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技創造環保

科技創造環保

發布時間:2020-12-15 11:49:35

『壹』 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了哪些啟發從而發明了哪些東西過程是怎樣的

從大自然得到啟發的發明如下:

1、振動陀螺儀:根據蒼蠅楫翅的導航原理,科學家們研製成功了一種新型振動陀螺儀。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過一個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裝在音叉兩臂四周的電磁鐵使音叉產生固定振幅和頻率的振動,就像蒼蠅振翅的振動那樣。

2、滑翔機:人類很早就憧憬象鳥一樣在空中飛翔。15世紀的偉大藝術家、發明家達·芬奇曾設計過一種撲翼機,設想人趴在上面,用手腳帶動 一對翅膀飛起來。古代的中國人,希臘人、巴比倫人和印度人也作過類似的嘗試。

1914年德國人哈斯研製出第一架現代滑翔機,它不僅能水平滑翔,還能藉助上升的暖氣作爬高飛行,並且其操縱性能更加完善。

3、電子蛙眼:仿生學家洛克根據蛙眼的原理和結構,發明了電子蛙眼。現代戰爭中,敵方可能發射導彈來攻擊我方目標,這時我方可以發射反導彈截擊對方的導彈,但敵方為了迷惑我方,又可能發射信號來擾亂我方的視線。

人們發現青蛙能看見活動的物體,卻看不清不動的物體,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明了電子蛙眼,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戰場上的裝備設施。

4、潛艇:1863年,法國建成了一艘「潛水員」號潛艇。艇體模仿海豚的外形設計,長42.67米,排水量420噸。

使用一部功率為59千瓦(80馬力)的蒸汽機作動力,速度為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由於「潛水員」號採用了蒸汽機作動力,尺寸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潛艇,成為了20世紀之前最大的一艘潛艇。

5、蠅眼照相機:蒼蠅的每隻小眼能獨立成像,並能迅速地分辨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科學家模仿蒼蠅的復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

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們仿效蒼蠅復眼中小眼的蜂窩型結構製成了用於科研的「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拍攝1329張照片, 其解析度達4千條線。

『貳』 保護環境的童話故事

1、 小兔子愛護環境

一隻小兔子一蹦一跳地來到公園里玩。公園里有好多動物,有公牛,有河馬,有小松鼠,有大象,還有斑馬……裡面好像已經變成動物園了。動物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鍛煉,還有的在活動……

小兔子走到一張椅子前坐了下來。然後,它取出自己帶著的一包餅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小兔子很餓,一下子就把那包餅干吃完了,把包裝袋隨手一扔,扔在了草地上走了。

過了一會兒,小兔子看見另一塊草地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小兔子看了這八個字,明白了:不能亂扔垃圾,亂扔垃圾環境會遭到破壞。

於是,小兔子連忙跑回剛才扔包裝袋的地方,把包裝袋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

2、 請保護環境

從前,有一座美麗的大森林,森林裡住著許多動物。

一天,小猴和好朋友們到城裡的動物園走親戚,打算住一晚上。誰知動物們剛走,森林裡就來了一大群人,把樹全部砍光了。

第二天,動物們回來了,看到一棵樹也沒有了,到處光禿禿的,都非常驚訝。小猴說:「天呀!是誰毀壞了我們的大家園?」

小動物們沒有了家:小鳥沒了樹就不能壘巢,不能休息;小猴沒了樹,就不能玩耍;長頸鹿沒了樹,就不能吃飯……樹是他們生存的樑柱,沒有了樹,小動物們就不能生存。

「肯定都是那可惡的人類!」小猴氣憤地說。長頸鹿含著痛苦的淚水說:「知道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又斗不過人類。」動物們號啕大哭。他們無家可歸了!

