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學小發明投石車

科學小發明投石車

發布時間:2021-08-14 09:56:11

『壹』 東西方投石車出現的時間及性能~~~

(東方)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足見對投石車的重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90步(宋軍制換算成現代單位就是140.85米),這里必須指出,《武經總要》可能是出於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發石車的射程大大縮小了,實際上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500米,這在冷兵器時代,可說是超遠程打擊了。
中國是北宋-南宋時期發明的對重式投石車,金國在滅亡北宋的汴京之戰中,一夜之間架設拋石車5000餘座,在汴京長達50里的城牆外同時向心突擊,金軍發射了無數的石彈,以至於汴京郊外當時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塊!攻城時先將護城河填平,而後萬炮齊發,再輔以大量強弩,一舉擊潰守城部隊的部署,進而出動與城牆等高、可容納80人的巨型攻城車對城池展開登城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壯觀的發射場面,簡直不遜於現代戰爭規模的火力准備!
金庸小說的讀者一定還記得郭靖守衛孤城襄陽十幾年的故事吧?歷史上襄陽創造的守城奇跡並非是因為郭靖,而是因為守城戰中大量使用了投石車,曾滿天花雨拋射過百公斤的石彈,將地面砸出無數2米多深的彈坑,蒙古軍隊雖然兵強馬壯,但是面對如此可怕的守城武器,也只能望洋興嘆,血肉之軀,究竟不能和機械抗衡。其實如果我是金庸,寫這段好看的守城戰時,一定會讓黃葯師多多設計幾種有趣的守城器械。
西方的投石車主要特色是巨型。《孫子兵法》中說攻城「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最初攻城的主要手段就是雲梯,士兵像是螞蟻般的去爬城牆(是不是想起了光榮的三國系列前幾作?),後來投石車充當了城堡的剋星,西方的投石車最多的用途是摧毀城牆。中世紀時歐洲的投石車動輒發射數百公斤的石彈,規(西方)大約在公元50年,羅馬人設計了一種廉價的投石器Onager。跟其他重型機械弩一樣,Onager也利用扭曲發條的勢能。Onage只能發射石彈,十分笨重,一般不能用於野戰,但結構簡單,維護保養方便,同樣被羅馬人大量使用。Onager用於攻城時一般直接在城下裝配,尺寸可以不同,但基本結構相仿。杠桿投射方式的射程和精度不能跟前述武器的彈射方式相比,但力量可以很大。和Ballista相比,Onager射程只有一半(最多約三百米),但能投射很重的巨石或燃燒彈,投射物的重量可超過一百五十磅(一般Ballista不過五十磅),給敵人帶來巨大損失和恐慌。

『貳』 投石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利用杠桿原理,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葯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拋出,此種拋石機經由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而被稱作「回回炮」。

到了14世紀中期,有的拋石機能拋射將近1000磅(約454公斤)重的彈體,威力巨大。近代試驗表明,吊桿長50英尺(約15.2米),平衡重錘為10噸的拋石機能將200到300磅(約90-136公斤)的石彈拋射約300碼(約274米)的距離。

(2)科學小發明投石車擴展閱讀

相傳拋石機發明於周代,叫「拋車」。據《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石彈出現更早,也就是先有「彈」後有「機」。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經過打制加工過的石塊,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彈」,不過那時只用於拋擲。

「炮」問世以後,成為戰爭中的重型武器。三國時,各國君臣都十分重視拋車的製造和使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軍運用一種可以自由移動的拋車,擊毀袁軍的櫓樓及戰車,這種威力強大的拋車被稱為「霹靂車」。

當時的拋車多數是將炮架固定在地面上或底座埋在地下施放,機動性差,安裝費時費力。後來為了便於移動,在炮架下面安裝了車輪。又因為炮架笨重,要隨時變換拋射方向,仍是十分麻煩的事情。為此,人們發明了「旋風拋車」。

『叄』 小發明論文作文

[小發明論文作文]
大家小時侯都應該玩過玩具吧!玩具是我們小時侯的夥伴,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我發明的玩具吧! 以前我玩過許許多多好玩的游戲,其中呢就包括古老的帝國時代!它裡麵包含了古代的兵器,投石車等等,我就想,為什麼現在不能夠綜合倆樣武器放在一起呢?突然,我猛得想到弩車和投石車可以綜合起來,即可以既節省原料,又可以增加防禦力,呵呵,簡直天衣無縫啊! 我的發明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小發明論文作文。首先我想好做的方法後,我就立即開始了行動。首先為了使車身堅固,我就用太太口服液的堅固盒身來做車身。做完車身後,要用東西將它粘好,但為了美觀,就用訂書機將它訂好。然後再做輪胎,發現輪胎是圓的,為了是其簡便,就把圓上面的一小部分折起,再用訂書機訂好,可以把尺子固定在車上,把尺子用力往下按,發現,輪胎經受不起這樣大的力量,於是把輪胎加成兩層的啦!結果又發現,兩邊的輪胎老是扭來扭去的,沒固定好,於是我就又把一根硬條子固定好,就可以了,再把尺子用力往下按,就剛剛好,小學六年級作文《小發明論文作文》。 再把一個條條架在中間,把中間凸起,設計好兩根箭,用一個橡皮筋做動力,一彈,呀!成功!可以准確的投射。我的小發明成功了!耶! 如果把我的戰車用到帝國時代的戰斗中,我的部隊定嬴。 湖南省長沙市砂子塘天華寄宿制學校 五(2)班馮昱迪 小發明論文作文450字

『肆』 科技創新小發明做什麼好呢請各位朋友們一起想一想,必須是發明,謝謝了!

