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排球的扣球
[技術分享]扣球的技術
扣球是排球重要的基本技術之一。由於扣球時能充分利用全身力量,扣出的球又快又猛,從而使對方接著球失誤,所以它是排球比賽中最積極、最有效的進攻手段之一。扣球居高臨下,進攻點離對方場地最近,可以運用個人戰術、集體戰術來突破對方的攔防陣線,使對方難以防守和組織反擊。在激烈的網上扣與攔的對抗中,扣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扣球是身體在空中完成的擊球動作,每一次扣球需要經過助跑、起跳、空中擊球和落地四個相互銜接的過程,要求扣球者必須具有彈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揮擊速度、手腕控球能力、人球正確關系以及在空中的時空感和滯空力。此外,扣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二傳的密切配合以及扣球的的個人技巧和戰術運用水平。
隨著排球比賽網上爭奪激烈程度的增加,扣球技術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直體扣球、屈體扣球、勾手扣球、近體快球,曾風靡一時。20世紀60年代,平拉開扣球、夾塞扣球,以及各種戰術配合,突破了攔網封鎖。20世紀70年代,短平快、背溜、時間差、前飛、背飛、拉三、拉四等扣球使人眼花繚亂。20世紀80年代,進攻方式變化多端,向著點多、面寬的縱深方向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排進攻成為世界強隊重要的進攻手段。
lbqYRYRo.gif (11.56 KB)
[技術分享]扣球的技術
2007-11-3 18:17
扣球是身體在空中完成的擊球動作,每一次扣球需要經過助跑、起跳、空中擊球和落地四個相互銜接的過程,要求扣球者必須具有彈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揮擊速度、手腕控球能力、人球正確關系以及在空中的時空感和滯空力。此外,扣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二傳的密切配合以及扣球的的個人技巧和戰術運用水平。
隨著排球比賽網上爭奪激烈程度的增加,扣球技術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直體扣球、屈體扣球、勾手扣球、近體快球,曾風靡一時。20世紀60年代,平拉開扣球、夾塞扣球,以及各種戰術配合,突破了攔網封鎖。20世紀70年代,短平快、背溜、時間差、前飛、背飛、拉三、拉四等扣球使人眼花繚亂。20世紀80年代,進攻方式變化多端,向著點多、面寬的縱深方向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排進攻成為世界強隊重要的進攻手段。
扣球是身體在空中完成的擊球動作,每一次扣球需要經過助跑、起跳、空中擊球和落地四個相互銜接的過程,要求扣球者必須具有彈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揮擊速度、手腕控球能力、人球正確關系以及在空中的時空感和滯空力。此外,扣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二傳的密切配合以及扣球的的個人技巧和戰術運用水平。
隨著排球比賽網上爭奪激烈程度的增加,扣球技術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直體扣球、屈體扣球、勾手扣球、近體快球,曾風靡一時。20世紀60年代,平拉開扣球、夾塞扣球,以及各種戰術配合,突破了攔網封鎖。20世紀70年代,短平快、背溜、時間差、前飛、背飛、拉三、拉四等扣球使人眼花繚亂。20世紀80年代,進攻方式變化多端,向著點多、面寬的縱深方向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排進攻成為世界強隊重要的進攻手段。
