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盜墓」一職是誰發明的歷史上有哪些「盜墓」的大人物
我國古人在親人去世之後都會給去世的親人放一些日常用品和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想要去世的人在另外一個世界也可以過得好,因此墓葬中會有一些寶貝,特別是皇族的墓葬更是讓許多盜墓者垂涎三尺。在很早的時期,我國就出現了盜墓的人,有記載的盜墓鼻祖是齊國公子商人。後來,也出現了一些非常有名的盜墓者,比如曹操、孫權等等。
綜上所述,盜墓在我國還是有很長的一段歷史,盜墓的興起主要還是在世的人覬覦墓葬中的財物。
❷ 海昏侯的墓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海昏侯墓是漢武帝孫子、漢廢帝劉賀的墓葬,它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西漢列候墓葬。發掘至今已經出土了萬余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五千多枚竹簡,三百多斤金器,十餘噸五銖錢,三千多件銅車馬及各種玉器、瑪瑙等。
海昏侯墓是如何被確認的?
漢廢帝劉賀雖然在位僅二十七天,但他的一生卻充滿傳奇色彩。他共有三個身份,即當了十二年的昌邑王,二十七天的皇帝和四年的海昏侯。南昌便是他被漢宣帝劉詢封為海昏侯時的新封地,劉賀赴南昌四年後去世。
考古界一直都有“漢墓十室九空”的說法,但海昏侯墓沒有被盜,確實算是考古界的一個奇跡。海昏侯墓能有這樣的奇跡,他夫人的墓葬功不可沒。海昏侯夫人墓的封土要比海昏侯墓大很多,盜墓賊就認定其為海昏侯墓。
❸ 秦始皇陵墓是誰發明的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墓。陵墓選在驪山腳下,因為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從公元前247年開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農民起義,秦王朝危在旦夕時,才由他的兒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後修了39年。秦始皇陵整個陵園佔地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封土原高50丈,合今天的115米。封土下面就是地宮。地宮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築都是以地宮為中心,地宮牆外便是陵園的內外城垣。內城附近有陪葬墓,西側還有一處地下建築,即珍禽坑。北內城以內,是皇帝的寢陵。秦始皇陵外城東,除了名揚四海的秦始皇兵馬俑以及馬廄坑外,還有一些陪葬墓。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約20米的一座賠葬坑內,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復雜、形體最大的古代青銅器,它重現了秦始皇銅車馬鑾駕出巡的真實面貌。關於秦始皇陵的情況,司馬遷曾在《史記》中有較詳細的描述,其中的奢華宏偉令人嘆為觀止。也許正因為如此,秦始皇陵在建成2100多年多次受到破壞。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清單。
❹ 春節上墳是誰發明的
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河南
河南人把除夕慣稱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要在二十八貼春聯。民間最重要的活動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歲。正月初一,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遺像。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
❺ 秦王墓是誰發現的
秦始皇的陵墓那麼大,並且地面封土那麼高,根本不用去發現,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知道它的存在,只是誰都挖不了它。
如果問秦始皇陵墓的附屬部分,也就是兵馬俑坑,那就是陝西的一個農民了。
❻ 請問挖墳器誰誰發明的~~~~~
是不是洛陽鏟啊?
