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涼粉發明

涼粉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3 20:03:15

Ⅰ 涼粉是誰發明的啊

這里非常完全,如果找不到我也沒辦法

http://ke..com/view/4995.html?wtp=tt

Ⅱ 涼粉是誰發明的

在四川,關於涼粉的發明是這樣傳說的.川北晾粉是清末問世的。當時,原四川南充縣江村壩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棚賣擔擔涼粉,他的涼粉製作精細,從磨粉攪制到調料、配味都有獨到之處,行人品嘗後無不稱道,謝涼粉便有了名氣。

其後,農民陳洪順悉心研究謝涼粉製作工藝,取其所長並加以改進,涼粉製作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他選用新鮮白豌豆用小磨磨細,十分講究攪制火侯、所作涼粉質細柔嫩,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調料配味,更具匠心。

不久,陳涼粉便名揚川北一帶,「川北涼粉」也不脛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涼粉店都仍以「川北涼粉」為招牌,生意興隆,火爆不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生前回南充視察工作時,就曾特意品嘗了川北涼粉。

而在承德一帶,關於涼粉的傳說又有所不同.。據記載,承德一帶居民食用涼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咸豐10年,英法聯軍炮轟大沽口,咸豐帝倉惶出逃,來到承德避暑山莊後,就常吃宮外的涼粉。

至今承德還流傳著這樣一人故事:一天,咸豐帝在湖邊乘涼,聽到宮外有人叫賣:「酸、咸、麻、辣、香,解暑賽冰涼,若要吃一碗,猶如進天堂。」咸豐從太監處得知是賣涼粉的,很想嘗嘗。於是換了便服出宮,只見賣涼粉的周圍一群人吃得正香,便也要了一碗。

吃完後,只覺得涼爽可口,味道極佳,於是又添了一碗。吃完轉身走時,賣涼粉的道:「客爺您還沒給我錢呢!」可皇帝身上向來不帶銀兩,咸豐帝只好將身上馬褂脫下,叫他第二天到避暑山莊門口換銀子。

第二天賣涼粉的去後,咸豐帝賞了他三百多兩紋銀,並留他在宮中傳授做涼粉的技藝。後來出宮後,怕再遇麻煩,便帶一家老小回了山東老家。之後他的徒弟繼承了他的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在廣州,也有很多關於涼粉的傳說。據傳說,涼粉是清朝咸豐年間一個叫做"大隻威"的人發明的,"大隻威"在西關開涼茶鋪,也常賣一種叫涼粉草的葯,並教人用涼粉草煲粉葛,醫治咽乾咽痛、暑天煩渴。

後來又因為小孩都不太喜歡喝葯,於是他就用涼粉草合葛粉調煮,再冷凍成糕,吃時再拌上糖膠,取其名曰"涼粉糕"。果然,小孩都十分喜歡吃此涼粉糕,這樣既可治病保健,又可作甜品食用,真是兩全其美。後來,這個方法很快就在廣州流傳開去,無論涼茶鋪還是甜品店都製作售賣這種涼粉糕了。
總之關於涼粉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這也看出來,全國各地的人們都非常喜歡涼粉,而且都溶入了自己的飲食文化之中。看來,小小涼粉還是很有人緣的。

Ⅲ 大同的渾源涼粉很好吃!它最早的起源是那裡誰發明的

靈丘的更好。起源是靈丘。

Ⅳ 有人知道冰粉這種小吃最早是誰發明的嗎

中國人

冰粉----
在彭山說起冰粉,上了年紀的人都有很多回憶:據考察,冰粉始於明清時期的武陽(今彭山縣),清朝中期傳遍四川,盛於晚清時期,在文革時期達到鼎盛!那時彭山遍種冰粉樹,遍街都在吃冰粉,彭山的冰粉籽被知青們帶到全國各地,冰粉之鄉名揚天下!
關於冰粉的起源在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末清初的武陽西北部(今彭山縣保勝鎮),有一戶王姓人家,有一女名王味緣。一天味緣上山采梨,不小心將梨樹上一株青藤(今冰粉樹)上的果實無意中抖落於香包中。回家後,王味緣清洗香包時香包有透明果漿溢出,遂覺驚奇,便將果漿盛於碗中,過一會兒果漿便凝結了。王味緣一看亮晶晶的,似冰非冰,似粉非粉,忍不住嘗了口,冰冰涼涼,爽滑無比,妙透肺腑!味緣又找來了紅糖兌成紅糖水到入其中,再嘗,涼幽幽,甜咪咪!味緣連稱:「冰粉!冰粉!」。
製作方法用冰粉籽子加入水中,加上鹼,半個小時後就凝為冰粉。好象在土特產市場看到冰粉籽,象小米那樣,放點這個在水裡,就象點石成金,可以把水變成冰粉。普通的冰粉加上一勺紅糖水即可,稍講究些的,就要加入碎花生仁、芝麻之類的。街頭最貴的那種,則要加入十幾樣果料蜜餞,如橄欖、話梅等等

