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賓陽發明

賓陽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3 15:19:54

⑴ 廣西賓陽高中的簡介

踏實地,夯牢基礎。1980年,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賓陽高中正式誕生了。面對建校之初的重重困難,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師生員工發揚主人翁精神,腳踏實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75畝的荒嶺建設成為綠樹成蔭,碧草如茵,鳥語花香的花園式學校。目前,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由建校初期的一幢3層18間教室的教學樓,發展到現在的4幢公寓式學生宿舍樓,8幢教工宿舍樓,2幢教學大樓,一幢綜合實驗大樓、一幢辦公大樓和堪稱一流的學生膳廳大樓,教學綜合大樓配備了多媒體階梯教室、語音室、電腦室、各科資料室和圖書館等。今年上半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投入近50萬元更新兩間電子計算機教學實驗室,添置實驗儀器設備和電子信息技術設備,在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開課率的同時,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育的整合,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堅持每學期一次在中青年教師中開展電子計算機課件製作展示大賽。目前,中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達96%以上。教育信息化技術的加強,進一步優化了學校的育人環境,全體教師充分利用本校現有的網路設施,積極開展現代化遠程教育探索,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以人為本,創新發展。賓陽高中堅持按照建設示範性普通高中標准來辦學,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以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和教育改革實驗帶動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學校以人為本,創新發展。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從我做起,實行校務公開,做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每位領導成員既是決策者,又是教學骨幹,積極擔任學校主科教學,經常深入課堂一線,指導教研組的聽課評課活動,及時解決教研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領導班子成員的以身作則,帶出了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的教師隊伍,涌現了一批區、市、縣級的教學先進工作者和師德標兵。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62人,其中研究生班畢業8人,在讀研究生12人,本科畢業135人;高級教師41人,一級教師59人。全體教師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精心設計教案,認真撰寫教學札記和教學論文,努力研究教改課題。近兩年來,該校教師在各大學學報、省級和國家級報刊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260多篇,其中獲國家級優秀論文獎6篇,獲省部級優秀論文獎17篇。黃恩瑞、楊志英老師近年來在省級和各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28篇,其中有6篇獲省級優秀論文獎。青年教師巫繼福獲得兩項發明專利。一批中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中顯示了較強的實力,已成為本地區的學科骨幹或帶頭人。
教改興校,碩果累累。根據教育形勢的發展,賓陽高中在創建示範性高中過程中,提出頑強拼搏,教改興校的口號和一抓三改兩全的指導思想,即抓學科教育,改革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學校管理在實行校長負責的同時,還注意發揮工會、教代會的作用,凡學校的重用決策和重大問題都經教代會討論通過,保證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在學校五育教育中,該校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形成了嚴謹、求實、勤研、善導的教風和樂學、勤學、會學、好學的良好學風。近3年來,教學質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生思想品質評價合格率99%以上,優良率90%以上,體育合格率達90%以上,達標率95%以上,畢業體檢合格率90%以上。高考成績更是一年登上一個新台階。1994年以來連續10年都有新的突破,高考升學率排在原南寧地區前三名。2002年,學生考上重點線46人,本科線282人,專科線485人,其中,有2人總分超過800分,張雲安同學物理單科883分,榮獲全區第二名;有4人分數達清華、北大錄取線,文玉史被清華大學錄取;全校被各類院校錄取720多人。2003年,學生考上重點線62人,本科線238人,專科線667人,被各類院校錄取940人。2004年,學生考上重點線79人,本科線602人,突破了600大關,創造歷史新紀錄。二十多年來,賓陽高中,共為社會培養了13000多名合格人才,為各類高校輸送了10000多名優秀新生。全校有4個班被評為全區先進集體,有12人被評為全區優秀班干或三好學生,有536人次被評為地區級優秀班干、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在全區物理、化學、外語、生物競賽中,共有297人次獲獎。
一路風雨,一路艱辛,一路碩果。賓陽高中以過硬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贊譽。伴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上級黨委和各級政府的關心,有社會各界的厚愛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有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年輕的賓陽高中一定會煥發出絢麗的青春光彩,前程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⑵ 炮龍節是誰發明的

炮龍節源於何時,賓陽人說不清楚,賓陽的縣志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一種說法是,炮龍節是在清朝期間,從廣東的盧姓3兄弟傳到賓陽蘆圩鎮,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賓陽三聯社區的居民,常為「炮龍節最早就是從我們三聯社區興起的」而自豪。

⑶ 南寧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啊,最好能給我提供全面詳細的美食信息給我選擇一下,謝謝!