過了一段日子,這座森林裡的動物漸漸地滅絕了。

3、從前,有個小人王國,那裡住著威嚴的國王。

國王有一個既美麗又善良的公主叫一雅斯,那裡環境很美,有烏鴉這個清道夫來幫助打掃,有喜鵲連連不斷的向人們傳遞喜訊..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一位高貴而英俊的駙馬,所以國王下令要親自為雅斯挑選一位意中人。

這個決定剛剛公布,就有很多的皇宮貴族前來求見公主,可都被國王一票否決了。

在這個小人國里,有一個錫兵,他很愛公主,所以他每天都默默守在公主身邊,不讓公主受一絲一毫的傷害,但是他想國王是決不會同意讓他當駙馬的,因為他既沒有權又沒有勢,他只是一個士兵。

於是他去找聰明的朋友大拇指湯姆,並向他傾吐心聲。大拇指湯姆聽了後,二話沒說,跑到國王那裡,問國王他選駙馬的標準是什麼?國王說:「他必須要一生一世愛護我的女兒,不離不棄,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做她的守護神,讓她快樂,要她幸福。」湯姆說了錫兵的願望,就是要保護雅斯,而且他永遠都不會放棄.

國王聽了,站起來說:「我要的不是一個貪財的人,而是一個能使雅斯永遠幸福快樂的人。」

過了不久錫兵和雅斯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4、人類能為泥鰍做的有很多,但它希望的很少,僅僅是一汪清水,一世安寧。它向泡泡傾訴它的夢,泡泡帶著這些往上升,越升越上,卻破滅在夢想與現實之間。

水底,泥鰍媽媽拖著沉重的身子,向著家不停的游動,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因為,她今天就要生下一群小寶寶了,她既高興又痛苦。

她心不在焉的游啊游,就在她快到家的時候,她在不遠處發現了一堆已經發白、浸爛的塑料袋,在水裡張牙舞爪地飄動,同時也散發出一種化工製品獨特的味道。這讓她有點反胃。於是,她加快步伐,想要離開這堆習以為常又痛深惡絕的廢物。

回家後,她躺在床上,感覺肚子一陣陣的抽痛,她覺得自己馬上就要生了,於是她安安靜靜的等待……

一會兒,她順利產下了四顆乳白色的卵,她弓著身子,把它們攬入懷中,慈愛地看著。後來,她細心地照顧這些卵,給它們最好的水草墊,最柔軟的泥床。

她希望她的小寶寶可以茁壯成長,得到上帝的青睞,一舉成為人生贏家,從此過上幸福生活。她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可是,一股微弱的味道卻從塑料堆中漸漸蔓延上來。

幾天後,小泥鰍們從那些卵中鑽了出來,它們歡快的扭動著小小的身軀,隨著媽媽覓食,和媽媽一起做游戲,它們原本以為會一直這么幸福下去,可一群人打破了這一切——

他們帶著打魚器在水裡撈來撈去。一隻落伍的小泥鰍被強大的電流擊暈了。它瞪著絕望的大眼睛,可泥鰍媽媽卻只能落荒而逃。回家後,她傷心欲絕:「我的孩子被人捉走,我卻無能為力。我只能眼看著失去它?!」她的淚化作無形散失入水。

幾天的飢餓讓她冷靜下來,她明白那個孩子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她要把另外幾個孩子拉扯長大,要讓他們平安、健康、幸福地長大。

於是,她收拾心情,去菜市場買菜,打算為已經餓了幾天的孩子做一頓好吃的。她買好菜,正在做飯。

可當她出來時,孩子們卻已經癱倒在地。它們一見媽媽仍是笑呵呵的說:「媽媽……你……好點了嗎?」「我們好餓……」

原來,他們在環境和飢餓雙重挑戰下,已經奄奄一息。

泥鰍媽媽傷心欲絕。說:「我只希望有一個家,有一群孩子承歡膝下,可你們人類為什麼不讓我好過?為什麼……?」

「我希望得到的很少,清水一潭,安寧一世。」

5、神奇的紙巾

從前,有個小男孩,他每天要用好多紙巾,吃過東西,他用紙巾擦擦嘴,再用紙巾擦擦手,還用紙巾擦擦衣服。這天,爸爸買回一筒紙巾,爸爸說這是「神奇牌」紙巾,跟以前的不一樣哦。小男孩想看看,紙巾究竟神奇在哪裡。

他拉出一截,沒什麼神奇;他把紙巾拉到陽台上,也沒什麼神奇;再把紙巾拉到樓梯上,還是沒什麼神奇;紙巾被拉得長長的,一直拉到小區外面;再拉到市民廣場,繞過一棵棵粗粗的樹.小男孩跑呀跑,拉呀拉,紙巾怎麼也拉不完……跑呀跑,拉呀拉,小男孩回頭一看,樹林不見了!

