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差異創造美

差異創造美

發布時間:2020-12-15 09:39:46

⑴ 作文題目 學會發現美和創造

美並不遙遠。美就在我們平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的心靈如果不美,就不能發現美。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就不可能具有正常的審美需要;而如果沒有正常的審美需要,就不可能去發現美、欣賞美,甚至還有可能以丑為美。我們只有具備了美的心靈,才能夠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眼睛是人類最高貴的審美感官,它通常最喜歡美的形式。事實上,形式美確實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眼睛這個最重要的審美感官。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喜歡看什麼,不單純是眼睛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責任。人的心靈喜歡什麼,人的眼睛就會去自覺地看什麼,即心靈的愛好直接決定著眼睛對事物的好惡。
如何發現和欣賞美?薛教授在文中從五個方面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第一,我們要學會發現和欣賞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天人合一是指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相通、相類和統一。天人合一體現了最高的自然和諧美,也是中國古代宇宙觀和人生觀有機統一的重要體現。各種自然美琳琅滿目。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楊柳依依、雪飛梅紅、茫茫林海、小溪潺潺、月朗星稀、山清水秀、江南水鄉、塞北沙漠、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優美的黃山、秀麗的灕江、浩瀚的大海、廣袤的沙漠、蔥綠的草原、皎潔的明月、閃爍的繁星、茫茫的雪原、浩浩的長江、咆哮的黃河、冰清玉潔的荷花、傲霜鬥雪的菊花、昂然挺立的翠竹、威風凜凜的老虎、展翅高飛的雄鷹、昂首挺胸的雄雞、馳騁千里的駿馬、悠然自得的牧牛等各種自然事物,可謂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自然美的豐富多彩能夠激發人們產生多方面的人生智慧。從自然美的豐富性來看,琳琅滿目的自然美能夠拓展人們的審美視野,啟發人們體驗審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這就有利於開發人們的智慧。自然美的風格具有多樣性,這有利於啟發人們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和審美的差異性。既有江南水鄉的四季常青,又有北國風光的茫茫雪原;既有林深山高、白雲生煙的幽靜、高遠之美,又有閑雲野鶴、竹林疏放的雅緻之美;既有小溪潺潺、泉水叮咚響的優美,又有長江黃河、狂濤巨浪的壯美……各種不同的自然美都能夠給人們不同的審美愉悅,豐富人們的審美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感,拓展人們的審美視野,激發人們的智慧。
第二,我們要學會發現和欣賞各種勞動產品的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各種美學已經開始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審美幾乎無處不在,就連日常生活也彷彿變成審美化和藝術化了,生命美學、生活美學、勞動美學、建築美學、服裝美學、技術美學、生態美學等各種部門美學交互輝映,形成了絢麗多彩的美學新潮。在美學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之際,我們可以發現,各種勞動產品似乎在不知不覺中美化了,因為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於是,也許就在人們不經意間,各種美的產品已經鋪天蓋地朝我們走來,迅速進入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學習中,以往看似非常枯燥的書本,也開始變得具有審美效果,從書面設計到版面的安排,甚至在書店裡各種圖書的排列也具有了美學效果;在工作中,各種勞動環境的美化、勞動工具的美化以及勞動產品的美化都在不斷地進入我們的審美視野;在日常生活中,從消費美麗,到家庭布局的美化,乃至色彩搭配的美味佳餚(視覺美餐)等等,各種生活美已經大大方方、其樂融融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第三,我們還要發現和欣賞各類人才的美。只有擁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心靈,只有把人才的美視為最高的社會美,我們才能夠有一雙發現人才美的眼睛;沒有尊重人才的心靈,就不可能有發現人才美的眼睛。即使發現了人才美,對人才美也會視而不見,甚至可能產生嫉妒心理。因此,要欣賞人才的美,就應該學會發現人才美的內在意蘊。人才美雖然形態各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但其共同的特徵是求真向善,是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或者進步性的實踐活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從社會整體而言,對於人才的美,可能會出現三種態度:(一)羨慕人才美,自覺欣賞人才美,同時,以人才美為榜樣,能夠自我激勵,發奮成才。(二)面對人才美,產生嫉妒心理,甚至憤憤不平,不怪自己不努力,而盲目攀比,缺乏自知之明。(三)無動於衷,麻木不仁。哀莫大於心死,處於這種狀態的人,面對人才的美,好像視而不見,既不羨慕,也不嫉妒,感覺人才美與自己彷彿沒有什麼關系。
第四,我們還要學會發現和欣賞各類藝術的美。在琳琅滿目的藝術世界裡,各種豐富多彩的藝術美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異彩紛呈,令人心醉神迷。人們經常鑒賞藝術美,能夠促進心靈的豐富性。這些藝術世界的美總是以千姿百態的審美風格感染和熏陶著人們,讓人們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藝術美的存在,領悟藝術美的價值,接受藝術美的啟迪。在藝術家的筆下,各種不同的藝術展現了豪放、婉約、典雅、古樸、平淡、清新、自然、沉鬱、浪漫等等各種風格,通過濃郁的詩情畫意,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藝術美直接為我們提供了欣賞的對象,也為我們產生豐富的美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五,我們在欣賞自然美、產品美、人才美和藝術美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欣賞那些平凡的美。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勞動者,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那些見義勇為者,那些拾金不昧者,那些在公交車上給別人讓座者……我們平凡的生活中也到處閃爍著美的光彩。我們只有學會發現和欣賞各種美,才能真正使自己的心靈充盈起來,完善起來,美好起來。我們如其怨天尤人,到不如捫心自問:我們為社會、為他人創造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⑵ 為何中西審美觀差別很大