干撈粉:
中山路尾佳和葯房對面「皇都食府」的干撈粉十分可口
解放路老味、中山路舒記、中山路仙池的干撈粉
八仙粉:
槎路尾有一家很好吃
中山路最北邊,仙池粉店,每天從早上只賣到中午一點左右
燒鴨:
新民路快要靠近人民公園附近有一家大師燒鴨
炒螺:
南國街宮廷炒螺還不錯
水塔腳斜對面的「塔香田螺店」里的炒螺
腸粉:
古城路上有一家廣州河粉店的腸粉很吸引人
老友粉:
七星路的舒記老友粉號稱南寧第一好吃!
中山路"復記"老友粉面,味濃味精多
建政菜市旁「建政飲食店」里的老友粉、雜粉、棕子、糍粑等等,都是南寧原國營店的傳統民間小吃.
中山路「大同粉店」的老友粉味道正宗.
新民路「天助粉店」的老友粉利3.5元得一大碗
共和路萬興旁邊有一家亞光粉店,老友粉好吃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的老友粉、老友八珍粉、炒粉,價格便宜,味料夠足
共和路七醫院旁亞光
小嘟來的老友粉
粥品:
圓湖路「廣州粥王」的花魚粥、鴿子粥、麻雀粥再配上油條和小菜那是吃夜宵的好去處
馬肉粉:
新竹路朱記桂林馬肉粉可以一嘗.
七星路「富豪餅屋」旁邊一家馬肉粉,味道特別
雙皮奶和姜撞奶:
人民路南寧肥仔和中山路中山北小對面的中潤,還可以。
雙孖井的方太美食,夠甜夠滑
叉燒包:
四中旁的柏頓總店和建政路分店的叉燒包
中華路金都的叉燒包味道很不錯,就是嫌肉餡少了些.
陽光城喝早茶時總點那裡的叉燒包
步行街廣州照相館旁的美味情緣的叉燒包,0.50元一個,味道過得去.
綠豆沙或紅豆沙:
中山路的鮮甜閣的紅豆沙,綠豆沙,紅薯糖水和水圓.
壽司:
文化市場對面的稻之源,鰻魚壽司和果盤不錯。
小山原湯羊肉粉:
人民路新萬通附近也有一家,粉的湯料的確很鮮
少年宮對面和唐山路口都有一家
瓦煲飯:
中山路皇都旁的那家也不錯.
新華街水塔腳對面的富士攝影器材店樓上的
中山路和南環路交界處,有兩家,面對鋪面左手第一家味道最好.記得要一碗酸辣湯.
水塔腳斜對面的「塔香田螺店」瓦煲飯
荷葉飯:
連升甜品屋的臘味荷葉飯
建政路千色的海鮮,排骨等荷葉飯
新夢附近的半閑居
粉餃:
水街老甘飲食店的粉餃
葛村路廣電中心內的缸中缸的絞股蘭餃粉餃色澤碧綠,皮質透明嫩滑,很有特色.
石巷口,老牌粉餃店,在快意水餃餛飩旁邊
中山路尾有2家,旁邊就是岔路那家好吃點,粉餃和鴨血都很不錯
甩餅:
紫雲軒的牛肉甩餅
園湖路的金大陸的印度甩餅
燒烤:
中華路體校對面,有一家"黃英記燒烤店"
南鐵的劉記燒烤雞爪最好吃
江南圖書館右邊的"大頭勇燒烤",那烤雞腳特入味特脆!
野礦廠斜對面有家烤青口螺的,3元10個
南鐵文化宮周圍O記烤魚
建政小巷裡的O記烤魚
中山路仙池飯店對面O記烤魚
七星路一醫院對面的小福樓,那裡的烤青口螺,排骨,雞腳,芋片不錯
中山路西一里路口那家小賣部前的那家燒烤青口螺特好吃
石巷口水餃店對面的王八燒烤攤,烤雞腳好吃
南寧小嘟來的烤雞翅,排骨和鵪鶉
青山路三中對面的辰日韓國料理店的燒烤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那裡的醬料很香.
