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文物內涵

創造文物內涵

發布時間:2021-08-13 13:54:53

創造的最核心內涵是產生新的什麼和什麼

創新復精神的內涵:創新精神屬制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范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什麼是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願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
終身學習的意義: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Ⅱ 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是什麼

首先提醒一下,「歷史文化遺產」提法不周全,所以請允許我按照國際慣例為您解釋一下所謂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定義與標准

一、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給人類的居住環境和文化遺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為了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於1972年倡導並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主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於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後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種類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聯合國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義務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自然景觀,提供下列保護:(一)不分國籍,都受到聯合國成員集體保護.戰爭情況下不得列入攻擊范圍。(二)提供本國所不具備的專家、技術、儀器等幫助。(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准與要求

(一)文化遺產的定義《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對文化遺產的定義有文物、建築群、遺址三條,其中"遺址"的定義是: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的地區。

(二)文化遺產的評審標准

1、申報項目自身價值 (1)代表一種獨特的成就,一種創造性天才的傑作。(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萊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品。(3)能為一種已經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4)可作為一種類型建築群或景觀的傑作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的作品。(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是處在不可挽回的變化之下.容易損毀的地址。(6)與現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化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關聯,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實物。

2、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保護該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該遺產項目環境的協調及對不協調狀況的克服程度。

四、申報渠道和程序向國際社會申報世界遺產是國家行為。

總協調機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推舉出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世界遺產中心兼任其秘書處,處理日常事務。世界遺產委員會是政府問機構。為確保世界遺產工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其相關事項要建立在獨立的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保護世界自然資源聯盟"和"國際文物修復研究中心"研討、論證的基礎上議決。其中,審定新的世界遺產,主要要經前兩個非政府間機構進行專業考察和綜合論證。文化遺產的考察論證一般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進行。我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是國家文物局。報送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要報請國務院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運作方針規定,締約各國應將本國今後5-10年擬申報世界遺產的單位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通報世界遺產中心備案。然後,每年(殷墟為2002年)的元月底,按照統一規定的嚴格格式和內容將本國自認為條件已經完全成熟的預備項目正式申報文本(包括文字、圖紙、幻燈、照片、錄像或光碟等)送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遺產中心將把有關材料轉達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在當年夏秋之際,由相關的專業咨詢機構進行考察和論證,並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殷墟為2003年)的4月份召開一次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新的(上一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提出建議16月份,世界遺產委員會全會投票表決,選出新一輪世界遺產。程序規定,一旦申報失敗,在近年內不得再次申報,如再次申報.極其困難。

五、目前中國世界遺產工作現狀

現在,世界上有162個國家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有690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於1985年成為該公約締約國,雖起步較晚,但卻後來居上。自1987年我國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產以來,至今已有27個世界遺產項目,遺產數目排在義大利、西班牙之後,位居世界第三。中國27處世界遺產中,有20處文化遺產3處自然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Ⅲ 文物的含義