簡易機器人。

『伍』 投石車原理

它是利用杠桿原理,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葯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拋出。

相傳拋石機發明於周代,叫「拋車」。據《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石彈出現更早,也就是先有「彈」後有「機」。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經過打制加工過的石塊,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彈」,不過那時只用於拋擲。

當時的拋車多數是將炮架固定在地面上或底座埋在地下施放,機動性差,安裝費時費力。後來為了便於移動,在炮架下面安裝了車輪。又因為炮架笨重,要隨時變換拋射方向,仍是十分麻煩的事情。為此,人們發明了「旋風拋車」。

投石機機關用到的科學原理:1、使彈力機關發生彈性形變儲存彈性勢能。

2、打開釋放裝置將物體以一定角度斜向上拋出,將彈性勢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和動能。

杠桿又分成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陸』 投石車什麼時候發明的

投石車是在春秋時代就有了,官渡之戰中用的是投石車的加強版—霹靂車
霹靂車是劉曄發明的
官渡之戰,袁紹軍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櫓,後來劉曄給曹操獻計用投石車破高櫓。因此有劉曄造投石車一說。但傳聞自春秋時代即有投石器。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

『柒』 中國人最早發明投石車嗎

投石車 中國象棋黑方的炮寫作是砲,就是投石車,火字邊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較隋唐更有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於攻守城,而且用於野戰。古書中的「拋石」、「飛石」指的就是投石車。古代西方投石車也是主要進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臘人都曾經大量使用過它。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這就是古代的戰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爭之神)。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准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後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隨著技術的發展,投石車也越來越先進,很多三國游戲中的「霹靂車」就是戰國時代投石車的改進形。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宋代兵書《武經總要》中說,「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足見對投石車的重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90步(宋軍制換算成現代單位就是140.85米),這里必須指出,《武經總要》可能是出於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發石車的射程大大縮小了,實際上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500米,這在冷兵器時代,可說是超遠程打擊了。

『捌』 投石車的發展史是什麼

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中國象棋黑方的炮寫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車,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較隋唐更有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於攻守城,而且用於野戰。古書中的「拋石」、「飛石」指的就是投石車。古代西方投石車也是主要進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臘人都曾經大量地使用過它。
發展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這就是古代的戰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爭之神)。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准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後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隨著技術的發展,投石車也越來越先進,很多三國游戲中的「霹靂車」就是戰國時代投石車的改進形。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宋代兵書《武經總要》中說,「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足見對投石車的重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90步(宋軍制換算成現代單位就是140.85米),這里必須指出,《武經總要》可能是出於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發石車的射程大大縮小了,實際上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500米,這在冷兵器時代,可說是超遠程打擊了。中國是北宋-南宋時期發明的對重式投石車,金國在滅亡北宋的汴京之戰中,一夜之間架設拋石車5000餘座,在汴京長達50里的城牆外同時向心突擊,金軍發射了無數的石彈,以至於汴京郊外當時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塊!攻城時先將護城河填平,而後萬炮齊發,再輔以大量強弩,一舉擊潰守城部隊的部署,進而出動與城牆等高、可容納80人的巨型攻城車對城池展開登城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壯觀的發射場面,簡直不遜於現代戰爭規模的火力准備!

『玖』 投石車是誰發明的

投石機古代叫霹靂車,三國時期曹操造霹靂車,用來攻守城堡,以石頭當炮彈的遠程拋射武器。

當世界上第一門火炮在中國誕生之前,我們的祖先使用的重型武器之一就是這種拋擲石彈的石炮——拋石機。所以古代的「炮」字偏旁是「石」而不是「火」。又叫飛石車、投石車。

拋石機的機架兩支柱間有固定橫軸,上有與軸垂直的杠桿,可繞軸自由轉動。杠桿短臂上固定一個重物,長臂末端有彈袋(類似投石帶的套子)用於裝彈。

發射時,用絞車把長臂向後拉至幾乎水平,突然放開,石袋即迅速升起。當短臂重錘完全落下時,投射物從彈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40-70米。

(9)科學小發明投石車擴展閱讀:

投石機炮彈

拋石機長久使用的是石頭製做的炮彈,後來出現過一些帶毒煙、毒葯的化學彈、煙幕彈,以及燃燒彈,這類炮彈不必像石彈那樣靠重力去擊毀敵人,而是利用毒氣、毒葯、煙火的作用熏殺敵人,可以說這是古代化學戰的一種形式。

還有一種「爆炸性」的炮彈是「泥彈」,用泥團製成彈丸,裝入小型炮的彈袋裡,彈射出去立即「炸」個粉碎,即可以擊殺敵人,又不至於像石彈那樣落入敵手再反射回來。

『拾』 投石車 弩車在二戰中國戰場一點作用沒有嗎

應該說基本沒用。
二戰中的日本已經是工業化進程極高的國家,部隊都是制式裝備,採用海陸空三路立體式打擊,面對如此現代化的作戰部隊,中國軍人完全是靠著人命填出來的血路。而投石車一般是古代的攻城作戰的器械,弩車也是,而且二者移動不便,完全是飛機轟炸的靶子,有什麼用

閱讀全文

與科學小發明投石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