。荷蘭在20年前就已開始「安樂死」的實踐,目前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一是醫生發給病人終止生命的葯物,由病人自己服用;二是由醫生使用葯物協助病人結束生命。1999年,荷蘭有統計的「安樂死」病例達2216例。
新華網 2001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