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為什麼會發明聽診器

為什麼會發明聽診器

發布時間:2021-08-13 14:00:05

A. 聽診器是如何發明創造出來的

我們經常體檢,現在常用的檢查內臟的簡便儀器是聽診器。它有一個「盒子」,是涼涼的金屬製品,用來貼在想診斷的部位,有兩根長長的管子掛到醫生的雙耳,就像聽錄音機時的耳機。如果帶上它,可聽到肚子內部的聲響。據說,有一位醫生,他是間諜。後來被當地反間諜機構查出來,當搜查他的竊聽器時卻沒有找著。原來這個醫生用他的聽診器靠近在牆上,用來偷聽屋內情況,如果人們在交談,自然可以聽得很清楚。在聽診器沒有被發明出來以前,醫生診斷病情用的基本上是一種方法,傳統的搖動或用耳朵直接聽。如果診斷胸膜炎,就要去搖動病人的身體,時而把耳朵貼在胸腔上聽。這種辦法很麻煩而且又不十分准確。況且還很不方便,比如說男女之間,就較為麻煩。一個偶然的游戲,刺激了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發明。據說在1809年,法國醫生雷奈·利奈克斯在巴黎。一天,天氣很好,他在廣場上散步。一群孩子在做游戲。廣場邊上有一根很粗很圓的大木頭,被刨了皮不知要做什麼用。一個孩子在木頭的一邊,耳朵緊緊地貼在木頭的截面上,在認真地聽著什麼。忽然他高興地喊了起來:「聽到了!我聽到了,你敲了6下!」利奈克斯循著孩子的目光看去,木頭的另一端也有一個孩子趴著。於是,他走過去看他們究竟在干什麼。只見孩子的手裡拿著小釘子。他問到:「親愛的孩子們,能告訴我你們怎樣玩嗎?」這幾個小朋友做示範給他看。原來很簡單,不過是一人敲一人聽而已。利奈克斯於是伏在木頭的一端,他聽到了清脆的敲擊聲。突然,他想到了什麼,眼睛一亮,說:「這下好辦了!」利奈克斯迅速回到了醫院,恰好有患者來檢查。他於是卷了一個紙筒,用耳朵貼近一端,另一端去聽病人的心跳及呼吸,比早時清楚一些,他高興極了。從此,利奈克斯按照這個模糊的思路開始試驗。他找來各種材料,不同種類的木頭,不同種類的金屬,空心棒、實心棒,等等。經過試制,利奈克斯做出了「胸部檢查器」,就是現在聽診器的雛形,是用橡膠管做成的並且帶了兩個喇叭狀的聽筒。利奈克斯發明了聽診器,可以比原來清楚許多倍地聽到胸腔與腹腔的聲音。但是聲音各不相同,不同的位置不一樣,一樣的位置每個人也不盡相同,至於怎樣確定病因,則是診斷學上急於解決之事。利奈克斯認真研究,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悉心記錄各種資料,歸納總結出疾病所對應的聲音以及一些誤診情況。1819年,利奈克斯發表了專著《心肺病與聽診法》。這樣,聽診器與診斷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從此,聽診器成為初步診斷方便、快捷且實用的工具。1826年,利奈克斯染上結核病,不幸逝世,年僅45歲。

B. 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聽診器的發明至今已有近兩個世紀的歷史,但在兩個世紀之前的長達1500餘年的時間里,醫生在沒有聽診器幫助的情況下,只能採用一種直接聽診法。也就是,醫生取一片布鋪放在病人身體有病的部位上,然後把耳朵貼上去聽。雖說這種診斷辦法也曾診斷出了一些疾病,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它既不衛生,也不方便,聽音效果還難於准確辨別,而且,不是人體所有部位發生的病變都能用直接聽診法聽出來的。為此,人們特別是醫生們都在努力尋找一種科學實用的聽診器械。

200多年前,奧地利有位醫生臨床實踐中根據聲音判斷胸腔內器官的健康狀況。當時,許多醫生都不相信這一說法,法國醫生雷納克卻記在心裡。

一天,雷納克帶小女兒去公園玩蹺蹺板。孩子玩夠了就將自己的耳朵貼在蹺蹺板的一頭,叫爸爸用手指在另一頭敲鼓點給她聽,雷納克的鼓點節奏越敲越輕,連自己都幾乎無法聽清了,可小女兒卻越聽越入神,還說敲得很好聽,拉衷奈克覺得很奇怪,就叫女兒敲,自己聽,聲音果然清晰。他高興地大聲嚷起來:「有了,有辦法了!」

原來,幾天前一位貴婦請他看病,因不宜用耳朵直接貼附其胸部來聽診,故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檢查結果,使雷納克很著急,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女兒的聲音游戲啟發了他,第二天,雷納克在醫院的門診部拿起一張紙,把它捲起來,用一根線綁上,形成一個中空的喇叭筒,然後把它放在患者的胸口聽心臟跳動的聲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

