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們憑借憑借哪種事物來創造藝術作品
人類憑借自己性靈的力量創造藝術作品,以達到自我觀照,構造自我形象。每一個民族在其文明的展開中都要構造自我形象。例如,在對民族音樂的接受和喜愛中,我們即在不自覺地確認著自己是中國人。
② 公益宣傳畫是什麼
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審美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廣告招貼設計思想,而廣告招貼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傳統民族審美觀念。本文論述了傳統美學觀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的體現。指出作為外來的招貼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的美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招貼藝術。
[關鍵詞]:傳統美學現代廣告招貼設計影響
在我國,廣告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時矛與盾的口頭廣告------韓非子中所描述的懸幟甚高中的望子;兩宋時期伴隨著印刷雕版而產生的傳單等(2)p8,都可以看作是廣告的雛形形態,都是我國廣告歷史久遠的例證。然而,廣告真正成為一種專業性活動並發揮其巨大作用卻是從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招貼廣告藝術,可以說是引進的。招貼畫(POST)是廣告藝術中比較大眾化的一種體裁,用來完成一定的宣傳鼓動任務,或是為報導、廣告、勸喻、教育等目的服務。在我國用於公益或文化宣傳的招貼,稱公益或文化招貼或簡稱宣傳畫;用於商品,則稱商品廣告招貼或商品宣傳畫。而這一切,在國外某些國家通稱廣告畫,或商品廣告、文化廣告、藝術廣告、公用廣告。
廣告在世界各國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共同的規律。它們都是隨著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發展的。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手段的革新,無不對廣告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1886年出現於巴黎街頭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畫是近代招貼的開始時期,那麼我國招貼的產生則以本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現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廣告和路牌廣告為標志。它們雖然帶著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卻以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到千家萬戶,因此,應該說是我國招貼廣告的發展與開端(1)p87。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我國的招貼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蘇聯、捷克特別是波蘭招貼的影響,在原有基礎上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國門洞開,也借鑒了美國、日本、歐洲等西方國家的招貼藝術手法。可以說,作為招貼藝術,中國的廣告設計工作者吸收和借鑒了不少國外同行的經驗和作法。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勇於吸收,敢於繼承,善於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於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於繼承、善於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貼藝術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招貼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了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於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正因為這樣,作為外來的招貼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的美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招貼藝術。下面,就從這個角度進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招貼畫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於架上油畫或版畫,它要求一目瞭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宣傳畫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並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經常運用象徵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誇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並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例如,構思上的一以當十、以少用多的精煉,構圖上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疏可走馬,密切不透風的對比關系,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誇張,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已經在我國招貼藝術的設計中得到充份體現。(4)p68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後,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現代又不失傳統。在國際水主題招貼藝術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貼圖形作品,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築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品。2008年的申奧標志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整個標志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的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標志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審美意韻,同時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
