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09 08:26:33

⑴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誰

如果政府拋開民族偏見,活字印刷術是遼朝契丹人發明的,契丹古墓出土早就印證這個了,那時宋朝還沒成立

⑵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畢昇(?~約1051)徽州(今安徽歙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專者。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屬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統稱為「刻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的刻版造價昂貴,而且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宋代慶歷(1041)年間,畢昇首創泥活字印刷術,徹底改變了印刷術的現狀。他使用膠泥片刻字,一字一印,燒硬後便成為字模。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了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通過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便會附著在鐵板上,可以像雕板一樣印刷。這種活字版可以反復使用,而且造價低廉,比刻板印刷術的木板整版雕刻更加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發明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大大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⑶ 活字印刷術是怎麼發明的

畢是一個印刷工,他早就在工作中發現了雕版印刷不太方便,雕好的版只能用一次。於是,他首先試驗用一個一個的木質單字來印刷書,但是,他失敗了。因為小塊的木字粘在一起後,要分散開第二次再用也很不容易,而且,木塊的紋理疏密不一樣,吸水後脹的程度也不一樣,這樣一來就使得版面變得高低不平,印刷效果很差。畢日思夜想,一直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

有一天,畢坐在灶前,幫妻子做飯,他一邊燒火,一邊嘴裡念叨著:「怎樣才能找到既不吸水,又可以刻字的東西呢?」妻子指著旁邊的瓦罐說:「這不就是不吸水的東西嗎?可就是不能刻字。」一句話提醒了畢。他立即跑到附近的一個窯場,在燒窯工人的幫助下,用膠泥製成了一些刻成字的小土坯。然後放在窯里燒成了一個個很硬的單字。接著,他又按照書本的大小,准備了一塊鐵板,在鐵板上面放了松香和蠟,然後拿一個鐵框子放到鐵板上,在鐵框里排滿了他燒出來的泥字,放在火上烤,等板上的松香和蠟開始溶化時,就用一塊平板在活字上面壓一下,把字壓平,於是,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這時,在上面塗上墨就可以印刷了。一頁書全印完後,把鐵板再烤一下,使板上松香和蠟重新溶化,然後用手輕輕一撥拉,活字便一個個掉了下來,准備重新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准備了兩塊鐵板交替進行排和印,大大地提高了書的印刷速度。

⑷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刷術誕生之前,人們出版一本著作完全要靠手工抄寫,質量無法保證。隨著墨和紙的問世,雕版印刷術誕生了。它的操作方法是:將一篇文章用反手刻在木板上。印刷時,在版上刷墨,然後將紙蓋在版上用干凈的刷子輕輕刷實,紙上就會出現黑色的字跡。

20世紀初,考古學家們在甘肅敦煌千佛洞中發現了唐咸通九年雕印的《金剛經》,它成為目前世界上標有確切雕印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實物。

雕版印刷由興到衰,歷經了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經過長期的摸索,活字印刷術誕生了。它的問世不但記錄和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更帶動了世界范圍內文化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而所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現代印刷業的鼻祖—畢A。

活字印刷術首先是制活字。畢A所用的材料是膠泥,刻好字後用火焙燒,使之堅硬如瓷。其次是排版,在鐵板上放鬆香、蠟以及紙灰的混合物和一個鐵框,將揀出來的字排滿一框後即對鐵板進行加熱,使松脂熔化,將泥活字壓平,冷卻固定之後,版即制好。最後,就是印刷,方法與雕版印刷一樣。印刷完後,將鐵板再度加熱,使松香和蠟熔化,將泥活字取下放好,以備下次使用。不難看出,畢A在近千年以前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已經大體上具備了近代活字印刷術所具備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

⑸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是誰

畢升
畢升是我國宋代的發明家。他在總結前人書籍印刷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新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
這種印刷術是先用膠(jiāo)泥做成一個個四方長柱體,在長柱體一端的平面上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這樣,一個個活字就做成了。為了用著方便,他把每個單字都刻了好幾個,常用字刻得更多。排版(bǎn)的時候,預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蠟(là)之類的東西,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kuàng),在鐵框內密密地排滿活字,滿一框為一版,再拿它到火上去烤(kǎo),使松香和蠟等熔(róng)化,讓每個活字固定在鐵板上。然後,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壓一壓,把字壓平,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這時,只要在排好的活字上塗(tú)勻墨,就可以印刷了。
為了提高排印速度,畢升准備了兩塊鐵板,讓兩個人同時工作。一塊板印刷,另一塊排字;等第一塊板印完,第二塊板已經准備好了。兩塊鐵板交替著用,印得很快。每版印過之後,再把鐵板放在火上燒熱,使凝(níng)固的松香和蠟等熔化,活字就可以順利地拆(chāi)下來,留著以後再用。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書方法,同今天印書的方法相比,雖然原始了些,但是它從刻制活字、排版到印刷的基本步驟(zhòu),對後代書籍的印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印刷技術不僅(jǐn)促(cù)進了我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繁榮,而且(qiě)很早就被介(jiè)紹(shào)到國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⑹ 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中國的畢白升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專刷技術。