文物,舊為禮樂、典章制度的統稱。《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現在人們多把古代遺留的東西稱為文物,但對於究竟什麼是文物,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現代漢語詞典》稱文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築、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種藝術品。」《辭海》中對文物的解釋是:「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一般包括:(1)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重要人物有關的、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等:(2)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3)各時代有價值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4)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舊圖書資料;(5)反映各時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條,對保護文物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受國家保護:(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四)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文物保護法》第二條同時還規定:「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到國家的保護。」在《文物保護法》上述規定中,十分明確地指出了國家保護文物的范圍。我們認為,國家保護文物的范圍,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內容。由此,我們可以明確以下幾點:第一,文物一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三個方面的價值。具體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個方面的價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價值,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文物。第二,文物應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實物。不具備這一點,也不宜作為文物保護。第三,國家保護的文物具有廣泛性,應是反映歷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實物。各個方面的文物之間具有廣泛和密切的聯系。只有全面保護各個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價值不受損害。至此,我們可以對什麼是文物作出回答。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也可以說,它是歷史上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遺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文物定級標准一、一級文物1、反映中國各個歷史時期與生產關系及其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關社會歷史發展的代表性文物。2、反映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科學發明創造的代表性文物。3、反映各民族社會歷史發展和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代表性文物。4、反映歷代勞動人民反抗經濟剝削、政治壓迫,以及有關著名起義領袖的代表性文物。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來和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6、反映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反抗侵略的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7、反映歷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及歷代著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8、反映各民族生活習俗、文化藝術、工藝美術、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別重大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9、中國古舊圖書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本。10、反映有關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重大事件和傑出領袖人物的革命實踐活動,以及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國際主義戰士的代表性文物。11、反映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及其有關重大歷史事件、領袖人物、著名烈士的代表性文物。12、反映有關中國各黨派、團體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愛國僑胞及社會知名人士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13、其他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國內外代表性文物。文物分類法分類是根據不同標准,對文物的同與異集合成類的過程。文物的分類方法較多,主要有時代分類法、區域分類法、存在形態分類法、質地分類法、功用分類法、屬性(性質)分類法、來源、價值分類法等等。我們將在以後分類進行闡述。可移動文物共分為以下26大類:青銅器 玉器 陶瓷 金銀器 錢幣 雕塑 書畫 漆器 傢俱 科技文物 銅鏡 古籍善本 璽印 竹木骨角雕刻 織綉 甲骨 文房四寶 紫砂器 古董鍾表 景泰藍 鼻煙壺 宣德爐 磚瓦 寶石 扇子 雜項 文物史跡共分為以下12大項: 人文初始 歷史古都 名城攬勝 沙場秋風 科技傑作 萬里長城 建築精華 園林藝術 宮觀寺堂 帝陵名冢 直面真品 名人遺蹤 時代分類法是以文物製作的時代為標准,對文物進行分類的方法。任何文物都產生於一定的時代(年代),沒有時代的文物是不存在的。有的文物由於流傳及本身原因,時代一時尚難判明,這應屬對文物的認識問題,和文物必產生於特定的時代是不同的問題,不能相提並論。文物均有產生的時代,這是文物按時代分類的依據。把同一時代的文物集合一起,把不屬於該時代的文物剔出來,分別集合到與其時代相同的組內,從而可將不同時代的眾多文物,以其產生的時代區別開來,達到歸類的目的,為進一步研究各個時代的文物打下基礎。在按時代分類時,要注意我國在時代劃分方面的情況,如歷史時期的文物,在古代一般按朝代劃分,不是按紀年劃分,當然在研究某一件文物時,要盡可能了解它的絕對年代,在分類中,一般只考慮它的相對年代。因此,古代文物,一般分為夏代文物、商代文物、周代文物、秦代文物、漢代文物、魏晉南北朝文物、隋代文物、唐代文物、五代十國文物、宋代文物、遼代文物、金代文物、元代文物、明代文物、清代文物。其中周、漢、魏晉南北朝、宋等時期的文物,還可以歷史朝代詳細劃分。在歷史時期之前的文物,即史前文物,一般分為舊石器時代文物和新石器時代文物。如果再細分,各時代文物還可再劃分出早、中、晚期,從研究角度來說,這也是有利的。古代以降的文物,一般統稱為近代現代文物。

Ⅳ 中國創造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創造就是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而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Ⅳ 一件文物歷史文化內涵定義指的是什麼,包括什麼方面

世界文化遺產的定義與標准

一、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給人類的居住環境和文化遺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為了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於1972年倡導並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主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於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後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種類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聯合國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義務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自然景觀,提供下列保護:(一)不分國籍,都受到聯合國成員集體保護.戰爭情況下不得列入攻擊范圍。(二)提供本國所不具備的專家、技術、儀器等幫助。(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准與要求

(一)文化遺產的定義《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對文化遺產的定義有文物、建築群、遺址三條,其中"遺址"的定義是: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的地區。

(二)文化遺產的評審標准

1、申報項目自身價值 (1)代表一種獨特的成就,一種創造性天才的傑作。(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萊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品。(3)能為一種已經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4)可作為一種類型建築群或景觀的傑作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的作品。(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是處在不可挽回的變化之下.容易損毀的地址。(6)與現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化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關聯,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實物。

2、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保護該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該遺產項目環境的協調及對不協調狀況的克服程度。

四、申報渠道和程序向國際社會申報世界遺產是國家行為。

總協調機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推舉出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世界遺產中心兼任其秘書處,處理日常事務。世界遺產委員會是政府問機構。為確保世界遺產工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其相關事項要建立在獨立的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保護世界自然資源聯盟"和"國際文物修復研究中心"研討、論證的基礎上議決。其中,審定新的世界遺產,主要要經前兩個非政府間機構進行專業考察和綜合論證。文化遺產的考察論證一般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進行。我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是國家文物局。報送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要報請國務院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運作方針規定,締約各國應將本國今後5-10年擬申報世界遺產的單位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通報世界遺產中心備案。然後,每年(殷墟為2002年)的元月底,按照統一規定的嚴格格式和內容將本國自認為條件已經完全成熟的預備項目正式申報文本(包括文字、圖紙、幻燈、照片、錄像或光碟等)送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遺產中心將把有關材料轉達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在當年夏秋之際,由相關的專業咨詢機構進行考察和論證,並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殷墟為2003年)的4月份召開一次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新的(上一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提出建議16月份,世界遺產委員會全會投票表決,選出新一輪世界遺產。程序規定,一旦申報失敗,在近年內不得再次申報,如再次申報.極其困難。