他扔了紙巾,驚叫著跑回家:「爸爸,爸爸,樹林沒有啦——」爸爸說:「製造紙巾要用樹木做原料,你用掉了這么多紙巾,樹林當然就沒有啦!」為了讓樹林回到市民廣場,小男孩又跑回去,一邊跑,一邊卷……跑呀跑,卷呀卷,紙巾全都卷了回來,市民廣場的樹林又回來了。

小男孩真高興呀!小朋友們,木材是製造紙巾的原料,紙巾用得越多,耗費的樹木就越多,所以我們在家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多用毛巾,節約紙巾。

『叄』 求翻譯成英文:環保改變地球環境 科技創造綠色生活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nges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reats green lives.

『肆』 近代生產力創新對環境的影響有什麼啊

一、超越傳統工業科技

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的特徵之一,就是人類能創造和使用工具,還能用特殊的文字元號去解釋自然。就是說,人類比其它動物更具有一種科技能力。藉助這種能力,人類才能創造出大自然中本不存在的東西――人類文明。

科技在不斷演化,人類文明也在不斷演化。一萬年前,在人口資源的壓力下,人類由漁獵採集文明向傳統農耕文明轉型。傳統農耕文明經歷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青銅時代,中國的商朝和西周王朝屬青銅時代。第二個階段是黑鐵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屬黑鐵時代。隨著鐵冶煉和鑄造技術的普及,傳統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因適應不了新生產力的要求而開始崩潰。直到秦王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一個「鐵農具+小農經濟+君主官僚制+儒道法意識形態」的中華文明得以成型。農耕文明一萬年以來雖有各種自然災害和戰爭,但人類總的來說是穩定和安全的,因為當時的科技主流順應了自然法則。傳統的農耕文明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對大自然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他們敬畏自然。中國四千年前的夏朝,規定春天不準砍伐樹木,夏天不準捕魚,不準捕殺幼獸和獲取鳥蛋;三千年前的周朝,根據氣候節令,嚴格規定了打獵、捕鳥、捕魚、砍伐樹木、燒荒的時間;二千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採集剛剛發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獸,禁止毒殺魚鱉。中國歷朝歷代,皆有對環境保護的明確法規與禁令。中國歷代農民,都知道「取之於地用之於地」的道理,從土地上生產出來的桔桿,消費食物後的糞便,都作為農家肥再還到土地,保持了土地能量的循環使用,中國耕地經幾千年而不退化。農民砍伐山林薪柴,也是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使村莊周圍的燃料能永續利用。中國人口的膨脹也帶來了周期性戰爭,而周期性的戰爭又將人口壓縮回到自然資源的邊界之內。世上任何科技系統,都應該限定在一定的資源范圍內,支撐起特定的人口和文明形態。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科技,從來沒超出人力畜力和鐵制農具的范圍。人們自覺地根據耕地、山林草澤和水的資源總量,來安排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由於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自我調節的、可持續利用的生存智慧,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因此延綿至今。

