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傳說周文王在哪兒創造的周易
周文王在商紂王的監獄「羑里城」創造了千古奇書——《周易》,在獄中,內文王利用身邊的容數條蓍草,反復推演,仰觀俯察,終於創出了周易八卦。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仲尼(孔子)厄(陳蔡)而作春秋」。
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的羑(yǒu)里城,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⑵ 周易是誰發明的
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箱,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聖經》,東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與源頭,對中國後來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都產生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建築、醫學、音樂、繪畫、日常生活等無不與《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仍至到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就連《論語》中也多處引用《周易》的詞語
《周易》是一部古代經典,是關於人類思想和宇宙本質規律的學問,其原理在得到正確認識後,對未來世界的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紂時期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周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台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卦」,流傳於世,《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隨著時代演變,文字含義已多不為世人所理解,《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周易》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簡稱《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周易》經部本是筮占書,其文字部分是對相應易卦象徵意義的解說和人事吉簡吉凶的判定,而傳部是對「易」的理解和對《周易》文辭的發揮等內容。
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 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倖免於難。
按照古書記載,易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春秋時代,《周易》作為占筮書流行,不斷有人對它進行解釋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戰國時期,便出現了《易傳》七種,包括《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序卦傳》、《雜卦傳》合共十篇,稱為「十翼」。後來《易傳》被編入《易經》,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周易》。
《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信息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信息庫。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這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之所以能長存於世,正在於它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它獨特的超前預測、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學儀器無可比擬的,可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人體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感應器,它本身就有預測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細而嚴密。搖卦時銅錢平放於手心,人的易場力作用於銅錢,使之按照感應易場發生運動,於是銅錢的變動就反映了相應事物的陰陽變化。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⑶ 易經的創始人
周易賦
胡秉言
鴻濛混沌兮,孕盤古,無極始出兮,太極來。初生兩儀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開。始祖伏羲,長坐方壇、聽八風之氣,觀草長鶯飛,審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長,度鷹翔魚躍,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開陰陽之道,正姻緣、和人倫秩序。「塗光休氣兆北閾,赤文綠字煥東周」。 人奉之為神,尊八卦祖師。開華夏之文明,蘊奧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論解讀兮,八八六十四。疊加成象,鑒析准確。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萬物。雷聲震震曰善教,巽逐陰風曰進退。坎險陷陷心憚慮,離麗附和柔順心。艮止審慎動靜適,兌喜悅悅善照臨。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觀變,制器、卜占。取義象位之說,闡陰陽之對立。成系統之世界觀,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之變化。強宇宙變化之生生不息,說「天地之大德」,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精論,。告後人「物極必反」之思想,調「居安思危」之憂患。倡「順乎天而應乎人」,張自強不息,變革以成偉業。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標,承「和諧」之思想。立「易與天地准」。拓模糊解釋現實之精確,確立易卦包羅萬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厚德載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經上下幾千年,收無數仁人志士之鑒析,成群經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東方文化之核心。天開新宇兮,浩正氣,地現阡陌兮,展心懿。古為今用取精華,陰陽二進舉世奇。揭示二元之規律,珍惜瑰寶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綿遠若流長,用之不完,汲之不盡。「鴛鴦綉罷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玉匣存來枕邊放,怎舍一時離己身。
⑷ 易經的發明人是誰
古人說;三個聖人作【易經】,伏羲根據河書洛圖推演出了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孔子為易經作【十翼】,一部易經才算完成。
⑸ 《周易》是誰創造的
具深入研究,伏羲所作不太可能,上古吃飽都成問題。綜合那時的生產力,我比較相信是上個文明或外星文明的產物
⑹ 周文王在哪個地方創造的周易
周文王在安陽創造的周易。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據說文王善演周易,現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從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後來,據說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范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
它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復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再經過後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論解讀,才形成留傳至今的《周易》一書。經過歷代文人學者與統治階層的傳承,文王《周易》成為中國的聖經、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系。
(6)創造易經擴展閱讀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⑺ 為什麼古代的人發明了《易經》,現在的人沒有完全弄懂呢
事實上,雖然古代人大部分都是原始人,但是有極少得人或者說是神,開啟了我們這一紀的文明。這些人是包括我們熟悉的伏羲,元始天尊法藏,東皇太一文真,伏羲的孫子黃帝,法藏的大弟子老子,二弟子釋迦牟尼等等。
其中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圖是伏羲所作,但限於當時沒有文字,無法做註解,故稱無字天書。後東皇太一文真附身周公做後天八卦,並做註解,世稱《周易》。伏羲孫子黃帝著《黃帝內經》,《黃帝外經》。後外經失傳。法藏弟子老子著《道德經》。
以上經籍代表的是最高階文明,也是地球文明的創立者留下的。《聖經》是昆侖被毀時逃出的一個小散仙所留,雖然在昆侖道行低微,但是對於西方蠻夷也如同天神一般,西方至今也未曾真正開化,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成為了華夏文明的千年死敵。其信奉的弱肉強食生存法則,讓文明倒退回動物階段,與天下大同的大道相背離。
不要覺得易經簡單,那是大道的演化方式,如果把宇宙比作是一個電腦游戲,道德經就是游戲的底層架構,易經就是軟體運行程序,類似於C語言,而我們本身是NPC,程序設計者讓伏羲等給我們自主靈性,我們成了獨立的player。
若是我們中有人通過易經道德經領悟了這個游戲,知道了游戲的底層規律,那麼其自然可以成為這個游戲的高玩,甚至改寫程序改變自身和他人的命運。那麼,這個游戲就控制不住他了,他也就通關了,進入更高一層游戲了。
而沒有通關的人,一次次重新開始玩,而投生得人取決於上一局游戲的表現。也有人在游戲里做了違規的操作。再重新游戲時直接降級為動物。這個大大的游戲就是我們的世界,也就是所謂的游戲人生吧。
當然游戲是一個比喻,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編寫的游戲程序里的人物,若有一天有了自我意識會怎麼樣?細思恐極啊!
