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龍的中國發明的嗎
恩的,是的
B. 「龍」字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龍是中國神話中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奇動物,傳說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它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後,人們認為: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而「龍」字是受當時民間流傳的關於「龍」的傳說,或者是當時流傳的「龍」的圖騰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
我國遠古時各部落多以蛇、羊、虎等動物為圖騰崇拜物。龍是由許多不同的動物圖騰糅合而成的一種綜合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等。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這種虛擬的動物是中華民族祖先共同供奉的圖騰。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型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於秦漢時的基本成型,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現在,還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龍是一種內涵豐富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它是中國人精神上的領袖。歷代以「龍」作為帝王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的事物都要冠以「龍」字。如「龍顏」,指皇帝的顏面;「龍袍」,指皇帝穿的綉有龍形圖案的袍子;「龍床」,指皇帝的卧具,等等。另外,龍在中國古代也作為吉祥的象徵。
C. 龍和鳳是誰發明的,是因為什麼而發明的
龍和鳳抄談不上發明
龍和鳳都是遠古時候的圖騰 那個時候的龍鳳都是找得到原型的 並不像現在的形象增添了許多想像色彩
龍和鳳的發明與封建迷信扯不上關系 這個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就有了 那時候封建社會都還沒有呢
而且 龍鳳大多數出現在神話中 神話和迷信是有區別的
D. 民俗的問題-----是誰創造了龍是中國人的形象!
龍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謎之一。在古老的殷墟中,早就有了象形字「龍」,似乎是一種有角、大口、紋身、蜿曲的動物。
漢代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在神話傳說中, 中華民族的最早祖先伏羲、女禍是人首蛇身的龍蛇。漢代文物中表現的伏羲、女禍交尾圖,就是「龍的傳人」的形象的說明。
今天所見到的龍的形象,是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隻腳,馬的鬃毛,躐的尾巴,鹿的角,狗的抓,魚的鱗和須... ...
學者們積千百年來人們考證研究的成果,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龍只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和種象徵美好生活的動物;龍起源泉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
據專家們考證,最早以「龍」為圖騰的是長江下游的古代吳越民族。證據之一是古代吳越普遍流行著一種斷發紋身的風俗,以表示他們的「龍子」身分,祈求得到保護;之二是據有古書<<歲時記>>稱龍舟競渡「起源泉於越王勾踐」,把端午作為龍的節日也起源於吳越。
後來,作為一個共同的觀念和意識形態,龍代表著整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 據相關專家考證,人類在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洪荒時期和母系氏族社會後,大約在6500多年前,開始逐步進入父系社會。據古籍記載,當時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伏羲率部落由甘肅成紀(今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陽縣)。隨後,伏羲以其聖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並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須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伏羲還畫八卦、取火種、造書契、創樂器、興嫁娶,肇啟了中華文明。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葯,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因為最初的爆仗是燒竹子,故稱「爆竹」,一直沿用至今。唐朝把它稱為「爆竿」,後來也稱為「炮仗」。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歷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葯。有人將火葯裝在竹筒里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卷紙裹著火葯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爆竹很快成為一種驅害避邪的神物。
燃放爆竹,除了在新年到來之前希望邪去福來,祈求保佑一年平安如意,人們還用來志賀婚禮、開業以及重大的慶祝活動。
E. "龍"是誰最先提出的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五千年前,人類處於氏族社會時,每一個氏族,都拜一種動物,如牛、馬、虎、鹿、蛇等,作為本氏族的標志。後來,有個強大的氏族,把其他氏族都吞並了,就把各個氏族的動物標志擠湊在一起,虛構出一個最兇猛的動物形象,這就是所謂「龍」的來歷。
