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哪個公司發明了數碼相機

哪個公司發明了數碼相機

發布時間:2021-08-13 11:14:09

㈠ 數碼相機的起源

世界首台數碼相機年於美國紐約實驗室中誕生。這台數碼相機的發明人是柯達公司當時的技術人員Steven J.Sasson(賽尚)。早在30年前,Steven J.Sasson在他的首台數碼相機原型技術報告中已經預見:「未來」的數碼相機將是攜帶型的,並能在光線很差的情況下拍攝彩色照片。今天這一切已經成為現實。
賽尚回答說自己首先是一個相機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很希望設計和製造一台全電子相機,而在1973年與柯達一位主管短短1分鍾的交談,促使他尋找合適的存儲介質、建造原型,那位主管簡單的提到說有一種硅材料可以感光,可以嘗試能否應用到新型相機中----這就是後來數碼相機的重要零組件電荷藕合器。賽尚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建造了首款數碼相機的原形,當時還只是用磁帶作為存儲介質,而最終通過這台相機拍到了0.01百萬像素的黑白反轉相片。
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規格

背景信息和技術數據
開發機構 柯達應用電子研究中心
開發者 Steven?J.Sasson(賽尚)
原型機名稱 手持電子照相機
影像感測器 Fairchild?201100型?CCD?陣
磁帶記錄機 Memodyne?低功耗數碼磁帶
存儲設備 標准?300?英尺飛利浦數碼磁帶
數碼內存 49,152?位
電源 16節?AA型電池
外觀尺寸 209(寬)×225?(高)×152(厚)
重量 3900克

㈡ 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是出自哪個公司

柯達
賽尚(Steven
Sasson)1973年碩士畢業後即加入柯達,成為一名應用電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師。1974
年,他擔負起發明「手持電子照相機」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機在實驗室中誕生,他也成為「數碼相機之父」。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不用膠片來拍攝影像,其原型產品只有1萬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談到那段歷史,賽尚還記憶猶新:「在當時,數碼技術非常困難,CCD很難控制,A/D轉換器也很難製造,數碼存儲介質難於獲取,而且容量很小。當時沒有PC,回放設備需要量身定做。這些難點讓我們用了1年的時間才安裝完這台相機。」
數碼相機對當時的柯達而言是一個很小的項目,由於決定採用數碼方式,所以相機中沒有太多移動的機械,賽尚和兩個技術工程師就完成了這個項目。在選擇可以移動的數碼存儲介質時,賽尚希望其存儲量可以與35mm膠卷的拍攝數量差不多,所以最後採用了通用的卡式錄音磁帶,基本可以存儲相當於一個膠卷的30張照片。「很多技術在當時是非常新鮮的,這台原型機的電路板可以打開,一邊拍攝,一邊調整。」賽尚彷彿又回到了實驗室中。

㈢ 數碼相機的發明者是誰

數碼相機發展進程大史記
2005.07.28 11:27:08
照相機自1839年由法國人發明以來,已經走過了將近200年的發展道路。在這200年裡,照相機走過了從黑白到彩色,從純光學、機械架構演變為光學、機械、電子三位一體,從傳統銀鹽膠片發展到今天的以數字存儲器作為記錄媒介。笑看浮雲遮望眼,瞬間滄海變桑田,數碼相機的出現正式標志著相機產業向數字化新紀元的跨越式發展,人們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徹底改變。
自從1969年10月17日,美國貝爾研究所的鮑爾和史密斯宣布發明「CCD」(電荷耦合元件)以來,這種感光元件在經過進一步完善之後,終於在今天得到了廣泛應用。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版不斷涌現,像素數早已跨越了千萬像素,而成像效果卻也已臻於完美。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發展,DC產業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幼年,外觀設計更趨成熟,操作功能日漸強大,並且隨著製造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這類產品的發展已經顯露出了不可限量的發展苗頭。

