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從創造走向製造

從創造走向製造

發布時間:2020-12-09 13:12:51

❶ 為什麼中國製造難以走向中國創造

國家必須重視創新製造無法帶來大量利潤創造才是利潤的源泉

❷ 如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在藍色軟體巨人IBM的歷史上,共產生了8位CEO,從IBM第一任CEO兼創始人托馬斯-到帕米薩諾,到今年為止,IBM一共走過了94年的漫長道路,只差一步便踏入百年企業的世紀殿堂。在IBM的8位CEO中,第7任CEO郭士納是其中最閃亮的焦點,受到了媒體的最大力的追捧。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郭士納是IBM有史以來第一個非IT領域內的領導人,而是因為郭士納做為最有傳奇色彩的「空降兵」,在90年代初,通過執掌期間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拯救了汲汲可危的IBM。1992年,郭士納上任之前,IBM虧損達50億美元;1994年,郭士納上任第二年,IBM扭虧為盈,盈利30億美元;此後連年豐收,1998年IBM公司營業收入創歷史最高記錄,達到817億美元。

這樣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讓我們有必要去了解,郭士納在任職期間,究竟對IBM下了什麼靈丹妙葯?郭士納本人給出來的解答是:「我們不折散IBM,IBM的優勢就在於大,我們要保持一家大的公司,在這家公司裡面有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服務,有硬體也有軟體,可以提供整合的方向。」時至今日,IBM仍延續了郭士納時代建立的運作體系,為全世界的客戶提供整合的信息、數據、資源、及管理方法,基於軟體方面的服務也佔了IBM一半以上的收入。

2007年全年IBM總收入988億美元,2008年有望突破1100億美元,藍色巨人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藍色巨人的整合之道

也就是在郭士納執掌IBM大印的期間,曾一度被業界懷疑將步入「老年期」的IBM,又煥發出了非同尋常的青春活力,重新奪回軟體業霸主的地位。

為了能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在經營上,郭士納實行的一個整合資源、分散服務的具體措施就是提倡「糖果店」策略,即IBM像一家糖果店,而不是專賣店,客戶到IBM來,想買什麼「糖果」就能買到什麼「糖果」。因此,IBM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又加了一個用英特爾處理器生產的伺服器Nefinity,而在這之前,IBM從來都是用自己的處理器來生產伺服器的。敢於挑戰傳統,破除舊俗,意味著讓自己的身手更為靈活,同時盡可能讓客戶得到更多的應用上的好處。眾所周知,IBM與英特爾同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在某些領域上也存在競爭的關系,但IBM的舉動表明,為了做得更專業、更包容,IBM敢於讓對手進入自己的「領地」,一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在2005年,IBM更是將自己的PC業務正式全盤賣給聯想(Lenovo),幫助聯想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製造商,「賣出」實質上也是一種資源互換的手段,通過交易,IBM擁有聯想18.9%的股份,忍痛割腕換來的是為自己在中國找到了強大的「代理人」,為日後的擴張打下資本基礎。IBM立足全球,更看到了中國經濟的未來之路。

世界性的整合無處不在

事實上,不只IBM,幾乎所有世界級的大企業,都看到了企業未來做大做強的成功方向,看到了「整合資源」為自己帶來的突破性發展。2007年新聞集團50億美元並購了道瓊斯公司(創立於1882年),擴張了自己在全球的綜合性媒體版圖;2006年GOOGLE以16.5億美元收購了視頻娛樂平台YOUTUBE(創立於2005年),鞏固了自己在視頻共享領域方面的領先地位;2005年雅虎以10億美金把雅虎中國「陪嫁」給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獲40%股份,利用自己的強大的搜索技術促進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而2008年國際上較大的一筆收購,是今年4月底得到歐盟委員會的批准,全球第三大軟體企業甲骨文公司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另一家美國軟體企業BEA系統公司,通過收購,使得甲骨文公司在「中間件」軟體業務上獲得了強勢的開發能力,進一步主導軟體市場的格局。

「硬體」的整合與「軟體」的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世界級大企業在整合資源的方向上有「硬體」與「軟體」之分。跟甲骨文整合BEA系統公司的業務相比,新聞集團、GOOGLE、雅虎等公司所整合的資源都是「硬體」,因為BEA公司提供的「中間件」業務是真正意義上的「軟體」,而這個「軟體」,實質上就是基於企業化管理的整合系統。這個系統就是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務的架構」。SOA整合的內容,包括統一的營銷系統、財務系統、製造系統和客戶服務系統、集中的數據中心等,SOA系統解決了選用了某一產品的企業用戶如果想要通過網路進行企業級的軟體應用,必須要面對一個由多種操作系統、多種網路協議、多種硬體設施所編織成的網路的難題。