「龍」在我國古代書籍中的記載,一向是眾說紛壇的《禮記·禮運篇》中就稱「『龍、鱗、鳳、龜』,謂之四靈。」《說文》中說「龍」是鱗蟲之長,能細能巨,能長能短。《北大荒經》:「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謂之龍。」可見很早就把龍當作靈氣的神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龍有九似:頭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龍被想像成為一身具備各種動物之所長,成了一種神異之物。《疏引正義》說:「龍為歲星,歲星木也,木為青龍」;又說「天宮東方之星,盡為蒼龍之宿」。說龍王就是龍屬之王,對其眷屬而稱王也。所以《大雲請雨經》上說:「有一百八十五龍王,為興風致雨之神。」四海龍王,是小說《西遊記》上說的四個龍王,即東海敖廣、南海敖欽、北海敖順、西海敖閏。又說,龍王有九子,據《玉芝堂筆薈》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這是很有趣的神話。其九子的名字和特點愛好是:長子囚牛,生平好音樂,今胡琴頭刻獸是其遺像;次子睚眥,生平好殺,今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三子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四子蒲牢,生平好嗚,今鍾上獸鈕是其遺像;五子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六子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頭上獅子頭是其遺像;八子蠻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其原文少一子的記載)。不過《升庵外集》也載有龍有九子的事,除與《玉芝堂筆薈》所載蒲牢、狴犴、睚眥三名相同者外,又說:「形似龜好負重,今為碑下龜躍是也;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脊獸頭是也;饕餮,好食,故立於鼎蓋;趴蝮,性好立,故立於橋往,金猊,形似獅,好煙火,故立於香爐;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首。」按《升庵外集》的記載,恰好為龍王九子。《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也有一段龍的描寫,曹操和劉備談起龍的變化,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這些文字無非是說,龍是一種世上沒有、人們看不見的異靈之物。
龍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凡到北京參觀過北海北岸天王殿西那座彩色玻璃磚影壁的,就可看到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形態各異的龍,它們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似奔騰在雲霧波濤之中。這就是有名的「九龍壁」。看了九龍壁,心裡多少會有點「龍」的概念。我國殷墟甲骨文中,就有「龍」字。字有繁簡四體,從龍字的繁體來看,象是一種頭有角、大口、紋身、婉曲的動物;另有簡體字三種,也表現了口大、身曲的形象。《左傳》中有「深山大澤,實生龍蛇」之說。《出海經》中記載:「蛇身人面,發如赭,居於鍾山之下。」看來古代所指的龍是一種似蛇的動物。據《神農本草經》中,稱蜥蜴為石龍,稱蛇蛻為龍衣。可見,想像中的龍與蛇或晰錫,屬於同種的爬行動物。
F. 古時候的龍是什麼龍的傳人,誰發明的
古時龍是神獸,象徵帝王、天子;後來成為華夏民族(漢族)的象徵,其後代稱龍的傳人,具體人物已不可考。
G. 中國的圖騰---龍,是誰創造的
「龍」圖騰可以說是漢族的圖騰。它應是產生於漢武帝時期。
在漢初至漢武專帝的屬80年間,朝廷尊「伏羲」為「人祖」。
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諫議後,把「人祖」換成了中原古代部落首領「黃帝」。
後來又把「黃帝」神化,說黃帝有四臉,騎「龍」上天,成為中央五方天帝之一。
這「龍」對黃帝大有功,所以就被視之為吉祥物、保護神了。
按在民間的古老傳說,及古籍《四書五經》、《十三經》、《二十四史》里,中國古人從未有過「龍的傳人」的觀念根據,從未視「龍」為華夏民族的始祖。
現在,我們所講的「中華民族」,應包括56民族,所以,我們談族源和圖騰時,不要用漢族的族源和圖騰去概括全國所有民族。
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確實不是從黃河流域的古代部落黃帝和炎帝那裡發展而來的,許多少數民族圖騰不是「龍」。
我們只說「龍」是漢族的圖騰,不要與中國、中華民族連同起來為好,否則,對內對外真都有點「理性自負」了。
H. 龍的創始人是誰
華夏文明早期的氏族
是誰發明的
就無從定論了
因為沒有相關記載
龍就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氏族圖騰
I. 中國龍的來歷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不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獲。
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龍圖騰形成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時代。史書記載,華夏始祖伏羲曾在黃河一帶目睹了一隻龍首馬身的異獸,有感而發,於是發明了八卦,並且從此以龍作為部落標記,號稱龍師。
伏羲部落中的官員,均以龍命名。有昊英潛龍氏、大庭居龍氏、渾沌降龍氏、陰康土龍氏、栗陸水龍氏。整個伏羲部落就是一個龍氏的國度。
(9)龍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龍作為一種圖騰和一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一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遠古神話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
原始人分不清人與動物的界限,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標志,一般是單一的某種動物,氏族部落發生兼並戰爭,勝利者在俘虜對方之後,往往同時消滅其圖騰,新產生的部族擁有的還是單一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