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眾神之王印度劇劇情介紹
《眾神之王》劇情簡介:
該劇以濕婆的愛情為主要視角,取材諸多神話故事中濕婆的主要事跡進行講述的神話劇,眾神之王顧名思義,在本劇中指濕婆。講述了大齡宅屬性剩男濕婆被親友團花樣逼婚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圍繞濕婆夫妻及其親友展開,涵蓋了印度神話中很多著名典故,具有豐富的印度神話元素,如三相神,因陀羅,阿修羅,火祭,等等……是了解印度文化,尤其是神話的一個好平台。
(1)達剎創造不完整擴展閱讀
《眾神之王》是印度神話劇 DEVON KE DEVMAHADEV,英文簡稱DKDM ,中文譯名《眾神之王》,全劇共820集,每集約20分鍾。由Nikhil Sinha、Manish Singh、Govind Agrawal執導,Mohit Raina等主演。
濕婆,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Monit Roy在這部電視劇里扮演了27個不同的角色。薩蒂,薩克蒂女神轉世,達剎之女,濕婆之妻。
毗濕奴,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濕奴即是「維護」之神。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
『貳』 求!有誰知道閻王的故事(關於把握時間)
在佛國神仙中,分管陰間地獄的最高首長是地藏菩薩。地藏受釋迦囑托,在釋迦寂 滅而彌勒下世前的這一段「無佛時間」里擔當教化六道眾生的重擔,等於是「代理佛」 。釋迦又任命他為幽冥教主,管理陰間事務。地藏受重任,在佛前立下誓願:「地獄未 空,誓不成佛!」地藏的精神可謂非常崇高。但因六道輪回永無休止,地獄看來是空不 了的,地藏通過度盡六道的方式成佛勢必成空;但因其精神可嘉也與佛無二致了。 地藏的職位太高,管的事情也太多太雜,因此,具體處理陰問地獄的工作,就交給 閻王行使。 閻王,為二十諸天之一,是一位護法神,梵文Yamaraja的音譯,亦譯作「焰摩羅王 」、「焰摩」、「閻魔王」、「閻羅王」、「閻羅」等。 在古印度神話中,閻王就是管理陰間之神。創造萬物的始祖大梵天的兒子達剎與大 梵天的女兒毗里尼結為夫妻,生下女兒阿底提,阿底提的兒子毗婆薩婆與侄女菩拉尼尤 結為夫婦生下雙胞胎——女兒閻密、兒子閻摩。這兩兄妹開辟了通往地府之路,成了陰 間的主宰。死者的靈魂都是沿著這一對兄妹開辟的道路去陰問,兄妹二人管理著陰間地 獄,兄治男犯,妹治女犯,在梵文中,「閻王」有「雙王」的意思。久而入之,閻王演 變成了閻摩一人,雙王變成獨裁了。 佛教收編了一大批婆羅門的神祗,閻摩被收編後,職位不變,仍繼續管理陰間事務。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閻王的形象逐漸漢化,最終由中國佛教徒創造出「十殿閻王」 代替了這位閻摩,或者可以說閻王在中國的事務就由「十殿閻王」代行了。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閻王的形象逐漸漢化,最終由中國佛教徒創造出「十殿閻王」 代替了這位閻摩,或者可以說閻王在中國的事務就由「十殿閻王」代行了
『叄』 阿底提的傳說
阿底提是生主達剎的女兒,至高無上的創造神大梵天的孫女,無限女神。她嫁給了大梵天的長孫,生主摩利支的兒子迦葉波,生下了印度神話的12天神,並繁衍成神族。她的兒子包括勇猛的雷神因陀羅,日神蘇利耶,水與法律之神婆樓那,道路之神普善等。
女死神則是另外一個故事,話說世界上的人一開始都不死,大地的負擔日益加重,大地女神就去哀告大梵天,大梵天想不出辦法,就憤怒的從全身噴火,幾乎要毀滅世界,後來眾神來乞求大梵天慈悲,大梵天就把全身的怒火合成一個有著紅色眼睛的女神,就是女死神。大梵天給她的任務就是讓眾生有生有死。
『肆』 羅喉計都是誰