美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mi n,指容貌姣好、儀態優雅的女子。中國古代關於美女的形容詞和詩詞歌賦眾多,形成了豐富的美學資料。《墨子公孟》:「譬若美女,處而不出,人爭求之。」

很多小事情都不難發現,中國人的審美和歐美人的審美,差別大的不止一點點。就從維密秀選擇的模特來說,模特我忘記叫什麼名字了,只知道長得非常丑,眼睛很小,鼻子很塌,但是,在外國人眼裡,卻是一位超模,非常吃香。因為,外國人說這個女孩長得很特別,不像一般的東方人,當時我心裡看到這個女生的時候,簡直不知道這么丑的人也可以登台,還可以這么受歡迎。由此可以看來,中美兩國的審美差距還是很大的,到底有哪些差距呢?為什麼會有差距?

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是兩種不同思想文化體系的美學。他們各有其不同的社會土壤和文化環境,各有其不同發展史,中西美學是最為古老、最具特色而至今最有影響和活力的兩大美學理論體系。以孔子和老子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美學是經驗美學、倫理美學和社會美學。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西方美學是理性美學、宗教美學和心理美學。

中西方在審美方式上、審美心理上和審美理想上存在著種種差異。

一、在審美方式上

中國古代在審美思維方式上是實用理性,「貴悟不貴解」主張審美主體要進入「悟」的心理狀態去體驗美和創造美,要求審美主體在「心與物會」、「神與象交」、「情與景合」的渾然統一中,去體悟宇宙萬物的生命意蘊和美的性質。因此,主體在審美觀照中,只注重事物內在的規律性和一致性,對陰晴晦明、風霜雨雪、月落烏啼、水流花謝等種種自然現象,都不採取細致分析的態度,而是以心靈去冥和自然,暢我神思。西方古代在審美方式上是思辨理性,「貴解不貴悟」,強調理解、思辨,主張審美主體要注重理性自身的邏輯性、嚴密性和完整性。

二、在審美心理上

中國審美心理偏重於情感和理智的統一,偏重於內容的和諧。中國儒家美學將美看作是美和善的和諧結合,就是要在審美活動中用來束縛情感,從而將審美情感納入特定的倫理軌道,讓情在理智的約束下有限的活動,從而使先天的情感欲求符合後天的倫理規范。西方審美心理偏重於心靈與理智的統一,偏重於形式的和諧。西方傳統美學將美看作是真與善的和諧統一,強調在審美活動中,要用靈魂束縛肉體,用理性壓抑感情,認為「最高的美不是感官所感覺到的,而是要靠心靈才能見出的」。中國在審美體驗中,往往以理節情,注重向內心和向無限的超越:渴望從有限中發現無限,所以中國人喜歡登高遠眺,喜歡極目抒懷,強調澄懷觀道,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西方更講人的天才稟賦,而中國更重積學修身。中國講「養氣」,重「虛靜」,協調內心,不致過度激烈。中國審美體驗的最高范疇是「暢神」、「悅志悅神」,更重視內在美的人格修養。西方最高的美是上帝,是神,更重視非理性的外在美。