Ⅱ 排球快板球是哪國人創造的
也稱「復快板球」。排球運動扣制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扣球隊員已跳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Ⅲ 排球的扣球技術
一)扣球技術在比賽中的作用
扣球是排球基本技術中攻擊性最強的一項技術,它在比賽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得分、得發球權的主要手段,也是進攻中最積極有效的武器。扣球是戰術配合中的最終目的,強有力的、富有戰術目的的扣球,可使對方難以防守和組織反擊,從而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二)扣球技術的動作方法
1、正面扣球:
正面扣球是扣球中的一種基本方法。正面扣球面對球網,便於觀察,准確性較高,運動員可根據對方防守布局,隨時改變扣球路線和力量,有利於控制擊球落點,因而是最好的進攻方法。
(1)准備姿勢:站在離網3米左右處,兩腳自然開立,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兩臂自然下垂,觀察二傳來球,隨時准備向各個方向助跑起跳。
(2)助跑:助跑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增加彈跳高度,並且選擇適當的起跳點。助跑的時機、方向、步法、速度、節奏是根據來球的方向、速度和弧線來決定的。因此,要全面熟練掌握一步、兩步、三步及多步助跑的步法。
以兩步助跑為例:助跑時,左腳先向前邁出一步,接著右腳再迅速跨出一大步,左腳及時並上,落在右腳側前方,兩腳尖稍內收准備起跳。
助跑的第一步要小,目的是對正上步的方向,使身體獲得向前的水平速度,第二步要大,目的是接近球和提高助跑的速度,右腳落地支撐點在身體重心之前,有利於制動。
(3)起跳:在助跑跨出最後一步的同時,兩臂繞體側向後引,左腳在落地制動的過程中,兩臂自後積極向前擺動,隨著雙腿蹬地向上起跳,兩臂配合起跳用力上擺。
(4)空中擊球:起跳後,挺胸展腹,上體稍向右轉,右臂向後上方抬起,身體成反弓形。揮臂時,以迅速轉體、收腹動作發力,集資帶動肩、肘、腕各部位關節成鞭甩動作向前上方揮動。擊球時,五指微張成勺形並保持緊張,用全手掌包滿球,以掌心為擊球中心,擊球的後中部,同時主動用力屈腕屈指向前推壓,使扣出的球加速上旋。擊球點在起跳和手臂伸直最高點的前上方。
(5)落地:空中完成擊球動作後,身體自然下落,為了避免腿部負擔過重,應晝用雙腳的前腳掌先著地,同時順勢屈膝,緩沖身體下落的力量。
2、快球:快球是扣球隊員在二傳傳球前或傳球同時起跳,並迅速把球擊入對方場區的中球方法。快球是我國傳統的打法,它的特點是速度快、突然性大、牽制能力強,有利於爭取時間和窨,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
(1)近體快球:在二傳隊員附近約50厘米處扣的快球,叫近體快球。近體快球主要是進攻速度快,常常使對方來不及攔網和防守。近體快球不但進攻效果好,而且具有較強的掩護作用,是副攻手必須掌握的技術。
近體快球的助跑路線一般同網的夾角保持在45°左右為宜,助跑時要隨一傳傳出的球同時到網前,當球落在二傳隊員手上時,扣球隊員應在二傳手體前約一臂距離處迅速起跳,快速揮,臂將剛傳出網口(球網上沿)的球扣過網。擊球時,利用含胸收腹動作帶動前臂和手腕迅速揮動,以全手掌擊球的後上方。
