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提到毛筆,人們往往會想起「蒙恬造筆」的故事,認為秦代名將蒙恬是毛筆的發明者。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韓愈《毛穎傳》以筆擬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穎,秦始皇寵之,封毛穎為「管城子」。後世又以「毛穎」、「管城子」為筆的代稱。此事也與蒙恬有關。 有人對「蒙恬造筆」的說法提出質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先秦書籍中沒有「筆」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現了,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於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的「造筆不始蒙恬」條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看來,這一評述還是有所根據的。 解放後的出土文物更證明了這一點。一九五四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市友家公山的一座戰國墓群中,發掘出一支長約21厘米,直徑為0.4厘米的毛筆實物。該筆與現在使用的毛筆權相似,筆頭用優質的免箭毛製成,毛長2.5厘米,筆桿亦系竹管,所不同的是筆頭不是插在竹桿套內,而是用劈開的竹桿端部將筆頭夾在其中,外纏絲線,再塗上漆。這支埋入地下兩千多年的戰國毛筆,被認為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毛筆實物,它稱為「戰國筆」。又由於長沙古屬楚國,這支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筆,還被稱為「楚筆」。 是否「戰國筆」就是最早的毛筆呢?也是個問號。有人估計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炎帝、黃帝時期就出現了毛筆。張華《博物志》也有「舜造筆」的記載。另外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許多彩繪陶器上,表面所繪的動物圖案及幾何紋飾;明顯地呈現出用毛筆畫寫出來的痕跡。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出現了毛筆的痕跡。據《田骨學商史編》記載,從殷墟出土的三塊牛胛骨板上,有幾個用毛筆寫成的文字,以及一些龜甲片上,還可以看到一些未刻的文字,這些文字尚留有施朱塗墨的痕跡。而且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又具有相當多的「聿」字,由此可以這樣斷定,早在商代以前,我國就已有了用毛筆書字這個事實,現在文學界也大多持這個觀點。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善璉西堡人,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蒙恬與夫人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地筆工為了紀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繞村而過的小河易名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璉的別稱。相傳農歷3月16日與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蓮的生日,村民們就要舉行盛大敬神廟會,以紀念他們的筆祖。元代,湖筆取代了宣筆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國的制筆中心,並出現了馮應科、張進中、吳升、姚愷、陸震、楊鼎、沈秀榮、潘又新等制筆名師。明末清初,善璉湖筆逐漸外傳,善璉人在各地開設了一批著名的筆店,如北京的古月軒、賀連清,上海的周虎臣、楊振華、李鼎和,蘇州的貝松泉、陸益堂等。 制筆用的毛也是千奇百怪的,什麼兔毛、山兔毛、獺毛、豬毛、鹿毛、馬鬃毛、羊毛、狼毛、雞毛、鼠毛等,甚至連人的胡須也可制筆。據《嶺表錄異》里記述:嶺南無免,某郡守把一塊免皮給筆匠做筆。筆匠吃醉酒,將兔皮弄丟了,他怕受罰,就割下自己的鬍子來做筆。誰知做出來的筆非常好使,太守命令他再做一支。筆匠無奈,只好道出實情,太守便下令家家戶戶的老人把鬍子割下來作捐稅。另外還有用嬰兒的胎發來制筆的:「內惟胎發外秋毫,綠玉新栽管束牢。」這是唐朝一位待人贊美胎發筆的詩句。
Ⅱ 「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毛筆據傳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
蒙恬(約前250年-前210年),中國秦朝名將,祖居齊國,祖父蒙驁和父親蒙武皆為秦國名將。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駕崩後,因為支持太子扶蘇,被趙高設計處決。
晉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牛享問曰:『自古有書契以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據說蒙恬在鎮守北方時,見匈奴以獸毛沾顏料繪圖,又同時前方戰況告急,才改篆刻竹簡由絲卷書寫軍情。這才聲名大噪,並由史官記於史冊內。
晉 張華《博物志》(佚文):「蒙恬造筆。」(引自《藝文類聚》卷五十八)晉.崔豹《古今注》卷下《問答釋義》:「蒙恬始造,即秦筆耳(指以兔毛、竹管做筆)。」相傳,秦將蒙恬是以竹管、兔毫制筆的創始人。後因用為詠筆的典故。
唐 李瀚《蒙求》:「蒙恬制筆,蔡倫造紙。」
所以從司馬遷漢朝到唐朝,普遍認為,蒙恬是發明毛筆的,不是蒙恬始造,就是蒙恬造筆。
自元代以來,浙江湖州生產的具有「尖、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2)文房四寶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文房四寶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毛澤東常說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毛澤東一生非常熱愛書法,對毛筆及墨、紙、硯「文房四寶」特別愛護珍惜。他常說:「我用『文房四寶』要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戰爭年代,從江西根據地到延安,他一直把晉唐小楷等他閱讀臨寫過的法帖帶在身邊。他交待警衛員陳昌奉:「我到哪裡,不吃飯、不洗腳也要先把『文房四寶』擺放好,隨時讓我工作學習。」除了批閱文件,撰寫文章,毛澤東一有空,就會抓緊時間練習書法。他說:「習練書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積極的消遣娛樂,也是養神健腦健身之法。」
紅軍長征時期他在遵義縣北的婁山關,見一石碑上刻的「婁山關」三字不僅寫得蒼勁挺拔,而且石工刻得也如眼前峻峰峭壁,堪稱佳作。他在這塊石碑前停留良久,感嘆再三,他反復揣摩,不斷用手比劃運筆,嘴裡說著:「可惜這碑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名家之手啊!」
