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數學方程式元和次誰發明

數學方程式元和次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3 17:21:18

❶ 數學方程的" 元""次"是誰 發明

解:數學方程的元次是康熙首先提出的。

❷ 數學方程中:元.次等術語,是誰創業造的

選康熙創造

❸ 方程的根和元以及x.y是誰發明的

方程是法國數學家韋達首創。十六世紀,隨著各種數學符號的出現,法國數回學家回韋達創立答了較系統的表示答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號以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這一專門概念便出現了。

方程史話:

一、大約3600年前古埃及人寫在紙草上的數學問題中,就涉及了方程中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二、公元825年左右中亞細亞的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曾寫過一本名叫《對消與還原》的書,重點討論方程的解法。

《九章算術·方程》白尚恕注釋:「『方』即方形,『程』即表達相課的意思,或者是表達式。於某一問題中,如有含若干個相關的數據,將這些相關的數據並肩排列成方形,則稱為『方程』。

(3)數學方程式元和次誰發明擴展閱讀: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例子:a+b=13 符合等式,有未知數。這個是等式,也是方程。

1+1=2 ,100×100=10000。這兩個式子符合等式,但沒有未知數,所以都不是方程。

在定義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上面舉的1+1=2,100×100=10000,都是等式,顯然等式的范圍大一點。

❹ 數學方程中的元次是誰創造的

康熙皇帝。康熙是我國歷史上數學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他天資聰慧,十分熱愛數學,14歲起跟著從比利時來華的傳教士南懷仁學習數學,是康熙首創「元」、「次」、「根」等方程術語的漢譯名。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在給康熙講解方程時,由於他漢語、滿語水平都很有限,有些術語講不清楚,解釋很久還是不得要領,康熙就建議:將未知數翻譯為「元」,最高次數翻譯為「次」,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翻譯為「根」或「解」。

南懷仁驚疑地盯著康熙,愣了一會兒,突然按照西方最親切的禮節一下子將康熙緊緊抱住,激動地說:「我讀書和教書幾十年,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還從來沒見過一個像您這樣肯動腦筋的人!」康熙創造的這幾個方程術語,馭繁為簡,准確科學,非常便於理解和記憶。

(4)數學方程式元和次誰發明擴展閱讀

南懷仁簡介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歲),字敦伯,又字勛卿,西屬尼德蘭皮特姆(今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人,耶穌會傳教士,清代天文學家、科學家,1623年10月9日出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穌會,1658年來華,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學啟蒙老師,精通天文歷法、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台(欽天監)業務上的最高負責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懷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卒謚勤敏。著有《康熙永年歷法》、《坤輿圖說》、《西方要記》等。

❺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產生於什麼年代是哪位數學家發明的原來的意思是什麼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產生的年代沒有明確的記錄,據說是康熙皇帝在學習西方數學時專提出的,因屬當時沒有可以代替「未知數」的代詞,因此採用「元」為方程的未知數。

公元820年左右,數學家花拉子米在《對消與還原》一書中提出了「合並同類項」、「移項」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紀,數學家韋達創立符號代數之後,提出了方程的移項與同除命題。1859年,數學家李善蘭正式將這類等式譯為一元一次方程。

(5)數學方程式元和次誰發明擴展閱讀: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分配問題、盈虧問題、積分表問題、電話計費問題、數字問題。

如果僅使用算術,部分問題解決起來可能異常復雜,難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將能從實際問題中尋找等量關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決的數學問題。

❻ 一元一次方程發明者是誰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來
十六世紀,隨著各種數學符號的相繼出現,特別是法國數學家韋達創
立了較系統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號以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這一專門概念出現了,當時拉丁語稱它為"aequatio",英文為"equation".

十七世紀前後,歐洲代數首次傳進中國,當時譯"equation"為"相等式.

由於那時我國古代文化的勢力還較強,西方近代科學文化未能及時

在我國廣泛傳播和產生較的影響,因此"代數學"連同"相等式"等這

些學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極少數人中學習和研究.

十九世紀中葉,近代西方數學再次傳入我國.1859年,李善蘭和英國

傳教士偉烈亞力,將英國數學家德.摩爾根的<代數初步>譯出. 李.偉

兩人很注重數學名詞的正確翻譯,他們借用或創設了近四百個數

學的漢譯名詞,許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譯名就是借

用了我國古代的"方程"一詞.這樣,"方程"一詞首次意為"含有未知

數的等式.

1873年,我國近代早期的又一個西方科學的傳播者華蘅芳,與英國傳

教士蘭雅合譯英國渥里斯的<代數學>,他們則把"equation"譯為"方程

式",他們的意思是,"方程"與"方程式"應該區別開來,方程仍指<九章

算術>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數的等式".華.傅的主張在

很長時間裏被廣泛採納.直到1934年,中國數學學會對名詞進行一審

查,確定"方程"與"方程式"兩者意義相通.在廣義上,它們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幾個方程聯立起來的方程組.狹義則專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與"方程式"同義,那麼"方程"就顯得更為簡潔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數學誕生的故事")