錦華酒店2樓的椒鹽鴨下巴
紫雲軒的烤鴨下巴也可以,有干濕兩種
石巷口有一個叫崩牙英的燒烤攤
新竹路和鯉灣路交叉路口的粉之都門口的青口螺(加酸料烤那種)味道很好,不過要晚上11點才有
捲筒粉:
民族大道花鳥市場內的「越南妹小食檔」,那裡有多種越南風味小吃,如:雞肉粉、肉糕粉,春卷等
建政路小巷有一家的也不錯
古城路夢之島對面天河飲食還不錯
狗肉:
雙擁路1號怪味樓的馬車六的羊肉狗肉乾鍋
民主園湖路和建政路口的玉林美食城
航洋的狗肉或兔肉乾鍋不錯,不過上周又去了一次,覺得味道不如修路前好.
芋頭:
桂林肥仔的芋頭夾
南寧小嘟來的芋絲餅
人民路南寧肥仔的芋頭角,是那裡的招牌
漢斯的拔絲芋頭
中山路皇都的芋蓉蛋
陽光城旁雨石閣的肥肉裹芋片
陽光城的欖仁芋頭餅10元4個,想起來讓人流口水豬腳粉和腐竹排骨粉: 衡陽西路南鐵一中那條巷口的溫記粉店的豬腳粉,還不錯
舊夢古城路的天河粉店粉店旁的大門也有一家溫氏的記腐竹排骨粉
牛巴粉:
中山路的昌記玉林風味(不過我每次去都會單獨要一小碗牛肉丸,湯又鮮又濃)
七星路的肯德基後德天桃路也有昌記德分店和平商場的都不錯
雲吞:
和平對面有家南寧老牌雲吞
中山路的玉林風味的雲吞加點牛肉丸才好吃.
石巷口那家水餃店也有雲吞,雲吞本身的味道一般,就是雲吞的湯很鮮
建政路三品王旁邊的福建沙縣小吃餛飩王的湯是蝦味的,餡又脆又鮮
萬隆旁的北寧街小巷也有一家雲吞王分店,吞王和餛飩王都是同一家人開的
牛雜:
步行街的銀絲巷.
南國街的蘭姐,覺得醬料不如銀絲巷的好
舊機場路上的王府牛雜
新竹路口邊的清香園的味道也很不錯,不比蘭姐的差
牛扒:
建政路千色的招牌牛扒和民族大道的新華大酒店的金牌牛扒很有符合南寧人的口味,嫩而不膩.
蛋撻:
新民路公安廳對面的美點總店的不錯
半閑居
人民路南寧肥仔的蛋撻
建政路的伯頓下午4點前
鴿:
紫雲軒的茶香鴿
園湖路的金大陸的烤乳鴿
灣仔味的還可以,不過覺得師傅烤得偏濕.
紅蘿卜酥或榴槤酥:
灣仔味
人民路的南寧肥仔
新夢斜對面的半閑居
海鮮仔的榴槤酥覺得最好,入口即化的感覺
南瓜餅:
陽光城的不錯,甜而不膩.
東葛路延長線的金陵春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南瓜餅
園湖路的金大陸的味道還好,其他分店的不值一提.
蓮藕餅:
中山路皇都的蓮藕餅號稱一絕.
老友炒粉和粉蟲:
陽光城旁的雨石閣總店的滑而不膩,清爽開胃,其他分店的不如總店的好
中山路鮮甜閣斜對面的美食佳的還不錯
北湖路大阪樓橋頭的粉店,炒粉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 炒粉
螺絲粉:
裕豐後門的品螺香(最近已搬到萬隆旁的食通天裡面)還可以
建政路南寧十四中斜對面的「寧寧柳州螺絲粉」店,經營了13年,味道正宗
星湖路科技廣場旁藝術學院後門的小巷裡,有家螺螄粉,經常排隊很長的
農院路西一里化工學校門邊的柳盛,在西大裡面也有一間(燒腸粉做得也很好)

