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環境創造文化

環境創造文化

發布時間:2020-12-09 12:12:51

『壹』 如何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校園是受教育者感知知識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是推動依法治校的重要內容。自2002年9月以來,我校在省教育廳和滄州市教育局的領導下,把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預防、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治理規劃之中,深入開展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廣泛動員教師、學生家長和組織社會力量,從源頭上遏制了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校在預防學生違法犯罪工作中,全面貫徹了省教育廳、市教育局有關校園法制文化建設的各種文件,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我校被市教育局被確定為河北省依法治校試點校,多次被評為滄州市教育系統法制工作先進單位,為爭創「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現將我校開展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情況作匯報如下: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實踐,它反映了新時期學校管理及運作方式的基本特徵,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校園法制建設要求教育管理工作從管理觀念上、管理職能上以及管理方式上,從過去單一地運用行政手段逐步地轉移到依法綜合運用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來管理教育工作。這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我校法制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依法治校」,對教師、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學法、知法、護法、用法,共同創建文明校園,優化育人環境
學校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基地,推進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提高學生法律素質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工作,學校領導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質,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深入開展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學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認真學習省市綜治委下發的有關文件,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以及省教育廳下發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決定》,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通過深入學習,學校領導班子提出了「以德立校,科研興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的辦學目標,明確提出我校推進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導思想為:以學校章程和制度建設為核心,以學校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為目標,以提高師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為手段,全面實施依法治校,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為做好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健全組織,明確職責
學校黨政領導非常重視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2002年,學校成立了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長統一領導。小組成員定期研究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把學校法治文化建設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為校園法制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
校園法制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職責分明:①制定學校法制文化建設工作的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定學校法制文化建設工作的重點內容。②協調學校法制文化建設工作與學校其他工作的關系。③督導監察學校法制文化建設工作,使之更規范、更健康地發展。
在學校法制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學校法制辦公室承擔實施日常法制文化建設的任務,負責制定學校及各年級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計劃,負責日常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活動的組織、宣傳等工作,負責檢查各年級、各教學班的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各年級組、班主任具體落實校園法制文化建設任務。政治教研組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法律知識教育,各科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力爭滲透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內容。這樣,初步形成了我校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網路,為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的蓬勃開展創造了條件。
為了深入開展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學校成立了家長學校,把校園法制文化建設課列為重要內容。通過家、校合作,在校園法制文化建設中形成了合力,拓寬了學校的德育眼界,實現了家庭與學校德育優勢互補。
三、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校園法制文化建設的前提,也是依法治校的前提。根據河北省、滄州市教育部門的部署要求,2004年,我校依據《教育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學校法制辦公室組織人員按照合法、科學、規范,體現辦學特色原則,制定了《滄州第一中學章程》(草案),作為學校依法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據。在此基礎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修改補充,健全完善了包括教學管理、安全管理、民主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目前,我校共有各種管理制度100餘種,形成了與學校章程相配套的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為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提供了前提和保證。
1、 組織管理規范化,學校法制建設工作由專人負責,學校、家庭、社會形成網路,齊抓共管。
2、隊伍建設規范化,通過多種形式,提高班主任隊伍以及全體教師的法律意識,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學校先後多次邀請學校法制副校長趙志勇同志、運河區水月寺派出所的同志來校給教職工做法制報告,使其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嚴重性,同時增強他們開展法制教育的自覺性。
3、教育內容規范化。克服法制教育過程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在做好學生情況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確定每一學期法制教育的內容,學校還把《交通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資料中學生及家長須知的內容編印成小冊子發給每位學生的家長。
4、法制宣傳規范化。在校內設置「法制教育宣傳欄」,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有計劃地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通過剖析法律現象,用觸目驚心的事實教育學生。學校還利用知識競賽,豐富了師生的法律知識,提高了法律意識。
5、檔案管理規范化。學校建立起法制教育專項檔案,其中包括違紀學生教育檔案、受處分學生檔案等。
四、注重常規,務求實效
學校加強了常規管理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校園法制文化建設的要求,修訂了《滄州市第一中學班主任考核條例》、《滄州市第一中學班級管理評分細則》等規章制度,規范學校內部管理,達到制度管人,制度育人的教育目標。
1、建立自主教育機制。在班級管理上改變傳統管理體制,實施了班級責任承包制、學生值周制和班長值周制,同時建立了《文明班量化考核評比辦法》等一系列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評價機制,起到了導向作用。
2、開展自主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不斷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培養才幹,不斷在實踐中認識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學校先後舉辦了 「教室、宿舍文化評比」、「學生情況調查」活動,廣泛徵求學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們樹立了主人翁意識。
3、加強對學生的一日常規的管理。為優化學校教育環境,進一步加強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學校加強了對學生的一日常規管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中一些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文明禮儀、衛生習慣得到加強,對良好班風、學風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4、加強監督檢查,完善文明班級評比制度。對個別學生遲到、違紀現象及時登記並反饋班主作,進行耐心的教育、批評。對校園內不文明行為予以及時糾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5、舉辦「普法板報」比賽。使學生學到了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律意識,激發了學生守法的自覺性。
6、堅持召開校園法制教育報告。對網吧、電子游戲廳、錄像廳、非法出版物等存在的不良現象,給予深刻的剖析,澄清了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模糊認識,引導青少年遠離社會丑惡現象,樹立法制觀念,做一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7、加強警校共建。我校與當地派出所積極共建,攜手育人。警校共建在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打擊無業滋事青年,穩定校內學生學習生活秩序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使我校面貌煥然一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先後獲得了「河北省創建文明單位工作先進單位」等20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榮獲市文明單位、市教委法制工作先進單位等60多項市級榮譽稱號。今後,我校將進一步做好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工作,為爭創「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奠定堅實基礎。

