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萬年前強壯且具有大腦容量的尼安德特人為什麼輸給智人
人類的進化從來就不是一下就完成的。人們是從幾百萬年前的古代猿人進化成為人類,當中有過出現過幾種人種,但是最後都被智人給打敗了。而智人也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在遠古時期有著一類人,它們的體格比智人要強壯,大腦比智人還要大出許多,這個人種就是尼安德特人。但是因為智人的智慧和戰斗能力都比他們要先進許多,再加上智人的人數比尼安德特人要多,所以尼安德特人最終被滅絕了。
在人類進化的漫長時期時里,尼安德特人可以說是非常特殊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種,經過基本的比較,他們跟人類有著4%的相似程度。而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比智人要大上許多,但是他們在幾萬年的歷史進化中,從來沒有作出過任何的改變,依舊是住在洞穴裡面,仍然使用著以前古老的武器,還是以前老舊的溝通方法。也正因為這些,導致了尼安德特人輸給了不斷在進化和進步的智人,因此尼安德特人受到了大自然的淘汰是必然的事情。
『貳』 你了解人類進化史中的智人嗎
智人有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叄』 人類的進化史智人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早期智人
原稱「人屬尼安德特種」,簡稱「尼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古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與現代人更為接近,但仍帶有許多原始性質。不僅會保存天然火,還學會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約距今二三十萬年到五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更新世中期後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中期。
晚期智人
原稱「智慧的人」,簡稱「智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新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文化上以有雕刻和繪畫藝術,出現了裝飾品。生存年代大約從五萬年前開始,直到現代。屬地質學上更新世後一階段到全新世,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現在。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現代人,但現代人的概念,還是以指新石器時代以後的人類,即距今約一萬年前至現在的人類為宜。
智人的發現
2003年6月11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衣索比亞發掘的一批約16萬年前的人類骨骼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現代人類即「智人」的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智人」進化歷程起點處的空白,並對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理論提供了證據。
這些化石是1997年在衣索比亞東部中阿瓦什地區一個乾燥的山谷里找到的,其中包括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兒童的相當完整的頭骨以及另一名成年人頭骨的部分碎片。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2003年6月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放射性同位素測定顯示,上述智人生活在約16萬至15.4萬年前。科學家說,這些頭骨在解剖學意義上無疑屬於智人。他們有著相當多的現代人特徵,例如成年人頭骨有較大的球形顱骨,面部扁平。但他們也有一些較為原始的特徵,例如兩眼距離稍遠,眉脊突出等。此外,這些智人缺少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徵。這表明他們處在智人這個物種發展的起始階段,介於更原始的人類與現代人之間。
『肆』 智人是由尼安德特人進化而來的嗎
智人可以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拉丁文學名homo neanderthalensis,又譯尼安德塔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冰河時期本來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人種,性格溫馴。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現代人並不是尼安德塔人的一支,就是說,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不同種,尼安德塔人種和智人。現代人從15萬年前在非洲出現,大概在5萬年前離開非洲,3萬5千年前才到達歐洲。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形成種系發生上的平行系群。但現在智人是人屬下的唯一一個種。而尼安德塔人的遺跡最早是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谷(neander valley)所發現。但剛開始他們並未被辨識出是跟我們屬於不同的人種。對於兩個人種的相似與不同,以及他們可能有過怎樣的接觸(如果有的話),出現激烈的討論。
