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中發明授權與發明專利有什麼區別
專利中發明授權與發明專利的區別:
1、發明授權,是指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後,認為其技術等符合專利的授權要求,給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權證書。
2、而發明專利其實是一種發明設計方案,也就是說,發明專利只是提交給知識產權部門的技術方案,還沒有獲得批准授權的技術方案。
3、如是指國知局的話,在申請人遞交的技術專利當中,並不是每個申請都能授權的。尤其是發明專利。審查特別嚴格。如果您的技術存在一些問題。國知局就不會給於這個技術授權專利的。
4、如是可以授權專利技術。那國知局就會先給申請人發一份授權通知書。拿到了授權通知書就相當於這個技術已經成為專利了。就等著下專利證書就可以了。
(1)發明權和發明專利權擴展閱讀
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發明創造:
一般說來,在進行技術開發、新產品研製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因其技術水平較高,都應申請發明專利。例如,對激光技術的應用進行開發研究,將激光全息或光柵光刻瘸蝕方法用於合成皮革製造,而研製出一種全息光柵合成皮革。那麼,無論是這種皮革本身還是其製造方法均應申請發明專利。
再例如:用生化技術的方法研製出的葯品,該葯品和製造該葯品的方法都應該申請發明專利。還如:某廠提出了改進空氣壓縮機的設計方案,該方案是可實現的,其實施後的效果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機器性能,該方案就可以提出申請發明專利。
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既可以是對某一學科或某一技術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開拓型或開創型發明,也可以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加以局部的改進和發展的改進型發明。
2. 專利權人的與發明人區別
許多人對專利發明人和專利權人的概念不清楚,對於兩者享有的權利也就不很了解,誤認為發明人搞出了發明創造,應享有所有的權利,實際不然。我國專利法規定,職務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享有獲得獎勵、報酬的權利和署名的權利,卻沒有獨自使用、佔有、處分專利的權利,例如,發明人不能將專利作價入股、轉讓專利權、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這些權利只有專利權人才能享有。
事例:某鄉鎮企業的王廠長,發明了一種具有殺蟲作用的農葯有機復合肥料,實驗效果不錯,此後他請來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進行確認,並在其幫助下使肥料生產更加標准化。在申請專利時,由於王廠長不了解專利法的有關規定,不知道專利權人與發明人所享有的權利有所不同,誤認為只要是專利發明人就對其專利技術享有所有的權利。該研究所在辦理專利申請時,將本單位作為專利申請人,而只將王廠長作為第一專利發明人,王廠長卻稀里糊塗地欣然認同了。幸虧王廠長所在的鄉鎮企業生產自己研製的復合肥料未被該研究所亮紅燈,要是自己企業在生產自行研發的復合肥料時受到該研究所的制約,並讓其支付專利使用費,那王廠長就十分被動了,其企業由此遭受的損失就更大了。
按照專利法的規定,在沒有徵得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專利發明人也不能實施其發明的專利。
3. 專利發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三者有什麼區別
專利發明人是指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回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答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專利申請人是指對某項發明創造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享有專利申請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說,專利申請權人就是有資格就發明創造提出專利申請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專利沒授權前的申請人叫專利申請人。
專利權人與專利申請權人具有一致性:專利申請權是產生專利權的基礎,專利申請權人提出的專利申請獲得批准後,該專利申請權人就成為專利權人。
4. 發明人和專利權人有什麼區別
專利發明人在專利法中稱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回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答,必須是個人,可以一個或者多個。
專利權人是指對某項發明創造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享有專利申請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一個或者多個。
發明人和專利權人可以是同一個人,也可以不是同一個人。
5.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的區別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之間,有著顯著的區別。植物新品種是不能專利的產品,不能受專利法調整。在司法實踐中,由於主流觀點錯誤地認為植物新品種權與發明專利權最近似,常將專利權保護的有關制度適用於品種維權。此種做法,既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也不符合植物新品種的本質屬性。
兩者有以下主要區別:
1. 植物新品種和發明專利之間的本質屬性不同。
植物新品種不屬於發明創造,只是對現有植物的改造。植物新品種是對自然界原有產物的改進和利用,不是人們創造出來的一種全新的產物,不能以工業方法生產出來,因而不具備專利法意義上的創造性,故專利法規定對其不授予發明專利權。專利法上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類。植物新品種和發明專利相比較,前者是改造,後者是創造;前者是結果,後者是程序;前者保持穩定性,後者追求發展性。
2.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的授權條件不同。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申請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應當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和有適當的命名。兩者相比,除對新穎性的衡量標准不同外,主要區別在於:授予專利權的發明要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授予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只要求具有特異性,不要求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