『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從哪些方面為公共事業法律制度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通過對40年來社會治理創新的整體審視,可以發現我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社會管控」、「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不同階段。馬克思說「最後的形式總是把過去的形式看成是向著自己發展的各個階段」,我國社會治理創新既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同時又具有內在的連續性。
「社會管控」階段(1978~1992年)。這一階段主要是指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之前,此階段「社會管控」作為社會治理模式的一個類型,彰顯出特有的時代特徵。經濟體制改革單兵突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並沒有協調跟進,原有社會管理體制在總體上仍然得以延續,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並沒有實質性變革,「社會管控」的特徵非常明顯。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面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與此同時,還受到各種國內外敵對勢力顛覆新生政權的威脅。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為了改造舊社會、鞏固新政權,當時在社會管理上採取了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由政治意識形態主導的,以黨和政府為中心、政府包攬一切的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這種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以戶籍制度、單位制度、職業身份制度和檔案制度為基礎,在城市以街居體制輔助,在農村以「人民公社」制度輔助,實現職業身份統一確定、各類人員統一安置、社會事務統一部署、一切活動統一組織,社會絕對服從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管理。這一時期社會管理的目標,就是極大地增強國家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對社會的控制能力,使社會成員都被固定在某一個既定的位置上。
1978年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濟工作成為全部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政府開始由政治主導型向經濟建設型轉變。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開啟了現代化建構的大門,開始放棄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國家對與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關系密切的社會管理體制進行了局部調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政府逐漸開始小范圍地放權讓利,社會管理工作隨之不斷調整。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建立鄉政府的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國家開始向社會分權,農村基層村民自治與城市基層居民自治成為國家向社會分權的重要方式。
從總體上審視,這一時期政府的主要關注點放在經濟建設上,國家改革的重點是如何調整社會管理來適應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的局部調整都是為發展經濟提供配套服務,社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濟發展的附庸。在社會管理主體上,實行「單一行政主體」;在管理手段上,實行「運動式治理」;在管理機制上,突出單向管控;在管理環節上,突出事後處置。這一時期,由於政府的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約束和轉移,「大政府、弱社會」的社會格局非常明顯,政府在國家與社會的權力分配格局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待續

『叄』 簡述地理環境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先決條件

地理環境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先決條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圍中的人群,必須依回賴著自然提供給答它們的條件,進行他們的文化的建構,展開他們的文化歷程。因此,了解一個文化的總體特徵,從地理環境方面進行觀察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的是,為了解文化所作的地理觀察,必須是歷史的,文化與地理是互動的。越是早期,人類文化的創造越是受制於它的地理條件;越到後來,人類施加於自然環境方面的影響越深。同時,地理對人文的影響,也不是簡單的人與物質自然的關系,其間還有復雜的中介內容

『肆』 地理環境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_______。

先決條件

『伍』 黃土高原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影響下,創造的獨特黃土高原文化有()①信天游 ②安塞腰鼓 ...