羅睺和計都都屬於印度天文學與占星學九耀中的四餘星之一。印度天文學將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叫做羅睺(Rahu),也就是日食。升交點叫計都(Ketu),也就是日食。印度占星術認為羅睺、計都能支配人間的禍福吉凶。
按照古印度敘事詩《摩訶婆羅達》(Mahabarata)中所言羅睺計都是來自印度神話的阿修羅,能引起日食、月食。有傳聞說,羅睺的上半身化成黑暗星,下半身仍維持多條龍尾的形態在宇宙中流竄,成了擾亂天際之星,也就是彗星,古印度稱為計都「ketu」也是這個意思。無論是印度占星術中還是在佛經中羅睺、計都都是凶星。
相傳羅睺是「達耶提耶王毗婆羅吉提」與「達剎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被稱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護神;他有四隻手,下半身有很多龍尾,性格很殘暴,喜歡到處做壞事。
他外公達剎是印度教之神,被稱為梵天之子、生主之首,受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的崇拜。據說,他是他有五十個女兒,十個嫁給達磨,十三個嫁給迦葉波,成為天神、惡魔、飛鳥、蚊及一切生物之母,其餘二十七個女兒嫁給了月亮,而變成二十七個星座。
辛悉迦是達剎之女,嫁給了生主之一迦葉波。按照傳統說法,迦葉波是參與創造世界的神,同時也是眾生之父。天神、阿修羅、天女、龍蛇、鳥、妖魔(羅剎和畢舍遮)、小鬼(夜叉和緊那羅)以及人類本身都是他的後代。
也有傳說辛悉迦是羅剎女(女妖),曾和猴王哈奴曼的戰斗,哈奴曼故意讓她把自己吞進肚子里,然後又破肚而出,感覺類似鐵扇公主和孫悟空的故事。
羅睺最主要的傳說故事就偷甘露,被毗濕奴大神砍下了頭和手臂。迦葉波和阿底提(達剎之女)生火神阿耆尼和阿底提耶諸神,包括因陀羅與毗濕奴。所以毗濕奴和羅睺實際上是「血緣很近」的兄弟。
毗濕奴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是保護之神,與破壞之神濕婆並稱是印度教兩大主神。在印度教中天神與阿修羅也要經歷六道輪回,並非長生不老之身。
當年毗濕奴與阿修羅斗爭了上千年,終於暫時講和。兩家合議攪動大海,獲取海底的長生不老之水。
毗濕奴大神變成巨龜潛入海底,其他神魔將曼陀羅山壓在海龜背上,把婆蘇吉蛇纏在山腰
以山做攪棒,蛇做繩索,攪拌著海。
正當天神與阿修羅攪乳海以制不死之水時,羅睺阿修羅喬裝改扮混在天神隊伍里偷喝不死甘露,結果被日神蘇利亞和月神索瑪發現,向印度大神毗濕奴打了小報告
毗濕奴當即用神盤砍下了羅睺的頭和手臂。但當時羅睺已經喝了不死之水成為不死之身。於是他的上半身變成了黑暗之星,為了報復日神與月神打小報告,他就經常吞噬太陽和月亮。
《觀佛三昧經》中有個傳說與《琉璃》里內容很相近。
阿修羅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
天地剛形成之後,有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因「水精」入身生了一枚肉卵。經過了八千年,肉卵終於生出一個女怪,身長有如須彌山,有一千隻眼睛、二十四隻腳,頭、嘴、手數量都是九百九十九,樣貌怪異可怕,她就是阿修羅始祖。
『伍』 誰知道印度四寶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 