Ⅳ 涼粉是誰發明的

是成都的歌迷,她的名字里不是有個「靚」嗎?也是「涼」,很高興李宇春,何潔,和張靚穎都是從我們成都唱區出來的。

Ⅵ 是誰發明了冰粉

關於王味緣第一次做冰粉的經歷在民間有這么一個傳說:明末清初的武陽西北部(今彭山縣保勝鎮),有一戶王姓人家,有一女名王味緣,天生麗質,聰穎可愛,孝敬父母,是遠近聞名的孝順美女。
一天味緣上山采梨,不小心將梨樹上一株青藤(今冰粉樹)上的果實無意中抖落於香包中。回家後,王味緣清洗香包時香包有透明果漿溢出,遂覺驚奇!便將果漿盛於碗中,過一會兒果漿便凝結了。王味緣一看亮晶晶的,似冰非冰,似粉非粉,忍不住嘗了口,冰冰涼涼,爽滑無比!味緣高興極了,但可惜的是沒有味道。於是味緣又找來了紅糖加水,兌成紅糖水倒入其中,再嘗,涼幽幽,甜咪咪!味緣好不陶醉,連稱:「冰粉!冰粉!」。
很快一碗亮錚錚的冰粉就被王味緣一飲而盡!但味緣並不解讒,又上山採摘了一把冰粉籽回來,自己做起了冰粉。嘗盡了美味之後,孝順的味緣又給家人做了幾碗。父母回來後一嘗,大為贊嘆,愛不釋手!
見父母如此喜愛,聰明的味緣立刻想到如果自己拿到街上去賣,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嘗到冰粉的美味,還可以替父母減輕一些負擔!味緣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鼓勵,並答應幫味緣撐其冰粉攤子,至於冰粉攤的名字都想好了,那當然是「味緣冰粉」!
第二天味緣一上街做好冰粉立刻引來許多人的圍觀,品嘗者絡繹不絕!時間一久人們都知道武陽(今彭山)街頭有一位賣冰粉的姑娘,不但冰粉好吃,而且人也漂亮隨和,於是人們紛紛嬉稱------味緣冰粉!冰粉味緣!
從此冰粉在彭山流行開來,並逐漸傳入周邊市縣,漸漸的傳遍整個四川!在這三四百年的發展中,冰粉小吃從無到有,從一個縣到走向全國各地,從一個小作坊到一個大產業,四川彭山的「味緣冰粉」創造了一個小吃文化的奇跡!
但在過去製作冰粉須先用手搓冰粉籽,再用石灰水點,製作方法麻煩且不好掌握,外行人一般難以製作成功,而且不是很衛生,以至長期以來冰粉只局限於四川盆地,外地人難飽口福!
外省人到了四川品嘗了彭山的「味緣冰粉」都感到既驚呀又遺憾!驚呀的是冰粉的美味和神奇,遺憾的是走出四川就買不到冰粉了,最多自己帶一點冰粉籽回去自己搓,但很多人卻弄不好,即使弄出來也始終沒有四川彭山的「味緣冰粉」好吃!這讓很多外省人很遺憾,也是很多外省冰粉經營者生意失敗的原因!
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和後來汽水、冰淇淋、雪糕等新興飲品的興起,對這種困難時期不太衛生且製作麻煩的小吃,人們逐漸淡忘了,「味緣冰粉」的經營也中斷了。
湖北隨州也稱之為石花粉,調味方法稍有不同,使用白醋和糖調味,製作方法簡單,股每至夏天,街頭小巷都能看到此解暑佳品。

Ⅶ 熱乾麵是誰發明的

蔡漢文,男,雕塑家,武漢熱乾麵發明人、中華老字型大小蔡林記創始人蔡明緯之長子,被譽為武漢熱乾麵正宗嫡傳第二代掌門人。

其父蔡明緯於上世紀30年代,在「黃陂油麵」和「水切面」的基礎上,先改進而成「把子面」,又改進而成「麻醬面」,也就是現在的熱乾麵。

(7)涼粉發明擴展閱讀:

民間一直將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面並稱為「中國五大面條」。

武漢熱乾麵已形成了產業化生產,武漢熱乾麵項目已正式推薦參評第四批中國國家級「非遺」,並正式申報中國國家級「非遺」。

2014年2月,武漢的熱乾麵正式申報國家級「非遺」,同一批申報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還有重慶火鍋等。對此,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委姚偉鈞認為,中國應該向韓國、日本、法國等學習,趕緊申報、抓緊申報。

Ⅷ 廣東涼粉的歷史

涼粉是清朝咸豐年間一個叫做「大隻威」的人發明的,「大隻威」在西關開涼茶鋪,也常賣一種叫涼粉草的葯,並教人用涼粉草煲粉葛,醫治咽乾咽痛、暑天煩渴。後來又因為小孩都不太喜歡喝葯,於是他就用涼粉草合葛粉調煮,再冷凍成糕,吃時再拌上糖膠,取其名曰涼粉糕。果然,小孩都十分喜歡吃此涼粉糕,這樣既可治病保健,又可作甜品食用,真是兩全其美。後來,這個方法很快就在廣州流傳開去,無論涼茶鋪還是甜品店都製作售賣這種涼粉糕了。
時至今日,涼粉糕一直沒有重大改變,只是佐料有所不同而已,不用糖膠拌吃,就改用煉奶或蜜糖拌,最多都是加些菠蘿或提子上去罷了。

Ⅸ 涼粉的首次創造者是誰

在四川,關於涼粉的發明是這樣傳說的.川北晾粉是清末問世的。當時,原四川南充縣江村壩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棚賣擔擔涼粉,他的涼粉製作精細,從磨粉攪制到調料、配味都有獨到之處,行人品嘗後無不稱道,謝涼粉便有了名氣。

其後,農民陳洪順悉心研究謝涼粉製作工藝,取其所長並加以改進,涼粉製作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他選用新鮮白豌豆用小磨磨細,十分講究攪制火侯、所作涼粉質細柔嫩,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調料配味,更具匠心。
(粘貼)

閱讀全文

與涼粉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