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生物
人究竟是什麼 人是什麼,人從哪裡來,這是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 原始人怎樣理解這個問題,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有史以來,人類對人的理解卻有著清晰的軌跡。奇怪的是,盡管在我們眼裡人類社會與一般的動物界相差越來越遠,但是隨著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苦苦追尋,人們無奈地發現,在生物學上人類與動物越來越近。 古代西方的學者們認為,人具有思想和智慧,是萬物的創造者,是文化的創造者。在他們眼中,人是具有崇高地位的,是萬物之靈。 也許是在冥冥之中,人感到了有一種人無法控制的力量。所以在中世紀的宗教神學那裡,上帝和諸神成為萬物的主宰,人退到了次要的地位。即使這樣,上帝創造的人也是在萬物之上,而其他創造物也是為人而存在的。達爾文進化論把人從至高的地位上拉了下來,拋到了動物的群體里。 在大量確鑿的證據面前,人們不得不承認,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但仍堅持認為人是最高等的動物,與其他的動物不同。為此人們不斷地尋找理由和證據,企圖拉開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如在現代生物的分類中,生物的分類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和種。 現代人——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在人科、人屬中沒有其他的現存動物,只有人自己。 為了區別人與動物,對於人的定義也使人絞盡了腦汁。《現代漢語詞典》上對人的定義是: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不列顛網路全書》中更為全面,幾乎包括人的所有與其他動物不同的特質,如直立、兩足行走、顱圓、腦大,並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具有抽象思維功能,用工具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等。 就是這樣,逐漸在大多數人中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工具的使用似乎是人的最根本的特徵。然而,珍·古道爾十幾年在非洲密林中對黑猩猩的觀察和研究,使我們又開始從新的角度來看待人類:黑猩猩的行為與人類的幾乎所有特徵都很相似,例如它們能夠製造工具,有推理能力、自我意識、移情能力、識數能力、語言能力和感情能力等等。黑猩猩經過訓練後,能具有大約4歲小孩的思維和語言能力。黑猩猩和人類一樣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而且不同地區的黑猩猩群體還存在不同的社會文化。 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在編碼功能基因的DNA序列方面,黑猩猩與人的相同之處可達99.4%。人們對黑猩猩研究得越多,越是意識到黑猩猩與人類並無本質的區別,有的只是量的差異。無怪乎莫里斯·古德曼等科學家要把黑猩猩歸入人屬,那黑猩猩就成為了人類的兄弟。但人們似乎很不情願地接受這樣的事實。但無論如何,人類在自身的進化發展中,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普通的動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達到了不可估量的高度。這的確是個奇跡,也是一個謎。
㈡ 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一文中認為:勞動在猿向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一文中認為:勞動在猿向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一、不是贊同的事,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論,所以,它害了中國幾代人;
二、這個理論是關於人的起源,
1、.恩格斯提出了勞動創造人類的科學理論,1876年他寫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類從動物狀態中脫離出來的根本原因是勞動,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勞動。文章論述了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古代的類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後來一部分古猿為尋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動,逐漸學會用兩腳直立行走,前肢則解放出來,並能使用石塊或木棒等工具,最後終於發展到用手製造工具。與此同時,在體質上,包括大腦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出現了人類的各種特徵。2、這就是放屁!人怎麼可能是從猿到人,這是唯心主義的表現,就是經主觀欺騙為目的,用一些特類實物及一些所謂的數據,完成一歪理邪說。中國人或是說很多社會主義國家都相信這種理論;
3、人就是人,根本不存在從猿演變的過程。勞動也不可能進化,全世界所在的動物都是以遺傳基因而傳續生命的,非洲的草原的所有動物,天天都在勞動,從史記以來,沒有一點的演化。勞動不可能產生演化。人的基因不會因為物理變化(勞動)而轉化,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姚明從小步勞動也是向身材。