古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位於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中亞地區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陸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區)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於公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統治印度西北部的坦叉始羅城以西的地區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來自歐洲東南部的巴爾乾地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印度神話的源頭來自一個叫「梵天」的人物,與中國神話里的「盤古」極其相似,他在混沌天地金黃色的蛋中誕生,將蛋殼一分為二,上半部為天,下半部為地,在天地之間安排了空間,確定東南西北方向,和年月日時概念。梵天是萬物的始祖,在東南亞佛教國家裡,有一尊四面佛,就是梵天的本尊,尤其在泰國,擁有無數信徒、其中不泛許多港台明星、如劉嘉玲夫妻、謝賢一家等。
梵天創造了萬物,但是卻沒有創造一個女人出來和自己結婚、生兒育女,他的眾多兒女都是從身體某部位變化出來,並且在梵天孫子那一代分成了正邪兩派,一派是天神,另一派是阿修羅,一直戰爭數千年之久。日本有一部《天空戰紀》漫畫,故事背景就是天神與阿修羅之間的戰爭。
幾乎無法確定梵天究竟有多少個兒女,據現在資料整理,有名有姓的兒子有十七個,女兒有三個,衍生出來的孫子、玄孫、曾孫則更多,形成一幅大大的家族關系圖,而且關系錯綜復雜。可能古印度人沒有亂倫的概念,或者上古時代實在是人口稀缺,數來數去就是那幾十號人,而且全是梵天的親戚,所以梵天的兒女們經常搞同親通婚,如梵天有一個女兒叫毗里妮,她嫁給了七兒子達剎、然後這夫妻倆有十三個女兒嫁給了梵天的大孫子迦葉波。達剎其中有一個女兒叫薩蒂嫁給了梵天的第九個兒子魯德羅(哥哥成了弟弟的岳父,比日本人的關系還要亂)。
據考證,梵天家族的神話傳說有一部份影響到東西方,演變成本土神話。如梵天孫子太陽神毗婆薩婆有三個兒女:閻摩、閻密、摩奴。閻摩是第一個死去的凡人,他開辟了通往地府之路和閻摩地府。他的故事應該是中土閻羅王的藍本。而記載印度人生活法規之基準,緬甸之佛教法典,鼎鼎有名的《摩奴法典》即是託名摩奴所著,一直到今天,巴里島仍在實際應用。
佛教故事大多源於古印度
『陸』 在巴比倫神話故事中,誰開創了世界a、梵天b、耶和華c、馬爾都克d、達剎
C馬爾都克 被譽為 暴風雨之子
『柒』 閻摩和阿底提有什麼區別
樓主在哪本書上看到噠?
閻摩是印度神話中的死神,是亡靈的審判者。他是太陽的兒子,第一個死去並到達天神世界的人。他住在地下,都城叫作閻摩城。他的宮殿前的道路上有兩條狗看守著,這兩條狗各有四隻眼睛,大張著鼻孔,貪婪無厭。它們作為他的使者出沒人間,為主人傳令。在大史詩里,他的形象變得非常可怕:綠臉,紅衣,騎水牛,一手握沉重的釘槌,一手持捕捉死者靈魂的套索。人死後,靈魂來至閻摩面前,閻摩的大臣根據記錄報告死者在世時的功罪,然後閻摩判決死者的靈魂升入天上的祖靈世界,或下到21層地獄,或者投胎轉生到人間。他還有許多其他稱呼,如「死神」、「鬼王」、「祖靈之主」、「法王」、「持刑杖者」「攜套索者」等。閻摩的形象後隨佛經流傳到中國民間,人稱「閻羅王」或「閻王」。
阿底提,梵文是無所限制的意思,是吠陀經上一位女神的名字,她常常被認為化身為地球,有時化身為天空,更有時候化身為牛。公元前1500至前1000年形成的《梨俱吠陀》中,提到最古老的女神似為諸神之母阿底提(Aditi),她的名字出現了近80次,卻幾乎從未被單獨提及,而總是與她的兒子們阿底多群神(Adityas)一並提到。她被描述為密多羅和伐樓拿、阿厘耶門以及國王和人們的母親。阿底多群神除了包括伐樓拿、密多羅、阿厘耶門、跋婆、達剎等偉大天神外,甚至還包括眾神之王因陀羅。阿底提是「無限的」,無邊無垠,廣闊浩瀚,越過雲層,穿過天空。她明亮輝煌,是眾生的護持者,為人們排憂解難,賜予一切平安和福祉。人們常祈求她幫助擺脫罪愆。然而,這樣一位諸神之母,在實行父權家長制的吠陀諸部落的神殿中,似乎早已大權旁落,日趨沒落。在詩中,這位女神公開奉承因陀羅。而在《梨俱吠陀》的晚出部分,詩人們甚至不願公開宣稱阿底提是眾神之母。