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節給中國創造經濟價值多少
1.節日消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6107億元,同比增長13.3%。
2.交通運輸。交通部統計,2014年全國春運發送旅客36億人次。
3.旅遊。國家旅遊局發布《2014年春節黃金周旅遊統計報告》,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接待遊客2.31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63.9億元,同比增長16.4%。中國公民團隊出境旅遊達472.5萬人次,同比增長18.1%。
從上面幾組數據分析,春節為中國的國民經濟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保守估計也有1萬億元以上。
B. 東北地區作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在解放後初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東北地區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而且經歷了東北軍閥和日本人多年的經營建設,無論是基礎交通設施還是重工業生產所需的設備技術以及鐵礦煤礦等礦產,都是名列共和國前茅的。就拿當時的鐵路來說吧,日本偽滿時期已經基本建成了目前東北鐵路中國的框架。並且,東北緊鄰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無論是語言還是交通各種條件,都適合就近接收蘇聯援助。有段時期,東北地區學校教育的第二語言是用俄語教學。以上種種原因,使東北地區成了新中國重工業的搖籃
C. 如何評價東北在中國的地理戰略意義
東北北面東面與俄羅斯接壤,西面與蒙古接壤,南部又與朝鮮隔江相望,與日本也僅是一海之隔,俄羅斯素來對東北虎視眈眈,朝鮮又是一隻喂不飽的狼,蒙古也不懷好意,日本就更不用說了狼子野心,東北毫不誇張的說是四戰之地,東北是華北的門戶,北京的屏障,同時東北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也是中國主要的的農業基地,還有著歷史悠久的的工業基地,對國防、對資源儲備、食物儲備都十分重要。東北戰略地位對於現今中國就如同秦國的函谷關,當年清軍入關就是從山海關入關問鼎中原,小日本當年也是從東北開始進軍中國,當年日本曾說過要想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東北,從這可以看出東北的重要性。
D. 中國為什麼不發展東北
國家一直大力發展東北。
黨中央始終對東北地區高度重視,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這信心來自於改革開放的實踐,來自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實踐,來自東北人民的實踐,更來自黨中央國務院頂層設計的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視察時指出,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是總書記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發展趨勢的准確判斷,同樣適用於對東北經濟形勢的判斷。
任何事物從量變到質變都要有一個過程。東北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東北的未來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東北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底氣實現振興。期待不久的將來,東北飛將沖天,鳴將驚人!
(4)東北為中國創造的價值擴展閱讀:
東北地區的困境,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內部的因素:
1、是外部環境不利。一方面,東北地區較為依賴煤、油、糧等大宗資源,而近幾年來油、煤的價格持續走低,對東北經濟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經濟在近幾年持續走低,中日政經關系也因為安倍政府的錯誤政策出現了一些問題,東北地區的外貿環境相比於10年前要嚴峻很多。
2、內部環境而言,東北也面臨著一些不利的條件。一方面,東北地區氣候寒冷,並不利於開展商貿活動。在很多南方城市,晚上8點左右是市民下班後的消費高峰,而東北的城市8點後往往已經行人稀少,商家打烊。這不僅讓城市經濟活動大受影響,而且也對國企員工再就業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長期以來東北地區的發展,往往是圍繞大型國企展開,工礦區與城市生活單位制色彩濃厚。這讓國有企業轉型面臨著較南方一些地區更為復雜與嚴峻的問題。在很多時候,東北地區國企的改造,本身就意味著社會的重組、甚至是城市功能的再造。
任何老工業區的改造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但相比於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東北地區高校雲集、物產豐富,只要挨過陣痛,走出一條復興之路仍然大有希望。在轉型過程中,社會不僅需要更多耐心,也需要更多的信心。
E. 為什麼說現在是從中國製造的地位上升為中國創造的時候了
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和自主技術研發,一方面使中國成為更高端更出色的世界工廠,另一方面使中國成為世界高新技術的發源地。
1、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創新方面奮起直追,取得的成績令世界矚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最新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8.2萬件,
同比增長14.2%。企業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中的比重分別達到63.3%和66.4%,企業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5%。
2、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對加快中國能源轉型升級、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重大新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方案」,