三、從行走上分類動物,有直立、有爬行、飛行動物。但他們都不是因為勞動所形成的,是因為其基因本質所決定;
1、筆者心目中的上帝,是因為世界未知理論,就是世界是未知的,當人類解釋不了的事物就為上帝所造,這就是上帝理論。
2、直立行走動物中,人類的相對為什麼最高明,因為上帝賦予了人與其它動物相比較有特殊的屬性,直產行走動物當中,人類完成了完全直立。
3、直立的特點和目的在於,直立的前肢稱作為手,後肢為腳,而其它動物的四肢都系稱為爪。手是用於智商也就是研究精細工作,而爪只有行走功能。
4、所有直立動物的智商高於其它行走動物。
這里的內容太多,無法用提問回答表述。
綜上所述,世界是未知的,不僅僅是百慕大、金字塔。
㈢ 剩餘價值理論的內容
剩餘價值分為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1、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或強迫工人提高勞動強度,絕對地增加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絕對剩餘價值";
2、通過技術進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即縮短工人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相對剩餘價值";
(3)勞動創造有感擴展閱讀:
剩餘價值理論的局限,主要有:
(1)與工時普遍縮短的現狀不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資本主義已經進入國際壟斷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特別是跨國公司迅猛發展,企業的自動化、社會化水平大為提高,強迫工人延長工作時間已經不再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主要方法,工人的工作時間已經普遍大大縮短了,19世紀工人勞動所身受的那種赤裸裸的強迫感也相應地大大減弱了。
(2)難以反映現代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中日益增長的巨大作用。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異常迅猛,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也日益巨大,並且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之一。
(3)難以全面反映各生產要素的作用。
隨著生產社會化水平的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而單純的活勞動的作用則大大下降。
(4)難以正確反映第三產業人員所創造的巨大價值。
按剩餘價值理論,只有第二產業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其他商業、金融業等從事第三產業的職工都不能創造新價值。這在19世紀第三產業剛剛從第二產業中分化出來,尚處於萌芽狀態,並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於第二產業的情況下,無疑是相當正確的。
但第三產業早已成長壯大,許多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已經超過第二產業,繼續堅持剩餘價值理論就很難讓人接受了。
(5)難以指導國有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6)不能為企業公有制提供微觀經濟理論依椐。
按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是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新價值,但是沒有進一步明確是工人集體勞動創造的,還是工人個人勞動創造的?這就無從論證公有制存在的合理性。
㈣ 為什麼「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呢請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很簡單,現在這個社會,美好的生活絕對都是以錢和地位為基礎的,而金錢和地內位又是100%關聯的。那麼想賺錢,只有勞容動了啊,不創造價值,沒人會白白的送給你錢來享受對不對。
有人說,那些高層的白領們,天天輕松的做辦公室,一個月也有幾千甚至上萬的工資啊,可是你想過沒有,他們現在是輕松的,那是因為他們現在已經有美好的生活了,之前呢,他們也是經歷了挫折和磨難,靠辛勤勞動才走到這一步的。
總之一句話,多學東西,多往自己腦子里精神里塞東西。這樣你能做的會做的才多,在社會上找到立足點的機會也就大,不管你能做什麼,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
㈤ 勞動創造美--讀《勞動最美》有感
讀《勞動最美》之感:
站在時代的峰巒回望歷史的長河,是勞動創造了人類的文明、推動了科技的進步。「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向所有勞動者問候,向所有勞動者致敬。
勞動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解。農民說,勞動是春耕秋收,收獲在肥沃的土地;牧民說,勞動是和牛羊一起,遊走在遼闊的草原;工人說,勞動是和同事一起,奮斗在忙碌的車間;記者說,勞動是和紙筆一起,奔波在采訪的一線……無論哪種答案,都可以歸結到一點: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