智人 (homo sapiens)
即「智慧的人」,簡稱「智人」。人類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其中有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兩個發展階段。
早期智人
原稱「人屬尼安德特種」,簡稱「尼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古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與現代人更為接近,但仍帶有許多原始性質。不僅會保存天然火,還學會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約距今二,三十萬年到五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更新世中期後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中期。
晚期智人
原稱「智慧的人」,簡稱「智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新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文化上以有雕刻和繪畫藝術,出現了裝飾品。生存年代大約從五萬年前開始,直到現代。屬地質學上更新世後一階段到全新世,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現在。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現代人,但現代人的概念,還是以指新石器時代以後的人類,即距今約一萬年前至現在的人類為宜。
參考資料:網路
『伍』 人類進化的進化史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約3萬到25萬年前,舊石器中期起源於非洲,後向歐亞非各低中緯度區擴張(除了美洲),這是人類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許家窯人、尼安德特人都屬於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後,約60萬年前在歐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於約30萬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中近東。就歐洲和近東而言,幾乎可以肯定是從直立人的西部群體中產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東亞、南亞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從大約25萬年前至3萬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榮的時期,尼安德特人製造出更為高級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獨立演化成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後來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過一段時間。隨著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來,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獨立演化成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競爭中失敗,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氣候因素、文化不佔優勢、被智人屠殺)到底是什麼還存在著爭議,通過對線粒體DNA的研究發現,在公元前46.5萬年尼安德特人種系和智人種系分開。之後約6萬年前,隨著冰河期的到來,生存環境愈發困難,終於在約3萬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滅絕。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約1萬到5萬年前,也就是所謂現代人的祖先(山頂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即屬於晚期智人)。大約10萬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據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領域,一般認為這群智人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產生於大約15萬年前至20萬年前。智人顯然起源於非洲的直立人群體。入侵西歐的智人叫做克羅馬農人,他們的文化很發達,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繪畫。智人(克羅馬農人)出現後,他們的工具明顯更加高級,叫做奧瑞納文化。非洲直立人與亞洲直立人大概分離了150萬年,就是這期間,非洲直立人獲得了智人的特徵。它們在5萬年前至6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3萬年前到達亞洲,1.2萬年前(據記載)到達美洲,不過有一些證據證明,早在5萬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這是人類第3次走出非洲。這時,藝術出現,能夠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舊石器晚期,也是當今世界四大人種(黃、白、黑、棕)蘊育形成的時期,這期間,猛獁和劍齒虎滅絕。