西方近代以牛頓力學、紡紗機、蒸氣機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類脫離農耕文明,迅速奔向了傳統工業文明。與傳統農耕文明相比,傳統工業文明通過全新的科技手段開發了更多的礦產資源,集約化地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帶來了人類財富和人口總量的膨脹,形成了一個以擴大物質消費為根本導向的社會。僅上世紀100年來所消耗的能源總量就遠遠超過人類幾千年消耗量的總和。傳統工業文明大量開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污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無限擴散,終於將全球性的生態危機逼了出來。人類終於深切感受到地球資源和環境的有限。所謂的現代化進程,就是將自然資源轉化成可用財富的進程,所謂的現代化社會,就是人均資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社會。由於人口增加,由於物慾橫流,由於工商業的發展需要,人均資源消耗量直線上升。以水為例,公元前每人每天耗水12升,中世紀約20至40升,18世紀增加到60升,而現在,發達國家的人均每天耗水量達500-600升。據有關材料統計,工業化國家每創造100美元的收入,約需要300公斤的自然資源,人均每年需要45000-85000公斤自然資源。中國如果要達到工業化國家的人均消耗水平,比如13億中國人都將自行車換成汽車,那就不是2003年每天消耗546萬桶石油的水平,而要變成每天消耗8100萬桶,遠遠超過世界目前石油消耗總量,地球上有這么多資源供我們消耗嗎?我們有能力對因此而產生的大量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嗎?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因為全面承襲了西方傳統工業的發展模式,更是因為中國對本土能源的過度消耗。從1990年到2001年10年間,中國石油消費量增長100%(從1.18億噸到2.35億噸),天然氣增長92%(從114億立方米到277億立方米),鋼增長143%(從0.67億噸到1.63億噸),銅增長189%(從72. 9萬噸到211萬噸),鋁增長380%(從72.4萬噸到354.5萬噸)、鋅增長311%(從36.9萬噸到152.3萬噸)、十種有色金屬增長276%(從217萬噸到816萬噸)。人們在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而興奮的同時,往往會忘記這些成績背後的資源消耗、垃圾成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世界上的一切成功都是有成本的。有人算過,按目前的科技水平,中國的現代化需要有12個地球的資源來支撐。如果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也得把地球全部吃空才能現代化。道理再清楚不過,中國本來就人多地少,資源稀缺,而傳統過時的工業科技卻又偏偏指向了稀缺性和污染性資源,這種科技具有不可持續性。誰繼續走傳統工業文明之路,誰就走上了不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因此,我們必須探索新的、可持續的生態科技之路。

二、走向新的生態科技

在全球資源環境壓力下,發達國家早已全力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我曾在《可持續發展與文明轉型》一文中說,發達國家新能源的開發(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豐裕能源)和循環經濟的發展(資源的循環可再生利用,零垃圾與零排放)正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轉型階段。誰最早轉型成功,誰就是未來的主人。轉型的關鍵在於探索「生態科技之路」。新能源和循環經濟即是生態科技之路的核心。

從現有能源結構看,工業經濟目前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氣等都不能回收,燃燒後就消失了。更何況石油、天然氣的儲量僅夠人類再使用40―50年。世界各國對此高度重視。美國一邊在伊拉克打仗以保障石油的安全,一邊全力發展新能源。今年初,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中說:「我提議撥款12億美元作為研究資金,使美國在製造無污染的氫燃料汽車方面領先全世界……我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努力克服障礙,以便使這種汽車能早日從實驗室走進商品展覽室,而今天誕生的嬰兒將會成為未來駕駛第一輛氫動力無污染汽車的人。請大家和我一起加入這個重要的創新行動,把我們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潔,讓我們的國家減少對其他國家能源的依賴。」布希要求在2040年用新能源替代石油進口。為什麼偏偏要求到2040年呢?因為全球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僅為1400多億噸,按目前產量,靜態保障年限正好只有40年。如果沒有發現新的大油田,到2040年時世界已沒有石油供應美國。眾所周知,美國人口只佔世界5%,卻消耗著世界能源總量的30%,但美國仍對自己的能源未來充滿擔擾而大張旗鼓地開發新能源,確令人深思。1980年,美國第一架太陽能飛機上天。1995年,美國政府頒發「綠色化學挑戰獎」以鼓勵綠色科技發明者。2002年,美國10輛太陽能驅動的汽車無聲開動。過去的四年中,太陽能和風能連續以40%的速度增長。風力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能源,從1995年到2002年增長了6倍,從4800兆瓦特到31100兆瓦特。世界上現在的風力機組發電總量,已可滿足4000萬歐洲人的家庭需要。

