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橡皮發明

橡皮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15 07:10:32

Ⅰ 橡皮誰發明

1770年,抄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說:「我見到一種非常合適於擦去鉛筆筆跡的物質。」 當時,整個歐洲均採用切成小立方體的橡膠粒來擦走筆跡。這種物質遂稱為橡皮擦。 另一位英國工程師 Edward Naime 則被認為是發明橡皮擦的人,時間也是在1770年。在此之前,人們使用麵包屑來擦去筆跡。 Naime 稱他一次在無意之中拾起一塊橡膠當作麵包屑,但發覺它的效果很好,於是開始生產和售賣橡皮擦。 初期的橡皮擦並不算方便,因為未經加工的橡膠容易腐壞。直至1839年,發明家 Charles Goodyear 發現了硫化可以使橡膠的質素提升,橡皮擦才變得可靠。

Ⅱ 橡皮是誰發明的

1770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把天然橡膠做成了橡皮擦。這項發明引起很版大轟動。

在鉛筆被發明權200年後,才有人想起來要發明橡皮擦。在此之前,人們是用麵包擦鉛筆印跡的。

可是,用這種橡皮擦擦字時雖然不掉碎屑,但是鉛筆末粘在橡皮擦上,會越擦越臟。

後來,人們在製作橡皮時加入了硫磺和油等,被擦掉的鉛筆末隨著碎屑離開了橡皮。

橡皮能經常保持干凈,也不會把紙弄臟了。從此奠定了橡皮擦的地位。

(2)橡皮發明擴展閱讀:

橡皮擦的原理:

鉛筆芯是由石墨加上黏土製成的。石墨質軟,色黑,容易附著在紙上,所以能寫出字。

橡皮很軟,摩擦力大,又有些黏性,在紙上擦擦,能把寫上去的字跡粘走,又不會損傷紙面,因此用橡皮能擦去鉛筆字。

要是用圓珠筆寫字,油墨會滲透進紙張里,就不容易擦去了。

Ⅲ 橡皮擦是誰發明的

在1770年,一位抄英國工程師Edward
Naime在一次無意之中把橡膠當作麵包屑擦去筆跡,但發覺它的效果很好,於是發明了橡皮擦。
在1839年,一位發明家Charles
Goodyear
發現了硫化可以使橡膠的質素提升,
橡皮擦的質量才得以提升。

Ⅳ 橡皮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明的

最早人們抄是用麵包屑擦鉛筆(襲現在很多畫家還是習慣用麵包屑擦碳筆畫)。關於橡皮發明人,有2中說法:
1.是1770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首先發現——這是中文網一些文章說的
2.英文網上更多的說法則是1736年法國化學家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從南美帶來一塊橡皮製品的小樣,為當地土著居民用來做皮球等作用的DD。在1770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Sir Joseph Priestley,氧氣發現者)發現這個小東西可以擦掉鉛筆印。而在同年英國工程師Edward Naime則發明橡皮,這個也有證明可表明的。

橡皮真正發明人,究竟是誰呢?呵呵,那個時候沒有發明專利的申請,所以我只能將原始信息客觀提供出來而已。

Ⅳ 帶橡皮的鉛筆是哪一年發明的

1770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說:「我見到一種非常合適於擦去鉛筆筆跡的物質。」

當時,整個歐洲均採用切成小立方體的橡膠粒來擦走筆跡。這種物質遂稱為橡皮擦。

另一位英國工程師 Edward Naime 則被認為是發明橡皮擦的人,時間也是在1770年。在此之前,人們使用麵包屑來擦去筆跡。 Naime 稱他一次在無意之中拾起一塊橡膠當作麵包屑,但發覺它的效果很好,於是開始生產和售賣橡皮擦。

初期的橡皮擦並不算方便,因為未經加工的橡膠容易腐壞。直至1839年,發明家 Charles Goodyear 發現了硫化可以使橡膠的質素提升,橡皮擦才變得可靠。

1858年一位來自美國費城的人因為把橡皮擦嵌在鉛筆尾部而取得了一項專利,但後來這種附有橡皮擦的鉛筆因為被判定為「只是把兩項已有的東西嵌在一起而不是新產品」而被取消專利。

橡皮擦的英文名稱
在英國和澳洲,橡皮擦被稱為 rubber;但是在美國,rubber 是安全套的其中一個俗稱,而橡皮擦的名稱是 eraser。這分別往往被美國人用來開玩笑。
現今的橡皮擦種類繁多,以切合不同需要。

有些鉛筆的尾部設有一個小小的橡皮擦。這些橡皮擦多是粉紅色的,表面是光滑的膠質。它們在大部份場合均有好表現,但有時也會弄體紙面。如果著力太重,橡皮擦還有機會弄破紙張。當筆跡被擦去後,橡皮擦會留下殘渣在紙上。如果清理不善,這些殘渣會在紙上留下痕跡。