『陸』 智人是人類的祖先嗎
智人(homo sapiens) 即「智慧的人」,簡稱「智人」。人類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其中有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兩個發展階段。 早期智人 原稱「人屬尼安德特種」,簡稱「尼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古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與現代人更為接近,但仍帶有許多原始性質。不僅會保存天然火,還學會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約距今二,三十萬年到五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更新世中期後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中期。 晚期智人 原稱「智慧的人」,簡稱「智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新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文化上以有雕刻和繪畫藝術,出現了裝飾品。生存年代大約從五萬年前開始,直到現代。屬地質學上更新世後一階段到全新世,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現在。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現代人,但現代人的概念,還是以指新石器時代以後的人類,即距今約一萬年前至現在的人類為宜。 智人的發現 新華社倫敦6月11日電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衣索比亞發掘的一批約16萬年前的人類骨骼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現代人類即「智人」的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智人」進化歷程起點處的空白,並對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理論提供了證據。 這些化石是1997年在衣索比亞東部中阿瓦什地區一個乾燥的山谷里找到的,其中包括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兒童的相當完整的頭骨以及另一名成年人頭骨的部分碎片。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將於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放射性同位素測定顯示,上述智人生活在約16萬至15.4萬年前。科學家說,這些頭骨在解剖學意義上無疑屬於智人。他們有著相當多的現代人特徵,例如成年人頭骨有較大的球形顱骨,面部扁平。但他們也有一些較為原始的特徵,例如兩眼距離稍遠,眉脊突出等。此外,這些智人缺少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徵。這表明他們處在智人這個物種發展的起始階段,介於更原始的人類與現代人之間。 非洲大地上捕殺動物的能手 一個多世紀以來,智人的起源是人類進化研究中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許多科學家認為,智人與人類更原始的祖先一樣,發源於非洲。但也有科學家提出,智人是在世界不同地區分別發展起來的。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非洲發現了大量幾百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但卻未在非洲找到處於智人起源的關鍵階段,即約10萬到30萬年前之間,生存年代明確的智人的化石。新發現的智人化石填補了這個空白,與分子生物學的預測結果比較吻合,對人類祖先發源於非洲的假說是一個重要支持。在這些頭骨化石出土的地點,還發現了很多河馬、羚羊等動物的骨骼以及多種相當先進的石器。這表明被發現的智人曾是捕殺動物的能手,其食物中肉類的比例較高。 對死有了某種情感認識 科研人員還發現,部分智人的頭骨上有刀痕,智人兒童的頭骨還有著格外明顯的光澤,像是經常被觸摸,並可能曾用作裝飾品或器皿。科學家提出,這意味著當時的智人可能以某種儀式保存了兒童的骨骼以留作紀念。這可能是人類對死亡產生某種認識和感情反應的最早例證,而其他動物都不會具有這樣的復雜行為。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智人在軀干與四肢骨骼上的特徵是:充分適應於直立姿態,走路時兩足交替跨步。至於出現時間,還有一種說法:早期智人可能在35萬年前出現於東南歐,20~25萬年前出現在西歐,13萬年前出現於東非。以後,在歐洲其他地方,地中海沿岸,中國以及遠東地區都有智人出現的蹤跡。