幸福從來都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也從來不會自動成真。無論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還是創造屬於個人的美好明天,缺少了勤奮,離開了實干,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翻開共和國的歷史,多少輝煌的成就在埋頭苦幹中鑄就,多少豪邁的跨越在揮汗如雨中實現,多少偉大的夢想在胼手胝足中變為現實。可以說,點點滴滴的辛勤勞動,如涓涓細流匯成奔涌大河,鋪展了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精彩畫卷。
沒有勞動創造,就沒有幸福的今天,更不會有美好的明天。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征程已經開啟,面對令人振奮的時勢,我們更需要把誠實勞動內化於心,激發全社會勞動熱情,釋放全社會創造潛能。從政府層面,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拓展人才成長空間,塑造一支有理想、有智慧、有技能、會創新的高素質勞動者隊伍;從個人層面,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緊緊相連,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形成「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社會風尚。爭分奪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奮斗、埋頭苦幹去成就,我們就沒有邁不過的溝坎、抵達不了的彼岸。
身處這個偉大時代,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將在我們手裡變成現實,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在追夢路上,讓我們用一錘一釘的勞作,一磚一瓦的建設,為自己、為家鄉、為祖國鑄就一個更加值得期待的未來,一起收獲夢圓時刻的歡樂和幸福。
㈥ 對幼兒游戲的理解
【游戲是最適合幼兒發展的活動了!】
對於孩子們來說,做游戲有利於他們發展專行為的適應性。
在游戲特別屬是象徵性游戲中,孩子們都是「假裝」的,這個「假裝」的過程使兒童們有創造的自由,可以積極發展孩子的靈活性和自主感。
游戲對孩子們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游戲具有社會性
游戲是人們社會活動的一種模擬行為,反映了孩子們周圍的社會生活。
孩子在和大人的溝通交往中,往往十分期盼能夠參與成人的一些活動,可是因為身心發育水平的限制不能參與,而游戲恰恰能夠實現孩子們的嚮往。
2.游戲是一種獨特結合
游戲是人的想像力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結合,它不僅僅是社會生活的簡單版。
孩子們在過家家、打針、警察抓小偷等游戲中,就能自由地從事自己嚮往的各種活動,又不受體力、工具、能力等條件的限制。
它既可能讓孩子充分想像,又能體驗大人生活中的感受、人際交往和認識到周圍的各種事物。
3.深受孩子喜愛
游戲是孩子們主動參與的、極具愉悅感的活動,既不用像成人那樣需要付出勞動創造財富,又不用像學習那樣具有強制性,要求必須完成。
因此,家長們可要多陪孩子做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知識,讓知識在玩中深入到孩子的腦海中。
對此你怎麼看呢
㈦ 人的本質屬性,名詞解釋
人本質屬性(essential attributes of man)是指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屬性。在中國哲學史、教育史上曾出現過不同的人性觀,並派生出不同的教育觀。孟子主張人性善;不學而能的「良知」、「良能」是一切美德的開端,教育的任務只是「求其放心」,恢復人的先天的本性。荀子主張人性惡,人之所以能改惡從善,是積學而成、後天努力的結果。告子則主張人性無分善惡,強調人的自然屬性。揚雄認為人之性有善有惡,善或惡的關鍵在於學習。董仲舒、韓愈等主張性三品說,把人性分為三等,說明人的善惡根源於性,表現於情。[1]
在西方哲學史、教育史上,也曾先後出現過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和 19 世紀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等為代表的自然人性觀,盡管他們的具體闡述不同,但都把人性歸結為人的自然屬性,認為教育就是保護人的自然潛能之自由、自發的發展。歐洲中世紀時,人性問題上占支配地位的是宗教神學的超自然人性觀,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控制人的情慾,依靠上帝的啟示啟發人的理性。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和黑格爾雖然指出人的本質應是人的社會性,但他們所說的社會性依然是從先驗的理性原則或絕對理念出發的。馬克思主義的人性學說認為,人的本質屬性主要不是人的自然屬性,而是人的社會屬性。不能離開一定的社會關系來談人的本質,人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製造生產工具和從事生產勞動,因此,一般說人的本質屬性如馬克思所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階級社會中,階級關系在各種社會關系中佔有主導的地位,故人性帶有階級性。馬克思主義的人性學說奠定了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
㈧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這也許是困擾很多人一生的問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是深陷其中,我不停的自己問自己,我怎麼會是我,為什麼是以我的眼光來看世界而不是另一個人,迷信的我認為這是『上帝』附身於我,從而能以一個常人的眼光洞察世界,而不是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
