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魔方起源於何時
魔方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魔方原狀魔方(英語:Rubik's Cube)是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和雕塑家厄爾諾·魯比克於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根據估計,自發明來,魔方在全世界已經售出了約1億多隻。
魔方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至今未衰。面世不久後,很多類似的玩具也紛紛出現,有些出自發明人魯比克,有些則是出自別人之手。包括4 × 4 × 4,2 × 2 × 2 和5 × 5 × 5 版的魔方。
作為魔方的發明人,魯比克教授擁有匈牙利專利號#170062,卻沒有申請國際專利。(他認為別人不大願意生產這種玩具,但實際上克隆產品幾乎馬上就出現了。)
目錄 [隱藏]
1 什麼是魔方
1.1 一些基本術語
1.2 魔方的起源
1.3 魔方的流行
1.4 魔方的構成
1.5 魔方的血統
1.6 關於它的發明人
2 魔方的分類
2.1 普通魔方
2.1.1 二階魔方
2.1.2 三階魔方
2.1.3 四階魔方
2.1.4 五階魔方
2.2 變種魔方
2.2.1 Square one
2.2.2 非對稱魔方
2.2.3 捆綁魔方
2.3 異型魔方
2.3.1 Skewb
2.3.2 Megaminx
2.3.3 Pyramid
2.3.4 連體魔方
2.4 衍生魔方
2.4.1 魔球
2.4.2 魔板
2.4.3 魔錶
3 魔方的玩法
3.1 普通玩法
3.2 競速玩法
3.3 最少步驟還原
3.4 盲擰
3.5 單擰
3.6 腳擰
3.7 圖案
4 魔方的解法
4.1 二階
4.2 三階
4.2.1 層先
4.2.2 角先
4.2.3 棱先
4.2.4 Fridrich方法
4.3 四階
5 著名的魔方愛好者
5.1 日本
5.2 歐美
5.3 亞洲
6 魔方的紀錄
6.1 三階競速賽
6.2 趣味紀錄
7 魔方對於世界的影響
7.1 數學與魔方
7.2 計算機與魔方
7.3 生活中的魔方
8 外部鏈接
9 參考文獻
[編輯]
什麼是魔方
魔方一種用於娛樂的玩具,最初的魔方是三階立方體,26個小方塊和一個三維十字連接軸組成。其中包含6個處於面最中心無法移動的塊,12個位於棱上的塊和8個角塊。六個面每個有一種顏色,一般來說,標準的魔方的顏色應該是藍、白、紅、綠、黃和橙色,其中藍白相對、綠黃相對、紅橙相對。
[編輯]
一些基本術語
階:階數是指魔方每個邊所具有的塊數,比如三階魔方每個邊就有3個小塊。
復原:指魔方從非原始狀態到原始狀態的過程。
POP:指在復原中魔方的某些組成部分從魔方上面脫離的情況,如果是出現在比賽中作為無效的復原過程。
DNF:即Did Not Finished指魔方復原者感覺無法在自己滿意的時間內完成魔方而棄權的情況,在比賽中可以有一次DNF。
[編輯]
魔方的起源
正如本條目開頭所言,最早的魔方是魯比克教授發明的,但是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是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在他完成第一個作品以後,轉動了幾下,發現原本齊整的魔方竟然很難恢復,於是他意識到這個新的發明會很不簡單。但是他想不到的是,這個邊長不到6厘米的玩具竟然會在未來風靡全球,甚至出現了以魔方為道具的運動。
[編輯]
魔方的流行
魔方廣為大家喜愛是在80年代。從1980年到1982年總共售出了將近200萬只魔方。1981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寫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夠復原魔方》(ISBN 0140314830)的書,總共售出了將近150萬本。由於魔方的巨大商機,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合夥人一同開發了二階和四階魔方,這兩個產品同樣取得了成功。