約2萬年前智人渡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 情報(INFOrmation) 門(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綱(Class)→ Mammalia 哺乳綱 目(Order)→ Primates 靈長目 亞目(Suborder Order)→ Anthropoidea 人猿亞目 次亞目(Intraorder)→ Catarrhini 狹鼻猴次亞目 超科(Superfamily)→ Hominoidea 人猿超科 科(Family)→ Hominidae 人科 屬(Genus)→ Homo 人屬 模式種(TYPE SPECIES)→ H. sapiens 智人 其它種(OTHER SPECIES)→ H. rudolfensis 魯道夫人 H. habilis 能人 H. erectus 直立人 H. ergaster 匠人 H. heidelbergensis 海德堡人 H. neanderthalensis 尼安德特人 H. sapiens 克羅馬儂人 H. floresiensis 弗洛里斯人 H. erectus 爪哇原人 時代(Period)→約10萬年前至現代 食性(Diet)→ 雜食性 典型體長(Length)→ 平均男性高1.8米 女性高1.65米 簡介(Brief Introction) [A]人屬是靈長目人科中的一個屬。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現代人是其唯一倖存的一個種。人屬最大的特點是其發達的腦。在二百萬年的進化中其腦的含量擴大了三倍。 在人科中人屬的特點是: 特別大的頭顱容量 前額直立 不斷增大的腦,尤其是大腦 咀嚼肌肉的退縮 牙齒的大小逐漸相近,逐漸減小 上下頜逐漸變小 手逐漸靈活 出生道變闊 婦女乳房變大(無法在化石中驗證這是否也適應於已滅絕的人種) 骨骼和我們相同的現代人,最早約在四萬年前的歐洲發現,他們自中東與北非往各地散播。這些早期的現代人一般稱為克羅馬儂人。我們找到他們所興建的茅屋遺跡,以及驚人的雕刻與繪畫,甚至還有珠寶飾物。雕刻作品包括穿著織物的人偶,此外還有葬禮,遺體則覆以縫有象牙珠串的布料,只是布料現已然散裂。 現代人從中東橫越南歐,散布得相當快速,留下營地、繪有壁畫的洞穴、工具與骨骸。現代人從中東與北非散播,歐洲最早在四萬年前發現。遺跡包括茅屋、壯觀的雕刻與繪畫,甚至還有珠寶飾物。雕刻作品包括穿著織物的人偶與葬禮,遺體則覆以縫有象牙珠串的布料,只是布料現已然散裂。
『柒』 為什麼智人存在了十幾萬年,但人類卻在短短6000年內崛起
你問的問題是有錯誤的,首先人類包括:猿人和智人兩類,而我們現代人在人類學中是晚期智人。 人類的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南方古猿階段。已發現的南方古猿生存於44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根據對化石解剖特徵的研究,區別於猿類,南方古猿最為重要的特徵是能夠兩足直立行走。
(2)能人階段。前200萬-前175萬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陸續發現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190萬年前。能人在分類上歸入人科下面的人屬能人種(Homo habilis)。能人有明顯比南方古猿擴大的腦,並能以石塊為材料製造工具(石器),以後逐漸演化成直立人。
(3) 直立人階段。直立人在分類上屬於人屬直立人種(Homo erectus),簡稱直立人,俗稱猿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發現的。當時還引起了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直到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陸續發現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才確立了直立人在人類演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約為170萬年前到20餘萬年前。至今為止,直立人化石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均有發現。
(4) 智人階段。智人(Homo sapiens)一般又分為早期智人(遠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現代人)。早期智人生活在20萬年前到10餘萬年前。晚期智人的生存年代約始於10萬年前。其解剖結構已與現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稱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
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人類化石證據,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類。智人(Homosapiens)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約3萬到25萬年,舊石器中期起源於非洲,後向歐亞非各低中緯度區擴張(除了美洲),這是人類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許家窯人、尼安德特人都屬於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後,約60萬年前在歐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於約30萬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中近東。就歐洲和近東而言,幾乎可以肯定是從直立人的西部群體中產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東亞、南亞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從大約25萬年前至3萬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榮的時期,尼安德特人製造出更為高級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獨立演化成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後來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過一段時間。