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玻璃誰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1)透明旅行箱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玻璃的性質:
1、無固定熔點
因為玻璃是混合物,非晶體,所以無固定熔沸點。玻璃由固體轉變為液體是一定溫度區域(即軟化溫度范圍)內進行的,它與結晶物質不同,沒有固定的熔點。軟化溫度范圍Tg~T1,Tg為轉變溫度,T1為液相線溫度,對應的黏度分別為1013.4 dPa·s、104~6dPa·s。
2、亞穩性
玻璃態物質一般是由熔融體快速冷卻而得到,從熔融態向玻璃態轉變時,冷卻過程中黏度急劇增大,質點來不及做有規則排列而形成晶體,沒有釋出結晶潛熱。
3、漸變性可逆性
玻璃態物質從熔融態到固體狀態的過程是漸變的,其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也是連續的和漸變的。這與熔體的結晶過程明顯不同,結晶過程必然出現新相,在結晶溫度點附近,許多性質會發生突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玻璃
2. 請問拉桿旅行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具體是哪個年代
1972年Bernard Sadow發明四個輪子的行李箱,1991年,名為Robert Plath 的飛行員改為兩輪。——網易公開課上看到的,沒有查證
3. 水族箱誰發明的
古時的水族箱
中國及日本數世紀以來於觀賞池塘中飼養錦鯉於人工環境飼養魚類已有很久歷史,古時的蘇美爾人將野外捕捉的魚飼養於池塘內供日後食用;於中國,以鯉魚配種出錦鯉及金魚相信始於超過2,000年前;於古埃及的圖畫中可見廟宇的長方型池塘飼養著俄克喜林庫斯(Oxyrhynchus,古埃及的州,現為一考古遺址)一種神聖的魚。中國宋朝時,金魚被飼養於陶瓶里作觀賞用途。其他文化的歷史里,亦有養魚作為實際或裝飾用途。
玻璃水族箱
將魚飼養於室內透明的缸內作觀賞用途這個概念,是近代衍生出來的。但難以准確定出其出現的時間。1665年,日記作者佩皮斯(Samuel Pepys)記述於倫敦看見「一件精巧的珍品,魚兒被飼養於一玻璃缸的水裡,它們可以生存很長時間,它們被細致地標示著它們是外來的」[1]。
佩皮斯所見的魚,很可能是蓋斑斗魚(Macropos opercularis),一種中國廣州常見飼養於花園的魚,當時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進行買賣。18世紀,瑞士博物學家特朗布雷(Abraham Trembley)將發現於荷蘭一個花園河道里的水螅飼養在圓柱型的玻璃瓶內作研究。換而言之,將魚飼養於玻璃容器這個概念的出現,不遲於這段時期。
大眾化
於1851年在英國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展示了一個裝飾華麗、以鑄鐵作框架的玻璃水族箱,水族飼養亦隨之首先於英國成為大眾的嗜好。有框架的水族箱設計,是演變自華德箱(Wardian case,即生物育養箱,於1830年代發展出來,供英國園藝學家於運送外國植物的長途船程中保護植物)。現代水族喜好者或許會感奇怪的是,19世紀的水族箱底部為金屬,可用火加熱箱內的水。
德國與英國在這個嗜好上競爭,踏入20世紀,漢堡市成為歐洲入口新奇水族品種的港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幾乎所有家居都已經有電力供應,水族箱亦因此更廣泛地受歡迎。電力的改善使水族科技得以發展,使人工照明、通風、過濾、水溫加熱都成為可能。空中運輸的出現使更多遠方的外地品種能夠入口,亦使水族飼養更受歡迎。
功能及設計
相比室外池塘及古時玻璃瓶,現代的水族箱發現很多專門的系統。水族箱的體積可小至只飼養一條魚的小魚缸,至到模擬整個海洋生態的大型公眾水族箱。一個成功的水族箱,其內的水族生物應可長期存活,並盡量仿照該物種在野外的天然棲息環境。
淡水水族箱最為受歡迎,原因是打理容易而且較為便宜。但水族熱愛者亦成功地仿照海洋環境造出鹹水水族箱。
造型與材質
一般常見的水族箱,通常為多片玻璃或壓克力之類的透明材質,以硅膠黏合而成,依照造型的不同,可分為方缸、圓缸、一體成型缸(又稱為ㄇ缸)、海灣缸等等。
方缸是一般最常見的造型,由五片玻璃或壓克力黏合,四周圍都是直角。圓缸則通常為玻璃材質,做成圓球狀,上方有開口,由於造型不適合加掛過濾設備,一般僅用來飼養斗魚或是孔雀魚等對溶氧、水質要求不高的魚類。一體成型缸在三面使用同一片玻璃彎折而成,在折角處較為美觀,但是靠近角落時水中物體會有失真情形。海灣缸的正面玻璃整個做成圓弧狀,對水中景物有放大效果,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問題。
水族箱的造型設計各有利弊,沒有一定的標准,一般而言飼養者均按照個人喜好加以選擇。
常見的水族箱材質有普通玻璃、強化玻璃、壓克力等等。大部分水族箱都以普通玻璃為材質,亦有以強化玻璃製造,但價格較高。壓克力材質能夠耐極大的水壓,一般用於大型水族箱或是海洋生物館中的觀景窗使用。
4. 集裝箱的發明者是誰