五、目前中國世界遺產工作現狀

現在,世界上有162個國家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有690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於1985年成為該公約締約國,雖起步較晚,但卻後來居上。自1987年我國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產以來,至今已有27個世界遺產項目,遺產數目排在義大利、西班牙之後,位居世界第三。中國27處世界遺產中,有20處文化遺產3處自然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Ⅵ 秦朝的墓葬出土了很多鳥形文物,這裡面有哪樣的內涵

秦文化是歷代秦氏先祖和秦族人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後來秦國統一六國,秦文化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大一統的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今天秦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支來源、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可以從歷史文物和文獻中來探索、復原秦文化的本來面貌。在諸多秦文化相關歷史文物中,鳥形文物備受矚目。秦人認為其祖先來源於玄鳥,因此創造出諸多形態各異、製作精美的鳥形文物,後來發展成鳳鳥的形態。

秦文化鳥形文物種類眾多,其源於東夷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作用,從秦、商具有相同的祖先出世傳說、結合文物形態來看,秦文化鳥形文物受商文化的影響最大,可以看作是新石器到歷史文明時期各種動物、尤其是鳥崇拜的延續與繼承。秦文化鳥紋文物從圖案反映出的形象來看,大體有鳳鳥、鷙鳥、鴟鳥、金烏等幾種,來源於鷂鷹、烏鴉、雄雉雞、孔雀等鳥類。

秦文化鳥形文物繁榮於東周這個思想解放的時代,是文化藝術和人的審美意識從原始宗教的桓精中解放出來,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鳳鳥紋逐漸演變成為西漢朱雀紋,最終成為四靈神獸之一,是國家級的重要神靈。鳥形文物的平面、立體造型還設計影響了後世的鳥類立體雕塑、平面圖案藝術風格,後世鳥形文物多少都有一些體現。且在組合鳥形文物圖案中出現了以鳥紋為核心的圖案組合,這是鳥紋地位的上升,也是藝術的創造,為後世以鳥為核心組合的圖案流行奠定了基礎。

Ⅶ 一些文物流落在市場上或者收藏家手中,這類文物為什麼被稱為古玩呢

要了解這樣的問題,首先就是要區別文物和古玩的差別在哪裡。文物是指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古玩是古代遺存下來的文化遺存物質,包括傳世品和地下出土品。有些解釋中甚至把古玩又稱為文物,其實兩者之間是有著許多的的重疊和交錯,文物更側重於「文」方面的歷史價值,而古玩更側重於「玩」方面的玩賞價值,文物在時間概念上,更大一些,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當代的甚至是現代的。

Ⅷ 現實主義創造方法的基本內涵和及其意義

立足實際,發人深醒

Ⅸ 文物古跡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也得從多角度去思考。最基本的,文物古跡也是一筆財產。相信所有人都聽過文化遺產這個詞。簡單地說,古人留下的文化,無論是有形的古建築、古墓葬,還是不那麼有形的文化傳統、手藝,都是古人留給今人的遺產。俗一點說,這些東西「值錢」、「有用」,所以不應輕易丟棄。我們再往小一點說,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收藏舊物的習慣,無論是幼兒園時的一張照片、小學時候流行的「同學錄」,還是青年時的情書,亦或是某支用慣了的舊鋼筆。這是人們的一種通性,無論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有這樣的做法。盡管這些東西對於今天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兒時的舊照片無法作為今天的證件照、同學錄里的大多數同學也不再聯系、收情書的那個人可能早已離開,而鋼筆更是遠離了生活。但是,它們都是成長的見證,通過翻看它們,能夠回顧自己走過的路。‍‍‍‍

Ⅹ 關於文物的定義和解讀

文物是歷史發生事件中真實存在的,可以古代歷史,也可以是現代歷史。文物是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可在創造的!
我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於文物的界定也不是很詳細,文物分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除了我們熟悉的古墓葬、古器物等等,在最後結尾都是具有代表性事物。
文物代表著一定時期的文化、科技、藝術。它不一定有要幾百年、幾千年的壽命,但它要具備獨有的特點,獨有的歷史、科技、藝術價值,實現所謂的具有代表性。
(現當代也是歷史!美國把一百年以上的叫做文物,跟我們有點不一樣!)

閱讀全文

與創造文物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