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戚繼光是怎麼死的
戚繼光是是病死的。
萬曆十年(1582年),朝廷里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1)創造性的敵人擴展閱讀
軍事上,戚繼光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兩部書是他練兵打仗的經驗總結,也是他訓練軍隊的教本,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錄《四庫全書》,占軍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戚繼光初到山東備戰倭寇時,發現明軍格驕兵惰、紀律鬆弛、兵不習戰,跟熟練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戰鬥力實在太弱。於是戚繼光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農民,並親自訓練他們,這便是早期的」戚家軍「。
戚繼光鎮守薊門時期,根據北方游牧民族擅長騎兵作戰的特點,建立了車營來克制騎兵,每四人推一輛戰車,戰車里放置拒馬器和火器。戰斗時,將戰車結成方陣,馬步軍以戰車為掩護,先用火器進行遠距離攻擊,敵人的騎兵靠近後步兵使用拒馬器列於陣前,用長槍刺殺,敵人敗北後,派騎兵對其進行追擊。戚繼光又在陣後置輜重營,選南兵為先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門負責防守,戚繼光一軍節制精明,器械犀利,使得薊門成為當時邊境第一軍。
戚繼光在修建長城過程中,依據「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建築思想,山勢低矮處,加高城牆;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個別地方加修了障牆、支牆、擋馬牆,全部為磚石結構或磚石木結構,使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攻可守。經專家鑒定,金山嶺長城是我國萬里長城的精華之所在。障牆、文字磚、擋馬牆,被譽為金山嶺長城的「三絕」。
2. 革命統一戰線在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內容和特點
1、大革命時期
國民革命統一戰線。
大革命時期,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占據主導地位,中國人民以推翻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為目標。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步伐,勝利地進行了北伐戰爭。
但是,由於共產黨犯了右的錯誤,放棄無產階級領導權,國民黨右派集團1927年背叛了革命。這樣,革命統一戰線因國共合作的破裂而宣告結束。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反動派的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人民以反對封建壓迫和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為主要目標。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參加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革命政權。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忽視了聯合民族資產階級,犯了「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1935年,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正式確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向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轉變。
3、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的共同任務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具有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它是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並且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的共同綱領。
中國共產黨總結了以前的經驗教訓,創造性地制定和執行了一整套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發展壯大是奪取抗戰最終勝利的根本保證。
4、解放戰爭時期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抗戰勝利後,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決,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為了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起了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其他愛國分子、少數民族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這個統一戰線具備了戰勝任何敵人和任何困難的堅強意志與能力,以推翻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的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為目標,為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2)創造性的敵人擴展閱讀
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1、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革命斗爭中必須組織統一戰線,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階級結構具有特殊性。
力量比較弱小的中國無產階級能否領導革命取得成功,關鍵就在於能否處理好與其他革命階級、階層的關系,能否在一定形式下同他們建立並保持革命的統一戰線。
3、中國革命面對的敵人異常強大,造成中國革命的殘酷性和長期。同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