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哪些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三國的諸葛亮,東漢的蔡倫和張衡,張仲景 唐朝的僧一行和孫思邈 宋朝的沈括和宋應星 明朝的鄭和和李時珍 國外的有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和貝爾
B. 歷史上有創意的人
美國(記不清哪國了)有一家牙膏公司,挺有名的效益也很好,連續10年每年營銷上什版10%,突然連續兩年業績停滯權不前,老闆著急,10萬獎賞求創意。有一員工遞了張紙條給老闆,就一句話:把牙膏口直徑擴大一毫米。那年這家公司業績上什32%
法國,一家未來廣告公司,在創業之初,在巴黎繁華街道處貼了一張很大的美女廣告。
穿泳衣的美女,讓人看了噴鼻血的那種。很多人駐足觀看,她的旁邊有一行小字:9月2號,我將脫去上面的。
於是很多人都期待9月2號的到來。
9月2號,許多人記得這事都到廣告牌這來,果然美女脫去了上面的,露出飽滿的胸部。她的旁邊寫著一行小字:9月4號,我將脫去下面的。
這下更加引人注目了。9月4號,許多人專門來這看廣告,果然美女脫去了下面的,廣告牌上是一全裸的美女後背,同樣健美,吸引人。旁邊寫著一行小字:未來廣告公司,說得到做得到。
由此,這家公司名聲大噪。
樓主,這兩個夠有創意吧!
C. 關於圖形歷史與發展的創意設計
圖形設計語言
圖形作為設計的語言,要注意把話說清楚。在處理中必須抓主主要特徵,注意關鍵部位的細節。否則差之百,失之千里。比如蘋果、西紅柿、桔子等在體量差不多,但實際上卻有很大不同,這就要在處理中住它們各自不同特徵。
創意的圖形表現是通過對創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統分析,充分發揮想像思維和創造力,將想像、意念形象化、視覺化。這是創意的最後環節,也是關鍵的環節。從怎樣分析、怎樣思考到怎樣表現的過程。由於人類特有的社會勞動和語言,使人的意識活動達到了高度發展的水平,人的思維是一個由認識表象開始,再將表象記錄到大腦中形成概念,而後將這些來源於實際生活經驗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從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維世界的各種對象和過程均在大腦中產生各自對應的映像。這些影響是由直接的外在關系中分離出來,獨立於思維中保持並運作的。這些印象以狹義語言為基礎,又表現為可視圖形,肢體動作,音樂等廣義語言。
「奇」、「異」、「怪」的圖形並非是設計師追求的目標,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的圖形語言,才是達到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必要條件,以便於公眾對廣告主題的認識、理解與記憶。
在一定的藝術哲理與視覺原理中,創意通過上下幾千年縱橫萬里想像與藝術創造。作為復雜而妙趣橫生的思維活動的創意,在現在的圖形創意、廣告設計中,它是以視覺形象出現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創意形式。
D. 高中歷史專題創意總結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古代農業
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
②漢以後,鐵犁牛耕成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時期,曲轅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農經濟
①形成時間:春秋戰國
②形成原因:a、鐵犁牛耕的出現,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③特點:a、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b、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④地位:在古代中國經濟中始終佔主導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井田制」(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
③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魯國「初稅畝」,實際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戰國,秦國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農業政策
(1)重農抑商
①開始:戰國商鞅變法
②評價
a、保護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b、封建社會後期,抑制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2)抑制土地兼並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魚鱗圖冊」(明朝,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徵收賦稅的依據)
▲古代手工業
分類 特點 地位 成就
官營手工業 ①由政府直接經營,集中大作坊
②產品不計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 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業中一直佔主導地位 冶鐵:東漢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鋼法;
制瓷
絲織:明清時進入鼎盛時期;
民間手工業 ①由民間私人經營
②產品供民間消費 明中葉以後,超過官營手工業,佔主導地位 明中後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家庭手工業 產品用來交納賦稅和家庭消費 農戶的副業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①時間:明朝中後期,江南一些民營手工業中;
②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③標志:「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日取值」
④本質特徵: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系;
▲古代商業(商品經濟)
時期 發展狀況 表現
春秋戰國 商業繁榮 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
秦漢 發展艱難 開始重農抑商
隋唐 商業發展 農村集市貿易發展;櫃坊、飛錢問世;「揚一益二」;外貿港口廣州
兩宋 空前繁榮 交子;商稅成為主要財源;市的發展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出現商業名鎮;話本、詞的盛行;《清明上河圖》
元 商業繁榮 國際商業大都會: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 城鎮商業繁榮 農副產品大量成為商品;長途販運貿易;著名商幫:晉商、徽商
▲海禁、閉關鎖國政策
①時間:明清時期
②原因:a、明初為防患倭寇;b、清初為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c、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貿易;
③評價
a、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b、隔絕了中國與外界的聯系,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①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②表現
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b、近代企業的誕生(洋務運動)c、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 19c60、70d)
▲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③發展歷程(見以前的講義)
④特點
a、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b、地區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地區;
c、行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始終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
⑤阻礙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民族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⑥啟示:a、實業救國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獨立是國家富強的前提;
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過渡時期(1949—1956, 發展生產力與改革生產關系並舉)
①國民經濟的恢復(1949—1952)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a、內容: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義: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正式進入社會主義;
③一五計劃(1953—1957):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十年探索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
①中共八大1956:對主要矛盾、主要任務的正確分析;