(2)半快球:半快球是在二傳隊員附近起跳,扣超出網口兩個半球高度的球。半快球比一般扣球速度快,比快球速度慢,隊員可利用高點看清對方攔網者的手,以便改變扣球手法和扣球路線。半快球的助跑路線一般同刺網夾角成45°左右,起跳一般在二傳出手後快速跳起。擊球動作與近體快球基本相同,主要利用前臂和手腕加速甩動去擊球。
(3)短平快球:扣球隊員在二傳手體前兩米左右,扣二傳隊員傳過來的平快球,叫短平快球。這種球由於速度快、弧線平,因而進攻節奏快,在網上進攻點多,有利於避開對方攔網,具有較強的牽制和掩護作用。扣短平快球的助跑路線與球網的夾角應小於45°,要在二傳出手的同時起跳,在空中揮臂截擊平飛過來的球。擊球時,要迅速地以含胸動作帶動前臂和手腕加速揮動,以全手掌擊球的上方。可根據對方攔網手臂的位置,在球平飛過程中尋找擊球點。
(4)平拉開扣球:扣球隊員在4號位標志桿附近,扣二傳隊員傳來的長距離的平快球。這種的扣球,二傳球弧線低而平,飛行速度快,因而進攻的突然性大,進攻區域寬,容易擺脫對方的集體攔網。平拉開扣球的助跑路線應採用外繞助跑,在二傳球出手後,在標志桿附近起跳,在空中截擊球。擊球動作與短平快扣球基本相同。根據擊球部位的不同,可扣出小斜線球或直線球。
(5)調整快球:在一傳不到位、離網較遠時,二傳把球調整到網品進行快球進攻,叫調整快球。調整快球要根據二傳的位置和傳球的方向、出手的時間,選擇好助跑的角度、路線和起跳時間。應邊助跑邊觀察,助跑的路線與球網的夾角要小,以便觀察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使起跳點與二傳球的飛行路線形成交叉點。起跳時,左肩斜對網,右臂隨來球順勢向前追擊球。擊球時,利用含胸收腹動作,帶動手臂向前上方揮動,以全掌擊球的後上方。手觸球時,手腕要有明顯的推壓動作,使球上旋。
自我掩護扣球:
自我掩護扣球是扣球隊員用扣各種快球的假動作來掩護自己第二個實扣的半高球進攻。這種扣球有"時間差"、"位置差"和"空間差"三種。
(1)"時間差"扣球:扣球隊員做扣快球或短平快球的助跑和擺臂起跳動作,但實際並不跳起,以欺騙對方攔網隊員起跳,在攔網隊員下落時,再迅速原地起跳扣半高球或弧線低的球,造成自己扣球與對方攔網時間上的明顯差異,這種扣球稱為"時間差"扣球。"時間差"扣球運用的關鍵在於假動作要逼真,為了騙取對方攔網隊員起跳,有時可把擺臂起跳動作做得誇大逼真一些。
(2)"位置關"扣球:扣球隊員在助跑後假做起跳,但並不跳起,待對方攔網隊員起跳時,扣球隊員突然向體側跨出一步,用雙腳或單腳起跳扣球,造成自己扣球與對方攔網位置上的明顯錯位,這種扣球稱為"位置差"扣球,也稱"錯位"扣球。 "位置差"扣球的變化很多,常用的有:短平快球向3號位錯位扣,近體快球向2號位或3號位錯位扣,背快球向2號位錯位扣等。
①短平快球向3號位錯位扣:扣球隊員假做扣短平快球助跑,但助跑後不起跳,等對方隊員起跳網時,扣球隊員突然向右側跨步起跳扣近體半快球。若採用單腳錯位起跳時,在假跳動作之後,左腳向右跨出一大步起跳,右腿積極向上擺動配合起跳,並向左轉體揮動手臂擊球。 ②近體快球向2號位錯位扣:扣球隊員假做扣近體快球助跑,助跑後不起跳,等對方隊員起跳攔網時,扣球隊員突然向右跨步到二傳手身後起跳扣背傳半高球。若採用單腳錯位起跳時,在假跳動作之後,右腳先向二傳手側面跨出一大步,左腳再向二傳身後跨步起跳,右腿積極向上擺動配合起跳,同時向左轉體揮動手臂擊球。
③近體快球向3號位錯位扣:扣球隊員假做扣近體快球助跑,助跑後不起跳,等對方隊員起跳攔網時,扣球隊員突然向左側跨出一步起跳,扣弧線稍高、速度稍慢的短平快球。
④背快球向2號位錯位扣:扣球隊員假做扣背快球助跑,助跑後不起跳,等對方隊員起跳攔網時,扣球隊員突然向右側跨步起跳,扣背傳低平球。若採用單腳錯位起跳,在假跳動作之後,左腳向右跨出一步起跳,右腿積極向上擺動配合起跳,並向左轉體手臂擊球。
(3)"空間差"扣球:扣球隊員利用助跑的向前沖跳技術,使身體在滯空中有一個位移過程,將起跳點和擊球點錯開的扣球,稱為"空間差"扣球,也稱空中移位扣球和沖飛扣球。它是中國運動員創新技術。這種扣球不僅速度快,而且有較強的掩護作用。