在中國,魔方是80年代最搶手的玩具,如同今天孩子們手中的掌上游戲機一樣,成為青少年最喜歡的玩具。但是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新奇玩具進入了中國,中國的魔方熱潮也在漸漸消退。
不過最近幾年,中國的非正式魔方社群魔方吧正在努力改變公眾對於魔方的看法。魔方不僅僅是小孩子的玩具,更是一種休閑放鬆的方式,再加上更有刺激和挑戰性的競速、單手擰魔方的玩法,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重新關注魔方。
[編輯]
魔方的構成
三階魔方由一個連接著六個中心塊的中心軸以及結構不一的20個方塊構成,當它們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會形成一個整體,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
四階魔方相對於三階來說就要復雜的多,它的構成分為兩類,一類中心是一個球體,每個外圍的小塊連接著中心球的滑軌,在運動時候會沿著用力方向在滑軌上滑動。第二類是以軸為核心的四階魔方,這類魔方的構成非常復雜,除了中心球和外圍塊外還有很多附加件。作為競速運動來說第二種構成的四階魔方運動速度快,不易在高速轉動中卡住。
五階魔方的構成則更甚於四階魔方。每發明一種新的高階魔方都要經過很長時間,因為不僅要考慮到項目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如果將魔方作出來後能不能穩定的用於轉動。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五階魔方是官方公布的最高階魔方,其結構也不是一般的愛好者可以想像出來的。
六階(含)以上的魔方目前還沒有官方版本。不過不久前傳言說已經有日本人製作出來樣品並且發送法國公司嘗試生產了。高階魔方之所以難以製作,因為如果還是按照三階魔方同比增加和擴大的話,角塊在轉動中可能會因無支撐物而從空中掉落。以前在網上所看到過的所謂八階魔方後來證明不過是用普通的三階拼湊出來的。
[編輯]
魔方的血統
其實魔方並不只有一種配色,現在所流行的是最初的版本,事實上也還有其他版本的配色。
第一種是由香港生產的最初的配色,最早在80年代就有銷售,現在大多數銷售的和它不同的是將茶色換成了橙色。
第二種也是香港生產的,是和第一種同一系列的魔方,但是配色稍有不同。
第三種是由美國生產的,配色完全改動,由白對黃,藍對綠,紅對茶。
第四種是由匈牙利原產的,配色接近於美國產的魔方。
[編輯]
關於它的發明人
厄爾諾·魯比克(Ernő Rubik),出生於
參考資料:http://wikipedia.cnbolg.org/wiki/%E9%AD%94%E6%96%B9
⑵ 魔方誰發明的
魔方最早是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於1974年發明的。
⑶ 魔方是哪個國家人發明的
匈牙利。
魔方是由匈牙利 布達佩斯商用藝術學校教師魯比克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三維空間想像能力。
魔方是一個正方體,每個面由9個小方塊組成,同一面的每個小方塊上都塗上同一種顏色,一共是6種顏色,轉動這些小方塊竟能組成 8!×37×12!×210 =43,252,003,274,489,856,000 ≈4×1019種不同的顏色組合圖案!大約為4000億億種。
(3)魔方在幾年幾月發明的擴展閱讀:
魔方術語
N階:階數是指魔方主體部分兩個相鄰旋轉面所共有的塊數,比如三階魔方每個邊有3個小塊,金字塔魔方兩個相鄰旋轉面共有5個塊,但主體部分只共有3個塊,所以也是三階。
復原:指魔方從非原始狀態到原始狀態的過程。
SUB:原文是「Subtraction」,意思就是「減、少於」的意思,在這里是「在XX秒以下」的意思。例:3x3方塊SUB30,就是指平均速度在30秒以下。計算方法為5次計時還原後去掉最快、最慢兩次成績並取平均值。
DNS:「Did Not Start」 的簡稱,指放棄了一次復原機會,沒有開始復原,即開始前棄權。