第一,要理解為什麼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等古人經典有如高深莫測的境界,就得承認萬物有靈論。
第二,萬物有靈論,大概意思就是萬事萬物都有一種自有的靈性,這種靈性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第三,越有智慧的生物,其意識越強,主觀能動性越強,越能改變外界事物,但靈性和石頭是一樣多少的。也就是說,人和石頭的靈性是一樣多的,但人的意識性就強多了。
第四,低級的靈界喜歡操控物質界,往往把人類往物慾的方向指導,使人類墜落。但高級的靈界就不允許這樣做了,於是他們盡量引導人們遠離罪惡。
第五,一個空間的物體,是不能直接影響控制另一個空間事物的,所以,高級的靈界為了影響人類,只得自己下凡投胎為人,成為各種宗教家,科學家,盡量影響人類的進程向良好的方向前進。
第六,因此,易經、道德經、內經、道經、佛經、聖經等萬世傳承的書籍,都是那些高級靈界的靈體投胎傳下來的。
⑻ 為什麼古代科學那麼不發達,而有人居然能創造《易經》
所謂的科學發達是指現代高科技,而創造易經是屬於自然科學,完全屬於觀察自然現象悟出變化的自然規律。近五千年前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刮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伏羲作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作為各民族團結協作、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徵,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⑼ 是誰創造了【易經】
研究「易經」莫過於追尋到是誰創造了它。 追尋「易經」的起源是我們第一要完成的目標。 縱觀「易經」的起源有三個來源: 一是傳說中的伏羲氏 二是認為地球上這一時期人類不可能有這樣的智慧,存在史前文明的可能,則認為「易經」是史前文明。 三是地外文明傳來「易經」 關於有沒有第四種起源不得而知,究我目前找不到第四種。 這三種我們該確定是哪一種呢?很難!但是我們卻可以找到這三種來源的共性,通過共性去探索下一個過程。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的共性就是——只可能是智慧生物創造了「易經」! 那麼我們可以根據智慧生物創造「易經」這個原則去探索「易經」的起源之下一個歷程。 從今天看來「易經」蓋函了宇宙中一切理論! 這里不能不提到「周易」的問題; 很多人把「周易」當成「易經」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其實我們知道「周易」理應是周文王個人的思想及世界觀,有著時代背景的氣息,這代表不了「易經」,這是周文王對「易經」的註解而已。 我們都知道要寫一部蓋函一切理論的書,不可能把一切理論都給寫完,但要找到能寫完一切理論的方法?真不容易啊,「易經」的作者真的很偉大!他找到了一個後人不可逾越的題材: 一是用符號代替了文字 二是用這個題材完整的描述了整個宇宙 易經一共用了十五個符號;太極(一個符號表示)、兩儀(兩個符號表示)、四象(四個符號表示)、八卦(八個符號表示)。 我們知道要描述宇宙首先應該清楚人!人的什麼是根本的東西很重要,想一想不難明白,對於人來講我們的根本就是【我】,是怎麼存在的!這很重要。能夠反映我們存在的軀體不重要,我們知道軀體是由父母而來,是其它物質所轉變而來,而我們的思想意識的來源確很重要!這個問題才是我們的根本存在!這就易經起源的重要因素!易經的作者找到了這個題材並能完整的描述人,也等於完整的描述宇宙! 因為人超越不了自我的意識范圍!也就等於人的思想意識存在一個限定!【易經】作者就是用人的意識發展過程及思維結構形式創立了【易經】,【易經】的真實內涵也就描述人的意識思維!至此;我們應該明白了,我們說的一切超越不了我們自己,我們想的一切也超越不了我們自己,我們認識的一切也沒能超越!如果說易經是無所不包含,那隻能是描寫人的思想意識!才可能包含一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