畢白升用屬膠泥做戰一個個四方長柱體,在一面刻上單字,然後用火燒硬,這便是一個個活字。印書時,先預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蠟之類的東西,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活字,滿一鐵框為一版。用火在鐵板下燒,使松香和蠟熔化,另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壓一壓,把字壓平。撤去火以後,待松香和蠟凝固,一塊活字版便製成了,只要在字上塗墨即可印刷。畢白升發明的印刷方法,和今天的印刷方法相比雖然很原始,但活字印刷術的三個主要步驟——製造成活字、排版和印刷,都是相同的。

今天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印刷術不斷推出,但畢白升發明的那種古老的印刷術無疑為它們奠定了基礎。

⑺ 活字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畢昇在11世紀中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卻並未得到廣泛應用。400多年後,谷登堡在東方文明的啟迪下,也發明了同一原理的活字印刷術。不同的社會制度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結果——谷登堡的活字印刷術開辟了印刷行業機械化生產的道路,並引領著西方文明大踏步地向前邁進。

1398年,谷登堡出生在德國黑森的美因茨。他對歐洲古老的印刷術做出了徹底改良。在製造活字方面,他找到了鉛合金。谷登堡先為每個印刷符號刻制一個凸出的字模沖頭,然後進行修正直至完美。之後,用它在銅塊上沖出一個凹進的印模。再在其中澆入鉛水,冷卻後就成了活字。使用時,工人們從字盤中揀出所需字模,把它們放入一個叫「手盤」的容器里,每兩個單詞之間放入鉛空,然後把手盤中的活字移入長方形活字盤,並在行與行之間插入鉛條。整個版面排好後,再把它放進一個鋼制或鐵制的排字架中,最後在架子的縫隙中敲入許多楔子,使活字牢牢地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然後就可以付梓印刷了。

解決了活字問題之後,谷登堡又將精力投入到了印刷機的發明上。最後,他根據木製螺旋壓榨機的壓印原理製成了代替手工印刷的木製印刷機。與此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可以均勻地粘著在每個金屬活字上的油墨,而這些在當時東方的印刷術中都是不具備的。1454年,谷登堡印刷的第一部書籍《聖經》問世了。很快,谷登堡發明的印刷術風靡整個歐洲,到了19世紀,西方的印刷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如今,伴隨著電子計算機和激光技術的發展,鉛字正逐漸退出印刷舞台,激光照排技術的問世使印刷業又迎來了一場新的變革。

⑻ 活字印刷術是怎樣被發明的

畢A是北宋時期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

畢A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於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其事跡見於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

北宋慶歷年間,畢A為書肆刻工,用新的活字印刷方法,使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

他的師弟們大為驚奇,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A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里。

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黏合劑,如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

待黏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

印完後,畢A把印版用火一烘,黏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

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畢A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

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A最有心。

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其實在畢A發明活字印刷術前,雕版印刷被廣泛運用。

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此外,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至宋代,印刷業更加發達起來,全國各地到處都刻書。

北宋初期,成都印《大藏經》,刻板13萬塊;北宋朝廷的教育機構國子監,印經史方面的書籍,刻板10多萬塊。

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當時印刷業規模之大。

宋代雕版印刷的書籍,現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種,而且字體整齊樸素,美觀大方,後來一直為我國人民所珍視。

這些都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經驗、借鑒。

由此可見,雖然活字印刷術是畢A個人的發明創造,但這裡面確實凝聚著前朝歷代很多勞動者的智慧。

畢A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改進了雕版印刷的這些缺點。

畢A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1041年至1048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A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

其製作程序為: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使其成為膠泥活字。

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

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為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

等葯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待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

印完後,再用火把葯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再用。

畢A發明的活字印書方法,同今天印書的方法相比,雖然原始了些,但是它從刻制活字、排版到印刷的基本步驟,對後代書籍的印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印刷技術不僅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繁榮,而且很早就被介紹到國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畢A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刀,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A沒有採用。

畢A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本,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代畢A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中間,平民發明家畢A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可是關於畢A的生平事跡,後人卻一無所知,幸虧畢A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里。

