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1864諾貝爾發明了什麼
1864年,他取得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這項發明的專利權.
2. 諾貝爾一生發明了幾個發明
諾貝爾,一個致力於發明和事業的人,往往忽略了自己。他全心投注於事業上,但也常極有興趣去關心文學和勞動問題。曾寫詩和小說,是個文藝氣息濃厚的人! 他自稱是和平主義者,主要的工作卻是發明火葯,火葯的發明卻又使戰爭的損害更劇烈。可見他內心的矛盾與痛苦。他最後捐出了所有的遺產,做為諾貝爾獎的基金,不可否認的,他對於這個社會有著莫不的貢獻。
他的遺產大約是三千三百萬克倫,而從1901年開始,遺產所孳生的利息,便被當作「諾貝爾獎」的基金。
頒獎儀式每年於諾貝爾逝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
世界上,像這樣的獎還有很多,但是,唯有諾貝爾獎才代表世界最高的榮譽,得獎人也才算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譽。
諾貝爾獎是按照諾貝爾最後的遺囑訂定的,分成下列的五項:
(1)物理獎: 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對於物理方面有重要發明和發現的人。
(2)化學獎: 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在化學有重要發現和改良的人。
(3)醫學獎: 由斯德哥爾摩的加羅林學會決定,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重要發現的人。
(4)文學獎: 由斯德哥爾摩學術院決定,對文學思想有啟發引導作用的人。
(5)和平獎: 由挪威議會組成的五人委員會決定。為促進國際的友好關系,且為和平會議的設立和普及竭盡心力,在軍備的廢除和縮減上有重要貢獻的人。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葯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3. 元素周期表是誰發明的
門捷列夫,俄國化學家,對化學的最重要貢獻是:建立了元素周期分類法,這是自18世紀科學化學開始以來又一功績。
門捷列夫1834年2月8日生於西伯利亞多波爾斯克一位中學校長家裡。在校時擅長數學、物理和地理學。1948年入彼得堡專科學校。1855年取得教師資格,並獲金質獎章。1856年獲化學高等學位,1857年首次取得大學職位,1859年被派往德國海德堡大學進修。在此期間,他與法國化學家和義大利的化學家進行了交往,這些化學家在區別原子量和分子量方面的堅決主張,對其影響很大。1864年,門捷列夫任技術專科學校化學教授,3年後任彼得堡大學化學教授,1868-1870年寫出《化學原理》。在著書過程中,他深入探索了元素性質間的關系,對
4. 有哪些發明
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 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 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諾貝爾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 雷酸汞引爆裝置是誰發明的
1862年,諾貝爾幫助父親研製高規格的硝化甘油。他反復進行試驗,尋找引爆硝化甘油專的方法。諾貝爾先將少屬量硝化甘油放入玻璃管中,塞緊管口,再將玻璃管放到裝滿火葯的金屬管中,將兩個管口封死,其中一個管口內插有導火管。諾貝爾將導火管引燃後,迅速扔到水中。沉悶的爆炸聲證明了諾貝爾得到了他正在尋找的火葯。經過多次的試驗,諾貝爾從中悟出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諾貝爾決心找出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理想的引爆裝置,並發掘出爆破動力。諾貝爾鍥而不舍地做著各種試驗。在一次試驗中,諾貝爾的弟弟不幸遇難。倖免於難的諾貝爾在1863年完成了第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雷酸汞引爆裝置。雷酸汞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單獨與烈性炸葯、氯酸鉀、硫化銻等混合使用,在受到碰撞或摩擦時都會引起爆炸。1864年,諾貝爾取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6. 