隨著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來,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獨立演化成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競爭中失敗,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氣候因素、文化不佔優勢、被智人屠殺)到底是什麼還存在著爭議,通過對線粒體DNA的研究發現,在公元前46.5萬年尼安德特人種系和智人種系分開。之後約6萬年前,隨著冰河期的到來,生存環境愈發困難,終於在約3萬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滅絕。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約1萬到5萬年,也就是所謂現代人的祖先(山頂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既屬於晚期智人)。大約10萬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據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領域,一般認為這群智人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產生於大約15萬年前至20萬年前。智人顯然起源於非洲的直立人群體。入侵西歐的智人叫做克羅馬農人,他們的文化很發達,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繪畫。智人(克羅馬農人)出現後,他們的工具明顯更加高級,叫做奧瑞納文化。非洲直立人與亞洲直立人大概分離了150萬年,就是這期間,非洲直立人獲得了智人的特徵。它們在5萬年前至6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3萬年前到達亞洲,1.2萬年前(據記載)到達美洲,不過有一些證據證明,早在5萬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這是人類第3次走出非洲。這時,藝術出現,能夠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舊石器晚期,也是當今世界四大人種(黃、白、黑、棕)蘊育形成的時期,這其間,猛獁和劍齒虎滅絕。
『捌』 智人的資料
智人 (homo sapiens)
即「智慧的人」,簡稱「智人」。人類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其中有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兩個發展階段。
[編輯本段]智人的發展
早期智人
原稱「人屬尼安德特種」,簡稱「尼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古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與現代人更為接近,但仍帶有許多原始性質。不僅會保存天然火,還學會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約距今二三十萬年到五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更新世中期後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中期。
晚期智人
原稱「智慧的人」,簡稱「智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新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文化上以有雕刻和繪畫藝術,出現了裝飾品。生存年代大約從五萬年前開始,直到現代。屬地質學上更新世後一階段到全新世,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現在。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現代人,但現代人的概念,還是以指新石器時代以後的人類,即距今約一萬年前至現在的人類為宜。
智人的發現
2003年6月11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衣索比亞發掘的一批約16萬年前的人類骨骼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現代人類即「智人」的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智人」進化歷程起點處的空白,並對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理論提供了證據。
這些化石是1997年在衣索比亞東部中阿瓦什地區一個乾燥的山谷里找到的,其中包括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兒童的相當完整的頭骨以及另一名成年人頭骨的部分碎片。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2003年6月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放射性同位素測定顯示,上述智人生活在約16萬至15.4萬年前。科學家說,這些頭骨在解剖學意義上無疑屬於智人。他們有著相當多的現代人特徵,例如成年人頭骨有較大的球形顱骨,面部扁平。但他們也有一些較為原始的特徵,例如兩眼距離稍遠,眉脊突出等。此外,這些智人缺少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徵。這表明他們處在智人這個物種發展的起始階段,介於更原始的人類與現代人之間。