⑼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傳統的雕版印刷術一直佔領著印刷市場的主導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現在隋朝。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後在木板塗一層漿糊,再把寫好的確文稿翻貼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個個刻出來。待到印刷時,將油墨塗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蓋上白紙,用刷子輕輕刷平,文字就印在紙上了。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寫方便很多,對我國早期的文化傳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雕版印刷的不足越來越明顯了,不僅笨拙費力,又浪費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錯別字又極不易更改。據史料記載,在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一部《大藏經》的印刻,立時12年,雕版達13萬塊之多,可見工作之繁瑣。
畢異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印刷工作的人員,更是越發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進。他認真總結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反復琢磨,試圖找到更先進的方法,但卻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門口玩捏泥巴,才豁然開朗。孩子們用泥巴捏出了各種動物、樹木、房子、椅子等東西,然後,就把這些東西隨心所欲地進行排列,編出不同的故事來。畢舁看著看著,靈光一現,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個個的字,然後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嗎?
想到這一方法後,畢舁立刻著手實踐起來。他經過不斷實驗,反復摸索,最後還是決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裡面加入了一些膠水。這樣,即容易刻又刻不壞。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塊,在上面刻上字,燒硬,冷卻,再將刻好的單字按韻排好。以便查找。印刷時,按文章找出活字,將其排列在鐵板上,四周用鐵框固定。除此,他還在鐵板上預先鋪一層紙灰、松脂和蠟混合成的黏合劑。然後,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劑熔化時,就用平板將單字牢牢地壓平,等冷卻後,每一塊活字版就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接下來,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紙,輕輕一壓就可以了。等印完後,再用火將鐵板烤熱,黏合劑熔化後,就可以將活字取出來,保存,以備下次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舁採用兩塊鐵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為提高。
畢舁發明的這種膠泥活字印刷術概括起來有五大步驟,即製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歸韻,比起雕版印刷,這種方法製版迅速,印刷質量高,而且可以重復使用,節約了材料又縮短了印刷周期,堪稱印刷史上劃時代的突破。
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更是印刷史上的偉大創舉,為全世界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⑽ 活字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爭論中呢。別說德國谷登堡,韓國還有爭著的呢。

有一種說法:
活字印刷術,中學歷史課本上都說是北宋人畢升發明的,可惜這偉大發明隨著畢升本人一起被扔進了棺材,歷史上活字印刷術在中國幾乎沒有採用過。從宋朝一直到明清,大量採用的還是雕版印刷,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泥活字從技術上根本就不過關,否則的話,難以解釋為什麼連中國人自己都不願意採用。對印刷業產生革命性推動作用的,不是畢升的泥活字,而是德國人谷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並且,根本沒有證據表明德國人古登堡是採用了畢升提出的技術方案才解決了製作金屬活字的難題。實際上,是古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促進了信息在西方的廣泛傳播。

又有人說:
宋代發明家畢升(?-約1051)首創活字版印刷術。據沈括著《夢溪筆談》載:畢升在宋代慶歷年間,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版一樣印刷。此外,畢升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畢升的發明比歐洲早400多年。印刷術的發明使人類擺脫了蒙昧,提高了交流效率,為人類創造文明史奠定了技術基礎。但少數西方人對東方文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在印刷術問題上不願承認中國人的歷史貢獻,總認為德國人谷登堡為活字印刷術的最早發明人。谷登堡何許人也?谷登堡(,?-1468)德國人,鉛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年輕時曾學金工。後從事金屬活字的鑄造和金屬活字版印刷的研究,並建立了活字版印刷工場。1450年前後用所制活字字模澆鑄鉛活字,排版印刷了《四十二行聖經》等書,為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還根據壓印原理製成木質印刷機械以代替手工刷印。顯然,谷登堡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其作用不可低估,少數西方人固執地認為谷登堡是活字印刷術的最早發明人,可能是認為他發明了印刷字母的活字印刷機的緣故,在這一點上,他們的觀點是荒謬的。

為什麼少數西方人只承認谷登堡為印刷術的最早發明人呢?是因為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有北宋時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畢升發明泥活字印刷的記載,但由於當時的活字印刷品未能流傳於世,以致後來有人懷疑中國對活字印刷術的首創。但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證明,這些西方人的觀點是錯誤的。2000年1月初,中國歷史學家宣布,中國新近發現的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表明,活字印刷術的確源自中國。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西夏學專家史金波教授介紹,這批活字印刷品出現於俄羅斯收藏的中國黑水城文獻,以及中國寧夏、內蒙古和甘肅等地出土的文物中。中國專家學者在對這批800年前西夏王朝時期的世俗文獻和佛經進行整理研究時獲得這一重大發現。史金波教授說:「西夏(1038-1227)是與宋王朝同時期的中國少數民族政權。這批西夏文活字印刷品的問世,說明活字印刷術在中國中原地區發明不久,就很快傳播到了西部地區。」這位歷史學家同時透露,史學界還發現由中國敦煌出土、現流失於海外的近千枚回鶻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活字實物。回鶻也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使用的活字是方塊字活字,而回鶻活字則是一種包括了詞、詞綴和字母活字在內的混合型活字。從使用活字印刷的時間上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不久,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西夏和回鶻在十二世紀中葉和十三世紀也相繼使用活字印刷,而歐洲採用活字印刷是在十五世紀中葉。這就說明中國的活字印刷是怎樣由東向西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到西方的。

閱讀全文

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