三、在審美理想上

中西方在審美理想上都以「和諧」為美的最高理想,然而不同的是:中國人對儒家的「中和之美」表示認同,從而側重審美主體的心理屬性;西方人對柏拉圖的超驗的和諧理想表示認同,從而側重審美對象的物理屬性。

其實,無論在中國的心理結構還是在西方的物理結構的背後,都還隱藏著深刻的思想內容,這就是中國的「人人之和」和西方的「人神之和」。中國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響,歷來把協調人心、穩定社會看成是審美活動的最高理想。西方受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美學思想的影響,強調只有當靈魂受到宗教的洗滌與凈化之後,才可能透過物體和諧直觀上帝的和諧,從而在精神上與上帝融為一體,這種最高的審美理想,就是人與神的和諧統一。在中國與西方審美文化劇烈碰撞之際,審美意識彼此相互融通之時,進行中西審美差異的比較,進而探索中西方人格的差異,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西方的美學思想體系,而且也有助於我們反思自身,從而建立起既符合經驗傳統,又具有現代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美學體系。

中西審美差異產生的原因

產生中西審美差異的原因要從中西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審美理想的發展演變來看。儒、道思想集中代表了漢文化不同於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質。儒家美學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強調以文權體制為中心的宇宙間的一切的普遍和諧,「中和」的宇宙是一個以現實政治和人倫社會為中心的整體和諧的宇宙,它作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極致。儒家美學的最大貢獻是為中國文人提供了一種普遍關懷一切存在的心靈,正是這種心靈決定了中國詩畫中的那種「提神太虛」「散點透視」的空間構造和它的宇宙感,人生感。

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萬物的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道家美學的貢獻是為中國藝術提供了一種審美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徵是「虛靜」和「空靈」。莊子主張把自我同化於自然整體,最高的藝術境界是同於自然的一片無我而又充實的虛靈,一種「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的境界。

在西方美學中,希臘文明向西方藝術提供了一種以神聖的形式為中心概念的美學價值,基督教文明則向西方藝術提供了一種以光和色彩為特徵的美學價值,二者相互滲透和彼此共同構成西方美術在美術風格上的總體面貌。

歷經千古,華夏對女人的審美,從《紅樓夢》中女人是水做的,因而美人出浴,如花似玉,在到封建王朝的四大古典美人的傾國傾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更引深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風情萬種,寫的是一種典雅,溫柔,嫵媚,賢惠的品牌。

而打破封建傳統的縮影,時下的中國人的審美觀,顛覆了以往「.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局限,更懂得了潮女,美媚,靚女的性感,時尚,和開放形的佳麗。象被國人稱作「神仙姐姐」的劉亦菲,黃聖衣,趙麗穎,全是花瓶式的溫柔典雅型,感觀上的清純可愛,和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型,依然很受含蓄的中國人的青睞。

說到歐美人的審美觀,會情不自禁想起豐乳肥臀,或活蹦亂放的激情四射的美女。一向,洋氣的歐美男人,很推崇中國的一個女名星,扮像洋氣,奔放,永遠青春不息的女星許晴,那種骨子裡的艷氣十足,很讓歐美人青睞。

無獨有偶,豐腴的性感歌星李玟,那種風騷味千變,野性奔放的風格,和敢作敢當,敢愛敢恨的潑辣性,堅持讓歐美人兩眼放光,愛的死去活來。

雖然說中國人和歐美人的審美觀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也雖然說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就象中國人愛賢淑型,歐美人愛野性奔放型,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漸漸拉近了距離,那種即性感,即時尚,即真愛一生的女人,永遠是這兩種不同皮膚,不同區域的人的最愛。