向全球提供了「中國經驗」;油氣開發、現代煤化工、深海探測、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等多個重要領域,也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由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
3、實踐十三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20Gbps的帶寬,有了這顆衛星在天上,就好像在太空中安裝了「超級路由器」,可以網通天下。據介紹,該星可方便用戶快速接入網路,能滿足航空、航運、鐵路互聯網用戶接入需求。
4、中國高鐵不斷「走出去」,擦亮「國家名片」,造福世界人民便捷出行。近日,由中國電建EPC總承包的摩洛哥努奧II期項目並網一次成功,機組各項運行指標正常,標志著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槽式光熱電站項目順利並網發電。英國媒體評論稱,該項目「為非洲點亮清潔能源發展之路」。
(5)東北為中國創造的價值擴展閱讀
未來要聚焦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領域和關鍵環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協同配合、有序銜接,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要抓住重點不放鬆,不動搖、不懈怠,堅定不移,持續推進創新突破,
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帶動全局。要以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為支點,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創新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成長。
F. 東北對中國的重要性,為什麼說東北是半個中國。
東北對中國的重要性:
1、與甘肅相似,東北有大片的平地,人丁興旺、土地肥沃,農耕條件較甘肅更好,故此東北比甘肅有更為雄厚的財力支撐戰爭。東北有裝備製造業的條件和基礎,大規模地製造重裝備,再加上眾多人口,就能形成非常有威懾力的集團戰鬥力。
2、中國東北的形勢和東北亞的形勢密緊相連。1937年3月,毛澤東在《祭黃帝陵文》中說:「琉台不守,三韓為墟」。「琉台」指的是琉球和台灣,「三韓」指的是朝鮮半島。由此推論,三韓為墟,中國東北和華北不保。華北就丟了,中國就失守了。
3、中國的地形像個簸箕,簸箕口是華北平原,直接東海,這里是中國地緣政治的軟肋。別的地方都有山地護圍,外部力量難以突破。我們古代「逐鹿中原」的力量來自內陸,近代以後就有外部勢力從海上也來「逐鹿」中原了。誰佔領中原,誰就控制了中國。
(6)東北為中國創造的價值擴展閱讀:
歷史上東三省之於中國國家安全的意義:
國家和生命一樣,個子過高的人大多命短,過於擴張的國家,其祚必短。某一方向的過度伸展必以另一方大幅收縮為代價。
高仙芝在西域打仗時,中原便出現了「安史之亂」,部隊還得從中亞撤回。所以漢、唐兩朝過大的版圖不應是常態化而是非常態化的歷史,因此它們不應是我們後人追求和羨慕的樣板。
唐之後,中國西北及西面的壓力逐漸向中國東北轉移,這是由於更北面的俄羅斯由西向東地推壓過來。這當然與中國產生了摩擦和沖突,但我們要歷史地看待這些矛盾。試想如果沒有俄羅斯,那也還會出現成吉思汗、匈奴等。
G. 中國東北地區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有什麼戰略價值
海參威是遠東的不凍港!
外興安有人參,鹿茸!
可以有效監控美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
可以對日本全國構成全面威脅!
可以防止南韓和朝鮮合並!
可以防止南韓和朝鮮對長白山的領土乞求!
如果廣大遠東歸還中國,我們還可以加入"北極俱樂部",那裡資源無比豐富!
不過可太可能!中國也就成了熱溫寒帶都有的國家(目前只有美國)
俄羅斯是一個邪惡的傢伙,佔領領土後就用侵略者的名字命名:哈巴羅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拖克,這些都是沾滿中國人和遠東居民鮮血的劊子手.但是卻"光榮"的變成了海參威,海蘭泡的名字!
普京對俄屬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開發讓遠東的居民很高興,大量的俄羅斯族移民到遠東,經濟好了,有了歸屬感,領土也就鞏固了!
但是作為受害者的我們不能這樣區屈屈認輸,就算西伯利亞和遠東不能並入中國,我們也要幫助他們獨立,擺脫俄國的統治!
謝謝!
H. 總有人說東北經濟為什麼不行
到了市場經濟時代,東北經濟拼不過更具有海洋文明基因的閩浙粵地區的人,因為那邊平原少,多山地且臨海,很類似於古希臘愛琴海地區的地貌,是培養工商業思維的最佳土壤。
再加上元代以後定都北京,東南地區天高皇帝遠,即便清朝閉關鎖國,明朝後期禁海,但是廣州一代還是開放的,這就造成那個地區市場經濟思維早就開始發育了。
所以總結東北的經濟衰落,除了上述的計劃經濟的政治因素,還有宗族觀念淡泊、重工業發展所帶來生育人口少的原因,因為東北發展先於全國,擺脫農業越早的地區、宗族觀念越淡泊的地區。
(8)東北為中國創造的價值擴展閱讀:
東北經濟的發展歷程
建國後計劃經濟開展,東北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豐富,受國家重視,大量人才北上發展東北,這是東北的輝煌時期,但是這種普遍先於全國的經濟早熟。
再加上早就在民國時期濡染的開放文化,以及大量遷移人口對於陌生土地歸屬感的缺乏,總體上淡泊的宗族觀念,整體上構成了東北經濟文化大致貌相。
正因為東北計劃經濟發展的過好,使其計劃經濟思維的固化,東北市場經濟思想觀念的培養被嚴重阻礙,這說明一種文化給你帶來效益的同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會成為一種羈絆,再加上計劃經濟屬於當今世界的異類。
在北半球,由南向北人口遷移屬於政策導向下或者生存的無奈下非自然而然的遷移,而且事實也如此,歷史長河中由北向南是順向,由南向北的例子鮮有。
I. 東北三省曾創造新中國多項工業之最被稱為什麼
過去的再說沒意思了,就象有人以前是富翁現在是窮人,過去東北輝煌是因為國家把很多重要的工廠設在東北,有固定的任務所以也保證了開支和工廠的有效運營,現在都是市場經濟已經打破了壟斷,所以這種優勢就沒有了,靠政策有的東西也不是正常的,所以這種成績也就沒什麼炫耀的,現在要靠市場靠企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