集裝箱的發明者是美國貨車司機馬爾科姆·麥克萊恩。他在1946年研製發明集裝箱運輸貨物獲得成功,廣泛應用於汽車、鐵路、輪船和飛機運輸。他曾被《福布斯》列入1950年以來改變世界的10個人之一。
2000年,麥克萊恩被「國際海運名人堂」命名為「世紀偉人」,被同行譽稱為「集裝箱運輸之父」。
(4)透明旅行箱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馬爾科姆·麥克萊恩(1915—2001),20世紀四十年代美國一家運輸公司的老闆。
1955年,他收購PAN、大西澤公司,著手將自己的發明付儲現實,把公司里的油輪改造成儲運貨物的大金屬箱——即現代集裝箱雛形。
1956年4月16日,他的第一支集裝箱船隊『理想6號』駛出港口,從此世界儲運史悄悄地翻開了新的一頁。
集裝箱用於儲運,碼頭裝卸時間大大縮短,由數天壓縮到數小時,而且每一艘船隻的儲運量比以前提高了6倍,美國到歐洲的貨運時間足足減少了4周。
5. 這是什麼牌子的旅行箱
這種旅行箱的牌子叫:Rimowa
RIMOWA高級旅行箱品牌是德國為數不多的旅行箱生產商之一,也是行業內僅有的承襲百年傳統的生產商之一。產品採用了以堅固、耐用、輕巧著稱的鋁鎂合金及高科技聚碳酸酯兩種材料製作而成,集優質素材、卓越科技、獨特設計及超凡手藝於一身,成為「德國製造」的又一傳奇。
價位不便宜:比較經典的,鋁合金飛行員系列 德國489歐(約4000人民幣) ,國內 7380人民幣
salsa超輕系列,德國349歐元(約2800人民幣),國內差不多5000人民幣上下。
6. 世界十大旅行箱品牌都是些什麼呢
RIMOWA(日默瓦)
日默瓦(RIMOWA)高級旅行箱品牌是德國為數不多的旅行箱生產商之一,也是行業內僅有的承襲百年傳統的生產商之一。產品採用了以堅固、耐用、輕巧著稱的鋁鎂合金及高科技聚碳酸酯兩種材料製作而成,集優質素材、卓越科技、獨特設計及超凡手藝於一身,成為「德國製造」的又一傳奇。數十年來,不斷優化的光學特徵造就了Rimowa旅行箱高貴優雅的外形輪廓,而其營造出的獨特視覺效果成為高級旅行箱及品牌本身所特有的標志性形象。
7. 透明膠膠帶是誰發明的啊
1928年透明膠帶 理查·德魯,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
1928年5月30日在英國和美國提出專申請,德魯開屬發出了一種很輕的、一壓即合的黏合劑,最初的一次嘗試不夠粘,因而德魯被告知:「把這玩意兒拿回到你那些蘇格蘭老闆那裡去,要他們多放一些膠!」(「蘇格蘭」的意思是「吝嗇」但是,大蕭條期間,人們為這種膠帶找到了幾百種用途,從補衣服到保護碰破的雞蛋它都大有用途。
膠帶為什麼可以粘東西?當然是因為它表面上塗有一層粘著劑的關系!最早的粘著劑來自動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紀,橡膠是粘著劑的主要成份;而現代則廣泛應用各種聚合物。粘著劑可以粘住東西,是由於本身的分子和欲連接物品的分子間形成鍵結,這種鍵結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粘著劑的成份,依不同廠牌、不同種類,有各種不同的聚合物。
8. 集裝箱什麼時間誰發明的
集裝箱是由美國人發明並使用的,最早用於鐵路。1921年3月19日它最早出現在美國紐約鐵路運輸總公司。
集裝箱最大的成功在於其產品的標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運輸體系。能夠讓一個載重幾十噸的龐然大物實現標准化,並且以此為基礎逐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船舶、港口、航線、公路、中轉站、橋梁、隧道、多式聯運相配套的物流系統,這的確堪稱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偉大奇跡之一。
(8)透明旅行箱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貨物裝箱時,任何情況下箱內所裝貨物的重量不能超過集裝箱的最大裝載量,集裝箱的最大裝貨重量由集裝箱的總重減去集裝箱的自重求得;總重和自重一般 都標在集裝箱的箱門上。
2、每個集裝箱的單位容重是一定的,因此如箱內裝載一種貨物時,只要知道貨物密度,就能斷定是重貨還是輕貨。貨物密度大於箱的單位容重的是重貨,裝載的貨 物以重量計算,反之貨物密度小於箱的單位容重的是輕貨,裝載的貨物以容積計算。及時區分這兩種不同的情況,對提高裝箱效率是很重要的。
3、裝載時要使箱底上的負荷平衡,箱內負荷不得偏於一端或一側,特別是要嚴格禁止負荷重心偏在一端的情況。
4、要避免產生集中載荷,如裝載機械設備等重貨時,箱底應鋪上木板等襯墊材料,盡量分散其負荷。標准集裝箱底面平均單位面積的安全負荷大致如下: 20英尺集裝箱為1330x9.8N/m , 40英尺集裝箱為980x9.8N/m2。
9. 世界十大旅行箱品牌
LV、日默瓦、新秀麗、起邁、小米、外交官;前幾個價格虛高,國產的起邁和小米品質好,價格適中;外交官產品不行,材質多是ABS。
10. 旅行箱歷史
開始是由英國人發明的 在開辟新大陸的時期,那時是木頭的,沒輪子。後來添加了輪子和拉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