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卜生的創作的戲劇有哪些
易卜生作品中比較有名氣的有《玩偶之家》、《培爾·金特》、《建築師》、《當我們死而復醒時》、《皇帝與加利利人》、《海爾格蘭的海盜》、《愛的喜劇》、《覬覦王位的人》等。
在易卜生創作的眾多戲劇中,最為著名的應該要算是《玩偶之家》,《玩偶之家》又譯為《娜拉》或《傀儡家庭》,是易卜生在1879年創作出的一部作品。
當時的易卜生正旅居義大利,已經成名的易卜生與朋友勞拉交談時得知,勞拉因為一時籌不到錢支付丈夫治病的費用,只得偽造了父親的簽名借錢,但是讓她萬萬想不到的是丈夫後來知道這件事後,居然拒絕原諒她這種行為,於是勞拉的家庭就此破裂。
易卜生根據勞拉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所見所聞創作出了《玩偶之家》,劇中女主人公娜拉為給丈夫海爾茂醫病偽造父親的簽字向人借錢,丈夫知道了之後,因為害怕影響自己的名譽和地位,憤怒的斥責妻子下賤無恥。
當債主主動退回娜拉的借據時,一切不利因素消失的時候海爾茂又對妻子裝出一副笑臉。娜拉因為看透了丈夫海爾茂的自私和夫妻間的不平等,不甘心繼續做丈夫的玩偶,毅然決定離開家庭出走。
(1)戲劇創造者擴展閱讀
1、易卜生創作的戲劇至今在世界舞台上久演不衰,據說易卜生創作的戲劇作品在世界上的火爆程度僅僅次於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劇作,可見易卜生創作的戲劇影響之深遠。
2、易卜生主義是一種易卜生式的人道主義,一種審美的人文主義,充滿了審美的烏托邦的倫理道德理想。
2. 什麼是戲劇創作
現實誇張化,人物完美化,劇情曲折化
3. 蕭伯納哪一年開始創作戲劇的其主要作品有哪些
1885年開始創作戲劇,共有劇本51部,主要作品有《鰥夫的房產》、《華倫夫人的職業》、《康蒂妲》、《愷撒和克莉奧佩特拉》、《英國佬的另一個島》、《巴巴拉少校》、《皮格馬利翁》、《傷心之家》、《聖女貞德》和《蘋果車》等。
4. 具體介紹下被壓迫者戲劇創造者博亞爾
來源:《當代拉美文學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作者簡介:朱景冬,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奧古斯托?博亞爾(1931-2009),巴西著名劇作家、戲劇導演和戲劇理論家,生於里約熱內盧,父母是葡萄牙農民,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而移居巴西。博阿爾10歲時即帶領兄弟和表兄弟們進行小型戲劇表演,使星期日的家庭聚會變得無比快樂。為了攻讀化學工程,他於22歲前往美國,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後改學戲劇藝術,在那裡開始寫劇本,由一家青年協會搬上舞台,其中《大街另一邊的住宅》已經體現出他的戲劇藝術的典型特徵。1955年,博亞爾回到巴西,擔任聖保羅阿雷納劇團的藝術指導,並和同仁創建阿雷納戲劇學校。1960年創作劇本《南美洲的革命》。主人公西爾瓦是一個村民,遭受著統治階級的種種剝削。作者塑造了一個勤勞朴實卻很不幸的勞動者形象,以此向統治者提出了嚴正抗議。戲劇評論家認為,此劇標明巴西戲劇擺脫了當時統治巴西戲劇藝術的現實主義技巧,加入了布萊希特戲劇、雜志戲劇和雜技的因素。在隨後的十年間,博亞爾又出版劇本《疾馳的一擊》、《若澤,從出生到墳墓》、《新陽光下的審判》。1965年和同仁創作阿雷納的故事系列劇,通過若干歷史人物講述巴西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1968年創作反映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戰斗的劇本《危險的長途跋涉》,翌年又創作《博利瓦爾,海上的農夫》。
博亞爾是一位思想激進的進步戲劇家,他主張人與人平等,人民應有自由,他反對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與剝削,為此他創造了著名的被壓迫者戲劇,成為被壓迫者的代言人,因而1964年至1985年間成為巴西政府獨裁統治當局眼中的危險人物,1971年初受到監禁和拷打。獲釋後,他流亡阿根廷,在那裡創作了講述鐵窗生活和刑訊制度的劇本《托克馬達》。此外他還上演和改編著名劇作家們的劇本、舉辦講座、調查拉美大陸被壓迫者戲劇的狀況。1978年他返回祖國,為了從理論和實踐上探討被壓迫者戲劇而成立了里約熱內盧被壓迫者戲劇中心。1990年由於上演《我們是三千一百萬,現在呢?》,里約熱內盧被壓迫者中心站住了腳,從此他和他的劇團開始和爭取自由、平等和人權的組織一道工作。
所謂被壓迫者戲劇,是平民戲劇的一種形式,是為自由而斗爭的人們的戲劇,是由平民參與、也為平民服務的戲劇。它鼓勵參與者從事民主的和合作性的互動活動。它是演員和觀眾之間的一座橋梁。這種戲劇的目的是讓人們了解參與者的真實生活狀況、分析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根據社會正義的法則以行動改變這種狀況。其表演形式不是傳統的獨白,而是對話,是演員和觀眾之間的交流。這種對話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健康的能動的基礎上,每個人都有慾望和能力參與對話。顯然,這種戲劇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種深受廣大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戲劇形式。
在戲劇理論和實踐上,博亞爾深受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影響:通過戲劇使觀眾進行積極的思維,使他們相信世界是可改變的,激發觀眾變革現實的興趣和慾望,訓練觀眾積極的處世態度,讓觀眾用新的眼光觀察和理解司空見慣的事物,使戲劇發揮其教育功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戲劇表演上,博亞爾通過戲劇提出了人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形式,讓觀眾走上舞台,和演員站在一起,一起對壓迫者表示抗議,這樣就大大激發了觀眾的熱情,產生共鳴。