總體來看,DC產業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加人性化」的發展脈絡,正是在製造廠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數碼相機市場才會變得如此繁榮和美麗。人們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仍會不由得念起數碼相機誕生之初所走過的坎坷道路,對這一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些經典機型至今依然讓人難以忘卻。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許多生命突然出現在寒武紀,整個地球一夜間就變得多姿多彩,充滿生命氣息,考古學家對其原因至今未能給出明確答案。80年代無異於數碼相機產業的寒武紀,在不足十年的時光里,數碼相機快速脫離了襁褓並逐漸學會了蹣跚邁步,盡管那時的解析度依然十分低下,但眾多廠商的參與卻讓這一產業慢慢充滿了勃勃生機。

索尼馬維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BIKA)」。該相機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 490(27.9萬)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電子信號傳輸。

緊隨其後,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84-1986年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生命大爆發就此開始。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

在DC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二款相機同樣出於索尼之手,由此可見,該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場地位絕非「浪得虛名」。1986年索尼發布了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能夠在2英寸碟片上記錄靜止圖像,像素解析度也已擴展到了38萬像素。卡西歐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電子相機

1987年,卡西歐首先在市場上發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電子相機,盡管解析度僅能達到28萬像素,但這對於DC產業的意義非常重大。

就今天來看,CMOS與CCD在數碼相機感光器件正統方面的爭奪早已塵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機上還被廣泛應用之外,其他廠商均已把CCD當作了自己產品的主導方向。不容否認,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優勢的確非常吸引人,但動態范圍低的弊病卻不能不讓人們對它「敬而遠之」。

佳能RC-760-----首台60萬像素機型

想要獲得接近於傳統相機的拍攝效果,提升CCD像素解析度算得上最根本的解決途徑,但在數碼相機誕生的初期,想要在像素上更上一層樓卻又談何容易。幾年間,廠商們一直在30萬像素的水平上艱難徘徊,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萬像素的機型RC-760。

這台電子相機使用了2/3英寸60萬像素CCD,外觀在今天來看略顯呆板,不過這可是那個年代最高像素的機器,售價比今天的一輛小車還貴。

白堊紀-恐龍兇猛

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和演變,終於在白堊紀誕生了更高級的生命形式,世界也就一下子變得更加熱鬧起來了。80年代不斷的技術積累終於為我們迎來了90年代數碼相機產業的真正繁榮,從此之後,數碼相機確立了其基本的生存模式。

柯達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達推出了DCS100電子相機,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從此之後,這一模式成為了業內標准。
對於專業攝影師們來說,如果一台新機器有著他們熟悉的機身和操控模式,上手無疑會變得更加簡單。為了迎合這一消費心理,柯達公司為DCS100應用了在當時眾所周知的尼康F3機身,內部功能除了對焦屏和卷片馬達作了較大改動,所有功能均與F3一般無二,並且兼容大多數尼康鏡頭,真可謂考慮周詳。
這台數碼單反使用了擁有140萬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變倍數1.8X,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並未給它配備內置存儲器,只能連同一個笨重的外置存儲單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機底座差不多,以電池作為驅動能源,內置200MB存儲器,可以存放150張未經壓縮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機器比起來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攝者可以使用相機上的光學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盡管不太方便,但在當時可是非常高檔的了。這台機器那時的售價相當於今天的22.5萬人民幣,真是貴得離譜啊。

在DCS100獲得成功之後,柯達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後續機型DCS200,它終於擺脫的DSU的累贅,存儲器被安置在了機身內部,這樣一來帶著出門拍攝也就變得非常愜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兩巨頭聯手的數碼單反
無論柯達還是佳能,在早期的產品設計中都無不沿用了原來傳統相機的膠片機身,盡管這能讓專業攝影師們感受到產品的親和力,但產品一多也就難免會讓人產生乏味的感覺。1995年,尼康、富士兩巨頭聯手推出了全新設計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傳統機身,採用了一體化設計風格,從而很容易就能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台數碼單反的解析度僅有130萬像素,跟同時代的柯達DCS460所擁有的600萬像素相比有著天壤之別。E2/E2s最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尼康新開發的ROS光學系統,通過一組光學元件將光線投射到面積小於35mm膠片的CCD上,在這個基礎上鏡頭的視角可以保持不變,但限於有效光圈嚴重縮水,成像質量受到了較大影響。