常用的"空間差"扣球有:前習、背飛、拉三、拉四等。
①前飛:隊員假打短平快球,突然利用向前沖跳,"飛"到二傳手前扣半高球,這種扣球叫"前飛"。
助跑又腳起跳的前飛扣球,助跑路線與球網的夾角很小,接近順網助跑,右腳最後一步前腳掌著地,身體重心仍繼續前移,左腳跟著落在右腳之前約60-80厘米處,有明顯的制動動作。踏跳同時,兩臂由後經體側用力向前上方擺動,隨之右腳先蹬離地面,左腳再蹬離地面,由於起跳動作的向前沖力,使身體騰空後有明顯的位移,當身體接近球時,已擺脫了對方的攔網。擊球時,利用向左轉體和收胸動作帶動手臂揮動擊球。
助跑單腳起跳的前飛扣球,可以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加速助跑的最後一步跨出左腳蹬地,同時右腿和兩臂配合向前上方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沖跳。擊球時,利用向左轉體動作帶動手臂揮動擊球。擊球後,雙腳同時落地,以緩沖身體下落的力量。
②背飛:扣球隊員假打近體快球,突然沖跳飛二傳手背後標志桿附近和背傳平快不,這種扣球叫"背飛"。
背飛扣球的動作與前飛相同,只是步點在二傳手的體側。擊球時,在空中有隨球飛行的感覺,擊球區域較寬,可選擇有利的突破口。
③拉三:隊員按扣近體快球助跑,而二傳手將球向3號位傳得稍拉開一些,哲球隊員側身向左起跳追球,在左前方扣快球,這種扣球叫"拉三"扣球。
拉三扣球的助跑起跳,右腳要有意識踏在靠右側一點,身體重心隨之向左傾斜,兩腳用力向右下方蹬地,使身體向左上方騰起,利用向左轉體、轉腕動作,將球從對方網手右側擊過網。
④拉四:隊員在扣短平快球的位置上起跳,而二傳手將球向4號位傳得拉開一點,扣球隊員側身向左起跳追球,在左側前方扣短平快球。起跳方法和扣球動作與"拉三"相同。
(三)扣球技術的運用與變化
1、調整扣球:扣由後場調整到網前的球叫調整扣球。調整扣球的動作與正面扣球動作相同,只是要求扣球隊員應根據來球的方向、角度、弧線和落點,調好人、球、網的關系。助跑時,應邊助跑邊看球,力爭在與來球飛行路線形成交叉點處起跳扣球。
2、轉體扣球:在擊球前,突然改變上體原來的方向和扣球路線,這種扣球叫轉體扣球。一般在3號位運用的較多。轉體扣球的動作與正面扣球動作基本相同,只是起跳時將球保持在左側前上方。南球時,利用向左轉體和收腹的動作,帶動手臂向左揮動,以全手掌擊球的右後上方,改變球的飛行方向。
3、轉腕扣球:在扣球時利用轉動作,改變原來的手臂揮動方向,使球突然改變路線,這種扣球叫"轉腕扣球"。向右轉腕扣球,擊球時右肩向上提並稍向右轉,上體和頭部向左偏斜,前臂向外轉,肘關節伸直,手腕向右甩動,以全手掌擊球的左上方。擊球時,前臂向內轉,手腕向左甩動,以全手掌擊球的右上方。
4、吊球:吊球是的球的一種變化,比賽中與大力扣球結合使用,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動作方法是起跳後,假做扣球,然後突然改變揮臂扣球動作,用單手將球從對方攔網隊員手的上面或側面吊入對方場區空當。
5、打手出界:扣球隊員有意識地使球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後飛向場外的一種扣球方法。一般在二傳球離網較近或球的落點在標志桿附近時,運用"打手出界"較多。扣球隊員進攻位置不同,採用的擊球也不同。如在4號位標志桿進攻時,擊球瞬間手腕迅速向左轉,擊球的右側上方,使球觸及攔網者側手後飛出界外;如在2號位進攻,手腕迅速向右轉,擊球的左側上方;如在3號位進攻,可利用轉體或轉腕扣球,對准攔網者的外側手掌向兩側揮動手臂,造成打手出界;還可利用平擊的方法,對准攔網者的手指尖擊球,使球觸手後向端線外飛出。
國際在線
Ⅳ 排球「短平快」扣球是哪國人創造的
日本女排
首先使用的.