此後,他又做了許多次相關實驗。由於他擅長用機床車木頭,便用雪松和烏木製作了一個木頭筒,筒長30厘米,外徑3厘米,內徑5毫米。這個圓筒由兩節合成,便於醫生攜帶,這實際上就是木製的單耳式聽診器。雷納克將它命名為「胸部檢查器」,由於它的形狀像一隻笛子,於是人們又將其稱為「醫者之笛」。不幸的是,雷納克本人在發明了聽診器後不久就患上了肺病,在1826年去世了。

雷納克在世的時候,他對肺病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了有關資料,撰寫了一本影響深遠的醫學巨著,使人類的臨床醫學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雖然如此,雷納克卻受到了他的同鄉布魯賽斯醫生的強烈反對,布魯賽斯曾推廣利用水蛭吸血的辦法給人治病而導致了許多患者的死亡。布魯賽斯譏諷雷納克的書是「一堆無可爭辯的事實和毫無用處的發現」。後來,人們在雷納克發明的基礎上繼續前進,逐步改製成了現代臨床醫生所廣泛使用的雙耳聽診器。當醫生聽診時,再也不用經歷雷納克的尷尬遭遇了。

C. 聽診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於病人的胸部,傾聽診器聽了一陣,驚喜地發現,可以聽到病人胸部內的聲音了。

經過多次試驗,試用了金屬、紙、木等材料不同長短形狀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後改進製成了長約30厘米、中空、兩端各有一個喇叭形的木質聽筒。由於聽筒的發明,使得林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林奈剋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林奈克設計的單耳聽筒。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筒是一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復式聽診器」,能更准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D. 聽診器發明的背景是什麼

聽診器的發明其實和一位醫生的「不好意思」有關。1816年,有位叫拉埃克的醫生在給女病人回看病的時候,答需要聽心臟和胸腔的聲音,但是他又不好意思把耳朵貼近女病人的胸部,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到一疊紙,捲成管狀,然後把紙管放在女病人的胸部,在另一端傾聽。這件事情啟發了他,之後他就用木頭製作了一個長約23厘米、粗4厘米圓管狀的聽診器。1850年,橡膠管聽診器取代了木製聽診器。

E. 聽診器是怎樣發明的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醫生和病人的游戲,扮醫生的小朋友都會煞有介事地用道具當作聽回診器來給「病答人」診斷。

聽診器的發明其實和一位醫生的「不好意思」有關。1816年,有位叫拉埃克的醫生在給女病人看病的時候,需要聽心臟和胸腔的聲音,但是他又不好意思把耳朵貼近女病人的胸部,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到一疊紙,捲成管狀,然後把紙管放在女病人的胸部,在另一端傾聽。這件事情啟發了他,之後他就用木頭製作了一個長約23厘米、粗4厘米圓管狀的聽診器。1850年,橡膠管聽診器取代了木製聽診器。

F. 聽診器是怎麼發明的

聽診器來的發明人是19世紀源法國臨床醫學家雷奈克。有一次,他為一位年輕的女性病人看病,因為性別與年齡的因素,他不能直接將耳朵貼在病人胸部,通過聽診來取得有助於診斷的體征材料。雷奈克由此發明了木質聽診用具,這是一種中空的直管,長30era,口徑0.5cm,為了便於攜帶,從中部分為兩段,有螺紋可以旋接。雷奈克將之命名為聽診器。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後來,雷內克醫生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確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單管聽診器,效果更好。單管聽診器誕生的年代是1814年。由於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內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發明了雙耳聽診器,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診器是一個中空鏡狀的圓錐。卡門的昕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如今醫師們普遍愛用的就是這種聽診器。

G. 聽診器的產生歷史誰知道聽診器是怎麼發明

1816年的一天,巴黎醫學院教授雷奈克在檢查一位患心臟病的年輕婦女時,由於病人太胖和羞版怯,將耳朵靠近她的胸部,也聽不權到心跳聲.機智的雷奈克突然想起聲音經過空中管道時會增大,於是他用一張紙捲成管狀,一端放在病人心臟部位,然後傾聽紙管的另一端.事後他回憶說:當時既驚詫,又喜悅,我聽見心跳聲,而且比過去聽過的要更清晰.為了更方便地使用這種方法診斷病情,他自製了一個木質的聽診器.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發現最適合做聽診器的材料,是各種輕質木材或藤.此後,聽診器就成了診斷肺部疾病的一種重要工具.雷奈克的專著《間接聽診法》在1819年出版時,出版商隨書贈送一個聽診器.在這本書中,雷奈克詳細地記述了診斷了水泡音與輕羅音-經由聽診器所得的心與肺的聲音.

H.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

聽診器效應常見於入耳式耳機,即耳塞線或者單元處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氣摩擦,產生的振動通過耳塞線直接(入耳的線一般硬度大些,有利於傳導振動)傳遞到耳道內,產生讓人很不愉快的聲音。

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會發明聽診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