3.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同。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的兩個文本和我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都明確規定品種權的保護范圍,是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 。品種權說明書雖包括植物新品種的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等內容,但依據說明書公開的內容不能再培育出該申請品種,說明書的內容不是植物新品種的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必也不能成為品種權保護的范圍。植物新品種的遺傳信息通過繁殖材料實現代代相傳,繁殖材料才是品種權的保護范圍。品種權保護的是實物,是可以繁殖新品種的材料。
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其權利要求的內容。權利要求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說明書應當對發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發明專利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按照說明書公開的技術方案可以再現該發明,發明專利的思想通過說明書實現人人相傳,其權利要求的內容是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發明專利保護的是思想,是可以製造專利產品的技術。
4. 植物新品種和專利產品的生產方式和後果不同。
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和專利產品,雖然都可生產,但是兩者的生產方式和後果不同。
專利產品的生產方式是製造;通過製造再現專利產品。製造是生產原先沒有的,如用配件製造汽車;製造出的產品與所用原料的性能和形態都不同。這種生產是把一個物品或物質改變成另一個物品或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
植物新品種的生產方式是繁殖;通過繁殖實現植物新品種的繁衍。繁殖是生產原先已有的,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收獲的瓜或豆與種植的瓜或豆之間的特徵特性都相同。這種生產只是量的變化,不發生質的變異。
5. 生產授權品種和發明專利產品,對權利人和繁殖材料的依賴性不同。
(一)生產授權品種,對品種權人具有依賴性。
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必須來自品種權人(包括直接的或間接的、合法的或非法的)。沒有品種權人提供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任何人都不可能依據申請公告公告的對育種過程和育種方法包括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生產出授權品種及其繁殖材料。沒有品種權人提供,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授權品種的生產,對品種權人合法授權並提供繁殖材料,具有依賴性。
專利產品不同,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自公報的專利申請說明書中獲知申請人對發明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說明內容,即能夠實現該專利。專利產品的生產,對專利權人沒有依賴性。
(二)生產授權品種,對繁殖材料具有依賴性。
沒有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任何人(包括品種權實施的被許可人或品種權轉讓的受讓人以及所屬技術領域的全部技術人員)都不可能生產出授權品種及其繁殖材料。有了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任何人即使不了解授權品種的育種過程和育種方法(包括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即使不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就是說,生產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對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具有絕對的唯一的依賴性。
專利產品與授權品種不同,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只要自公報的專利申請說明書中獲知申請人對發明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說明內容,沒有專利產品,也可以製造出專利產品。製造專利產品依賴的是專利技術,對專利產品沒有依賴性。
6. 發明專利權是什麼
積特知識抄產權:發明專利權是什麼?
發明專利權就是對產品、方法或其改進所提出的新技術方案而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簡稱為發明專利。
授予發明專利權一般有三個條件:
①新穎性。即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沒有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②創造性。即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③實用性。即該發明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的成效。
7. 專利權與發明專利權有什麼不同
專利權包括:
1、發明專利權
2、實用新型專利權
3、外觀設計專利權
1、發明專利權,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2、實用新型專利權,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3、外觀設計專利權,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8. 專利權人和發明人有何區別
專利權人主要擁有兩大方面的權利。
第一個方面就是專利人身權。專利權人可以在自己專利的發明或者設計中添上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對自己的發明和創作進行修改。這些作品不會因為專利人財產沒有了就變更其署名。
第二個方面就是專利財產權。
主要是三個權利。
第一個權利就是獨占權。任何其他的人不得對其產品進行非法的使用,只有專利權人才有資格製造和使用。
第二個權利是許可權,專利權人有條件的可以讓其他的人來使用它自己的專利。當然,這個前提一定要是專利權人自己同意,允許對方使用。一旦其他的人沒有經過允許就擅自使用,那麼就是侵權的行為。一旦侵權需要對專利權人進行賠償。
第三個權利就是轉讓權。專利權人可以把自己的專利轉讓給另外的人。雙方必須簽訂一定的合同,經過合法的手段來實現專利權的轉讓。如果是國家與國家,個人與國家之間的專利轉讓,則需要更高一級部門的審批。
什麼是專利發明人呢?
專利發明人就是對某一專利具有特別突出貢獻的發明人。專利發明人只能是個人不能是一個單位。如果有好幾個發明人那麼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來填寫。發明人的權利相對於專利權人來說就少了很多。他們主要是具有署名權。可以在專利的創作作品中添加自己的名字。也可以申請不公布自己的名字。一旦提出申請不公布姓名,那麼任何單位,任何個人都沒有權利公布專利發明人的姓名。
9. 發明人和專利權人有何區別
職務發明人與非職務發明人的身份決定了專利權人與發明人享有的權利。
職務發明申請專利的權利歸單位,單位作為專利權人有權佔有、使用、處分其專利,而發明人(或設計人)不具備這些權利。
非職務發明人,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都屬於本人,只有本人佔有,使用和處分該專利的權利,也可以出售專利又可以轉讓專利技術,使用權或自己實施專利獲得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