從循環經濟看,工業經濟中的有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本身並不會消失,如鐵、銅、鋁等等。這樣的資源只能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解決,使它們永遠處於循環利用之中。幾百年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的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曾是實現經濟增長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環境的惡化和環境運動的發展,隨著資源成本的逐步攀升,逼使一些企業開始追求一種建立在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都可經過處理後再以資源的形式重新進入生產流程。這便是循環經濟。丹麥取締了燃煤能源工廠和一次性飲料生產線,首都哥本哈根32%的交通使用自行車。日本的《家電循環法》,使上百萬台舊家電變廢為寶;《汽車循環法案》使幾百萬噸舊汽車變廢為寶;《建設循環法》使幾千萬噸建設工地廢棄物變廢為寶。日本還計劃到2010年把垃圾掩埋量將從現在的7400萬噸/年減少到3700萬噸/年,到2050年計劃減少到370萬噸/年,最終達到「零垃圾」目標。

我們同時也注意到,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的技術皆有突破性進展,為什麼迄今仍沒有全面普及開來呢?這是由於傳統能源與工業集團的阻撓,西方各政黨受到強力制約。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技術一旦普及,將對原有利益格局帶來巨大沖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控制全球石油貿易的幾大石油公司,盡管研製氫能與太陽能最有積極性,但他們為了現有的利益,將這些科研成果封鎖在自己的試驗室中,以知識產權的名義限制轉讓,特別是限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他們既要佔盡現有石油利益格局下的好處,又要為石油枯竭時代的到來而「未雨綢繆」。在最後一滴石油沒有被用干以前,新能源技術就難以真正普及。當然,由於規模限制,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技術產品的成本也很高,也是普及受阻的另一原因。因此說,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的普及,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制度和利益問題。但反過來說,別的國家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早一天晚一天問題不大,惟獨中國不成。因為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容量已到支撐的極限,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新能源使用成為惟一可行之路。代價再高,成本再大,我們都得走。

集中資源干大事,正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什麼是中華民族長遠的根本利益,我們要認清楚。面對眼前的能源和環境壓力,我們少搞一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少修一些對生態不利的大壩,少建一些怨聲載道的豪華辦公樓,少投資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項目(如石油汽車),就可以積攢下辦大事的錢。我們應充分發揮政府綠色引導和綠色控制的能力,打破一些權力部門和企業的壟斷私利,將政府財政大規模投向新能源開發和循環經濟,將政府的系列優惠政策去鼓勵新能源開發與循環經濟。在美國,每購買一輛使用新能源的汽車可減免聯邦稅2000美元;在丹麥,強有力的稅收政策鼓勵人們以風力發電。這便是我國未來綠色稅收與綠色貸款的參照樣本。新能源技術的使用,雖短期成本巨大,長期將占盡優勢。政府應當積極支持那些走在生態科技前列的企業,使它們逐漸成為中國企業的主流,因為生態科技的主體是企業。政府還應當針對那些迫在眉捷的生態科技難題迅速推進,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技術系統,如保障人體健康的污染防治技術,如大面積生態退化的修復技術,如區域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如生態監測預警的科技系統等等。政府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要更多地抓好公共事務管理;在抓好公共事務管理的同時,要抓一些關系國家民族未來成敗的大事。這些大事,暫時無利可圖但關系國計民生,是政府真正的義務。