DNF:「Did Not Finish」的縮寫。指的是參賽者感覺自己無法在滿意的時間內完成魔方而宣布棄權,或按下計時器時魔方未能復原。在五次去尾計平均的比賽中只可以有一次DNF(算作最差成績),如有兩次以上DNF,則該項目平均成績為DNF。
⑷ 魔方是誰發明的
魔方是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
華容道游戲取自著名的三國故事,曹操在赤壁大戰中被劉備和孫權的「苦肉計」、「火燒連營」打敗,被迫退逃到華容道,又遇上諸葛亮的伏兵,關羽為了報答曹操對他的恩情,明逼實讓,終於幫助曹操逃出了華容道。游戲就是依照「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這一故事情節,通過移動各個棋子,幫助曹操從初始位置移到棋盤最下方中部,從出口逃走。不允許跨越棋子,還要設法用最少的步數把曹操移到出口。曹操逃出華容道的最大障礙是關羽,關羽立馬華容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羽與曹操當然是解開這一游戲的關鍵。四個劉備軍兵是最靈活的,也最容易對付,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也要充分考慮周全。「華容道」有一個帶二十個小方格的棋盤,代表華容道。棋盤下方有一個兩方格邊長的出口,是供曹操逃走的。棋盤上共擺有十個大小不一樣的棋子,它們分別代表曹操、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和關羽,還有四個卒。「華容道」有幾十種布陣方法,如「橫刀立馬」、「近在咫尺」、「過五關」、「水泄不通」、「小燕出巢」等等玩法。棋盤上僅有兩個小方格空著,玩法就是通過這兩個空格移動棋子,用最少的步數把曹操移出華容道。這個玩具引起過許多人的興趣,大家都力圖把移動的步數減到最少
⑸ 魔方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推出年份:1978年 魔方是由匈牙利 布達佩斯商用藝術學校教師魯比克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三維空間想像能力。 魔方是一個正方體,每個面由9個小方塊組成,同一面的每個小方塊上都塗上同一種顏色,一共是6種顏色,轉動這些小方塊竟能組成 8!×37×12!×210 =43,252,003,274,489,856,000 ≈4×1019種不同的顏色組合圖案!大約為4000億億種。魔方,全稱魯畢克魔方,由瑞士人魯畢克在1979年間發明。 魔方由26個立方塊和一個三維的十字連接軸組成,它的物理結構非常巧妙,這26個立方塊由連接軸連接構成一個大的立方體,在立方體的每個面上有9個小立方塊,每個坐標軸方向上分為三層,每層都可以自由轉動,通過層的轉動改變小立方塊在立方體上的位置。小立方塊依據其所處的位置分為角立方塊、邊立方塊、中心立方塊:處在8個角上的為角立方塊、處在12條邊上中間的為邊立方塊、處在6個面中心的為中心立方塊,在一個魔方中有8個角立方塊、12個邊立方塊、6個中心立方塊。角立方塊有3個面可見、邊立方塊有2個面可見、中心立方塊只有1個面可見,共有54個面可見,即立方體的每個面上各有9個可見的小立方塊的面。我們稱這些小立方塊的面為方塊(不是立方塊),相應的有角方塊、邊方塊、中心方塊。轉動層時,改變了小立方體的位置,也改變了方塊的位置。 將大立方體的各個面塗上顏色,同一個面的各個方塊的顏色相同,面與面之間的顏色都不相同,這樣,共有6種顏色,每種顏色的方塊各有9個,這種最初的狀態稱為魔方的原始狀態。 轉動魔方的各個層(以下稱轉動魔方或轉動),改變了方塊的位置,使得魔方的各個面上方塊的顏色變得不相同了,即轉亂了魔方。我們可以按照某種規則轉動魔方,使其回復到原始狀態,這就是所說的魔方的復原;還可以通過顏色的搭配,使魔方的面呈現出各個圖案,如:L形、U形、工字形、口字形等等,這種特定的轉動程序稱為圖案轉動。 轉動魔方,可以使任意一個方塊落到任意一個相應的位置(「相應」的含義是:角方塊只能落到立方體的8個角、中心方塊只能落到立方體的6個面的中心等),由這些方塊不同顏色、不同位置的組合,魔方共有(12!*312)*(8!*28)*6!/6=3.153*1023種狀不同狀態,由此可見,要將一個轉亂的魔方用隨機轉動的方法進行復原是不可行的。
⑹ 魔方是誰發明的,求詳細資料!