❼ 曹操墓誰發現的
曹操在喪葬上有別於歷代帝王,他對自己的身後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比帝王低,為什麼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
據說,曹操一生提倡節儉,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 他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裁」。宮廷中的各種用過的布料,破了再補,補了再用,不可換新的。有個時期,天下鬧災荒,財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員們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據傳,曹操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他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面,為防止自己死後出現這種慘狀,他一再要求「薄葬」。
為了防止盜墓,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當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生前,他因多疑,錯殺了許多人;死後,他的多疑也不例外。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抬出。
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傳說,軍閥混戰年代,東印度公司的一個古董商人為了尋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幾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類的東西外,一無所獲。
1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揭開》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群最近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關於疑冢的說法便被確證不是准確的了。
但是,關於曹操屍骨到底埋於何處,仍然是個謎。據詩曰:「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復當年歌無人。」由此推斷,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據《彰德府志》載,魏武帝曹操陵在銅雀台正南5公里的靈芝村。據考察,這也屬假設。那它還有可能在哪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據《魏書·文帝紀》載:「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志》載:「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魏文帝曹丕為何不去鄴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里外。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還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據記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親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親、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於此。由此推斷,曹操之墓也當在此。
但這種說法也缺乏可信的證據,遭到許多人的質疑。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嘆,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認識。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舉吧。
關於曹操的陵寢的真實情況至今仍是個謎,還有待於新的考古發現。
❽ 祖墳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墳墓
但不要太過於相信祖墳對後世的影響會有很大,對祖墳的尊敬是最好的信仰,但不要太過於痴信。祖墳對後代是否有影響,這是個復雜的問題。後代是否發達,人們常說:墳上的風脈,爺奶的積德。那麼,祖墳對後代是否影響,絕大部分人是清楚的。這里就不談風水,人們要敬老愛幼,我想這個老,既包括話著的老人,也包括失去的老人。想想如果自己家的祖墳雜草叢生,不仔細辨認無法分辨出來的話,那還成何體統呢,我們都講究入土為安,老人卻入土難安,這樣的家庭肯定是忘本的那麼就會走下坡路。
❾ 秦始皇的陵墓是誰發現的
是西安市臨潼西楊村村民——楊志發發現的。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當地農民楊志發打井無意中挖出一個陶制武士頭。然後上報政府,政府又上報國家,國家派文物部門前來勘察。
文物部門的考古專家經過鑽研和發掘發現了離地面五米下的一座俑坑,這座俑坑的發現震驚了世界,這座俑坑裡站滿了手持兵器身披鎧甲威武雄壯的士兵。
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奠定了秦始皇陵被發現的基礎,通過秦始皇兵馬俑周圍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學家准確確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9)墳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秦始皇陵考古歷程
1974年0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
1974年07月,秦始皇陵園的第一支考古隊進駐工地。
1980年初,地宮南牆出土。1979年到1982年間,封土西側與北側的墓道及東側的五條墓道相繼被發現。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約20米的一座陪葬坑內,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復雜、形體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其中一號銅車馬為雙輪、單轅、駟馬系駕,總重約1.061噸。二號車通長317厘米、通高106厘米,總重量為1.241噸 。它重現了秦始皇銅車馬鑾駕出巡的真實面貌,被譽為「青銅之冠」。
1985年後,除兵馬俑外的陵園考古工作因故擱置,直到1995年3月,為配合臨馬公路的拓寬工程,在距封土北邊沿130米處,清理了由6組形制不同的大型建築構成的陵寢遺址。
1996年至1997年間,在內外城之間的東南部又發現了一座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
1998年7月對新發現的大型陪葬坑進行了試挖掘,出土了大批青石鎧甲,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10月,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合作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陵園開始進行有計劃的考古發掘保護和全面的勘探工作。
❿ 海昏侯的墓是怎麼被發現的
海昏侯墓是被人無意之間發現的。
海昏侯墓上面原本是一個村民的祖墳。但有一天一個村民發現了遠處的山上有一個土堆在夜間堆得很高,後來他們前去看的時候,發現這個洞,並且在洞裡面還有一些木塊。於是他們報了警,警方研究後,就認為這是一個盜洞,並且可能是盜墓賊剛挖下的。然後他們就猜測下面可能有一個古墓。
其實海昏侯的身份十分顯赫。海昏侯曾經因為當時的皇帝早崩,所以他短暫的成為了一個天子。因為他曾經有天子的身份,所以他的陪葬品會如此的復雜繁多,並且他的陪葬品也極其珍貴。這裡面不乏金龍這等珍貴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