前面說過,招貼畫屬於瞬間藝術。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瞭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3)p72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招貼畫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貼畫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顏面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於代表性的現象,而且著重它的某些特徵,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清代一位學者說過,一幅畫與其令人愛,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入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願望,表現意境,就要有手段,我們稱之為意匠。匠字在藝術家心目中有貶意,如匠氣。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獨運,就是人家沒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誇張(強調形象的特徵)、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5)p68,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國招貼設計者構思時的主要手段。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這種統一的,生動的,有韻律和節奏的審美感覺,在我國的招貼畫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特別是中國畫,巧妙的運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2)p21都可以在現代招貼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
西方傳統藝術,基於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入手,藉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指出:各種藝術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奠定了傳統西方藝術的模仿說(1)p24。中國藝術家則是有選擇,有重點,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在中國畫中經常表現對象時,背景不著一筆。傳統京劇舞台除了簡單的一桌一椅,別無他物。觀眾欣賞畫,主要不是欣賞藝術家畫的什麼,而是主要欣賞通過什麼藝術手法來表現。欣賞的著眼點在於筆墨、章法、氣韻、意境,正如同觀眾欣賞傳統京劇,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技藝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國傳統藝術,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不少規范化的程式,這些師法自然,來源於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積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4)p68。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藝術家隨著時代的要求,賦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這種程式化的處理在我國招貼畫的裝飾性形象處理上,也常得到應用,顯示了奪目的光彩。
我們從來不曾用如實的描寫,逼真的再現要求過中國傳統藝術,沒有人指責某些山水畫不符合焦點透視的原則,也沒人批評傳統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為我們對自已的傳統藝術有一個固定的觀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價值。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變形,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個不斷概括,不斷深入的過程,最終敢於舍棄蝦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徵,使母蝦的形象更為完美更為生動。齊白石提出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說法和石濤的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說法是相通的。聯系他的作品和實踐可知,他主張的不似正是為了似,不似其實是在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決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4)p35。再看我們的一些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就形象的簡明與富於概括這一點來衡量,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顯然與素材有很大的差別,由復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必須承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提高。作品的魅力,決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為轉移,有時候,欣賞者不是簡單地接受宣傳,同時也是探索、發現和補充,從而得到欣賞的樂趣,正因為欣賞者有所探索,有所發現和創造,作品的主題,才能產生可深入的影響。這種特點正符合了招貼藝術的要求。靳埭強招貼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貼圖形形象設計,也充分顯示了這種文化藝術的精神特徵,縈繞著極其強烈的現代主義設計的精神光環。
傳統美術的色彩處理,主要是裝飾色彩。由於招貼藝術的特徵,決定了裝飾色彩在畫畫上所起的作用。裝飾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正是廣告畫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顏色似說明了這種關系。宋代蘇軾曾畫朱竹,有人責難他,難道有紅色的竹子嗎?他反問:難道有黑色的竹子嗎?意思是既然大家對黑竹習以為常,為什麼不允許畫朱竹呢?這說明傳統美學觀中對色彩的主觀想像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這種主觀想像不等於主觀臆造,裝飾色彩同樣來源於生活實踐,同樣需要從客觀事物中吸取營養。人們常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啟發而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裝飾色彩的主觀性使某些聯想,將自然景色擬人化。不同的人物由於性格、經歷、情緒的不同,對客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於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綠肥紅瘦,也可以是怡紅快綠。至於傷心碧、塞煙翠、青欲滴、綠生涼這些古代詩人筆下對色彩的不同感受,無論是傷心、寒、涼,說明了色彩給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畫論中就有炎緋寒碧的說法(6)p24。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聯想是由於人們在具體的生活中形成的。我們既反對形而上的把某種色彩硬說成代表某種性格,又不排斥在具體生活中形成某種聯想使人產生的感情,這就是傳統美學中運用色彩象徵性的前提。傳統中國畫中經常把荷花畫得紅艷艷的,荷葉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對這些形象,人們自然會覺得所畫的水墨葉子是綠色的。這是因為畫家適應了自然現象相互聯系這一科學規律、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同樣,一張白紙上,畫上幾只游動的小蝦,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然會把大片空白聯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貼畫上,常常也有這樣的例證,一張藍色的畫面,上角畫幾束燦爛的焰火,這塊藍色自然會被人接受為深邃的藍天。同樣是藍色的底色,畫上幾塊白色的三角帆影,這塊藍色又會被人們視為無邊的海洋。一張綠色的畫紙上畫一對嬉戲的小羊,這綠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為只是單純的底色,空間更大了,給人的聯想更多了。這種單純是虛的,但又是實的,觀眾的想像是抽象的,但又是具體的,這樣處理,不僅在形式上不一見其虛,在內容上也因某些啟示與聯想,使其更充實,更豐富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給人多麼充實而深刻的含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我國古代詩人運用色彩象徵的手法不是值得我們在設計招貼畫時很好的借鑒嗎?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傳統美學觀對我國現代招貼藝術的一些影響。這些美學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思想。當然,我們也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的沖擊,同樣從中受益匪淺。我們相信,在這種世界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競爭當中,凡是我們民族確有的長處,決不會喪失,只會發揚光大。