其實不只是我,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古今中外,很多哲學家、思想家也曾在'我是誰?為什麼我會是我?'這一類問題上糾纏不清,困惑不解。很多人因此烙上了一個『瘋子』的印記。像尼采試圖以文字,梵高試圖以繪畫的形式來解開這個謎。可在他們在世的時候也只是落得一個世人覺得「異類」的讓他們鬱郁而終的結果。也許他們真的是解開了這個謎,可大多數人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也只能是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
由此我想到了「輪回」這個觀點,也許帶有一點迷信的色彩,因為我也不知道在我出生以前和死之後到底還還存不存在以'我'為中心的意思形態,也許只有「輪回」能解釋了,「輪回」讓我們意識斷層的我認為是游鴻明的那首歌《孟婆湯》,人死之後會喝一種叫「孟婆湯」的東西,從而讓你徹底忘記生前的一切,再猶如一張白紙一樣轉世投胎。如果真的有這么回事的話,也尋你的前世是秦始皇、漢武大帝或者是愛因斯坦也不一定(你想是誰也許你就真的是誰)。在輪回這個觀點上「欣欣」與我不謀而合,難怪我們一直這么投緣。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們一起下五子棋,打乒乓球的時候,是多麼的開心。
回到主題,我們生活的意義,很多人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找不到人生的目標,終日如行屍走肉般混混沌沌,也許是現代社會功利、現實的環境影響了大多數人。回想到原始社會,我們現在所謂的「成功」比得上他們一群族人點燃篝火,分享獵物時的快樂嗎?不錯,我們的物質生活是有了令他們難以想像的改觀,但同樣的是,我們的精神困擾也到達了他們難以想像的地步。在這里,人生的意義也許真如馬洛斯的需求理論。每個人的環境不同,自身條件不同,但擺脫不了的是,我們的需求都只會是從原始的求生本能、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環境下,我們需要的是定位自己屬於哪個階段,找到這個階段自己的目標。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找到自己每個階段的目標,尋找人生的意義也就沒有了意義,很多事情一開始就註定是枉然,可是直到我們接近終點的時候才發覺。其實人也一樣,很多時候不過是自己在困擾自己,很多事情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是結果,而是享受追尋目標的過程,也許心中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㈨ 為什麼「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呢請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當今社會辛苦勞動不一定能獲得幸福生活,不勞而獲的人多了,真正勞動者,只能改善生活!
㈩ 問一下,以【美麗鄉村】為題寫一篇作文,可以寫哪些內容啊
星期六,我正無聊時,看見爸爸接到一個電話。爸爸打完電話,神秘地對我說:「兒子,想不想出去玩呀?」「當然想了!爸爸,我們去哪兒玩呢?」我興奮地大叫到。爸爸笑了一下,說:「暫時保密。」小氣鬼,爸爸你認為我笨嗎?到哪裡我不會看嗎?我在心裡暗暗想。不一會兒,爸爸的好朋友熊伯伯開車來接我們了,於是我們出發了。
汽車在高速路上飛奔著,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北碚的美麗鄉村嘉年華。啊,原來是這里呀,我早就想到這里來了,嗯不錯,太好了。
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帶有濃濃鄉土味的農舍。它們就像一個個草篷,站立在道路兩旁歡迎我們。掛在農舍邊上的紅燈籠正向我們招手,紅艷艷的辣椒也對我們點頭,圓溜溜的大蒜對我們微笑……它們像頑皮的小孩,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走過農舍,我們來到了湖邊。美麗湖水上世界裡有一座水上浮橋,它宛如一條長龍,棲息在水面上。那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時而在水面飛翔,時而在橋上休息:飛翔時,如快樂的天使展翅高飛;休息時,如疲倦的孩子靜靜地睡覺。水面上矗立著一個個龐大的水車,好似巨大的風車在轉動。
出了嘉年華園區,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鄉村葡萄園。哇,這里的葡萄真多呀!紫的像紫水晶,綠的像綠寶石,光滑圓潤。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澤,彷彿要流出汁來。我心喜若狂,可以大飽口福了。沖啊,我摘起一顆綠葡萄就往嘴裡送,天哪,太好吃了!酸酸甜甜的,我的心都醉了。爸爸遞給我一把剪刀:「兒子,快動手呀。」我左手輕輕托著葡萄串,右手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葡萄串從枝條上剪下來。它們一個個晶瑩透徹,像可愛的小精靈,靜靜地躺在竹筐里,彷彿在說:「快來吃我們吧!」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大口地吃著,汁水不停地流下來。只可惜,天氣太熱了,我不能呆在園里了,我要回到小屋去。在小屋裡,我慢慢品嘗著我的勞動果實,這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愉快而又難忘的鄉村之行就快要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鄉村美景中。我不禁為大自然的美麗而贊嘆,也為這創造美景的人充滿感激之情。我愛鄉村,我愛大自然,我更愛勞動創造美的家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