❼ 數學方程式里的元次方等術語是誰創造的

是康熙皇帝啊

❽ 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是誰發明的

1500年的某天,義大利北部的布里西亞,一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豐坦那。不久,義大利與法國發生戰爭,法軍攻陷了布里西亞地區,大肆屠殺義大利人。豐坦那的父親死於戰禍,小豐坦那的頭部和下顎也受了重傷。好在他的母親是一位聰明而勇敢的婦女,她見兒子受傷,又沒有醫生看病治療,她就想到了狗用舌頭舔愈傷口的情景。於是,她也學著這個方法,用自己的舌頭治好了兒子的傷口。誰知痊癒後的小豐坦那卻得了一個口吃的毛病,說話不連貫,人們就給他取個外號叫塔爾塔利亞(意譯為口吃者)。久而久之,塔爾塔利亞就成了他的名字,豐坦那的名字也被人忘記了。

因為父親死於戰亂,塔爾塔利亞的家境十分貧寒,母親無力送他上學讀書。但是,塔爾塔利亞從小求知慾極強,母親就在他父親墳墓的石板上教他認字、算題。由於他天資聰明,意志堅強,竟獨自學會了拉丁文和希臘文,對數學的鑽研成績更為突出。經過長期自學,成人後,他終於取得了成功,先後在他的家鄉布里西亞和威尼斯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塔爾塔利亞專門喜歡解各種數學難題,在這方面不少數學愛好者敗在他的手下。

1530年的一天,有一位叫科拉的數學教師向塔爾塔利亞提出兩道數學難題進行挑戰:

1.一個數的立方加上它的平方的3倍等於5,求這個數。實際上是一個一元三次方程,即:x3+3x2=5

2.三個數,第二個數比第一個數多2,第三個數比第二個數多2,三個數的乘積是1000,求這三個數各是多少。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一元三次方程,即:x(x+2)(x+2+2)=1000,展開後是x3+6x2+8x=1000

當時,人類還沒有找到三次方程的解法。塔爾塔利亞於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廢寢忘食地解這兩道題。不久,居然讓他解開了,並因此找到了解開一元三次方程的辦法。於是,塔爾塔利亞向外公開宣稱,他已經知道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但不能公開自己的步驟,他要保密。此時,有一位叫菲俄的人也宣稱,他也找到了解開一元三次方程的辦法,並宣稱,他的方法是得到了當時著名數學家波倫那大學教授費羅的真傳。

他們二人誰真誰假?誰優誰劣?於是,1535年2月22日,在義大利有名的米蘭大教堂里,舉行了一次僅有塔爾塔利亞和菲俄參加的數學競賽。競賽內容專門限於一元三次方程。他們各自給對方出30道題,誰解得對解得快誰就得勝。兩個小時之後,塔爾塔利亞解完了全部30道題,而菲俄卻一道題也解不出來。競賽結果,塔爾塔利亞大獲全勝。

原來,一元三次方程的問題是1404年被人引起來的。當時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巴巧利說:「x3+mx=n,x3+n=mx之不可解,正像化圓為方問題一樣。」誰知此問題提出不久,就被費羅解出了。1510年,他將方法透露給了他的學生菲俄。於是,當塔爾塔利亞宣稱他找到一元三次方程解法時,便出現了要舉行競賽的事情。

初時,塔爾塔利亞面對出名的學者未免心虛,因為他的方法還不完善。據說在競賽之前的10天,即2月12日深夜,塔爾塔利亞一夜未睡,直至黎明。他頭腦昏昏,走出室外,伸伸懶腰,吸吸新鮮空氣。頓時,他的思路豁然開朗,多日的深思熟慮,終於取得了結果。因此,才在競賽中大獲全勝。

為了使自己的成果更完善,塔爾塔利亞又艱苦努力了6年,才在1541年真正找到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很多人請求他把這種方法公布出來,但卻遭到他的拒絕。原來,塔爾塔利亞准備在譯完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著作之後,再把自己的發明發現寫成一本專著,以便流傳後世。

在這之前60幾年,米蘭有一位學者卡當,對一元三次方程的問題十分感興趣,苦苦央求塔爾塔利亞把解法告訴他,並起誓發願,決不泄密。1539年,塔爾塔利亞被卡當的至誠之心所動,就把此法傳授給他。

卡當是義大利的數學家,後來又開業行醫,也常常為人占卜,曾受雇於教皇當過占星術士。沒過多久,卡當背信棄義,寫成了一部叫《大術》的書。此書1545年在紐倫堡出版發行。在書中,卡當公布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聲稱這是他的發明。當時人們信以為真,便把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稱為「卡當公式」。

在《大術》一書中,卡當說:「大約在30年前,波倫那的費羅教授發現了這一法則,並傳授給了威尼斯的菲俄,菲俄曾與塔爾塔利亞進行過公開競賽。塔爾塔利亞也發現了這一方法,他在我的懇求下,把三次方程的解法告訴了我,但是沒有給出證明。藉助塔爾塔利亞的幫助,我找到了幾種證明方法,它是非常困難的。」

卡當的背信棄義激怒了塔爾塔利亞,他向卡當宣戰,要求進行公開競賽。雙方各擬31道試題,限期15天完成。卡當臨陣怯場,只派了他的一個高徒應戰。結果,塔爾塔利亞在7天之內就解出了大部分試題,而卡當的高徒僅做對一題,其餘全是錯的。接著,二人又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鳴和辯論。就這樣,人們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塔爾塔利亞才被人們知道,他才是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真正發明人。

塔爾塔利亞經過這場風波之後,准備心平氣和地把自己的成果寫成一部數學專著,可是他已經心力憔悴,1557年,他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就與世長辭了。

閱讀全文

與數學方程式元和次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