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大發明分別是什麼
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造紙術
2.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印刷術
3.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 - 火葯
4.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指南針
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造紙術
中國是第一個發明紙張的國家,其發明之前,字寫在各種自然材料上面,比如龜甲或竹條,後來,在絲綢繅絲的過程中,中國古代的人們成功地製造出了一種叫做「綿」的紙。但是由於材料的短缺,它的生產非常昂貴,在2世紀早期,一位名叫蔡倫的東漢官員製作了一種新的紙,從樹皮、碎布、麥桿和其他材料中獲得,它相對便宜,輕巧,薄,耐用,更適合於筆寫。在3世紀初,造紙術首先傳播到韓國,然後傳到日本,它在唐朝到被傳入了阿拉伯,在12世紀又傳到了歐洲,在16世紀,它從歐洲傳入了美國,然後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
2.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印刷術
中國北方的印刷在11世紀進一步發展,因為它是由宋代科學家和政治家沈括所寫的,普通的工匠發明了陶瓷活字印刷,後來又出現了像王震(1290-1333)這樣的人,他們分別發明了雕版印刷的類型設置。活字印刷是一個單調乏味的過程,如果如果用於印刷成千上萬的書,這個過程是高效而迅速的,能夠成功並被高度利用。
3.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 - 火葯
公元9世紀,中國煉金術士們在尋找長生不老葯的時候發現了火葯,到12世紀末,中國的火葯配方中有一種可以通過鑄鐵金屬容器爆破的硝酸鹽,這種金屬容器的形式是最早的空心的、充滿火葯的手榴彈炸彈。1280年,大的炸彈在維揚區意外著火,產生如此大的爆炸,現場的核查人員一周後立即推斷100士兵被炸死,木樑和柱子被炸飛了。從十四世紀中葉開始,火葯的爆炸潛力得以完善,由於火葯中的硝酸配方已升至12%至91%,至少有6個不同的公式在使用過程中被認為是爆破性最強的火葯,到那時,中國人已經發現了如何用這種硝化的火葯來製造出子彈。
4.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指南針
指南針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導航工具,是中國古代的另一項重要發明,人們在採集礦石和熔化銅和鐵的同時,偶然發現了一種天然磁石,它不僅有磁性,還能指向北方,經過不斷的改進,指南針應運而生。指南針是在北宋(960-1127)期間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的,在發明之前,導航員必須依靠太陽、月球和波爾斯特的位置來確定他們的方位,指南針向歐洲的傳播為世界的海洋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導致了新大陸的發現。希望可以幫到您。
2. 古代四大發明的作者
雖然廣泛意義上對人的考察、考核可能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了,但是真正把命題考試作為一項國家的制度安排,並且作為人才的選拔標准,卻是中國人的發明。
雖然司南、造紙術、火葯和活字印刷術是赤縣神州的炎黃子孫們盡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但是這種觀念卻並不被國際學術界廣泛認可。且不說對磁石之定向功能的認識並非古代中國人的專利,活字印刷術更難說是北宋人畢升的獨特貢獻。畢升的泥活字只是作為沈括《夢溪筆談》里的一則「軼聞趣事」 聊備談資而已,並未轉化為任何實用技術,其存在甚至需要近代人去「發現」 。而1450年德國人谷登堡發明的銅活字印刷術卻迅速得到廣泛應用,為《聖經》從教士的秘笈變做大眾的普及讀物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近代文明的產生也因此成為可能。沒有任何跡象顯示谷登堡發明銅活字印刷術,是受到了什麼可能來自中國的啟發——當時的中國甚至早已遺忘了畢升的成果。
3. 四大發明的發明者
指南針的發明者歷史上並沒有說明。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火葯是中國漢族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印刷術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
4.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哪些人物和朝代
造紙術是漢代蔡倫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畢升發明的。
指南針(司南)相傳是上古的黃帝所發明的。
火葯是唐朝年間由煉丹的道士發明的
5. 四大發明家分別是誰
四大發明家分別是張衡、畢升、蔡倫、杜詩。張衡發明了地動儀,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蔡倫發明了紙,杜詩發明了機械水排。這四大發明對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張衡是東漢時期偉大發明家、數學家、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在公元132年發明了地動儀。張衡的天文著作共有三十二篇,這些著作為後人觀察天文指明了方向。
(5)四大發明孫擴展閱讀:
在東漢時期,蔡倫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用樹皮、破布、麻頭為材料,成功製作出了紙張,並總結出一套完善的造紙方法。這套造紙術不僅改寫了中國的歷史進程,還使蔡倫屹立於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之列。
杜詩本人非常有才幹,在他任職南陽太守期間,他興利除害,為政清廉。為了提高冶金技術,他發明了機械水排,利用水的動力來治金,是我國冶金史的大改革。
6. 中國四大發明的四個人是誰
造紙術是蔡倫,印刷術是畢升,指南針是馬鈞利,火葯是練丹術士,具體人物不可考
7. 中國四大發明的來歷
造 紙 早在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倫發明「蔡侯紙」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紙的雛形。中國甘肅省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紙,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此外,新疆羅布泊和西安灞橋等地都出土過西漢的古紙。但這些紙都比較粗糙,原料是麻或絲絮。
東漢時,公元105年,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術並加以改進,開創了以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為原料,並以漚、搗、抄一套工藝技術,造出了達到書寫實用水平的植物纖維紙,稱為「蔡侯紙」。從此,紙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革、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義大利,義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裡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造紙的發明與傳播,使文字的載體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實現,從而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科技、經濟的發展。 造紙術的發明,不僅是書籍製作材料上的偉大變革,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火 葯
火葯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發達的冶煉技術有密切的關系,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接觸和熟悉了許多礦物的性能,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從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制礦物葯方面,夢想能煉出長生不老的葯來,也有人想從礦物中煉出金銀來。雖然沒有煉出長生不老的丹葯或金銀,但是煉丹工匠們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硝石、硫磺與含碳物質在一起加熱後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一次次爆炸中,人們逐漸認識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製,將會製成會爆炸的火葯。
火葯發明的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但根據資料可以推斷,火葯發明的時間應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於這種火葯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葯」。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最早的火葯武器是「飛火」,即火箭。宋、元時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軍事上廣泛應用火葯,出現了許多火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銃、突火槍、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時,出現了利用齒輪控制的觸發性地雷與線香控制的定時水雷。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時,火葯傳到歐洲,引起了武器製造業和戰略戰術上的一系列重要的變化,對歐洲社會經濟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指南針
中國早在春秋和戰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時期,人們在尋找鐵礦時就發現了磁鐵,並知道了它們所具有的特殊性質。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們開始利用磁鐵製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製成勺狀,使用時將它放置在一個光滑、水平的底盤中間,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其轉動;當它停止時,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則指向北方。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期,人們發現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磨擦鋼針,制出磁針。這種經過磁化了的鋼針就被正式叫做指南針了(由於磁針軸受地球磁極的影響,而且地磁軸與地球自轉軸有個11度多的交角,磁針所指示的南北方向實際上是地球磁極的南北方向)。指南針的製做方法各種各樣,有的把磁浮在水上,有的放在碗沿,有的放在指甲上,有的用線懸在空中。但較為精確的指南針,是把磁針裝在刻有方位的羅盤上,所以,指南針又叫做羅盤針。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及後來的海船上,都裝有指南針。12世紀末,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
8.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是誰他們又發明了什麼
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2、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網路全書里甚至沒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
3、畢升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4、杜詩
杜詩 ,(?-38)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8)四大發明孫擴展閱讀: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葯。
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