扣球
隊員和
二傳手
相距1.5~2米,在二傳手出手的同時或在二傳手出手前起跳,截扣二傳傳出的平球。日本排球隊首先使用,並將此種扣球稱為B
快球
。
Ⅳ 排球"短平快"扣球是由哪個國家創造的
扣球隊員和二傳手相距1.5~2米,在二傳手出手的同時或在二傳手出手前起跳,截扣二傳傳出的平球。日本排球隊首先使用,並將此種扣球稱為B快球。
Ⅵ 「排球短平快」扣是 ____人球創造的。
1965年,日本男排在慘敗於我國後,主教練松平康隆根據排球運動規律,下決專心走大型化道路。然後奔波於全屬國各城市農村搜尋一批身材較高的青年人,並集中於東京進行強化訓練,專門聘請齋藤勝為身體訓練教練並擬訂了雄心勃勃的「八年計劃」。通過發明了「短平快」這一新式武器。這個戰術的具體打法:即扣球人沖向距二傳人二米左右的網前騰空躍起,二傳人即刻穿出速度很快的弧度較平的球供給球人截擊進攻。他們又結合近體快攻,兩者交替使用,這就給攔網者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Ⅶ 中國排球運動員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了哪些技戰術
平拉開扣球,蓋帽式攔網
中國排球運動員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了「平拉開扣球」和「蓋帽式攔網」。
Ⅷ 排球中平拉開快球是哪個國家的人獨創的
排球抄中平拉開快球是哪個國家的人獨創的???
中國人獨創的.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女排面對國外身高比自己高很多,力量又比自己強的情況下,創造了以速度制勝的平拉開
另外快球、平拉開扣球、單腳起跳扣快球、防守快速反擊都是中國發明的
Ⅸ 排球傳球扣球
排球正面上手傳球的動作要領:
(1)准備姿勢
採用稍蹲准備姿勢,抬頭目視來球,雙肘彎曲自然抬起,雙手置於臉前。
(2)手型
手觸球時,兩手應自然張開成半球形,使手指與球吻合,手腕稍後仰,拇指相對,小指在前;傳球時用拇指內側、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節觸球,無名指和小指在球的兩側輔助控制出球方向,兩肘適當分開,自然下垂。
(3)迎球
當球接近額前時開始蹬地、伸膝、伸臂,兩手微張,從臉前向前上方主動迎擊來球。
(4)擊球
擊球點應保持在額前上方約一球遠,擊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後下方。
(5)用力
傳球主要靠伸臂力量,與下肢蹬地力量的協調配合,通過球壓在手上使手指手腕產生的反彈力將球傳出。
(6)擊球後身體重心隨擊球動作前移,全身放鬆呈准備姿勢狀態,准備下一個擊球動作。
排球的扣球動作大體分為正面扣球和快球兩種,不同種類有不同的動作要領。
下面介紹它們各自的動作要領:
一、正面扣球
正面扣球是扣球中的一種基本方法。正面扣球面對球網,便於觀察,准確性較高,運動員可根據對方防守布局,隨時改變扣球路線和力量,有利於控制擊球落點,因而是最好的進攻方法。
動作要領
(1)准備姿勢:站在離網3米左右處,兩腳自然開立,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兩臂自然下垂,觀察二傳來球,隨時准備向各個方向助跑起跳。