偉大發明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戶緩緩打開,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開得更為寬敞,向人類展示了一種新的「看」的方式。這扇窗戶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閣樓上。正是從這個鄉村小樓的有利位置,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厄普斯拍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一個模糊的畫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個谷倉,兩邊分別是鴿舍和一個麵包烘爐的煙囪。這位馬上要與聰明的改進者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攜起手來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從這些毫不起眼的起點開始,攝像改變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察方法。最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發明使我們能夠在很遠的地方或與人們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與朋友、陌生人以及後代共同分享。
1844年,電報
沒有任何一項發明可以和電報一樣使世界一下子變得這么小,因為電報可以以每秒一萬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陸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當塞繆爾·F�B�摩爾斯啟用他的第一條電報線由華盛頓特區至巴爾的摩時,他拍了一條引自聖經上的感嘆:「看上帝創造了什麼呀」
電報刺激了跨國公司和洲際鐵路的發展,也幫助改變了戰爭的速度和規模,大大繁榮了新聞業。1848年,六家報社組成了美聯社的前身,並和電報來收集和發布報道。不久,世界各地的人們就能夠看到當天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重大事件了。
1851年,縫紉機
1830年,當法國裁縫巴台勒密·萊蒙尼埃為第一台縫紉機申請專利的時候,他的同行們覺得自己會因此變得過時;這種新機器每分鍾可縫200針,而手工縫每分鍾只能縫30針。1841年他們洗劫了蒂蒙尼埃在巴黎的商店。因此帶領服裝業自動化的榮譽落在了一個德裔美國移民的兒子頭上,他就是以薩克·梅里特·辛格,他在1851年時改進了艾利亞斯·豪的早期設計。1856年,辛格又第一個提出分期付款的方法,使人們買得起縫紉機。
1854年,吹氧法
瑞典人從13世紀起就開始在坩鍋里靠熔化鐵來小規模地煉鋼。但是,直到1864年,當英國發明家亨利·倍斯麥著手為拿破崙三世製造一種更堅固的大炮時,才有人找到製造足以承受炮彈爆炸或支撐起橋梁的高強度鋼的方法。倍斯麥的方法就是用一股氧氣燒去熔鐵中多餘的碳。從此人類邁進了鋼鐵時代。
很快,鋼鐵搭起了高樓,在空中勾勒出了建築物的輪廓。它在河面上撐起了橋梁,在全世界鋪上了鐵軌,並使美國成為了汽車的王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工廠鋼的年產量達到了850萬噸。
1854年,電梯
一個四十歲的事業不成功的機械師,留著整齊如劃的小鬍子,戴著高頂禮帽,站在一個平台上。那個平台由一根纏在驅動軸上的纜繩高高地吊著,懸在參加1854年紐約市博覽會的觀眾們的上方。突然艾立沙·格拉弗斯·奧迪斯下令砍斷纜繩。觀眾們屏住了呼吸。平台在落下幾英尺後又停住了。奧迪斯脫下帽了歡呼道:「完全安全,先生們,完全安全」電梯就在這座城市裡誕生了。
在此之前電梯就已經出現了。但奧迪斯設計了一種彈簧,把兩個鋼齒嵌到滑道的V型切口中以防纜繩受到斷裂,這樣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全電梯。
1867年,炸葯
如果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沒在1867年發明炸葯,人們可能要花上幾個世紀的時間來開鑿那條通向洛杉磯的九十二英里長的水渠,而現在人們只花了七年。有了炸葯,堤壩、鐵路和公路造起來了,巴拿馬運河得以開鑿,地球也被炸開,挖出了豐富的礦源。諾貝爾的發明是用一種作為吸收劑的沙子與硝化甘油相混合並做成棒狀,這一發明使爆炸品可以安全地送到任何一處戰場和建築工地。一時間,人類可以重新規劃其環境,然後再毀掉其先前親手做下的事情。
1876年,電話