一體化設計讓這台機器的外觀看起來更加簡潔,但內部結構的復雜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外觀體積的膨脹,總重量也呈現出了失控的跡象。這台機器為尼康的數碼單反研發積累了很多經驗,在它上市四年之後,尼康就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D1,數碼相機產業的白堊紀時代也就被徹底結束了。

侏羅紀-凶險叢林

侏羅紀的生物門類已經非常齊全了,那裡有著溫和柔順的食草恐龍,有著活潑好動的白臉猴,還有著十分兇殘的霸王龍,每個動物像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就要想方設法變得更加強大一些,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片弱肉強食的叢林過的輕松舒服。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製的數碼單反
1999年6月,尼康終於推出了該公司首部自行研製的數碼單反-D1,憑借遠低於柯達DCS系列相機的售價開創了數碼單反民用化的新時代。

這款數碼單反所採用的機身是在傳統相機F5基礎上經過改裝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極具魅力的專業氣質。它內置274萬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採用CF卡/IBM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種,售價5580美元,在今天來看仍然顯得昂貴。

佳能EOS 1D——佳能的數碼單發神話
長期以來,在像素解析度爭奪的同時,廠商們在拍攝速度上的競爭同樣如火如荼。為了徹底超越尼康D1所營造的神話,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專用於快速拍攝用途的EOS 1D,從而在速度和技術指標上全面壓過了尼康D1,成就了DC產業新一代傳奇。

這款數碼單反擁有400萬像素解析度,ISO感光度100-1600,也採用CF卡/IBM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售價在7000美元左右。

奧林巴斯E-1——4/3系統代表作
正像早期的筆記本廠商一樣,為了給對手製造最大的趕超麻煩,數碼單反廠商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都要刻意做到避免與對手的產品兼容,這樣一來,任何品牌的數碼相機組件都無法通用,在組件損壞之後用戶只能購買同一品牌的產品替換,廠商們由此便獲得了利潤最大化。

今天的筆記本早已做到了相互兼容,這可以說是電腦廠商日漸開明的表現,而數碼相機產業的變革卻也在悄悄進行。2003年12月,奧林巴斯發布了與柯達、富士兩家公司聯合研發的採用「4/3系統」的E-1。

4/3系統規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積,CCD與鏡頭之間的距離以及鏡頭的直徑,因此,凡是採用這一系統的數碼單反都能輕松做到鏡頭的相互兼容,這在以前的產品中絕對是不可想像的。

E-1採用了500萬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圍100-800,使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發布之初的售價高達16000元人民幣。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數碼單反王

數碼單反功能強大,拍攝畫質美輪美奐,但高昂售價卻是其無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礙。為了順利完成數碼單反的普及歷程,廠商們總是在挖空心思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正是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價格合理的平民化數碼單反才終於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無疑算得上這一進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採用塑料機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輩EOS-10D慣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價首次低於1000美元,從而徹底改變了數碼相機市場原有的競爭格局。

這款相機採用630萬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外觀設計應用了銀、灰、黑三色,整體給人的感覺還算不錯。

寫在最後

生命的演化永不停滯,而DC產業的發展卻也永無盡頭。在像素解析度節節攀升的前提下,今天的數碼相機廠商早已不再把這項指標作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唯一手段,讓自己的產品更加好用、易用,更加具有人性化和親和力,這早已成為他們進行產品設計的最新共識。

㈣ 數碼相機是誰,哪國人發明的

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

柯達於1975年開發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

背景信息和技術數據:

開發者: 柯達應用電子研究中心,Steven J.Sasson-賽尚

原型機名稱: 「手持電子照相機」

尺寸:寬8.25 英寸,厚6英寸,高8.9 英寸(20.9x15.2x 22.5厘米)

重量:8.5l 磅(3.9 千克)

電源:16節AA電池

數碼內存: 49,152 位

影像感測器:Fairchild 201100 型CCD陣列

磁帶記錄機:Memodyne低功耗數碼磁帶記錄機

存儲設備:標准300英尺飛利浦數碼磁帶

性能特性:

曝光時間50毫秒

記錄一張影像:23秒

記錄密度:423位/英寸

影像容量:每盒磁帶存儲30張照片

控制邏輯:CMOS集成電路

1974項目摘要原文:

創造出一部無膠卷手持相機,通過電子方式拍攝黑白靜像,並將它們記錄到不太昂貴的音頻級盒式磁帶機上。磁帶機應能從相機內取下,並插入到播放設備,以便在電視上觀看。」

技術操作:

相機通過擁有 10,000 像素(按 100 x 100 的陣列排列)的 CCD 拍攝影像。每個像素占 4 個位 -- 由 0 和 1 組成的四位數組合,表示照片中的每一個點。一旦拍攝完畢,影像便會經過數字化處理並存儲到相機中的內存緩沖區。從這里,照片便可記錄到更具永久性的存儲器內,以便從相機上取下進行播放。盒式磁帶機便是用於此用途。從曝光那一刻起,相機需花費大約23秒鍾的時間將影像寫入磁帶機。

㈤ 世界上第一台品牌數碼相機是由哪個品牌廠商生產的

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資料
賽尚先生於1973年加入柯達,整個七十年代都是一個人獨立貢獻者身份工作與KAD研究室 他在1975年設計了首部
數碼相機 和回放系統,現在仍在柯達服務,負責柯達商業事務部的IP保護工作。
賽尚先生和他的第一台數碼相機 , 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是怎樣發明的?數碼相機機發展到現在 ,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記錄回憶 、分享幸福的傳統方式 。
而作為數碼相機發明者,賽尚是如何產生發明相機的念頭呢?
賽尚說自己首先是一個相機愛好者 ,一直以來都很希望設計和製造一台全電子相機 而在1973年與柯達一位主管短短1分鍾的交談
促使他 尋找 合適的存儲介質 、建造原型 ,那位主管簡單的提到說有一種硅材料可以感光
可以嘗試能否應用到新型相機中----這就是後來數碼相機的重要零組件電荷藕合器 。
賽尚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建造了首款數碼相機的原形 ,當時還只是用磁帶作為存儲介質 而最終通過這台 相機 拍到了0.01百萬像素的黑白反轉相片 。相機的發明實際是為滿足好奇心的需求
數碼相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興起 ,70年代新興的電子工業發展已經非常成熟 。
而至今數碼相機在技術和外觀上的的不斷突破 ,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 這種種改變是為滿足技術的需要還是市場的需求 ?
塞尚對此表示 ,實際上 ,最根本的 ,數碼相機從發明到現在的發展 ,是滿足了好奇心的需求 。
而柯達對於各種形式的影像表現形式都很有興趣 ,也不單單是相機產品 。
柯達將會 開發 更新的技術以實現人們隨時隨地用任何方式分享 、存儲照片的理想 。

㈥ 數碼相機是誰發明的

賽尚(Steven Sasson)1973年碩士畢復業後即加制入柯達,成為一名應用電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師。1974 年,他擔負起發明「手持電子照相機」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機在實驗室中誕生,他也成為「數碼相機之父」。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不用膠片來拍攝影像,其原型產品只有1萬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談到那段歷史,賽尚還記憶猶新:「在當時,數碼技術非常困難,CCD很難控制,A/D轉換器也很難製造,數碼存儲介質難於獲取,而且容量很小。當時沒有PC,回放設備需要量身定做。這些難點讓我們用了1年的時間才安裝完這台相機。」 數碼相機對當時的柯達而言是一個很小的項目,由於決定採用數碼方式,所以相機中沒有太多移動的機械,賽尚和兩個技術工程師就完成了這個項目。在選擇可以移動的數碼存儲介質時,賽尚希望其存儲量可以與35mm膠卷的拍攝數量差不多,所以最後採用了通用的卡式錄音磁帶,基本可以存儲相當於一個膠卷的30張照片。「很多技術在當時是非常新鮮的,這台原型機的電路板可以打開,一邊拍攝,一邊調整。」

㈦ 數碼照相機是誰發明的

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數碼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專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屬。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㈧ 數碼相機到底是誰發明的柯達公司的員工發明的

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的確是柯達公司發明的。

柯達於1975年開發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

發明者: 柯達應用電子研究中心

原型機名稱: 「手持電子照相機」

閱讀全文

與哪個公司發明了數碼相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