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朱永新締造完美教室,創造生命傳奇,離不開教師的心理修煉。一個教師的內心世界,與一間教室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締造完美教室的過程,從教師自己的成長敘事來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磨礪生命特質,拋卻自我缺陷的過程。教師就如同一個教室的導演,他的優缺點在無形中都會給孩子以影響,他的性格會在無形中烙印在教室里。
崔國建老師給我們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學生剛入學時,調皮任性紀律差,他的脾氣也非常急躁。幾乎每天都是心平氣和地走進教室,氣急敗壞地離開教室。開學的第一次家長會上,父母們談論起孩子上學以後的變化時,幾乎都反映,孩子們變得比較急躁,動不動發脾氣。後來他才認識到,教師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性格氣度影響了孩子,一個完美教室的教師必須重新認識自己,不斷的自省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什麼,可發掘的資源是什麼,如何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最大限度的釋放給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揚自己的優勢?
締造完美教室,創造生命奇跡,離不開教師的獨特風格。教師的風格,將成為一間教室特色的最重要根源。有人在評價雷夫老師的教室時曾經說:「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特色是什麼?特色的本質是生命風格。特色,往往始於共同的穿越,且始終伴有共同的穿越,只是在過程中,漸漸地有了獨特的事物、路線,獨特的思路、理解。特色並不是大家選擇做不同的事,你專攻畫畫,我專攻書法,他練硬氣功……這只能叫特長,一個人可以也應該有特長,一間教室也可以與應該有特長,但這不能理解為是特色。特色應該是一個生命本質特徵(及豐富的可能性)不斷地實現、呈現於世界面前。一間教室的特色並不是讓所有孩子擁有相同的氣質、性格與特長,而是一個集體擁有極高的創造,而這種創造的外在表現,就是教室的文化,就是教室的特色。締造完美教室,創造生命傳奇,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生活。完美教室的生命敘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敘事,因為完美教室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我們發現,在一些新教育教室的敘事中,往往在過於突顯教師的引導力量的同時,容易缺少兒童的視角,學生狀態往往以群貌呈現。即便是關於學生個體的敘事,也大多由於缺乏對場景的細節描述,而流於表象或想當然的推斷,孩子的個性和個體生命狀態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兒童自身的魅力還沒有充分展示出來。所以,如何真正地發現兒童,走進兒童,關注每一個兒童,關注每個兒童的特質,是締造完美教室時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
『貳』 完美教室VR教學視頻的解壓密碼是多少
完 美教 室 現在 都 是直 接 面 授的, 你 說 的 肯定是 學員在 上 課 的時 候 自 己 錄 制 的 , 那 你 就 得 找 發布 者 要 了
『叄』 如何締造90後教師團隊
締造完美教室,創造生命傳奇,離不開教師的心理修煉。一個教師的內心世界,與一間教室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締造完美教室的過程,從教師自己的成長敘事來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磨礪生命特質,拋卻自我缺陷的過程。教師就如同一個教室的導演,他的優缺點在無形中都會給孩子以影響,他的性格會在無形中烙印在教室里。
崔國建老師給我們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學生剛入學時,調皮任性紀律差,他的脾氣也非常急躁。幾乎每天都是心平氣和地走進教室,氣急敗壞地離開教室。開學的第一次家長會上,父母們談論起孩子上學以後的變化時,幾乎都反映,孩子們變得比較急躁,動不動發脾氣。後來他才認識到,教師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性格氣度影響了孩子,一個完美教室的教師必須重新認識自己,不斷的自省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什麼,可發掘的資源是什麼,如何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最大限度的釋放給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揚自己的優勢?
締造完美教室,創造生命奇跡,離不開教師的獨特風格。教師的風格,將成為一間教室特色的最重要根源。有人在評價雷夫老師的教室時曾經說:「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特色是什麼?特色的本質是生命風格。特色,往往始於共同的穿越,且始終伴有共同的穿越,只是在過程中,漸漸地有了獨特的事物、路線,獨特的思路、理解。特色並不是大家選擇做不同的事,你專攻畫畫,我專攻書法,他練硬氣功……這只能叫特長,一個人可以也應該有特長,一間教室也可以與應該有特長,但這不能理解為是特色。特色應該是一個生命本質特徵(及豐富的可能性)不斷地實現、呈現於世界面前。一間教室的特色並不是讓所有孩子擁有相同的氣質、性格與特長,而是一個集體擁有極高的創造,而這種創造的外在表現,就是教室的文化,就是教室的特色。締造完美教室,創造生命傳奇,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生活。完美教室的生命敘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敘事,因為完美教室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我們發現,在一些新教育教室的敘事中,往往在過於突顯教師的引導力量的同時,容易缺少兒童的視角,學生狀態往往以群貌呈現。即便是關於學生個體的敘事,也大多由於缺乏對場景的細節描述,而流於表象或想當然的推斷,孩子的個性和個體生命狀態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兒童自身的魅力還沒有充分展示出來。所以,如何真正地發現兒童,走進兒童,關注每一個兒童,關注每個兒童的特質,是締造完美教室時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
『肆』 新教育的完美教室與傳統的班級管理有什麼不同
新教育的完美教室與傳統的班級管理有什麼不同?教室在學生的發展中具有什麼意義?
答:新教育人眼裡的「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敘事和道德人格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利用新教育兒童課程的豐富營養,晨誦、午讀、暮省,並把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作為所有學科追求的目標,師生共同書寫一間教室的成長故事,形成有自己個性特質的教室文化。
完美教室並不是一個苛刻的衡量當下的標准,而是一個使命,一個願景,並且在這一表達中體現了我們的價值觀:並不只是完成上級布置的一些任務,而是想從自身的領悟與夢想開始,創造一個足夠美好的事物。
完美教室置身於學校的大文化背景下,又突出自我;完美教室應該在思想上領導者家庭,憑借專業素養和機能引領父母,完美教室是教師和父母充分交流、交融的教室,是父母充分參與教育教學的教室,是學校和父母高度認可的教室,沒有他們的認可和信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美。
完美教室,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是師生的生命在此展開的一個「場」。因為在這個空間里,不僅世界得以展開,而且歷史也得以書寫,它是敘事的、時間性的,是歲月的記錄。
傳統的班級管理,比較狹義,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屬於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它裡面制度和計劃更強烈些,缺乏生命的活力在裡面。沒有顧及到師生生命與生活的融合,人文精神更少些。沒有長遠的願景,不能通過豐富的活動體現師生的價值觀。
教室作為師生共同的生活場所,它不僅是學校里教師對學生正式上課的地方,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學的空間,更是師生共同書寫故事的地方。不單單是一個空間,有溫度,有生命,有長度和深度,也有廣度。教室,給師生一個夢想,一個美好的願景,在這個空間里,因為又這個夢想,師生得以共同走向卓越。
教室與生命是聯系在一起的,是為生命而存在。它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教室,是任生命自由舒展的地方。教室有著家庭的安全感,也有著社會的自由,它是一個特殊的領地,是孩子生命從安全到自由的最重要的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