1876年3月10日,世界上第一次用電話傳輸的是一條簡單的信息:「華生先生到這兒來我需你」但是亞歷山大·格蘭漢姆·貝爾的發明卻永遠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方式。貝爾在20年的時間里一直夢想著用電線來傳遞話音。當他努力嘗試發明一種改良的電報時,他發現了這樣的一個使電話成為可能的現象:被吸收到鼓狀薄膜里的聲音要先被轉化為電磁波。
靠著技術助理托馬斯·華生的幫助,貝爾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把那些電磁波發送到一個接收器,再把他們還原成聲音。他所參與建立的公司後來成了「AT&T」,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今天,世界上大約有7.5億電話用戶。計算機,包括1070萬網際網路用戶分享著這個網路。寫信進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復甦階段———但這一次是在電話互上,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的。
1876年,燈泡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876年在曼樂公園造了一棟兩層的四方樓,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用來發明而不是生產的工廠。1879年,曼樂公園的研究小組試驗了一種卡紙板做的細絲,經過炭化後,這種細絲可能連續幾天發出光亮。經過一千多次的試驗,愛迪生終於成功了,他發明了用途廣泛的白熾燈泡。他的目標並不是要發明電燈———早在好幾年前就已有人發明了電燈,他要發明一種持久、便宜的燈泡,以及從發電廠到插座等一整套電力系統,從而使電燈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愛迪生之前,人們只能生活在刺眼、閃爍、短暫和危險的人造光中。
1895年,X光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突破,X射線也被一位叫做威廉·倫琴的德國物理學家在他研究電的特性時偶然地發現了。1895年11月8日那天,他得到了這個意外的收獲。他把一支一頭帶有電線的真空試管放進一個暗盒裡,然後關掉了實驗室的燈。
當他給試管通上電時,一種神奇的熒光開始發光了,他把自己的手伸到屏幕前,成了第一個看到自己骨頭陰影的人。
兩個月後倫琴公布了他的這一發現,立刻引起了轟動。雜志上刊登了有關X射線的詩歌,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商店貼滿了防X射線的服裝廣告。幾個月內,醫生們開始用這一新技術查看傷員體內的裂骨和子彈。後來,這一技術經過完善,減少了灼傷和脫發等副作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X光攝影縮短了曝光時間,從而降低了致癌的危險性。隨之而來的相關技術,從CAT掃描到MRI,都為探究事物的結構和進行人體研究打開了窗口。
1901年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導體的情況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5英里;6年後,即1901年12月12日,年僅27歲的馬可尼創造了奇跡,他將無線電天線牢牢地系在高飛的風箏上,發射了一個摩爾斯電碼「S」。它穿行了約2000英里,橫跨了大西洋。這個信號從英國康沃爾郡的波爾德胡鎮發出,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就到達了接收地紐芬蘭的聖約翰,馬可尼聽到了三聲微弱的滴答聲。這是通訊事業宣告誕生的聲音,是電子時代到來的第一道沖擊波。這個時代包括了無線電廣播、電視和蜂窩式電話———因此這是一項將會打開我們想像力的發現。
1903年飛機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陽下山以前,奧維爾·萊特和威爾布·萊特已經能使他們用木頭、電線和布料製成的飛機飛行59秒鍾了。但卻很少有報社願意對這件事作出評論,因為人類飛上天空成為當代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念頭,被大多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為是荒誕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這項事業的發展就是極為迅猛的。事實上,僅僅在15年後,所有現代飛機的各種部件即使沒有全都製造出來,那麼至少關於它們的想法已經誕生了。
1928年青黴素