⑶ 作文《東西方審美間的差異》

中國、西方、印度的美學,雖然都從人與現實世界的審美關系角度回答主體與客體、精神與物質這個根本問題。但由於各自的思維方式與文化背景不同,三者又存在著基本差異。下面從意境與典型、再現與表現、逆向與並存等三個方面,對中國、西方、印度的美學作些具體的比較。
一、意境與典型
中國美學以「言志」、「緣情」為主。「志」在先秦哲學中指帶有強烈倫理色彩的主觀意向、思想動機,有時是一種抽象觀念。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 「情」是指心理活動,如儒家所說的喜、怒、哀、懼、愛、惡、欲、即「七情」。首先,藝術中的志與情必須與日常生活中的志與情區別開來。《國語·晉語五》指出:「夫貌,情之華也;言,貌之機也。身為情,成於中。言,身之文也。」「言」與「文」是情的表現形式。兩漢時《毛詩序》又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主張通過「詩」和「言」把心中的情志表達出來。審美形態中的「志」已從抽象觀念轉化為可以領悟和體驗的「意」。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迎)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莊子認為,語言的主旨在「意」而不在言:「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因貴言傳書。」(《莊子•天道》)他已理解到審美狀態的「意」,非一般語言可以傳達的。
其次,審美狀態的情志,必須有生動的顯現形式。唐代王昌齡說:詩有三境:一曰物鏡,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詩格》),首創了「意境」這個中國美學的基本范疇。從心與物的關繫上,物鏡以物為主,是「瞭然鏡像,故得形似」;情境以心為主,是「然而馳思,深得其情」;意境是「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亦即物境與情境的融合,境真與情真的統一。「境」原是佛學用語,意指玄秘空幻之地,被借到美學中。
唐代皎然有「取境」之說:「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成篇之後,觀其氣貌,有似等閑,不思而得」(《詩式》)詩人把要表達的情志融入外物境象之中時,確實「至難至險」,但在讀者欣賞時,卻全無痕跡,似乎「不思而得」。皎然精闢地把以意取境的過程概括為「取象曰比,取義曰興,義即象下之意。」也就說用比興的方法,使情志投向外物景象,又使外物鏡象寓有情志。
「意境」揭示了中國美學中意與境、情與景、我與物融合為一的精髓,是對注重表達主體情志,輔以對現實世界進行模擬這個審美特徵的高度概括。它一經提出便不斷為後人加以論述和發揮。唐代權德輿提出「意與境會」,司空圖提出「思與境偕」,便是對「意境」說的發展。司空圖分析了意境中的景、象、韻、味、旨並不受藝術形象限制,可以有更豐富的意蘊和更廣闊的天地,指出了「象外之意,景外之象」、「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是意境的重要審美特徵。意境說經宋元到明清,一方面,它擴至各個藝術門類,如清代畫家壽平說:「意貴乎遠,不靜不遠也;境貴乎深,不曲不深也。」(《南田論畫》)王國維評價元劇時認為,「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宋元曲考》十二)另一方面,意境說更趨成熟和完善。明代王世貞認為,意與境界結合的關鍵是「感興」:「似非琢可到,要在專習凝領之久,神與境會,忽然而來,渾然而就」(《藝苑厄言》)。他還根據不同的審美特徵把意境分成「實境」、「佳境」、「妙境」、「化境」等。
印度美學的「味」和「韻」,與中國的意境說比較接近。「詩的靈魂,好像美麗可愛的身體的[靈魂],作為[其中的]精華,即為知詩者所稱贊的意義,有兩類:字面義與領會義。」1[1]領會義有多種,其中之一是「以味等為特徵」,例如,「悲」能產生「悲憫」的「味」,這要通過領會義方能得到。領會義是一種暗示:「偉大的詩人之成為偉大詩人只是由於運用所暗示(義,暗示義)及能暗示(詞),而不是由於僅僅編造所說(義)和能說(詞)。」此說與中國「意境」說強調要留下聯想與回味的餘地,讓讀者在審美中去領會和創造更深廣的意蘊十分接近。當司空圖說「辨於
味而後可以言詩」時,毗首那他也在說:「缺少了它(味.),這(句子)就不被認為具有詩性了。」兩者何其相似,如出一轍。
西方美學以「摹仿」、「理式」為主。蘇格拉底在「摹仿」說形成之際便提出了理想化的主張,認為應「從許多人中擇選,把每個人最美部分集中起來,使全體中每一部分都美」。他還提到「要描繪人的心境」,「表現心理活動」2[2]。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討論「摹仿」的同時,認為「詩所描述的事帶有普遍性,歷史則敘述個別的事。」他把「帶有普遍性」說成是「某一種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會說的話,會行的事」。這種觀點已顯露典型說的思想萌芽。賀拉斯在《詩藝》中說:「我勸告已經懂得寫什麼的作家到生活中到風俗習慣中去尋找模型,從那裡汲取活生生的語言吧。」他所謂的模型,在數量上具有統一的平均數,因而具有普遍性。
文藝復興運動強調對自然的改善、美化和理想化,不僅要摹仿個別的自然事物,而且要揭示自然事物的一般規律和共同特徵。達•芬奇所提出的藝術作為「第二自然」,並不停留在對自然作表面的摹仿。他在《筆記》中說:「畫家應該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多加思索,要運用組成每一事物的類型的那些優美的部分」。十五世紀雕塑家阿爾貝蒂在《論雕刻》中認為,要達到「逼真」,一方面「須盡量像活的東西」,「另一方面他們須努力再現和刻畫得還不僅是一般的人,而是某一個別的面貌和全體形狀」。「類型」說是「典型」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人物既要有個性,又必須具有職業、階級、性格的類型。18世紀法國的布瓦洛從普遍的人性出發要求塑造各種性格類型,如驕橫、自私、敬畏、老實等。孟德斯鳩認為,美就是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東西的集合。
「典型」說從歌德、黑格爾開始,擺脫了「類型」說的局限。歌德在《對自然的單純模仿•藝術手法•藝術風格》一文中認為,臨摹只是創作的最初階段,還應進入突出主要特徵的第二階段,在對事物獲得基本認識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在《收藏家和他的夥伴們》中,他認為藝術家要研究事物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從中得出「類」的概念,但只有賦予它神靈的特性,才能創造「美」。