中國本來就是在傳統工業文明的遲到者。遲到就要挨打。1840年到1949年之間,中國受盡列強欺凌,內部也混亂不已。如今,我們不能在生態工業文明的路上再次落後,否則那心酸的大刀對火炮的歷史仍會重演。試想,如果別人用的是太陽能飛機與氫能汽車,我們的飛機與汽車仍是用日趨枯竭而污染環境的石油,這樣的國力如何與人家競爭?發達國家如果在能源結構和循環經濟科技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從而決定放棄舊的工業經濟科技轉向全新的生態經濟科技,那我們多年以極高環境成本所取得的經濟成就統統將成為笑話。有人將傳統工業文明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文明」,因為傳統工業文明把自然這個生命搖籃變成了生命的墳墓。又有人將新出現的生態工業文明稱之為「從墳墓到搖籃的文明」,因為它拋棄了與自然對抗的科技形式,採取了與自然和諧的科技形式,從而打開了更豐裕更和諧的時代。一定的科技系統,指向一定的資源范圍。傳統工業文明科技指向了稀缺、污染、不可持續的資源范圍,而生態工業文明科技則指向豐裕、清潔、可永續利用的資源范圍。圍繞循環經濟與新能源開發,構建中國的新倫理、新制度、新文化,使中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日趨生態化,這才是我們中國未來真正可持續的現代化。為了對中華民族負責,為了對人類負責,為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人類科技必須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的科技模式,人類科技必須發展生態工業文明的科技模式。這是一項共同的事業,這是一項艱難的事業,我們這代人不得不承擔起來。保護生態環境,創設綠色校園
塘市小學 徐柏青
環保事業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少年兒童環保意識關系人類未來的前途,幫助他們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進入二十一世紀,為了使環保教育有新的起色,在環境教育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學校決定自加壓力,創建綠色校園。2003年1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並制定綠色學校創建計劃,同時任命環保監督員負責實施創建計劃。認真組織師生開展了有關環境教育的學習和活動,並認真進行收集、整理、保存資料,力求達到"徐州市綠色學校評估標准"。
培養少年兒童認識自然,珍惜資源,善待地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行為,幫助他們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是我們創建綠色學校的宗旨,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綠色校園是我們的綠色行為。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本著「處處有教育」的思想,利用春季大好時機,調整花木布局,搞好學校綠化、美化工作,創設文化氛圍,使學生從中了解花木具有消除和抵抗污染的特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製作宣傳標語,規范師生綠色行為。嚴格執行檢查監督制度,搞好環境保護工作,創設美麗清新的校園環境,形成環境教育氛圍。

二、認真搞好環保培訓工作。
為了使廣大教師掌握環保知識,提高業務工作能力,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學校領導組織教師開展有關環境教育學習和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環境教育能力。學校訂閱了4份有關環境的報刊,為師生提供了學習資料。有利於教師搞好環境教育工作。
三、認真做好環境教育工作。
通過學校宣傳欄、班級板報、廣播語、國旗下講話、班隊會、家長會等,面向全體師生、學生家長及社會進行宣傳教育,使綠色教育在家庭、社區紮根、開花、結果。
四、認真做好課內教育。
1、各學科認真進行滲透教育,把環保教育,寓於教學之中。教師能夠著力挖掘教材中的環保素材,結合實際生活,做好環境教育工作。
2、認真上好環境教育課。學校每周二晨會課安排環保教育課程。教師能夠做到三有:有教材、有計劃、有備課,有考核。上好每一節環境教育課,使學生初步掌握環保知識,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3、充分利用環保日,通過國旗下講話對全體師生進行環保教育。要求每班每學期最少進行兩次環境教育專題或滲透教育。
4、認真開展環保教育教學研究。每學期各年級教思品、自然、社會、環境教育、勞動的教師,認真開展"三個一"活動,寫一篇教案,上一堂環境教育研討課,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環境教育水平。
五、認真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1、各班都以班為單位成立環保小組,都有相應的活動內容及輔導教師,能夠定期搞好環保活動。
2、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綠化、美化、凈化校園勞動。積極開展「築起一片綠色天地」活動。定期綠化除草,翻地鬆土,防澇抗旱,修剪花木等護綠活動。在凈化校園方面,師生開展"身邊無廢物"活動,及時清除衛生死角,做到身邊三無:無紙屑、無果皮、無包裝物。
3、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環保宣傳、調查、監督活動。
(1)、組織學生對附近街道、村莊張貼宣傳標語,宣傳綠色行為。
(2)、組織學生對家鄉的河進行水質調查,尋找污染源,並寫出調查報告。
4、認真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重大環保節日開展各種活動對師生進行環境教育,培養師生保護生態環境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
(1)、3月12日,植樹節。每年都要組織師生進行植樹綠化勞動,調整花木布局。並開展「我與小樹同成長,為家鄉添新綠」和「節約零花錢,我為環保作貢獻」等活動。
(2)、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隊開展了"熱愛我們的地球媽媽"的主題隊會活動,並向全體師生宣講「只有一個地球」教育活動,使廣大師生進一步樹立環保意識。
(3)、6月5日,環境日。少先隊開展了保護環境的專題活動,並向全體師生宣講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使師生進一步明確環保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4)、9月11日-21日開展了「保護環境,熱愛地球」的系列活動,使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濃厚。
5、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開展回收廢電池,減少污染,變廢為寶,節約資源活動。
6、收集信息,整理資料。
組織師生查閱報刊,收集信息資料,了解環保信息,掌握環保知識,並製作小報,向社會宣傳。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遠而意義深刻的大事,是學校環境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將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恆搞好環境教育工作,我們以「教育每個孩子,影響每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為目的,為實現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回答者: yangxinyue1995 - 江湖新秀 四級 1-12 19:40