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1923年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1943年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7.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重大的發現和發明
1、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2、計算機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3、無線電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人們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4、青黴素
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近代,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5、電視
電視 (Television 、TV、 Video)指利用電子技術及設備傳送活動的圖像畫面和音頻信號,即電視接收機,也是重要的廣播和視頻通信工具,電視機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
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電視信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
8. 美國重建時期時(1864-1877)的問題,美國歷史專家進。
美國內戰及重建
戰爭對北方經濟的影響
1863年,伴隨著軍事與外交上的勝利,聯邦迎來了經濟上的空前高漲北方在軍需生產的刺激與軍事勝利的鼓舞下日益強大,與此同時,南方則因遭到入侵和破壞而日漸衰弱紐約太陽報對即將結束的戰爭評論道:叛亂之初,叛軍領導人最欣賞的論調是,如果南部不再與北部進行商業貿易,那麼紐約大街上將雜草叢生 [ 註:這確實是南部的一種論調,1861年6月,南部的幾家報紙都轉載了路易斯維爾信使報上一篇題為他們大街上的雜草的文章,有人聲稱在繁華的紐約大街上確實看到了雜草在生長其他人則描述了紐約寂靜的街道,無人居住的旅館曾引為自豪的都市的繁榮已經消失,因為南部的貿易決不會恢復紐約必定要衰落 ] 但實際上,北部貿易和軍火貿易的猛增完全彌補了中斷南北貿易所造成的損失就紐約而言,近兩三年內商業上出現的普遍繁榮,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農業
特別給人印象深刻的是北部農業的戰時記錄從1849-1859年的十年間,美國的小麥產量增長了73%盡管受到南部脫離聯邦及邊界各州的動亂的影響,美國在1862年及1863年的小麥產量均超過戰前1859年的全國紀錄北部各州的玉米產量也超過了戰前的水平1860-1862年,由於西歐穀物歉收,美國的小麥玉米豬肉和牛肉的出口量,盡量在戰爭期間,實際上增加了一倍,甚至聯邦軍的糧食人均消費量也超過了歷史上任何軍隊的消費量
盡管內戰期間,美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業正規勞動力應征入伍,但美國仍然在增加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北部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機械耕作才使這一成就成為可能19世紀50年代是美國迅速實現農田機械化的十年收割機和割草機的產量增至三倍裝在許多收割機上的自動耙地機象徵著節省勞力的進一步發展,收割機割草機及其他農具的使用,使婦女和兒童能夠彌補由於男人在前線打仗而造成的人手不足1863年,伊利諾伊州一位牧師寫道:昨天我看到我們教區的一位居民的妻子坐在收割機上趕著牽拉的幾匹牲口,她的丈夫在維克斯堡另一位目擊者寫道:
機械如此完美,似乎不太需要人力了在過去的幾周內,我們曾看到一位健壯的婦女,她的兒子在軍隊里,她趕著她的牲口割草她悠閑地坐在割草機上,輕松地一天割七英畝,這種情形標志著把機器運用於生產的一場偉大的革命
用革命來形容農業機械化並不十分恰當更確切地說是戰爭加速了戰前出現的現代化的趨勢在食品生產和加工方面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戰前就已經出現了罐裝的水果蔬菜及煉乳,但是聯邦軍隊的需求對這些工業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19世紀60年代,水果罐頭和蔬菜罐頭的產量從500萬聽增長到3000萬聽1859年蓋爾·博登建立了第一座煉乳廠到1862年夏季,他同軍隊簽訂的合同使他擴大生產,每月達到17,000誇脫 [ 譯者註:1誇脫等於四分之一加侖,約等於1.14升 ] 一年之後,他的工廠的日產量就達到這一指標