[編輯本段]智人的特性
非洲大地上捕殺動物的能手
一個多世紀以來,智人的起源是人類進化研究中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許多科學家認為,智人與人類更原始的祖先一樣,發源於非洲。但也有科學家提出,智人是在世界不同地區分別發展起來的。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非洲發現了大量幾百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但卻未在非洲找到處於智人起源的關鍵階段,即約10萬到30萬年前之間,生存年代明確的智人的化石。新發現的智人化石填補了這個空白,與分子生物學的預測結果比較吻合,對人類祖先發源於非洲的假說是一個重要支持。在這些頭骨化石出土的地點,還發現了很多河馬、羚羊等動物的骨骼以及多種相當先進的石器。這表明被發現的智人曾是捕殺動物的能手,其食物中肉類的比例較高。
對死有了某種情感認識
科研人員還發現,部分智人的頭骨上有刀痕,智人兒童的頭骨還有著格外明顯的光澤,像是經常被觸摸,並可能曾用作裝飾品或器皿。科學家提出,這意味著當時的智人可能以某種儀式保存了兒童的骨骼以留作紀念。這可能是人類對死亡產生某種認識和感情反應的最早例證,而其他動物都不會具有這樣的復雜行為。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智人在軀干與四肢骨骼上的特徵是:充分適應於直立姿態,走路時兩足交替跨步。至於出現時間,還有一種說法:早期智人可能在35萬年前出現於東南歐,20~25萬年前出現在西歐,13萬年前出現於東非。以後,在歐洲其他地方,地中海沿岸,中國以及遠東地區都有智人出現的蹤跡。約2萬年前智人渡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
『玖』 智人的發展概況有哪些
早期智人的生產生活
到早期智人時期,製作石器的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早期之末所採用的修理石核技術,這時有了大范圍的應用。
文化的地區性特徵愈益顯示起來。在西歐,以手斧為主體的阿舍利文化逐漸被以細小尖狀器和刮削器為代表的莫斯特文化所代替;後者是尼安德特人所製造的。這種文化是由克拉克當文化發展來的,但受到阿舍利文化和勒瓦婁瓦文化的影響。
典型的莫斯特文化是從最早的發現地法國多爾多涅省的莫斯特而得名的。代表性的石器有尖狀器和單邊刮削器,大都是在洞穴中發現的。這時期也發現了骨器。
知識點骨器
顧名思義,骨器就是指骨頭製品,包括動物的骨、角、牙製品。原始人類發達的狩獵業和畜牧業,為骨製品的問世和應用流行提供了前提和條件。據考古資料,製品的歷史源遠流長,與石製品、木製品一樣,同屬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生產或生活用品。
舊石器時代的骨器有骨棒、魚叉、針、標槍、投矛器、弓箭、手鐲、串珠項鏈、垂飾等等。新石器時代的骨器有骨篦子、骨紡錘、骨魚鉤、魚叉、骨扣、骨針、箭鏃、魚鏢等等。非洲的早期智人文化主要有南非的司蒂爾貝文化和東非的肯亞—莫斯特文化。司蒂爾貝文化包括原始的砍砸器、兩面打制的厚尖狀器、帶缺口的刮削器和石球等。肯亞—莫斯特文化中的石器類型與歐洲同時代的石器大都相同,只是缺少單邊刮削器。在剛果、西非和南非的森林多雨地區還有山果文化,在南非和東非的草原地區還有法爾司密斯文化。
在亞洲西部,在卡梅爾山的塔邦和斯虎爾兩個山洞中發現了大量勒瓦婁瓦類型的石器。此外在伊拉克的沙尼達爾山洞,前蘇聯的切舍克塔施,也出土相當多的莫斯特文化的石器。
我國這一時期文化遺物,主要發現於山西丁村和北京周口店第十五地點。
丁村文化分布於山西省汾河流域。文化遺物主要是石器,有厚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狀器和石球等。類型都較規整穩定。其用途已有明顯的分工:厚尖狀器用於挖掘,砍砸器用於砍伐,石球用作狩獵的投擲武器等。
與丁村文化同時代或稍早的文化遺址有周口店附近的第十五地點和第四地點。由第十五地點發現的石器,比北京猿人的石器進步,主要表現在打制石片的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大概由北京猿人文化發展而來的。第四地點的文化遺物發現不多。由第四地點發現的兩件磨平的骨片,或許代表人類磨製工具的開端。同時代的文化遺物還發現於貴州桐梓等處。
在歐洲,與莫斯特期人類伴生的動物主要有披毛犀、馴鹿、猛獁象、原始牛、洞熊、洞穴鬣狗、洞虎和駱駝等。其中猛獁象、牛和鹿可能是這些早期智人狩獵的主要對象。
這時候歐洲的一些地方,氣候相當寒冷。大概是在莫斯特期的後期,冰川來臨,生活在冰緣地帶的尼安德特人或者往南遷徙,或者改變生活方式,改進與自然界作斗爭的工具,以維持生存。
當時,棲息於我國北方的動物,主要有印度象、納獁象、水牛、鬣狗、鴕鳥、鹿、野驢和野馬等,屬於黃土時期的動物群。棲息於我國南方的動物,主要有劍齒象、大熊貓、犀牛、貘、箭豬、鬣狗、熊等,以及屬於中晚更新世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我國南方和北方當時的氣候仍處於溫暖的間冰期。丁村人是在溫暖氣候中生活的。
在這時期的許多遺址中都發現了大量的用火遺跡。在大多數尼安德特人的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火灰堆;在德國莫斯特文化遺址的廢物堆中曾發現過乾的蕈類,可能是作為引火物的,表明這時的人類不僅能用火,而且已能引火了。