②八大二次會議1958: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③大躍進1958: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
④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
⑤八字方針1961
a、背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引起嚴重的經濟困難
b、內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c、意義: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文革時期(1966—1976)
1971年、1975年周恩來、鄧小平對國民經濟進行整頓,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改革開放時期(1978—今)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2、經濟體制改革
①內容:
a、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 四川、安徽)
b、城市:國企改革,增強企業活力1984
②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要搞好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對外開放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內地
b、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
▲改革開放的階段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②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標志;
③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原因
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②新中國的成立 ③改革開放
▲表現(見以前的講義)
①物質生活 a、衣食住行 b、交通、通訊工具 c、大眾傳媒——四大媒介
②社會習俗
a、辛亥革命,改變封建陋習(如廢止纏足、剪辮易服、互稱同志、握手等)
b、改革開放,出現新的生活時尚(環保、講究衛生、旅遊等)
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形成和發展歷程
1、新航路開辟——雛形開始出現
①根本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②過程
③影響
A、對世界
a、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b、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B、對歐洲
a、引發商業革命,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b、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早期的殖民擴張——進一步擴張
3、第一次工業革命——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終確立
時間 特點 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 交通工具的革新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c60d-19c中期 手工工場工匠技術積累 工廠 火車、輪船
第二次工業革命 19c中後期-19c末20c初 科學理論與技術相結合 壟斷組織 汽車、飛機
▲形成途徑——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
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年——1933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加劇;
2、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
3、特點:①波及范圍廣②持續時間長③破壞特別大
4、影響
①加劇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②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③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羅斯福新政
1、背景
2、內容
(1)金融
①令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信用;②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③擴大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權力;④管制證券業
(2)工業
①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將生產的各個環節置於國家監督之下;
②調整企業關系和勞資關系;
(3)農業
①成立農業調整署,用行政手段調整農業政策;
②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調整農產品結構,提高並穩定農產品價格;
(4)社會福利
①建立聯邦救濟署,發放緊急救濟金;②加強社會保障措施,為弱勢群體提供社會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
(5)社會立法
①《全國勞工關系法》,使工人有權組織工會;②成立全國勞工關系委員會,保障工人的基本權利;
③「社會保險法」
3、實質:
不促動資本主義制度的情況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預;
4、特色:採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應對危機,其應對措施基本以立法的形式出現;
5、影響
(1)對美國
①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②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使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2)對世界
①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②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的時代,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②建立「福利國家」③第三產業的興起④新經濟的出現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期 背景 措施 結果
二戰結束—20c70d初 戰後經濟殘破,欲恢復經濟 國家干預經濟 經濟快速發展,「黃金時期」
20c70d初 出現「滯漲」現象 減少國家干預 20c80d經濟恢復和發展
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兩個政策、一種模式、三次改革)
▲「戰時共產主義」(1918—1920)
1、背景①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②糧食嚴重缺乏,經濟極端困難;
2、目的:為了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支持國內戰爭;
3、主要內容
①農業:實行余糧收集制;②工業:大中小企業全面國有化;
③商業:取消自由貿易; ④分配:實行義務勞動制和實物配給制;
4、評價
①積極: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保障了蘇維埃政權在軍事上的勝利;
②消極: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不利於生產的發展,違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是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新經濟政策(1921—1924)
1、背景
(1)連年戰爭使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實施,引發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必要性)
2、內容
①農業:以農業稅代替余糧收集制;②工業:解除中小企業的國有化,允許私人開辦小企業;
③商業:允許自由貿易,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④分配:廢除實物分配製,實行按勞分配;
3、作用
(1)滿足了廣大農民和個人的經濟要求,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2)鞏固了工農聯盟,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3)探索了一條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現
①優先發展重工業,資金來源於農業和輕工業;(工業) ②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農業)
2、特點
①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場調節)
②相對獨立於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外;
3、評價
(1)成就
①兩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使蘇聯成為工業強國;
②蘇聯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2)弊端