另一種橡皮擦是藝術家常用的棕色橡皮擦,以柔軟而粗糙的橡膠製成。它的設計方便於擦除大面積的痕跡,而且不會弄破紙張。但這種橡皮擦並不能很有效和准確地擦除筆跡。

另一種藝術家常用的橡皮擦稱為軟橡皮。它主要以一種灰色的物料造成,且與樹膠相橡。它的強度使它不會留下殘渣,故其壽命比其他橡皮擦要來得長。它以「吸收」石墨的方法去掉筆跡。這種橡皮擦的不僅可擦去筆跡 (事實上它能准確地去除筆跡) ,它還可以用作突出重要部份或使作品更為細致。然而,它不善於去除大面積的筆跡,而且若過度受熱便會弄臟甚至黏住紙張。

柔軟的聚乙烯基橡皮擦擁有塑膠的質感,並與普通粉紅色橡皮擦擁有同樣功能。這些橡皮擦比粉紅色橡皮擦柔軟,故較不容易損毀紙張。聚乙烯基橡皮擦一般是白色的。

Ⅵ 律薄曼發明帶橡皮的鉛筆的故事

美國佛羅里達州有個畫家,叫李浦曼,他的生活相當貧困,是個窮畫家。他窮得連畫布、畫紙都買不起,手頭的筆和畫架,以及所用的畫具都是些破爛貨。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每天堅持作畫,常常畫到天亮。
有一天,李浦曼正專心致志地畫一幅素描。他僅有的一支鉛筆已經削得很短很短了,他必須捏這支鉛筆把畫作完。畫著畫著,他發現畫面要修改一下,於是,他放下筆,在凌亂的工作室里尋找他僅有的一塊橡皮。他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那塊筆黃豆大不了多少的小橡皮。他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擦乾凈後,發現那支活見鬼的鉛筆又失蹤了。他找了這個,丟了哪個,找來找去,耽誤了不少時間,李浦曼耐著性子,終於找到了那截鉛筆頭。一氣之下,他決定把橡皮和筆頭綁在一起,叫它倆誰也跑不掉!於是他找來一根絲線,把橡皮縛在鉛筆的頂端,這樣,鉛筆似乎長出了一些,但用起來卻方便多了,可是,沒用幾下,橡皮掉了下來,窮畫家發了狠心,一定要把這淘氣的橡皮頭牢牢地固定在鉛筆有上。為此,他竟然連畫也不畫了,發著倔勁幹了好幾天,想了種種辦法固定這塊橡皮頭 ……最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好辦法:用一塊薄鐵皮和鉛筆的一頭包起來。
這就是今天人們所使用的帶橡皮的鉛筆,這成了他的專利。
不久,著名的RABAR鉛筆用五十萬美元的巨款買下了這個專利。李浦曼由一個窮畫家而成了發明家和大富翁。

Ⅶ 橡皮是誰發明的

人們用橡皮擦字,到現在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橡皮能擦掉鉛筆字,是1770年 英國科學家 普里斯特內利容首先發現的。在此之前,人們是用 海綿來擦掉鉛筆字的。海綿滿身都是小孔,又柔軟,又有彈性,用它吸水很不錯,可是用它來擦鉛筆字跡,卻不能使人滿意。

普里 斯特利的這個發現引起很大轟動,因為它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不過最早的橡皮是用 天然橡膠做的,擦字時不掉碎屑,只是把鉛筆末粘在橡皮上,越擦越臟。後來,人們在製作橡皮時加入了 硫磺和油等物質,使橡皮很容易掉屑,被擦掉的鉛筆末隨著碎屑離開橡皮,這樣一來,橡皮能經常保持干凈,也不會把紙弄臟了。

Ⅷ 橡皮是誰發明的、

橡皮能擦掉鉛筆字,是1770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首先發現的。在這以前,人們是用麵包擦鉛筆的。普里斯特的這個發現引起很大轟動,因為它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不過最早的橡皮是用天然橡膠做的,擦字時不掉碎屑,只是把鉛筆末粘在橡皮上,越擦越臟。後來,人們在製作橡皮時加入了硫磺和油等物質,使橡皮很容易掉屑,被擦掉的鉛筆末隨著碎屑離開橡皮,這樣一來,橡皮能經常保持干凈,也不會把紙弄臟了。 橡皮的成分是天然橡膠或者合成橡膠 先從鉛筆的原理說起吧 鉛筆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鉛喔),性質很軟, 在經過鉛筆工廠烘焙之後,變的脆脆硬硬的, 而在與紙張接觸摩擦時,紙張表面凹凸不平的纖維,會把鉛筆「刮」下許多筆心 所以,鉛筆才會越寫越短; 被刮下來的石墨,有些以比較鬆散的形式散布於紙張上(所以用手摸紙張會臟掉) 有些則與紙張纖維相混,黏滯在纖維上 而在此刻......橡皮擦出現了!!! 偉大的橡皮擦會產生一條一條的東西(天然橡膠或者合成橡膠) 就像柔面一樣,把表面石墨粉包進面團中 並且也把紙張表面纖維,連同黏滯在上面的石墨一並帶走 (所以紙張會越擦越薄) 寫的用力一點,石墨會深入較底層的纖維,則橡皮擦需要擦除更多纖維才能清掉 也比較不容易清乾凈
記得採納啊