及至梵書文獻中,阿底多群神之一的達剎已經等同於創世者生主(Prajapati)。由此表明,隨著畜牧經濟的發展和父權制社會組織形式的加強,吠陀諸部落已不願最低限度地承認這位古老的諸神之母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他們逐步創造出一位男性創世者,他最終以達剎——生主的形式出現。此後,阿底提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在史詩和往世書神話中,則已成為達剎之女。
『捌』 外國的神話故事名字有那些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魔盒,又稱潘多拉盒子,潘多拉匣子,這是一則古希臘經典神話。潘多拉是宙斯創造的第一個人類女人, 主要是要報復人類。因為眾神中的普羅米修斯過分關心人類,於是惹火了宙斯。
宙斯(Zeus)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Hephaestus),使用水土合成攪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個可愛的女人;再命令愛與美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淋上令男人瘋狂的激素。
赫拉賜予她自信與自尊,女神雅典娜(Athena)教女人織布,製造出各顏各色的美麗衣織,使女人看來更加鮮艷迷人;神的使者赫爾墨斯(Hermes)傳授她語言的天賦。
於是宙斯在這美麗的形象背後注入了惡毒的禍水。一個完完全全的女人終於完成了。眾神幫她穿好衣服,戴好發帶(這條發帶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的作品),項配珠鏈,嬌美如新娘。
漢密斯出主意說:「叫這個女人潘多拉(Pandora)吧,是諸神送給人類的禮物。」眾神都贊同他的建議。古希臘語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則是禮物。
「潘多拉」即為「擁有一切天賦的女人」。潘多拉被創造之後,宙斯就命令赫爾墨斯把她帶給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弟弟「後覺者」埃庇米修斯(Epimetheus)。
因為他知道普羅米修斯(意為:先知先覺)不會接受他送的禮物,所以一開始就送給了伊皮米修斯伊皮米修斯生性愚鈍,再加上潘多拉的美貌與誘惑,就接受了她。
2、伊甸園
伊甸園是地上的樂園,根據《聖經·舊約·創世紀》記載,神·耶和華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類的祖先男人亞當,再用亞當的一個肋骨創造了女人夏娃,並安置第一對男女住在伊甸園中。
伊甸園在聖經的原文含有樂園的意思。聖經記載伊甸園在東方,詩人阿利蓋利·但丁的《神曲》則將伊甸園置於煉獄山的頂點。有四條河從伊甸之地流出並滋潤園里。
人類的祖先因偷吃禁果而犯下原罪,被上帝流放,這一事跡被稱為失樂園(Paradise Lost)。相應的,經過末日審判之後的人類獲得救贖,重新回歸樂園,這被稱為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
3、梵天創世
很久以前,世界上還沒有太陽,沒有月亮,也沒一有星星,只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一粒種子飄撒到水裡,漸漸地變成一粒金色的圓蛋(印度人稱為梵卵)。它年復一年、復一日地在水上漂浮著。
突然有一天,這梵卯裂開,萬物的始神、創造:藝神梵天從中一躍而出。他長著四條長長的胳膊,四隻巨大的手,四張黃黑色的臉,分別朝著東南西二比四個方向。