1.關於環保的資料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

『伍』 科幻畫(節能減排,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有很多呢(還要的話去網路hi找我)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24924&cl=2&cm=1&sc=0&lm=-1&pn=5&rn=1&di=2608150480&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911&cl=2&cm=1&sc=0&lm=-1&pn=25&rn=1&di=2393021300&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19061&cl=2&cm=1&sc=0&lm=-1&pn=31&rn=1&di=2273717248&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8189&cl=2&cm=1&sc=0&lm=-1&pn=95&rn=1&di=1972673648&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27252&cl=2&cm=1&sc=0&lm=-1&pn=118&rn=1&di=778058884&ln=1413

『陸』 熊熊環保科技創造出的輕展環保會展專用板材---BUDDHEART(布達赫特),都有哪些優勢

材料有環保,抗壓,防火,防潮、無粉塵、無雜訊、無油漆、可回收、再利用的內特點,採用雕刻、容UV、覆膜等工藝,真正做到綠色環保。運用斗拱+樂高式的紙結構搭建理念,既縮短了工期,又提升場館利用率,更節省參展商成本。

『柒』 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變化

一、科技改變了教育方式

2020年,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導致學生不能返校,上班族不能及時返工,截止到現在,全國依舊還有很多省份不能開學,那麼學生們就只能通過網路直播的形式上課,學生接受老師教學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在家依舊不耽誤學習,老師通過直播的方式教學,學生在家靠著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學到知識。



在未來幾年內出現的革命將遠遠超過過去的經歷,科技帶來了許多潛力,將繼續改變我們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

『捌』 關於保護環境的標語

1、成績你高我也高,環保意識要提高

2、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3、綠水青山版是我家,大家權不要破壞他

4、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5、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6、貫徹環保教育,宣導環保資訊

7、生產綠色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8、全員參與改善,持續環保社區

9、環境污染,後患無窮;珍惜生命之源水,不要讓地球流淚

10、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11、保護地球,給後代一個藍天、碧水、綠樹的世界

12、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13、節能減耗,從我做起

14、種樹種草,有利環保

15、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能克隆,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16、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17、再不保護地球,地球就是一個傳說了

18、讓大氣清新、讓天空蔚藍、讓河山碧綠

19、清掃清潔堅持做,亮麗環境真不錯

20、浪費水可恥,節約水光榮

21、小草在生長,大家別打擾

22、不能踏小草,小草也會疼

23、校園是我家,美麗靠大家

24、愛護環境,就是關愛生命

25、愛護花草樹木,人人有責

『玖』 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又發明了什麼

雷達就是由蝙蝠的功能發明的 還有探路儀也是由蝙蝠的功能發明的
直升機的懸停是通過觀察鳥類發明的
聲納是海豚啟發的,變色龍啟發了迷彩服,蛇的眼睛啟發熱成象
人們根據蒼蠅的眼睛發明了蠅眼透鏡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拾』 從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發明創造的角度,重點圍繞節能、環保主題畫一幅科普漫畫或者科幻繪畫。

日後一款智能機就能取代現在的電腦、平板、手機等,並且會和其他家電整合,即可以控制家裡所有電器。你可以畫一幅反應未來智能生活的畫,在一個3D的投影里呈現所有家用電器的狀態。

閱讀全文

與科技創造環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