⑷ 中美兩國主要有哪些文化差異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六點文化差異:

1.隱私

中國人的隱私概念和美國人不同。中國人談論年齡、收入、或者婚姻狀況,而美國人則認為這些話題非常令人不快、具有侵入性。

2.家庭

在中國,老人們通常都享有巨大的尊重和受尊崇的地位,而年輕一輩則被悉心呵護、培養。

但是在美國,家庭的目標是鼓勵獨立,特別是孩子們。和中國人不同,美國老人很少和自己的孩子們住在一起。

3.朋友

中國人對朋友有不同的定義。只是經常一起出門玩的人不叫朋友。朋友是指那些永遠覺得有義務向對方提供所需任何幫助的人。

美國人經常稱呼他們遇到的人為朋友,因此他們對朋友的定義很一般,並且各有不同。有工作的朋友,有一起玩的朋友,有學校的朋友,有喝酒的朋友。

4.金錢

眾所周知,中國人喜歡存錢。當計劃花錢的時候中國人總是很保守。

但是在美國則不同,和中國家庭相比,很少有美國家庭為緊急情況和教育存錢。

5.教育

中國人看重教育和事業,而美國人則更強調好品格和信仰。

6.集體主義VS個人主義

總的來說,中國更加看重集體,而美國則更看重個人。在美國,如果你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是因為你自己的功勞。但是在中國,如果你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會被歸功於你的團隊、家庭或者公司。

在中國你所做的一切都歸功於更大的集體,但是在美國則更加認可個人的功績。

(4)差異創造美擴展閱讀:

霍夫斯泰特對文化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是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徵,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受過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們,這種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會有差異,是因為他們向來受著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社會和工作,從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⑸ 如何創造美國

【建立過程】: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國家簡介】: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波多黎各自由邦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列明 9,372,610 km²,1997年修正為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人口3.1億,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超級大國 ,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創新等實力領銜全球。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大國,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術水平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經費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業之多、科研成果之豐富堪稱世界典範。雖然當前面臨各種國內外問題,美國還是因其較為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康的生活環境、頂尖的教育資源等,繼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來這里追逐美國夢。

⑹ 作文<面對差異》

——面對差異

水靈動,山沉穩。娟娟細流的小溪和百草豐富的山川[微軟用戶1] ,是韻致的美。浪滔洶涌的大海和峭拔剛勁的懸崖,是雄壯的美。兩種美各有千秋,和而不同[微軟用戶2] 。

面對差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需要我們客觀審視,理智對待。

面對差異,首先不能妄自菲薄,不能盲目跟風。人和人之間不一定有差距,差異確是必然的。中國共產黨未成熟時,喜歡照搬蘇聯模式。先是走城市中心暴動的道路,新中國成立後又總是向蘇聯老大哥「取經」。孰不知蘇中有別,使革命走了不少彎路。是鄧小平首先看清蘇中之間的差異,指明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康莊大道。東施效顰遭人恥笑,邯鄲學步卻忘記該如何走路,這都是因為沒有正確對待差異。面對差異,我們首先要發現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美。