據說,它們分別象徵著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同時代表著四個種性: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由於在金蛋里呆得太久。
梵天生氣了,便一舉手把金蛋的上半部分往上推,一萬八千里,這就是後來的天堂;又一踩腳,把金蛋的下半部分往下壓二萬五千里,變成了遼闊寬厚的大地;中間則形成清盪盪的天空。
接著,梵天又確定一個方位,區分年、月、日,創造語言。做完這些事後,梵天很滿足地躺在自己創造出來的大地上睡著了。可是當他躺下時,不經意用力蹬了一下所站的位置。
這些大地就沉人了水底,變成今天的海底。而海底的凹凸:不平就是當年梵天十個腳趾用力不同的結果。也不知睡了多少年,梵天終於醒子。伸了伸腰,決定四處走走,便穿上白衣。
戴上白色花環,手中分別持著法器、念珠、蓮花和書冊,騎著天鵝出發子,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終於發現這世界除了他,便只有水子,梵天想:「這世界也太冷清、太凄涼。
難道我就天天與水為伴嗎?那豈不是很寂寞孤單?不,我要創造,創造出和我一樣的生靈,我要讓這片土地到處都有『我』的存在。」想到這里,梵天便開始施展神的威力。
於是,從他的心裡跳出了長子摩里質,眼睛裡躍出_次子阿底利,從嘴巴里冒出三子安吉羅,從耳朵里爬出了四子補羅私底;和五子補羅訶,從鼻孑里掉下了六子克羅圖。
右腳拇指上長出子兒子達剎,左腳拇指上則生出了女兒毗里妮。又不知過了多久,梵天充滿怒氣的額頭上又冒出了他的最後一個兒子樓陀羅,即毀滅之神。他平常總是不動聲色地站在天神一邊。
但暗地裡卻常常接受一些魔怪的香火,成為他們的後盾。所以後來他就成子三大神之一的濕婆,不僅有無究無盡的妙相,而且還長著三隻眼睛。當他憤怒時。
額頭一二的那一隻眼睛便會噴出三味真火,焚毀一切。不久,梵天的第一個兒子摩里質創造生主迦葉波;阿底利造出子正義之神達摩和月神蘇摩,安吉羅則成為木星之主的眾天神的導師兼祭司。
他造出了祭主,並成為整個安吉羅家族的始祖,芯力瞿是從梵天的的皮膚上長出來的,他的兒子烏沙納斯即太白金星,聰明絕頂,精通魔法和變法。被阿修羅聘為導師和祭司。
後來,梵天的兒子達利和女兒里妮結成了夫妻,並先後生下七十個女兒。他們把其中的十三個嫁給了仙人迦葉波;另外三十七個許配給了月神蘇摩。後來她們都變成了天上的二十七個星座。
其餘的也都嫁給了天神或大。迦葉波與達剎的大女兒底斯和二女兒檀奴生下的兒子,個個英勇無比,而且聰明過人。他們不僅懂得眾多的法術,能夠隨意變化身形,而且會使用許多魔法。
他們擁有無數的金銀財寶.又在天上、地上和地下建成了金、銀、鐵三連城。他們被稱為底提耶和檀那婆,又統稱為阿修羅。迦葉波和達剎的三女兒阿底提生下了十二位天神。
他們中的大部分也是相當出眾的。如海洋之神密多羅和伐樓那、工匠大神陀濕多、太陽神蘇里耶、天帝、雷電之神因陀羅、風神伐由、道路之神普善等等。
特別是最小的兒子毗濕奴,他英勇善,曾多次化身轉世,除惡揚善戰,拯救天神和人類,成為最著名的三大神之一保護神。從此,梵天就與他的子孫們開始熱熱鬧鬧地開創世界,拯救或毀滅世界。
4、達摩克利斯劍
公元前四世紀西西里東部的敘拉古王迪奧尼修斯(公元前430-367)打擊了貴族勢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權,但遭到了貴族的不滿和反對,這使他感到雖然權力很大,但地位卻不可靠。
有一次他向寵臣達摩克利斯談了這個問題,並且用形象的辦法向他表明自己的看法。他為了滿足一下寵臣達摩克利斯的貪欲,把宮殿交託給他,並賦予他有完全的權力來實現自己的任何慾望。
這個追求虛榮、熱中勢利的達摩克利斯在大慶宴會時,抬頭看到在自己的坐位上方天花板下,沉甸甸地倒懸著一把鋒利的長劍,劍柄只有一根馬鬃系著,眼看就要掉在頭上,嚇得他離席而逃。
這時迪奧尼修斯王便走出來說道:「(達摩克利斯頭上)這把利劍就是每分鍾都在威脅王上的危險象徵,至於王上的幸福和安樂,只不過是外表的現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