運輸業
經濟運輸部門幾乎同農業一樣發展得很順利盡管戰爭初期封閉了密西西比河,但內陸河道所有的運輸工具在總量上卻增加了為支援聯邦軍的西部戰場,維克斯堡上游的河流網上運載著大量的軍用物資東西大湖和水路運輸量在不斷地增長,尤其是運給東部戰場軍隊並用作出口的大批糧食的運載量不斷增長戰爭期間伊利運河每年運輸的噸數比19世紀50年代多54%盡管邦聯的劫掠商船的武裝快艇把大多數商人船隊都趕出公海,但內陸水域貿易的增長加上聯邦海軍的需求給造船業帶來了繁榮興旺美國戰時四年中所建造的商船噸數相當於戰前和平時期的兩倍1864年建造的總噸數到1908年才被超過
盡管發展如此之大,但戰時鐵路運輸的發展更超過了水路運輸19世紀50年代鐵路建設迅速發展,運輸能力已經過剩了,特別是在阿勒格尼河西部;但是戰爭的需要又很快使鐵路運輸達到並超出其運載能力1860年至1865年,北方幾條鐵路的運輸量增長一倍,利潤也增長一倍,有幾條鐵路還第一次付出了股息在大部分北方鐵路線中,只有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線容易受到敵人的破壞,但是即使如此,這兩條鐵路也從戰時增加運輸量中獲得了利潤
戰時大量的軍需運輸要求繁忙的鐵路線敷設復線,在幾條河流上架起新鐵路橋;使軌距標准化或增添一條第三鐵軌,或准備額外車輪,以便運輸的貨物無需轉換車輛就能在不同軌距的線路上運送;建設聯合終點站,以避免貨物或旅客經過一個城市中轉時,要從這條線路轉到另一條線路而造成延誤這種改進大部份來自政府的壓力1862年1月,國會授權總統在他認為公共安全可能需要時對任何鐵路實行管制雖然林肯難得行使這種權力,但有了這種授權就能使鐵路把優先權讓給軍事運輸政府對華盛頓和紐約之間四條不同的鐵路線提出了大量的要求,這些鐵路公司大都把鐵道鋪設復線,並於1863年把他們的路軌經費城連結起來然而紐約至華盛頓的鐵路交通在整個戰爭中一直是容易堵塞的一條隘道,雖然有幾位北部官員曾談過要在那裡建設一條政府所有的鐵路,但沒有實現
然而,在攻佔後的南部地區,陸軍部大規模地參與鐵路建設,美國軍用鐵路局(USMRR)於1862年2月成立,以在弗吉尼亞北部鋪設幾英里線路而開始其工作當南進的聯邦軍隊延長了他們的補給線時,美國軍用鐵路局又接管了攻佔的南部鐵路並修築了新的線路到戰爭結束為止,美國軍用鐵路局管理著2,105英里的鐵路線,並擁有419輛機車和6,330節車皮,從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鐵路部門
工業
當戰爭促進了經濟的運輸部門時,對北方工業的影響也是不尋常的由於戰爭造成棉花短缺,作為首屈一指的工業棉紡織品的產量下跌了74%;不過毛紡織品生產增長一倍,部分地彌補了這方面的損失位居第二的最大的消費品工業製鞋業,由於失去了南方市場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雖然軍隊的合同在很大程度上迅速填補了這方面的損失,在戰爭的頭一二年,南部市場的喪失也損害了其他工業;到1863年-1864年,軍工生產才開始興起戰爭最初的兩年間鐵的生產下降了14%,但到1864年,僅僅聯邦各州的鐵產量比先前創全國記錄的1856年的產量還高29%1861年,煤的產量下降,之後幾年又升到了新的高度;1861年-1865年,光是北部煤的產量就比1856年-1860年南北的煤總產量高出21%其他與戰爭有關的工業槍支火葯皮革(用來做馬具和騾具)銅(用做步槍子彈的火帽)貨車等等,從戰爭開始時起就迅速地發展起來這些工業到1864年使得聯邦各州的生產指數比1860年的全國生產指數提高13%
戰爭也加速了機械化及工廠生產作業的擴展戰爭期間盡管缺少熟練的工人,但槍支的生產也能得到迅速發展,因為在半個世紀之前,第一批工業之一採用了可以互換的機制部件的原則北部另外兩種工業的經歷也說明了戰爭如何加快了機械化的趨勢到19世紀50年代,縫紉機的發明已開創了縫製成衣的生意但是戰爭時期對軍服的突然需要成為服裝業進一步機械化和標准化的促進因素1860年至1865年間,縫紉機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陸軍部給服裝製造商提供關於士兵系列等級尺寸這就產生了服裝標准尺碼的概念,而且在戰後又成為民用服裝的標准尺碼戰爭也加速把新技術應用於製鞋業大約30年前,製鞋業已開始從小作坊製作發展為工廠製作在19世紀50年代,一種用於縫制皮革的縫紉機投入使用,加速了這個過程;在1858年,馬薩諸塞州的一位發明者萊曼·布萊克獲得了一項專利,他改進了一種能把鞋面和鞋底縫在一起的緔鞋機器特別是自從許多熟練的製鞋工人參軍之後,為供應軍隊的定貨,用手工制的舊方式是太慢了,因此戰爭給布萊克的發明開創了一個市場1862年馬薩諸塞州的企業家戈登·麥凱購買並改進了布萊克的專利品,開始向製鞋廠商銷售這種機器到1863年底,這些機器已縫制了250萬雙鞋
內戰與經濟增長
