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東漢發明

東漢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3 22:59:28

❶ 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什麼

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

❷ 那些是東漢時期的發明

D漢代大力推廣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

❸ 東漢時期的發明是什麼

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監測報告地震的儀器 候風地動儀 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 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修河 生產工具 耕犁安裝犁壁

❹ 東漢時期聞名世界的重大發明

造紙術。發明人:蔡倫。

❺ 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是

暈~是水排啊~~發明於東漢回早答期

http://ke..com/view/56547.htm

❻ 出現在東漢時期的發明是什麼

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監測報告地震的儀器 候風地動儀

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

A杜詩提示了是唐代
B正確
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修河 生產工具 耕犁安裝犁壁
C明顯錯誤
D西漢時發明

❼ 西漢還是東漢發明了造紙術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東漢蔡倫只是把造紙術的成本降低了,使之由之前的貴族才能使用的紙張,變為大眾化,所以造紙術,在西漢已經被人們掌握了

❽ 東漢時期誰發明了造紙術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8)東漢發明擴展閱讀:

1、古代造紙方法:

參照右方圖片,明朝造紙術有五個主要的步驟。從圖中可知當時中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成熟,每道工序的專家各司其職,並且已開發出一些造紙專用的工具。圖中所示的造紙方法為中國古代廣泛流傳採用的抄紙法,抄紙法製造速度較快。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

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盪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

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另外在《天工開物》及各種古籍中並未記載但是流傳至今、比抄紙法歷史更久遠的造紙方法為澆紙法。澆紙法主要為傣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所小范圍採用。與抄紙法相比,澆紙法所制的紙更加粗糙,製造速度更慢。

2、蔡侯紙: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

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3、發明者蔡倫:

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❾ 漢朝時期有什麼發明

1、造紙術

西漢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絲絮和麻造紙,是紙的遠祖,而東漢時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紙,造紙術成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2、地動儀

東漢張衡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3、瓷器燒造

漢代也是中國最早發明瓷器燒造的時代,這個時期還發明了蒸餾法、水力磨坊、現代馬軛和肚帶的原型、漆器、用於冶金的往復式活塞風箱、出現於漢末的獨輪車、水車和吊橋。

4、渾天儀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渾儀發明者是我國西漢的落下閎,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張衡進行改進。

5、麻沸散

東漢末年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葯物的先例。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餘年,《世界葯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葯可能是由中國傳去,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精此術」。

❿ 東漢時期的誰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中回國東漢時代的科學答家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但此地震儀與現今各國使用的地震儀不同,只能稱之為「驗震器」.
候風地動儀是中國古代偵測地震的儀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儀.由東漢時期,南陽天文學家張衡在漢順帝永建七年(132年)發明.


張衡(78年[1]-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天文學家.


後漢書記載該儀器曾經測出隴西方向有地震,官員立即上奏皇上,但當時並無地震訊息,立時遭眾臣誹議.三日後六百里加急來報:「甘肅發生大地震」,眾人乃信服.



候風地動儀模型,考古學家王振鐸於1951年復原
強震儀是一種測量強烈活動的的地震儀,簡單而言就是用於測量地震的加速規.它們通常裝在一個盒子里,並且已經連接到互聯網上.


強震儀可以用來測量一些地面運動非常強烈,而致超出一般地震儀測量范圍的地震.它們會被放置在主要的斷層附近,所得的資料(如斷層破裂前緣的前進速度)並非一般地震儀所能查量得到.

閱讀全文

與東漢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