這時期的人類,已經開始有埋葬死者的習俗。在法國聖沙拜爾發掘的一具成年男性骨骼,埋在一個岩棚中,旁邊放著大燧石和石英岩碎塊,以及野牛和馴鹿的骨骼。在莫斯特,一具青年骨骼,頭下枕著一堆燧石。在費拉西,有兩具骸骨,一男一女,埋在岩棚下兩個相距約50厘米的坑內,頭對著頭;男的頭上和肩胛上壓著扁圓的礫石;女的臉向上,腿屈曲著,雙手放在膝上。在義大利的一個洞穴里,一個尼人的頭骨安放在一個被擴大了的孔穴中,頭的周圍排列著許多石塊。所有這些放置形式,都像是人們有意識安排的,是早期墓葬的一種形式,還可能有著某種寓意。西歐莫斯特期的墓葬可能是已知的最早的墓葬。
一般來說,早期智人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晚期智人,即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1996年,美國的賴特邁爾提出,在中更新世廣泛分布於歐洲和非洲的化石人類為海德堡人群體,包括歐洲的佩特拉洛納和托塔維爾,非洲的博多和布羅肯山標本等,匯合為海德堡種群,是現代人和尼人的共同的祖先。也有人把我國的金牛山和大荔標本歸入此群。
西班牙的人類學家新發現的先驅人既有明顯的現代人特徵,又具有古老人化石的特徵,因而認為先驅人一方面進化為智人,另一方面進化為海德堡種群人,再到尼人,是海德堡種群人和現代人的共同祖先。他們不同意賴特邁爾有關歐洲現代人是由海德堡種群人進化而來的觀點,進而認為現代人是由比海德堡種群人更為古老的先驅人進化而來的。
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在同一環境中生活,對於最終是被現代人消滅了還是融合了這一問題,爭論由來已久,最終也沒有取得一致。
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同時生活在歐洲,卻有著重大的文化差異。大約5萬年前,現代人不再使用莫斯特工具,而採用一種新工具,包括奧瑞納工具,並把它們帶到了歐洲。歐洲的尼安德特人與莫斯特文化相聯系,而現代人則與奧瑞納文化相聯系。
奧瑞納工具應用范圍更廣泛,而且比莫斯特工具有更多的變化。很多類型的器具形狀規范,其用途一看便知,表明它們具有較高的專用性。其中有邊緣薄而尖細的石刀以及很鋒利的切割器和刮削器;材料多種多樣,除燧石外,也用象牙、角和骨。
晚期智人的生產生活
到晚期智人階段,文化發展的速度大大加快,製造工具的技術更加多樣化和專門化,人類的經濟生活和藝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晚期智人的文化一般列入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更進步了,製作方法不僅用直接製作法,更用間接製作法。這時期石器的主要特徵,是用窄而長的石葉製作的工具佔有了很大的比例。典型的石葉兩邊接近平行,是用間接製作法打制出來的。石葉可以用來做各式各樣的工具和武器,如琢背石刀、雕刻器、端刮器、各種石雕和投擲的尖頭。
在這個時期,骨器有了相當大的發展,還有牛角、鹿角和象牙做成的工具。製作的工具有矛和標槍、漁叉和漁鉤以及有眼的針等。人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狩獵和捕魚,能縫制衣服,開始有笛子和哨子等樂器,開始用煤作燃料。在捷克的一個遺址中還發現燒制物品的窯以及用火燒制過的泥制動物像和人像。
這時期有些地方的人群可能主要狩獵某一些動物,例如在法國西南部的遺址中,馴鹿的遺骸特別多;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遺址中,主要是赤鹿;在捷克的一些遺址中,猛獁象是主要的狩獵對象;而在烏克蘭南部的一些遺址中,野牛佔多數。有些遺址中的獵物遺骸數量很大,可見這時的狩獵活動是相當成功的。
這時的狩獵工具有了重大的改進,廣泛使用投擲武器和各種復合工具如矛、魚叉等。而且許多投擲武器是用投矛器來推進的,這是人類發明的第一個人工的推進裝置。
為了適應寒冷的氣候,人們除居住在天然的洞穴或岩廈中外,還建造人工的住所,例如建造部分位於地下的住所或圓頂的小屋,使用的材料有獸皮、大動物的骨頭、象牙和鹿角等。在住所中常有灶坑,用以取暖或兼作煮食。
這時期埋葬死者的習俗更隆重了,這可以從對死者的精心裝飾中看得出來,例如他們給死者穿著衣服和佩戴裝飾品。裝飾品有象牙珠子、其他各式各樣的珠子以及穿孔的獸牙、礫石、魚脊椎骨和蝸牛殼等,還有垂飾、別針和手鐲等。
這時期的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有繪畫和雕刻。主要內容為刻畫他們所狩獵的和賴以為生的動物,如馴鹿、野牛、馬、鹿、熊、犀牛、象和野豬等。
藝術品大體上可分兩類:一類是可移動的藝術品,包括一些小的器物,常常發現在生活遺址中,可見是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它們從舊石器時代晚期之初就開始出現,也是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一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人像,廣泛分布於歐洲的比利牛斯山到頓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向南擴大到義大利北部。女人像本身只有幾英寸高,大多數是用象牙、煤塊或各種石頭雕成的,而在捷克發現有一件女人像是用黏土似的物質用火燒製成的。雕像的特點是有著特別豐滿的乳房和臀部等突出的女性特徵,而對四肢和面部卻很少注意。它們最多被發現在住所的壁旁和灶邊,似乎表明它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另一類是不能移動的藝術品,即洞穴藝術,主要是在洞壁和洞頂進行刻畫。僅在法國就發現了70多處、年代在距今2.8萬至1萬年前的洞穴藝術遺址。洞穴藝術代表了這一時期藝術的最高成就。有些繪畫和雕刻所表現的對象常常是原大的。除了表現動物外,還有半人半獸的形象、幾何形圖案和其他符號。洞穴藝術品常常位於洞的深處,幽暗而神秘,難以接近。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可能與魔法或某種崇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