上一代的歷史學家根據這些和其他因戰爭刺激而引起的北部經濟變革,稱贊內戰使美國發動了工業革命查爾斯和瑪麗·比爾德把內戰稱為第二次美國革命指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最近幾十年,經濟史學家從兩個方面抨擊了這個論點他們爭辯說,(1)從19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就已經發生了促進經濟現代化的基本改革,而戰爭可能加速了其中某些進程,但並沒有引起直接的根本性變化;(2)19世紀60年代的十年證明經濟增長速度確實緩慢了,因此與其說戰爭促進不如說可能妨礙了工業化
第一個論點是有說服力的運輸工具的改革製造業美國成批生產法以及19世紀工業化的技術革新,都發生在戰爭之前因此顯然內戰並沒有開創美國經濟的現代化戰爭是現代化的勝利,而不是現代化的起因
第二個論點初看起來好像也不無道理根據大量的統計數字,19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的增長比率比1840年-1930年之間的任何十年都低19世紀40年代,美國的商品產量增加51%,50年代增加62%,70年代增加62%,80年代增加63%,90年代增加36%,但是在19世紀60年代只增加了22%19世紀60年代人均產量實際上減少了3%,與其他五個十年相比,其中每個十年都平均增加20%60年代製造業的產值增加了25%,而1839年以後,19世紀剩餘時期每十年則平均增加94%60年代農業產量增加15%,而其他幾個十年則平均增長35%從1850年到1873年,在戰爭期間每年鋪設的新鐵路只有1,000英里,而其餘時期平均每年鋪設3,000英里根據一位著名的經濟史學家的意見,這些統計數字集中到一起,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內戰阻礙了美國工業的發展
但是前一段的統計數字包括了南部考慮到戰爭給南部的資源生產能力以及消費者購買力帶來的巨大破壞,人們毫不奇怪,19世紀60年代從全國來說是經濟增長較低的十年當聯邦各州在戰爭期間出現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邦聯的經濟混亂帶來的損失要大於它的經濟的增長戰後加速度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遭到破壞的南方經濟的重建,並表現出19世紀60年代停滯後趕上來的過程1840年-1860年間,美國經濟人均商品產量平均每年增長1.45%,但19世紀60年代略有下降後,在1870年-1880年間人均增長率平均每年是2.6%;1880年後增長率又下降到2%以下因此在1880年美國經濟的人均產量保持原來的水平,正如1840年-1860年的經濟發展速度持續穩定,而內戰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
然而就統計數字來說,戰爭既沒有加快也沒有妨礙長期的增長速度但它的確根本改變了財富和產量的地區性分布1860年,南部白人人均佔有財富比北部白人高95%;到1870年,北部人均佔有財富比南部白人多44%1860年北部和南部的人均商品產量(包括農業)大體相等;到1870年北部的人均產量比南部多56%1860年南部佔有的國民財富是全國的30%;到1870年只佔12%
戰時非軍事立法
政治權力的地區性轉移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戰爭不僅解放了奴隸,而且也把正在現代化的北部資本主義從南部的思想意識影響下解放出來這種解放的重要性早在1862年就已經變得很明顯,戰時財政立法制定一種統一的貨幣(綠背紙幣和國民銀行券)以及一個全國性的銀行組織1862年國會在南部民主黨議員缺席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通過三個重要的法案這三個法案反映了輝格黨-共和黨的現代化目的這三個法案是:宅地法土地贈予學院法以及太平洋鐵路法
宅地法承認居住五年之後,根據請求,移民可以獲得160英畝公共土地的所有權1860年共和黨綱領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解放土地,這一條作為一個問題在國會中已長期受到南部人的阻撓,並且在1860年被布坎南總統否決共和黨擺脫了南部夢魘般的壓力後,於1862年5月20日通過了這個法案戰爭結束之前,根據這個法案大約有20,000農民佔有了300萬英畝土地,法案最終處理了8,000多萬英畝土地的歸屬和所有權
土地贈予學院法為幾所著名的大學打下了基礎(它被稱作莫里爾法是用議案的提案人佛蒙特的國會議員賈斯廷·莫里爾的名字命名的)莫里爾法案以比例代表為原則,按每個國會議員和參議員30,000英畝公共土地撥給每個州出賣這些土地的收入將用來在每個州至少創辦一所學院,以開展農業和機械技術的教育教育改革者們近30年來,為使高等教育更適應於大多數美國人的經濟追求,強烈要求通過這樣一個法案,但是南部人和民主黨人以前曾加以阻撓布坎南1859年否決了這個法案林肯在1862年7月2日簽署了莫里爾法案該法案對高等教育產生的影響,是美國歷史上聯邦扶植教育的最重要的實例