魯比克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厄爾諾·魯比克(Ern? Rubik ),出生於1944年7月13日,是匈牙利籍的發明家、雕刻家和建築學教授。他為世界所知是因為發明了魔方系列玩具。 厄爾諾·魯比克於1974年發明了機械益智玩具-魔方(英語:Rubik's Cube)魯比克教授發明魔方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是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在他完成第一個作品以後,轉動了幾下,發現原本齊整的魔方竟然很難恢復,於是他意識到這個新的發明會很不簡單。
厄爾諾·魯比克
呃爾諾·魯比克作為魔方的發明人,魯比克教授擁有匈牙利專利號#170062,卻沒有申請國際專利。(他認為別人不大願意生產這種玩具,但實際上克隆產品幾乎馬上就出現了。)
據估計,自發明來,魔方在全世界已經售出了約2億多隻。
魔方廣為大家喜愛是在80年代。從1980年到1982年總共售出了將近200萬只魔方。1981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寫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夠復原魔方》(ISBN 0140314830)的書(志原所譯的中文譯本為《怎樣玩魔方》,書號:R13056·142),總共售出了將近150萬本。由於魔方的巨大商機,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合夥人一同開發了二階和四階魔方,這兩個產品同樣取得了成功。
據魯比克的公司統計,這種由不同顏色方塊組成的可旋轉玩具在1980年至1982年間掀起了第一次熱潮,共售出了4億多個,而現在的魔方銷量比當時還要好。雖然魔方再度風靡但魯比克還是不喜歡拋頭露面拒絕了一切采訪請求,這位現年66歲的匈牙利工程師生活和工作在布達佩斯,經營著擁有魔方商標的魯比克工作室。
魯比克工作室坐落在一幢現代化辦公大樓的後面,靠銷售魯比克旗下發明家設計的游戲為生。公司現在並不公布銷售數據。
魯比克是一位詩人和一位滑翔機設計師的兒子,他在布達佩斯理工大學攻讀了建築學,並在布達佩斯一所實用藝術學院學習了雕刻室內設計。
魯比克仍在從事房屋設計工作,他的公司參與了布達佩斯的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駐匈牙利總部和人民公園汽車站的設計。
魯比克當年經過苦苦思索,終於找到一種方法,能夠讓不同顏色的方塊沿兩條垂直軸線旋轉而不會散架,他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用魯比克網上的話說,魔方的誕生源自他對「空間轉換」的興趣。
1977年,魔方首次出現在布達佩斯的玩具商店裡,與伯羅圓珠筆、安全火柴一起成為匈牙利的幾大發明。
匈牙利文化基金會負責人加博爾·康奇說,魔方的復興要歸功於它的簡單易玩,「我可以把它放在口袋,在任何時間地點拿出來玩,它能夠緩解一個人站在人群中的孤獨感。」
⑺ 魔方發明人是誰,他叫什麼,什麼時候發明的。
魔方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的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
⑻ 魔方是什麼人什麼時候發明的啊有什麼歷史嗎
魔方,Rubik's Cube 又叫魔術方塊,也稱魯比克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魔方系由富於彈性的硬塑料製成的6面正方體。魔方與中國人發明的「華容道」,法國人發明的「獨立鑽石」一塊被稱為智力游戲界的三大不可思議。而魔方受歡迎的程度更是智力游戲界的奇跡。
魔方廣為大家喜愛是在80年代。從1980年到1982年總共售出了將近200萬只魔方。1981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寫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夠復原魔方》(ISBN 0140314830)的書,總共售出了將近150萬本。由於魔方的巨大商機,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合夥人一同開發了二階和四階魔方,這兩個產品同樣取得了成功。1980年,復旦大學米尚志教授把魔方傳入了中國。在中國,魔方是80年代最搶手的玩具,如同今天孩子們手中的掌上游戲機一樣,成為青少年最喜歡的玩具。但是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新奇玩具進入了中國,中國的魔方熱潮也在漸漸消退。 不過最近幾年,中國的非正式魔方社群魔方吧正在努力改變公眾對於魔方的看法。魔方不僅僅是小孩子的玩具,更是一種休閑放鬆的方式和體育競技形式,再加上更有刺激和挑戰性的競速、單擰、盲擰魔方等玩法,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重新關注魔方。 隨著魔方種類的不斷增多,競技形式的逐步規范,魔方早已不單單作為一個玩具出現,而是已經逐步成為新型的競技項目,更成為了一項新興的科技活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