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與輕工業的長期落後,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②向農民索取太多,嚴重壓抑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赫魯曉夫改革(1953-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重點 結果 失敗原因
赫魯曉夫改革 農業 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未能從根本上突破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 工業(軍事工業)
▲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20世紀80年代中期,社會動盪、經濟停滯,人民生活水平持續下降的危機局面;
2、經濟改革(重點):
①內容: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實際上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
②結果:沒有取得成效
③存在問題:a、缺少宏觀調控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b、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
3、政治改革:
①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陷入困境 ②結果: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局勢失控,蘇聯解體
▲蘇聯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二戰後西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異同
相同點:
①原因:國內經濟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難;
②手段:
a、在堅持原有社會制度的前提下,運用國家權力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b、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相結合;
③結果: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權得到鞏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不同點:本質區別在與它們所要維護的社會制度不同;
第八單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構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45
世界貨幣體系 (短期貸款,解決國際收支困難)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 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放銀行) 1945 三大支柱
(長期貸款、技術援助)
世界貿易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
(旨在消除關稅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
2、意義:是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的反映;
▲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貨幣體系)
1、背景
①二戰後西歐國家的普遍衰落;
②美國的經濟實力空前膨脹,成為最大的債權國;企圖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2、基本特徵
①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 ②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
3、影響
①有利於維持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積極)
②美國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消極)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
1、歐盟(1993年,經濟政治一體化組織,合作化程度最高)
①背景
a、西歐國家有著相似的文化傳統;
b、近代歐洲國家沖突和戰爭不斷,激起了歐洲人對歐洲統一的強烈願望;
c、二戰後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使歐洲人認識到國家聯合的重要性,開始了經濟一體化的探索;
②建立過程
a、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b、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c、1967年,三機構合並,成立了歐共體;
d、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目標是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
e、1993年,歐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f、1999年,歐元問世(英國除外)
③意義
a、符合歐洲各國和整個歐洲利益,有力地促進了歐洲經濟政治的發展,提升了歐洲在國際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b、對歐洲其它地區的經濟聯合起到了示範作用,增強了世界經濟的多極化趨勢,促進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合作的典範,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實現優勢互補)
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89年,地跨四大洲,成員國之間存在文化和歷史差異,影響其發展,中國1991年加入)
▲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表現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1)歷程
①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
②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世界市場迅速擴大;
③二戰以來,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④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20c90d全球化趨勢的推動力:
a、資本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原動力)b、新科技革命的推動(根本)c、現代通訊、交通工具(技術條件)
d、兩極格局的瓦解e、各國普遍推行市場經濟體制f、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的推動
(2)評價
①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②影響
a、它是一把雙刃劍,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b、發達國家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c、對發展中國家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機遇:有利於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
挑戰:國家主權、經濟安全、生存環境面臨空前的挑戰;
策略: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
2、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WTO)1995年
(1)背景:關稅總協定在解決爭端時缺乏法律性的強制措施;
(2)成立
①目的:為了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②成立:1995年1月1日
(3)作用
①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開始建立起來;②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③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
(1)過程:①1986年,提出「復關」;②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中國加入WTO的影響
①積極作用
a、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b、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利於建立完整的世界貿易體系;
②消極影響:市場開放、關稅減讓,使農業、汽車等行業受到沖擊;
▲中國迎合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舉措: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WTO。
E. 為什麼說雜文創作是魯迅創造力的重要標志,並確立了他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因為魯迅來的雜文對當時社會的自鞭策和批判力是最強的。他的散文、詩歌、小說大多是對中國不爭社會的個人憤懣。且雜文內容精煉像把短刀,而小說和其他的文學形式大多太過婉轉,還需要讀者再去靜下心來體會。而雜文就要直接的多,成文速度也比較快。
韓寒對時事的批評也是靠雜文,價值不同但意義相近。
樓上的哥們兒也太狠了!!