③ 為什麼說《大衛 科波菲爾》是生活實錄,而是不藝術創造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006-09-12 11:25:17選出 狄更斯,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前者展示了工業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描寫了工人階級的團結斗爭,並批判了為資本家剝削辯護的自由競爭原則和功利主義學說。後者以法國貴族的荒淫殘暴、人民群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威力,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這場「可怕的大火」也將在法國重演。 他在藝術上更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為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里,狄更斯借用「小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 文章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斗,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嘗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著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著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著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她最後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種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為,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正是基於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漁民辟果提、海穆,盡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朴、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提福茲及其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這種強烈的對比還反映著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部小說里各類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是沿著這種脈絡設計的。如象徵著邪惡的希普和斯提福茲最後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翼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大衛的姨婆貝西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盡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至於對女僕辟果提的刻畫,那更是維妙維肖了。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場海上風暴,寫得氣勢磅礴,生動逼真,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小說的字里行間,常常可以讀到他那詼諧風趣的聯珠妙語和誇張的漫畫式的人物勾勒。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讀《大衛·科波菲爾》和讀狄更斯的其它小說一樣,人們感到每一個人物--從主人公到沒說過話的獄吏--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因為狄更斯極會渲染氣氛,方法就是細節刻劃。如他在寫默德斯通先生給大衛上課時,出了這么一道題:"如果我上乾酪店買四千塊格洛斯特雙料乾酪……"只有他會詳細寫出是"格洛斯特的雙料乾酪",可這正好更生動襯托出默德斯通的性格--刻板、有意要為難大衛。他描寫大衛的宴會,其中每種菜都描寫得絲毫不爽,而這也就更使人感到真切,有如身處其中。你可以指責他太注重繁文縟節的描寫,但你不能不承認,如果抽去這些細節詳盡的描寫,你又怎麼能放下《大衛·科波菲爾》幾年甚至幾十年後,還記得克拉拉、姨奶奶、希普、米考伯,還有那個舊衣商?能這樣入絲入扣描寫細節,可見狄更斯是一位觀察力和感悟力多強的人。他藉助他的筆把他的豐富感受告訴了讀者,令讀者和他一起在喜怒哀樂中沉浮。 狄更斯和《大衛·科波菲爾》以一個很精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學向我們勾勒一個金錢對婚姻和家庭的影響。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黑暗和罪惡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辛酸。生活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人來說,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對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我們不要再盲目的追求一些虛無的東西還原我們最真實的生活。
希望採納
④ 藝術是不是只有藝術家才能創造出來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藝術家的真實心理。偏執的背後,他們把仁愛看成是藝術的生母,是藝術孤寂者的家園,人類的精神聖地。他們像一個永遠迷路的人,硬著頭皮在沒有路的地方打破邊界去找,找一種能夠修正現實狂躁性的草葯。在找不到完整人格的生命群體中永遠地找下去。找到的永遠是疑問,解答疑問的永遠是我的良心和熱情的良知。我知道這勇氣來自藝術。藝術之路很寂寞,沒有任何路標,如果你遇到了標志,一定要另尋它路,如果你遇到了自認為是同路人,那你的藝術就要打折,因為藝術完全是個人行為,與他人不同的方向。藝術在冷漠的世界裡生存,就像一滴血滴進黑色的染缸里。唯一能給我的藝術帶來安慰的,就是我在畫畫中出現的驚喜,這驚喜是未知的,偶然的,像人的命運的巧合,邂逅。
⑤ 為什麼說藝術是創造而不是製造
這個論題已經被做爛了。類似的就有《藝術貴在創新》《創造新的藝術》《創新是藝術的根本》……
勸你來個出奇制勝,論證:藝術既是創造也是製造。
⑥ 為什麼說《大衛·科波菲爾》不是生活實錄,而是藝術創造
一般採用保守療法。。這個你試下。
⑦ 有關藝術家說的創造力的名言
師造化、萬物皆備於我矣、吟成一句詩,拈斷數經須、胸有成竹。
⑧ 藝術創造,要不拘一格、不拘泥於形式,獨樹一幟,旗幟鮮明,別具一格,匠心獨具,不落窠臼,是這樣嗎
獨特,構思巧妙,復想像力豐富,制獨特
獨特
[]獨特的發音比耶懼意Gě定義]性別:除。打個比方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味道)。 [來源]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和獨特的。 [例]見人像謙卑聰明的畫家,同義詞標新立異,蔚為壯觀,別具風味,獨特,不拘一格的反義詞是完全一樣的,單調的,跟風而已普通[歇後語王羲之字帖----獨特的[用法]作謂語,定語;文學,藝術,書法等[英]別具一格[法國] avoir未風格ORIGINALE杜德揚 [德國] einen originellen史迪威HABEN [日本] UNI妮ーくな[語法]:移動斌作謂語,定語;文學,美術,書法等。
⑨ 本雅明認為藝術創造起源於什麼
在本雅明看來,藝術創造發端於為巫術服務的創造物,在這種創造物中,惟一重要的並不是它被觀照著,而是它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