(2)助跑:助跑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增加彈跳高度,並且選擇適當的起跳點。助跑的時機、方向、步法、速度、節奏是根據來球的方向、速度和弧線來決定的。因此,要全面熟練掌握一步、兩步、三步及多步助跑的步法。
以兩步助跑為例:助跑時,左腳先向前邁出一步,接著右腳再迅速跨出一大步,左腳及時並上,落在右腳側前方,兩腳尖稍內收准備起跳。
助跑的第一步要小,目的是對正上步的方向,使身體獲得向前的水平速度,第二步要大,目的是接近球和提高助跑的速度,右腳落地支撐點在身體重心之前,有利於制動。
(3)起跳:在助跑跨出最後一步的同時,兩臂繞體側向後引,左腳在落地制動的過程中,兩臂自後積極向前擺動,隨著雙腿蹬地向上起跳,兩臂配合起跳用力上擺。
(4)空中擊球:起跳後,挺胸展腹,上體稍向右轉,右臂向後上方抬起,身體成反弓形。揮臂時,以迅速轉體、收腹動作發力,集資帶動肩、肘、腕各部位關節成鞭甩動作向前上方揮動。擊球時,五指微張成勺形並保持緊張,用全手掌包滿球,以掌心為擊球中心,擊球的後中部,同時主動用力屈腕屈指向前推壓,使扣出的球加速上旋。擊球點在起跳和手臂伸直最高點的前上方。
(5)落地:空中完成擊球動作後,身體自然下落,為了避免腿部負擔過重,應晝用雙腳的前腳掌先著地,同時順勢屈膝,緩沖身體下落的力量。
二、快球
快球是扣球隊員在二傳傳球前或傳球同時起跳,並迅速把球擊入對方場區的中球方法。快球是我國傳統的打法,它的特點是速度快、突然性大、牽制能力強,有利於爭取時間和窨,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
動作要領
(1)近體快球:在二傳隊員附近約50厘米處扣的快球,叫近體快球。近體快球主要是進攻速度快,常常使對方來不及攔網和防守。近體快球不但進攻效果好,而且具有較強的掩護作用,是副攻手必須掌握的技術。
近體快球的助跑路線一般同網的夾角保持在45°左右為宜,助跑時要隨一傳傳出的球同時到網前,當球落在二傳隊員手上時,扣球隊員應在二傳手體前約一臂距離處迅速起跳,快速揮,臂將剛傳出網口(球網上沿)的球扣過網。擊球時,利用含胸收腹動作帶動前臂和手腕迅速揮動,以全手掌擊球的後上方。
(2)半快球:半快球是在二傳隊員附近起跳,扣超出網口兩個半球高度的球。半快球比一般扣球速度快,比快球速度慢,隊員可利用高點看清對方攔網者的手,以便改變扣球手法和扣球路線。半快球的助跑路線一般同刺網夾角成45°左右,起跳一般在二傳出手後快速跳起。擊球動作與近體快球基本相同,主要利用前臂和手腕加速甩動去擊球。
(3)短平快球:扣球隊員在二傳手體前兩米左右,扣二傳隊員傳過來的平快球,叫短平快球。這種球由於速度快、弧線平,因而進攻節奏快,在網上進攻點多,有利於避開對方攔網,具有較強的牽制和掩護作用。扣短平快球的助跑路線與球網的夾角應小於45°,要在二傳出手的同時起跳,在空中揮臂截擊平飛過來的球。擊球時,要迅速地以含胸動作帶動前臂和手腕加速揮動,以全手掌擊球的上方。可根據對方攔網手臂的位置,在球平飛過程中尋找擊球點。
(4)平拉開扣球:扣球隊員在4號位標志桿附近,扣二傳隊員傳來的長距離的平快球。這種的扣球,二傳球弧線低而平,飛行速度快,因而進攻的突然性大,進攻區域寬,容易擺脫對方的集體攔網。平拉開扣球的助跑路線應採用外繞助跑,在二傳球出手後,在標志桿附近起跳,在空中截擊球。擊球動作與短平快扣球基本相同。根據擊球部位的不同,可扣出小斜線球或直線球。