F. 史上最具創造力的人
瓦特,一個蒸汽機,帶來了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
G. 歷史中哪個人物具有敢想敢做,有創造力的特點
最重要的是求異性!也就是想的東西比較新,和別人不一樣,這就要求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而創造力就包含了想像力,想像力是創造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H. 歷史學有什麼創意照片
關鍵詞:廣告創意; USP 廣告策略;品牌形象;廣告定位;傳播學;市場營銷。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商業社會中,廣告充斥著每個角落。這些廣告有的平庸無奇有的卻表現獨特、新意怡人,從而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而產生如此差別的原因,除了設計、製作方面的因素外,廣告創意不平的高低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廣告策劃之後,廣告活動就進入了實質性的創意階段。此時,廣告創作者要考慮的是如何充分、藝術性地表達闡釋廣告主題的問題。成功的廣告戰略首先來自不同凡響的卓越 創意。創意是引起消費者注意,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的驅動力。
一、廣告創意內涵
(一)什麼是廣告創意。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市場競爭日益擴張、競爭不斷升級、商戰已開始進入「智」戰時期,廣告也從以前的所謂「媒體大戰」、「投入大戰」上升到廣告創意的競爭,「創意」一詞成為我國廣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詞。「 Creative 」在英語中表示「創意」,其意思是創造、創建、造成。「創意」從字面上理解是「創造意象之意」,從這一層面進行挖掘,則廣告創意是介於廣告策劃與廣告表現製作之間的藝術構思活動。即根據廣告主題,經過精心思考和策劃,運用藝術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進行創造性的組合,以塑造一個意象的過程。簡而言之,即廣告主題意念的意象化。
為了更好地理解「廣告創意」,有必要對意念、意象、表象、意境做一下解釋。
「意念」指念頭和想法,在藝術創作中,意念是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觀點,是作品內容的核心。在廣告創意和設計中,意念即廣告主題,它是指廣告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目的而要說明的觀念。它是無形的、觀念性的東西,必須藉助某一定有形的東西才能表達出來。任何藝術活動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客觀事物本身,是藝術表現的對象;二是以表現客觀事物的形象,它是藝術表現的手段。而將這兩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構思活動,就是創意。在藝術表現過程中,形象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傳遞客觀事物信息的符號。一方面必須要比較確切地反映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又必須能為公眾理解和接受。同時形象的新穎性也得重要。廣告創意活動中,創作者也要力圖尋找適當的藝術形象來表達廣告主題意念如果藝術形象選擇不成功,就無法通過意念的傳達去刺激感到遺憾染和說服消費者。
符合廣告創作者思想的可用以表現商品和勞務特徵的客觀形象,在其未用作特定表現形式時稱其為表象。表象一般應當是廣告受眾比較熟悉的,而且最好是已在現實生活中被普遍定義的,能激起某種共同聯想的客觀形象。
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表象經過創作者的感受、情感體驗和理解作用,滲透進主觀情感、情緒的一定的意味,經過一定的聯想、誇大、濃縮、扭曲和變形,便形成轉化為意象。
表象一旦轉化為意象便具有了特定的含義和主觀色彩,意象對客觀事物及創作者意念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其所能引發的受眾的感覺也意象會有差別。用意象反映客觀事物的格調和程度即為意境。也就是意象所能達到的境界。意境是衡量藝術作品質量的重要指揮。