傳統民居來深受當地自然環境影響,當自地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響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創造的獨特黃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安塞腰鼓等.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陸』 1. 如何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經濟學家迪爾和肯尼迪把企業文化整個理論系統概述為5個要素,即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路。
1.企業環境任何一個企業和社會組織都是存在於環境之中的。企業環境可分成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微觀環境包括那些直接影響企業履行其使命狀況的行動者、供應商、各種市場中間商、顧客、競爭對手等。宏觀環境包括那些影響企業微觀環境中所有行動者的較廣泛的社會力量或因素,包括人口的、經濟的、技術的、政治的、法律的、以及社會文化方面的力量和因素。
(1)企業環境的可變性
是指企業環境因素是不斷變化的,有漸變也有突變。如自然地理環境變化較慢,而經濟環境,特別是市場變化卻是很快的。
企業環境可以變化的特性,既可帶來企業的經營困難,也可給企業帶來發展機會,關鍵在於企業是否善於把握。
(2)企業環境的復雜性
是指企業環境因素是由多方面組成的。這些因素可能單獨影響企業,也可能由多個因素對企業產生綜合影響。
(3)企業環境的交互性
是指構成企業環境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無論哪一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化。
企業文化的孕育需要良好的企業環境。還有企業文化的氛圍。比如標語、口號等。
2.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
良好的企業文化,需要使企業具有相同或類似的價值觀。
3..英雄人物 火車開的快,需要頭來帶,企業經營需要領導核心,企業文化需要精神核心。
4.文化儀式.文化理念是務虛,文化儀式就是務實了.比如到節假日的時候公司搞些活動啦,或者公司的一些鼓勵性政策等,還有學習,辯論等等。
5.文化網路。文化與生活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人化) 特點, 是實質是精神活動,文化離不開社會。文化網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概念就是,企業文化的實施人或部門、機構。

『柒』 如何創設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環境

一、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的淵源

這次會議以「儒學:世界和平與發展」為主題,體現了關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的人文情懷,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題目。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事關各國人民幸福安康的兩大問題。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圍之中,期盼戰爭、暴力遠離人類。世界各國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環境之中,期盼飢餓、貧困遠離人類。然而,現實世界並不像人們希望的那麼美好,局部戰爭依然此起彼伏,貧困飢餓依然廣泛發生,連綿戰火、極度貧困依然在威脅著眾多人們的生命和生存,特別是許多婦女兒童依然在戰爭和貧困的陰影下苦苦掙扎。想到這些不幸的人們,我們心中充滿了同情和責任。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努力,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只有這樣,和平才有希望,發展才有希望。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需要多管齊下、多方共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從思想上確立和平發展的理念。今年3月,我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其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文字鐫刻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句話是:「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我認為,在人們心中牢固樹立愛好和平的思想,這對實現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中國人自古就推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和平思想。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見的外族入侵和內部動盪,中國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一度到了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僅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就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沉重代價。近代以後經歷了長期苦難的中國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寶貴,最懂得發展的重要。中國人民深知,和平對人類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沒有陽光和空氣,萬物就不能生存生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需要和平、愛好和平,也願意盡最大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真誠幫助仍然遭受戰爭和貧困煎熬的人們。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發展的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動之中。

二、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

今年是孔子誕辰2565周年。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中華文明,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大體經歷了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並立、宋明理學發展等幾個歷史時期。從這綿延2000多年之久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借鑒,雖然儒家思想長期居於主導地位,但始終和其他學說處於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都是順應中國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發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像的。同時,當代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物慾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況愈下,人與自然關系日趨緊張,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關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於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於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於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關於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於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於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於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於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關於清廉從政、勤勉奉公的思想,關於儉約自守、力戒奢華的思想,關於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關於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對傳統文化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希望中國和各國學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這個課題研究好,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

三、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人類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中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一個重大課題。我認為,應該注重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紮根於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
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要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認識到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獨特的,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歷史反復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
第二,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奼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
強調承認和尊重本國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閉,更不是要搞唯我獨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
第三,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於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絲綢之路的開辟,遣隋遣唐使大批來華,法顯、玄奘西行取經,鄭和七下遠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事例。儒學本是中國的學問,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無論是古代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等,還是現在的亞洲文明、非洲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們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進行文明相互學習借鑒,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並蓄,但兼收並蓄不是囫圇吞棗、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第四,科學對待文化傳統。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捨,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四、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准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農家、兵家等各個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盪,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大觀,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雖然後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取得了主導地位,但中國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發展的。這些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的。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小康」這個概念,就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容易得到最廣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總之,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溫故而知新。知識有前人傳承的知識,也有今人創造的知識。前人傳承的知識積累了人們歷史上對處理人、社會、自然三者關系的重要認知和經驗,今人創造的知識形成了人們應對時代問題的智慧和探索。這兩方面的知識對人類繼往開來都十分重要。
在21世紀的今天,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閱讀全文

與環境創造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