太平洋鐵路法案在19世紀50年代曾受到兩黨的支持,但是由於鐵路是沿著北部路線還是南部路線來修築的爭執而使法案形成僵局南部脫離聯邦後,問題才得到解決1862年7月1日通過了這項法案,規定東部的終點站在奧馬哈,西部的終點站在舊金山灣法案規定,修建每英里鐵路至少撥給6,400英畝公共土地(後來又加了一倍),聯邦貸款16,000美元根據這個法案成立了聯邦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太平洋(後來改為南太平洋)鐵路公司1869年兩個鐵路公司把他們的鐵路在猶他州普洛蒙托萊接軌1864年,國會特許成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聖保羅到西雅圖),而且撥給更多的土地先後撥給其他鐵路公司的土地加在一起,總數達1.2億英畝
事實上,三個法案有時是互相矛盾的無代價授予定居者土地不時受到向鐵路部門和各州撥地的干擾,它們把土地當作銀行貸款的擔保,或把土地賣給最高的出價人但是,批准這些法案的共和黨人打算把它們當作補充措施,以促進非蓄奴地區的資本主義現代化事業:宅地法以土地的形式給農民提供資本;莫里爾法規定向人力資本投資,幫助農民和技工變得更加富裕,勞動生產率更高;給鐵路貸款和撥給土地是要把大量的社會間接資本吸收到經濟建設中去
第三十七屆國會(1861-1863)制定了多項立法,它們永遠改變了社會和經濟的面貌法定貨幣法,國家銀行法,宅地法,莫里爾法,太平洋鐵路法,國內稅收法和沒收法,都象徵著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的勝利由於確信這種勝利,北部在戰爭中取得的勝利產生了廣泛的樂觀主義1865年,參議員約翰·謝爾曼在給他兄弟的信中寫道:實際上是,如果戰爭以我們的資源無損的情況下結束,那麼首要的資本家的主張將得到高度和充分發揮的機會,其程度大大超過我國過去所進行的任何一項事業他們在談論百萬位數時,其信心和以往談論千位數時一樣
9. 西方歷史年表 中.西方重大發明年表
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六世紀 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馬其頓滅亡
公元前三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前後 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3年 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 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962年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054年 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紀 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中.西方重大發明年表(部分)
公元前4000年:啤酒
公元850年 :咖啡
900年 :小提琴
1284年 :眼鏡
1450年 :活字印刷
1500年 :望遠鏡
1691年 :蒸汽機
1827年 :照相機
1829年 :打字機
1830年 :割草機
1839年 :棒球
1847年 :汽車
1853年 :電梯
1866年 :可口可樂
1873年 :牛仔褲
1876年 :撲熱息痛
1880年 :卷煙機
1891年 :籃球
1902年 :空調
1903年 :飛機
1905年 :風擋雨刷
1906年 :脆玉米片
1913年 :填字游戲
1919年 :烤麵包機
1923年 :紅綠燈
1923年 :克里內克斯紙巾
1927年 :自動糖果售貨機
1928年 :抗生素
1931年 :電子顯微鏡
1932年 :汽車停放記時器
1934年 :強手棋
1937年 :強印技術
1938年 :圓珠筆
1941年 :電腦
1945年 :原子彈
1946年 :微波爐
1947年 :行動電話
1948年 :紅外線自導導彈
1950年 :信用卡
1951年 :強力膠
1952年 :條形碼
1954年 :避孕葯片
1958年 :數據機
1965年 :軟性隱形眼睛
1967年 :攜帶型計算器
1969年 :人工心臟
1970年 :軟磁碟
1972年 :文字處理器
1985年 :微軟「視窗」
1998年 :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