(5)調整快球:在一傳不到位、離網較遠時,二傳把球調整到網品進行快球進攻,叫調整快球。調整快球要根據二傳的位置和傳球的方向、出手的時間,選擇好助跑的角度、路線和起跳時間。應邊助跑邊觀察,助跑的路線與球網的夾角要小,以便觀察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使起跳點與二傳球的飛行路線形成交叉點。起跳時,左肩斜對網,右臂隨來球順勢向前追擊球。擊球時,利用含胸收腹動作,帶動手臂向前上方揮動,以全掌擊球的後上方。手觸球時,手腕要有明顯的推壓動作,使球上旋。
Ⅹ 排球是由哪國發明的
正確答案是:C美國
排球的起源、沿革
1895年7月,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城(Holyoke)基督教青年會(YMCA)來了一位名叫威廉•基•摩根(Williams•G•Morgan)的體育幹事,從事指導人們進行娛樂和體育鍛煉的工作。當時,美式足球、籃球和網球運動在美國已經比較盛行。但美式足球和籃球運動的身體接觸和沖撞較多,過於激烈,只適合青年人,而網球運動對參加活動的人數又有限制。所以摩根希望找到一種運動負荷適當、身體接觸和碰撞較少、參加人數多且富於趣味性的娛樂活動方式,以滿足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
摩根從網球運動中受到啟發,他將網球的球網升高,讓多人隔著球網用手直接拍擊球進行游戲,並先後用網球、籃球和籃球膽進行了試驗。結果,網球太小不易拍擊,籃球太重容易挫傷手指、手腕,籃球膽又太輕不易控制。最後製作了歷史上第一批排球:這種球外表為皮製,內裝橡膠球膽,圓周為25~27英寸(63.5~68.6cm),重量為9~12盎司(252~336g),與現代排球近似。
起初,摩根將這種隔網用手拍擊球的游戲叫做「Minitonette」,意為「小網子」。1896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基督教青年會體育指導大會在霍利約克城舉行,大會期間舉行了「小網子」表演。來自斯普林菲爾德市的哈爾斯戴特(A.T.Halstead)博士在觀看了表演後認為,「小網子」這個名字沒能充分表明游戲的本意,他提議根據游戲特點將「Minitonette」改名為「Volley ball」(「volley」是網球運動術語,意為「截擊」,即「在球落地前將球擊回」)。這一提議形象地概括了「小網子」游戲的特點和性質,即「雙方隔網擊球使其不在本方場區內落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從此,「Volleyball」就成為排球運動在國際上的正式名稱,並一直延用至今。
排球運動誕生後,很受美國民眾的歡迎,教會及學校紛紛開展了排球運動。同時,這項運動也引起了美國軍隊的重視,將其列為美國的軍事體育項目。 美國創始排球運動後,通過教會的傳教活動和軍隊的軍事活動,逐漸把排球運動傳播到世界各地。
1905年,排球運動傳入中國。最初,中國開展排球運動採用的是16人制的比賽。每隊16人上場,分別站成4排,每排4人,故中國人稱此項運動為排球。 排球在中國的發展先後經歷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和6人制的演變。經過百餘年幾代排球工作者的努力,排球運動在中國逐步得到普及和發展,運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先後發明了快球、平拉開扣球、單腳起跳扣快球、防守快速反擊等排球技戰術。中國女排先後7次榮獲世界冠軍稱號,其中兩次摘得奧運會桂冠,對世界排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