(二)廣告創意的原則。
廣告創意的獨創性原則。所謂獨創性原則是指廣告創意中不能因循守舊、墨守陳規,而要勇於的善於標新立異、獨辟蹊徑。獨創性的廣告創意具有最大強度的心理突破效果。與眾不同的 新奇感是引入注目,且其鮮明的魅力會觸發人們烈的興趣,能夠在受眾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長久地被記憶,這一系列心理過程符合廣告傳達的心理階梯的目標。
廣告創意的實效性原則。獨創性是廣告創意的首要原則,但獨創性不是目的。廣告創意能否達到促銷的目 的基本上取決於廣告信息的傳達效率,這就是廣告創意的實效性原則,其包括理解性和相關性。理解性即易為廣大受眾所接受。在進行廣告創意時,就要善於將各種信息符號元素進行最佳組合,使其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和獨創性 . 其關鍵是在「新穎性」與「可理解性」之間尋找到最佳結合點。而相關性是指廣告創意中的意象組合和廣告主題內容的內存相關聯系。
二、廣告創意的金字塔原理。
對發展廣告表現的創意麵議,金字塔原理( Pyramid Principle) 是特別有效而極具實用性的工具。從金字塔原理,可洞察廣告設計者的思考過程,究竟用什麼邏輯把創意發展到極致。
從金字塔結構可以看出廣告的創意是僅次於金字塔頂端。創意的金字塔原理,共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資訊( information) ,它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企業內部資料,競爭企業情報以及經濟環境資訊等。這些包羅萬象的資訊只是個別的統計數據,僅供參考,不可照本宣科籠統應用,必須經過第二個層次審慎的分析 (analysis). 此一層次涉及的范疇猶為廣泛,必須運用統計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等,經過分析評估之後,才有第三層次廣告創意的出現。唯有通過這些層次所延伸出來的創意都是發揮廣告效果的動力,才是彈無虛發的廣告招術。
三、廣告創意的過程及其思考方法
(一)廣告創意過程
廣告創意過程可分下列五個階段
1、准備期--研究所搜集資料,根據舊經驗,啟發新創意,資料分為一般資料五特殊資料,所謂特殊資料,系指專為某一廣告活動而搜集的有關資料。
2、孵化期--把所搜集的資料加以咀嚼消化,使意識自由發展,並使其結合。因為一切創意的產生,都在偶然的機會突然發現的。
3、啟示期--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印象是產生啟示的源泉,所以本階段是在意識發展與結合 中, 產生各種創意。
4、驗證期--把所產生的創意予以檢討修正,使更臻完美
5、形成期--以文字或圖形將創意具體化
(三)廣告創意思考方法。
美國廣告學教授,詹姆斯•揚說「創意不僅是靠靈感而發生的,縱使有了靈感,也是由於思考而獲得的結果。」創意是從「現有的要素重新組合」而衍生出來的,創意並非天才者的獨占品。
廣告創意思考方法包括以下三種:
1、垂直思考法:即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線進行的,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 是頭腦的自我擴大 方法。其一向被 評價為最理想的思考法。優點 是比較穩妥,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思考方向。其缺陷是偏重於以往的經驗、模式、只是對舊意識進行重版或改良。
2 . 水平思考法。又稱橫向思考法,在思考問題時向著多方位方向發展。此方法有益於產生新的創意卻無法取代垂直思考法,只能彌補後者不足。任何構想的思考,仍就選用 垂直法,同時水平思考法又可提醒創意者在思考時不固步自封,兩方法相互配合,加以靈活運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創意是泡澡時想出來的
在世界歷史上,應該是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時候發現的浮力定律,這是很出名的典故,浮力定律又稱阿基米德定律,入液體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液體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