為什麼做戲劇?什麼是戲劇?奧古斯托?博亞爾有其獨特的理念。他曾在一次國際戲劇節上發表談話說:「我們看世界的時候,除了表面現象,我們還看到一切社會的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種族、等級和階級,看到了不合理的、殘忍的世界。我們有責任創造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知道,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而當我們進入劇場、舞台和生活的時候,用雙手建立這個世界的責任就落在了我們身上。」他認為,「一切人類社會中的日常生活都富有戲劇性,不僅婚禮、葬儀,日常的禮儀也是這樣。不僅奢華的排場,而且早晨的咖啡、『早晨好』、膽怯的戀愛、強烈的感情沖突、一次重要集會或一次外交會議,都是戲劇」,「戲劇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讓我們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的戲劇性:演員就是觀眾,舞台就是池座,池座就是舞台。我們都是藝術家:做戲劇,學習觀賞引人注意的東西。但是我們常常對那些東西熟視無睹。對我們來說熟悉的東西變成了無形的東西。與此相反,做戲劇能夠照亮我們日常生活的舞台。」他還說:「盡管我們沒有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戲劇的形式構成的:空間的使用、肢體語言、詞語的選擇和聲音的變化、思想和激情的對立,我們在舞台上所做的一切,我們總在我們的生活中做:我們就是戲劇!」,「我們大家都是演員,公民不僅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而且也是改變社會的人。」
按照他的解釋,我們之所以做戲劇,因為存在著不公平的、殘忍的世界,存在著階級、等級和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必須創造另一種世界取而代之,讓人們能夠過一種人與人平等的生活。而人類生活本身就富有戲劇性,到處都有戲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戲劇,每個人都是演員,都在做戲。總之,生活就是戲劇,戲劇就是生活的再現。
除了劇本和戲劇活動,博阿爾還撰寫了多種戲劇論著,比如《人民戲劇的級別》(1972)、《拉丁美洲人民戲劇的技巧》(1975)、《合法的戲劇》(1996)、《作為軍事藝術的戲劇》(2003)和《被壓迫者的戲劇》等。
5. 哪個朝代出現的第一部戲劇誰創作的叫什麼名字
莎士比亞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593)
6.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中戲劇創作者大體分為哪兩類
一類是嫉妒人家富貴,或者求人家辦事不成,編出才子佳人書糟蹋人家。
另一類是看慣了才子佳人書,鬼迷心竅,也幻想著自己有這樣的際遇,所以編出本書來取樂。
這是賈母從戲子們要唱的《鳳求鸞》說起,批駁古代才子佳人書不符合實際情況,往往是穿鑿附會,是作者們胡亂編造的。
7. 戲劇創作是在什麼時期出現創作高峰的
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是現代喜劇的誕生時期。這時期,喜劇創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胡適、陳大悲、丁西林、余上沅、蒲伯英、歐陽予倩、熊佛西、王文顯等作家是中國現代喜劇園地的開拓者。這時期,喜劇作家一方面呼喚個性解放,猛烈批判封建主義的丑惡;一方面揭露社會的病根,尖銳抨擊現實社會的黑暗,真切地表現出」五四」時代精神。
8. 「開放戲劇」是由誰創作的
約瑟夫·柴金(1935—)的開放戲劇,以其創辦的「開放劇團」而得名。他認為百老匯的劇院是「關門」戲劇,故反其道而舉起「開放戲劇」的旗幟。
9. 什麼是戲劇創作的三一定律
三一律是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一種關於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戲劇理論家提出,後由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
三一律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即一部劇本只允許寫單一的故事情節,戲劇行動必須發生在一天之內和一個地點。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理論家布瓦洛把它解釋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台充實。」
(9)戲劇創造者擴展閱讀
歷史演變:三一律的歷史來源和發展
三一律是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引申出來的。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論述了戲劇行動的一致性,認為戲劇「所模仿的就只限於一個完整的行動」,但並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節。他也提到「悲劇力圖以太陽的一周為限」,但這只是指演出時間的長度。
10. 我國戲劇史上第一個專門從事喜劇創作的作家是誰
李漁還是我國戲劇史上第一個專門從事喜劇創作的作家。在《閑情偶寄》中,李漁分別對戲曲的創作、導演、表演、教習,直到語言、音樂、服裝,都一一作了論述。這幾部分是李漁在汲取前人的理論成果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經驗,對古代戲曲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從而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自成體系、具有民族特色的戲劇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