面對差異,更需要認同彼此的差異。感知對方的美。《紅樓夢》中佳人姿態萬千,神采各異,瀟湘妃子的高潔脫俗,蘅蕪君的富麗圓潤,湘雲的活潑,襲人的體貼,無不使人傾倒。正是這種差異,使山中高士晶瑩雪與世外仙姝寂寞林帶給讀者不同的美好的享受。歷史古都北京和時尚新城上海,也各有各的美。北京的美,是雄偉的故宮,是懷舊的後海,是古老的四合院。上海的美,是繁華的街市,是潮流的新天地,是燈光旖旎的外灘。人們發現了兩城的差異,善用了這差異使兩城大放異彩。於是,08年的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北京的悠久歷史和人文氣息;於是,10年的世博會將向世界展示上海的潮流時尚和城市風情。認同各自的美,認同各自的差異,才能使一切創造美,創造成功的源泉充分涌流。

面對差異,最後須要利用彼此的差異與他人共羸。紫藤蘿沒有挺拔的身軀,只能依附木架生長,木架沒有華麗的外表,卻因紫藤蘿而憑添一份美麗。共羸的智慧便是善於利用彼此的差異。劉備自愚拙,請來學富五車的諸葛亮作自己的軍師,成就了蜀的霸業,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學,卻氣得小命不保。利用差異,便能共羸,反之,甚至會導致兩敗俱傷。事物之間各有差異,也各有各的不足。「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但若使梅和雪結合,在梅中賞雪,在雪中賞梅,不就更有一番韻味了嗎?面對差異,讓彼此的差異互補,以達到共贏,才是智慧的選擇。

小草與大樹同處於一片森林,藍天與大海接壤於天際線。是差異成就了這和而不同的美。

面對差異,我們都應該看見自己的美,認同對方的美,創造共同的美。成就美之善,美之大。

⑺ 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

⒈ 小費文化
初來美國,很多同學對於給小費這一美國文化很不適應,因為生活中無論是在餐廳吃飯,坐計程車,還是住酒店,都需要支付相應的小費。一般來說去餐廳和坐計程車會給所消費金額 10% - 20% 的小費。小編覺得每次跟朋友們吃過大餐所付的小費金額都可以再去擼一頓宵夜了。所以沒吃撐千萬不要扶我起來!
⒉對陌生人的禮貌和關心

初來美國的同學可能會發現,在美國街頭,時不時會有迎面走來的陌生人跟你熱情打招呼。其實這也是一種美國文化,當有人迎面走來的時候,如果你們四目相交,一般都會說一句「Hello!」或者「Good Morning!"來問好;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如果身邊有人打噴嚏,通常會說一句」Excuse me" 表示對周圍人的歉意,而旁邊的人會用「Bless you" 給予禮貌地回應。今後同學們遇到這這種情況,只需要向對方說一句"Thank you!" 就可以啦。習慣了這樣的寒暄方式,感覺跟陌生人的距離也拉近了不少呢。
⒊美國人從不吝嗇贊美

美國人民超喜歡熱情的贊美陌生人,比如說當看到別人精心打扮時,會帶著誇張的表情說:」You look great!" 或者「I like your outfit/dress/earings"。剛開始同學們可能還不太習慣受到如此直接的贊美,但是這樣的互動其實是很美式的社交方式,所以從今天起,贊美你身邊的人吧!
⒋健身文化

美國人非常注重staying fit,社交平台上受歡迎的「網紅」們,往往都是強健而活力十足的健身(肌肉)男女。
很多美國人也都酷愛戶外運動,比如跑步和登山等,你會發現在美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跑步者的身影。美國的大學,也基本會為學生配備專業的健身房,供他們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小編回憶起當初第一次去學校健身房,看到很多美國同學都在苦練他們已經很發達的肌肉,於是我只能默默收起自己的小肚腩,在邊上安靜地跑步。但事實證明,規律的運動真的會讓身體慢慢變強壯。Let's go work out!

⒌美國的草坪是用來踩的

小學的時候,小編記得隔壁班有位同學因為踐踏了學校的草坪被老師懲罰打掃整層樓的衛生。但是在美國,草坪幾乎都是用來做戶外運動的,比如踢球,打橄欖球等等,你甚至完全可以在草坪上隨意翻滾。聽到這,隔壁班的熊孩子是不是默默流下了眼淚。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中美文化的碰撞很有意思呢?不過這僅僅是生活中幾件有趣的小事,如果你還想發掘更多,歡迎周五晚來直播間和Becca以及特邀嘉賓Yuxi一起探討中美文化的趣事!

⑻ 根據中西方音樂的差距,體現怎樣的人性要求從審美的角度出發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導致東西方音樂的差異

閱讀全文

與差異創造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