Ⅸ 橡皮擦是由誰發明的

橡皮能擦掉鉛筆字,這是1770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首先發現的。在這以專前,人們是用屬麵包擦鉛筆的。普里斯特的這個發現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不過最早的橡皮是用天然橡膠做的,擦字時不掉碎屑,只是把鉛筆末粘在橡皮上,越擦越臟。後來,人們在製作橡皮時加入了硫磺和油等物質,使橡皮很容易掉屑,被擦掉的鉛筆末隨著碎屑離開橡皮,這樣一來,橡皮能經常保持干凈,也不會把紙弄臟了。

Ⅹ 合成橡膠是如何發明和發展的

天然橡膠的原產地在中南美洲。橡膠傳入歐洲,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的。那時橡膠的進口量還很少,人們幾乎不知道它的用途。

1823年,由於橡膠雨衣問世,橡膠的需求量才開始增加。而其缺點——低溫易變硬、高溫易發黏的弊病也被科學家和製造商們所關注。後來,美國發明家古德伊爾把天然橡膠與硫磺的混合物加熱,因而得到了與天然橡膠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橡膠加硫磺,使橡膠變成易於成形、富於彈性的有用材料,為後來合成橡膠的發明打下了基礎。

隨著19世紀末交通運輸事業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橡膠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了,橡膠一下子變得身價百倍,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但是由於天然橡膠只產於部分亞熱帶地區,產量有限,而大部分需求橡膠的工業化國家受環境的限制並不能大批種植橡膠。這種供求關系的矛盾以及對天然橡膠的分析研究更加堅定了科學家研製合成橡膠的決心。

德國首先於1912年採用與橡膠單體異戊二烯結構相近的二甲基於二烯為單體合成了甲基橡膠。但是,甲基橡膠成本較高,耐壓性能卻較差。所以當德國和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丁鈉橡膠後,立即開始了這一新型橡膠的大規模生產,並關閉了所有的甲基橡膠的生產工廠。新型的丁鈉橡膠則是由酒精蒸汽通過催化劑變成了丁二烯單體再聚合而成。但是酒精的成本仍然比較高。不久科學家又研究出以乙炔代替酒精生產丁二烯的工藝技術。後來人們發現石油、天然氣中的丁烷、丁烯都可製得丁二烯。由此,丁二烯便逐漸成為製造合成橡膠的主要單體,現在凡是帶有「丁」字的合成橡膠中都含有它。

然而,丁鈉橡膠的性能還是遠不如天然橡膠。各國科學家為此大力開展了對丁鈉橡膠的改良試驗。由丁二烯與苯乙烯共聚得到的性能接近天然橡膠的丁苯橡膠的研製成功就是其中重要的成果,並於1937年在德國開始正式投入生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因橡膠供應緊張,也在大力發展合成橡膠的研製工作。早在1931年,杜邦公司的化學家卡羅瑟斯就研製成功了以氯丁二烯為單體的氯丁橡膠。這種合成橡膠具有天然橡膠所不具備的優點,如耐腐蝕、耐老化、不易燃,特別不易溶於汽油等有機溶劑,在軍事裝備應用上具有極高的價值。1943年科學家們又研製出在耐熱、耐老化、電絕緣性能上較天然橡膠更優的丁基橡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在積極進行合成橡膠的研究和生產,世界產量上升得很快。同時由於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原料來源的繼續擴大,新的合成品種迅速增加,像順丁橡膠、異戊橡膠、乙丙橡膠都是公認的性能優異的新品種。

除上述幾種通用的合成橡膠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合成橡膠也研製出來了。如產量較大的丁腈橡膠可在-40℃到135℃的溫度范圍內較長時間使用,耐腐蝕性能也很好;硅橡膠、氟橡膠既能在-50℃以下保持不變性,又可耐熱高達250℃以上,常被用於製造火箭、導彈、飛機的零部件。目前,這類特種橡膠的研製已達200多種,各自在新的技術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橡皮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
注冊商標有效期多少年 瀏覽:13
如何處理山林糾紛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