⑷ 賓陽中醫院是否有無痛可視人流

從胎兒的角度看人工流產,那慘痛是無以言狀的,這無辜的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見到父母一眼,就在機械手術下被絞得粉碎而化為血水。胎兒在7周的時候胎兒已經有心跳,通過B超可以測出來,你可以看看胎兒0-40周的成長過程。胎兒也有感覺、有意識、知道疼痛,胎兒也是一個小生命,在人流的過程中胎兒也會因為疼痛而蜷起身體,...非常殘忍,紀錄片《無聲的吶喊》就記錄人流過程中胎兒痛苦掙扎的畫面。一個孩子因為父母的放棄,被攪成血水,再被排出來,慘狀可能言喻,這個小生命能沒有對父母的怨恨嗎?很多人相信人流會遭報應的,人流後會事業不順,家庭不和,生病,遭遇橫禍,都是人流的報應啊,網上有很多例子,你可以自己查的,不可不信啊。 兒女跟父母有很深的緣分,沒有緣絕不會成為你的兒女。如果只想到拿掉小孩,圖自己一時的方便和輕松,依照生命反作用力的原理,這代價必定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報給你。那些舍棄自己親骨肉的,也必舍棄自己的福報,並且還會招感短命、多病的業報。民間有句話:「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指的就是被人流的孩子,他們都是很可憐,孤苦無依,像個流浪兒一樣四處流浪,沒有住所,沒有親人,沒有食物,會每天孤單地喊媽媽,那種悲傷的聲音如果孩子媽媽聽到了會心碎的。人流和不正當的男女關系所帶來的陰氣是最重的,你想想這個後果多嚴重!有許多人因為無知犯了這個錯誤,造成了終生的痛苦:如不孕、各種疾病纏身、命運坎坷。。。 許多人認為人流是嚴重違反宇宙自然意旨的事,冥冥之中自然有感應。而且世界上大多數民族都相信有嬰靈的存在。嬰靈就是人流小兒的靈魂。據說,一個生命能投生為人是很難的事,當這個魂神好不容易進入母胎,成為一個人形,而竟然被輕易而且殘忍地攪碎吸出,嬰靈哀怨不去,總是追擾著母親和父親,他們在多維空間中有能量進行破壞,這是人流婦女萬事不如意的根源。每一個胎兒都有生命,人流是殺害生命,而這生命在你腹中,是你自己的骨肉,你忍心嗎?所以絕不可人流,不要干罪惡傻事; 真誠地希望每一位年輕的女性能三思而行,不管面臨的是怎樣的情況,都應該將孩子生下來。孩子將來聰明、可愛、漂亮又孝順,你對孩子的一片憐愛之心以後將會得到回報。 人流對女人危害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危害,最嚴重的是人流已經成為很多女人一輩子不如意的根源呀。請您把孩子生下來吧。人流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卻可能造成很多女人終生的不幸!為了你們自己也不要墮胎啊!

⑸ 賓陽尖峰網吧各區收費是多少

地址:都市花園大門斜對面

試業期間1元/小時:晚上12時——中午12時2元/小時:中午12時——晚上12時
2元+1個餐巾紙外殼=3元網費(不退卡)

會員.每天3小時免費中午.11點——12點下午.6點——7點晚上.11點——12點

⑹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閱讀全文

與賓陽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