❸ 我國要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關鍵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及時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逐步發展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和「世界工廠」,近半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和貨物出口額躍居世界首位。同時也要看到,長期以來,中國產業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製造和勞動密集型裝配環節,在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上處於中低端,製造業大而不強問題十分突出。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對傳統優勢減弱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
爭,迫切要求我們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近幾年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一直圍繞「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題開展調研。從調研情況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如何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認識還比較模糊,政策上也有許多偏頗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間,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但許多地方卻把戰略重點一股腦地轉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製造業,並沒有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改造放到應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將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簡單對立起來,在土地、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新興產業許多優惠政策,傳統行業卻難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過行政手段「騰籠換鳥」,熱衷於鋪新攤子,結果不僅打斷原有企業供應鏈條,喪失傳統產業優勢,造成嚴重的就業和稅收問題,而且一些新引進的所謂「高端產業」依然處在組裝、加工、製造的低附加值環節,缺乏核心技術,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並沒有得到相應提高。
實際上,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就是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中國創造。「中國製造」是基礎,「中國創造」是目標。在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技術改造與新建項目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在企業自主創新與國家創新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首先,需要政府更加重視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傳統產業都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中國創造,當然要發展新興產業,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是更重要的基礎。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目前,傳統產業面臨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在經濟增速下行、傳統產業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必須更加重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把優化傳統產業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下大力氣淘汰落後產能,壓縮高消耗、高污染產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傳統產業由加工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專利、融資、投資、品牌構建、商業模式、物流體系延伸,促進製造業向產業鏈的高端發展,推動加工貿易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發展。
第二,更加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不僅僅是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主要是結合傳統產業基礎和自然資源、科技優勢、培育和發展能夠滿足和創造有效社會需求的支柱產業。要從科學技術最新進展和社會重大需求出發,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的重大技術和產品進行重點突破,加快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域若乾重大項目,拉動產業發展,培育市場需求,加快形成競爭優勢。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支持企業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適應需求升級、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的需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在新一輪經濟和科技制高點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第三,更加重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技術改造以內涵發展為主,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在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關鍵在於推動企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提高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經營管理水平。目前,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工業化中期,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方向,聚焦技術創新、品種質量、綠色發展等關鍵環節,推動技術改造由設備更新向通過技術創新改進工藝流程、加強過程式控制制、完善檢驗檢測手段轉變,由單純生產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營銷、服務領域拓展。要把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以科技創新為技術改造提供支撐,把技術改造作為科技創新的途徑,實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相互促進,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第四,更加重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中國創造,關鍵在於推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據統計,目前發達國家企業銷售額的10%以上都用於技術研發投入,80%的科研工作依靠大企業完成。與此形成鮮明對照,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技術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左右,設立研發機構的企業不到四分一,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不足三分之一,許多企業甚至根本沒有研發投入,也沒有開展任何研發活動。長期以來,大多數科研成果來自科研單位,但科研經費使用效率低下,科研成果運用和轉化緩慢。在企業自主創新與國家創新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吸引技術、人才、資源等各種生產要素,不斷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系統集成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加企業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❹ 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有哪些啟發

國家必須重視創新
製造無法帶來大量利潤
創造才是利潤的源泉

❺ 中國的企業怎樣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中國製造」歷經30年風雨兼程,為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專。然而,隨著市屬場環境的不斷變化,過去低成本、薄利潤、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結構升級和轉型是中國製造面臨的必然選擇。

在金融危機還未完全走出低谷的當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還需跨越哪些障礙?後危機時代,「中國製造」的機會又有哪些?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做客《22度觀察》,為我們評說中國製造。

❻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大學生該怎麼做 說得文采一點

現在大學生該做什麼,首先想想現在都在做什麼;

大學生創業,先考慮下包包裡面幾個銀子;

大學生結婚,先考慮下車、房、工作;

大學生工作,先考慮下技術,技術都是保密的,大家都知道的就不是什麼技術了,在圖書館以為書本是寶,出來才知道,技術是書本上學不到得;

所以咋們80、90後大學生,該做什麼你知道了吧?

知道了還不繼續回去打游戲?

❼ 如何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培養人才,大力發展科技,加強與國外科技技術進行交流。

中國製造只能讓中國人干低附加值的工作,並且對整個國家來說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受制於人,隨著人力資源成本增加,製造業可能會轉移到別的成本低的國家。中國創造具有高的附加值,屬於產業鏈的上游,從世界范圍的角度說,就可以用些無形的東西換回巨額的財富,可以使整個國家產業更加健康。

(7)從創造走向製造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在過去基礎上繼續保持長時期的較快增長,就必須實現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讓自主創新成為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經濟生態效益、有效保護環境的基本途徑,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環節和可靠保證。

強調自主創新是基於中國國情、實現國家自強、自立和趕超需要而做出的英明決策,是克服過分技術依賴,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決定著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決定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決定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是支撐國家強盛的筋骨,事關國家的戰略利益和安全,事關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後勁,因而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❽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有什麼感想呢

中國製造已經逐漸占據高精尖的科技,具有很多的自主創意和領先內優勢。上有「天眼」探容空、下有「蛟龍」探海,中國逐漸在各種高精尖的「智能製造」領域獲得各國認可。

以前在許多外國人的眼裡,中國製造是廉價、低端、山寨的代名詞。但是現在,中國製造已經悄悄改變,離開中國製造,很多外國人的生活簡直寸步難行。CES2018展會上,智能家居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家居服務機器人、家庭安防、智能家電、智能廚衛等等各種系統和產品琳琅滿目,其中大量都來自中國參展企業。

(8)從創造走向製造擴展閱讀:

過去 「中國製造」依賴製造業資本,特別中國整體國內的資本深化和動員能力,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動員效率和動員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好的用好中國的金融體系,從數量型走向質量型,從單一的銀行為主到多元性的各種創新資本來實現,從僅靠國內走向國內國際兩條腿並行。

這樣資本動員體系和高水平高效率的資本動員能力構成了中國「中國製造」逐漸升級到「中國創造」非常重要的第四片拼圖。

❾ 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道路上我們能做些什麼

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這個是幾十年來中國非常大的一個話題,也是作為回製造人的我們最深切答的渴望!
這10幾年來,我們看到我們在中國創造方向走的越來越遠,也涌現了像華為、大族激光、比亞迪、吉利等越來越多的民族製造企業!
國家也提出了智能製造2025這個激勵中國創新的措施,而且在石油,化工,電力等領域強調國產化,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企業和產品!
國家重視技術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熱愛技術,出現一批奔著日本安川,德國西門子為競爭對手的國內企業!

閱讀全文

與從創造走向製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