有一次,在一座廟里見到許多書法造詣很高的碑文,毛澤東也抽空研究。他說:「中國的廟宇也是書法勝地,許多古廟都有很有價值的書法作品,稱得上是書法藝術的寶庫。」
Ⅲ 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提到毛筆,人們往往會想起「蒙恬造筆」的故事,認為秦代名將蒙恬是毛回筆的發明者。答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善璉西堡人,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蒙恬與夫人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地筆工為了紀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繞村而過的小河易名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璉的別稱。相傳農歷3月16日與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蓮的生日,村民們就要舉行盛大敬神廟會,以紀念他們的筆祖。元代,湖筆取代了宣筆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國的制筆中心,並出現了馮應科、張進中、吳升、姚愷、陸震、楊鼎、沈秀榮、潘又新等制筆名師。明末清初,善璉湖筆逐漸外傳,善璉人在各地開設了一批著名的筆店,如北京的古月軒、賀連清,上海的周虎臣、楊振華、李鼎和,蘇州的貝松泉、陸益堂等。
Ⅳ 中國的文房四寶是什麼誰發明的
「文來房四寶」指紙、自墨、筆、硯四類書畫用具,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
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大致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
"文房"之名,起於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捲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Ⅳ 中國的文房四寶是誰發明的呢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專南北朝時期。屬。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常識文化篇。
Ⅵ 文房四寶發明人是誰
筆
筆在林林總總的筆類製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自治區古居延地區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二,文 房 四 寶
墨
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藉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並不乏味,而是內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於今者,當十分珍貴。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陝西省千陽縣,靠近終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來燒製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復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三,文房四寶
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經為歷史上的文化傳播立下了卓著功勛。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幺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 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一般人們皆知,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明的。但近年的考古發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現,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這些古紙均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不但都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於文書的書寫。
四,文 房 四 寶
硯
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所以,現今社會上"四寶"中以硯最為多見,受人喜愛的范圍也最為廣泛。中國最早的硯台是什久時候產生的?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硯台有何區別呢?考古學家曾在陝西省臨潼縣姜寨一處原始社會的遺址中,及現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繪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硯,硯有蓋,硯面微凹,凹處並有一根石質磨杵,硯旁留存數塊黑色顏料。很顯然,這是先民們藉助磨杵研磨顏料的早期硯的形制。由於這處遺址歸屬於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義化,故這方硯台的實際壽齡已超過了五千個春秋。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幺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須再藉助磨杵或研石來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盡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Ⅶ 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對於文房四寶中的復毛筆制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現在流傳的最多的版本應該是秦代的蒙恬造筆之說。故事要回到公元223年,當時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軍,他每一次在外作戰都會定期寫報道給秦王看,當時的人們都是使用的竹簡,寫字也是非常不方便,而有一次蒙恬看到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於是就有了靈感。
蒙恬回去之後,就收集了很多的兔子尾巴毛,然後將這些毛插在一根竹管上,嘗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這個兔子毛是光溜溜的,沾不上墨,蒙恬試了好多次之後就將這個兔毛筆扔掉了。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多少天,他發現自己仍在門前的那隻筆的兔毛變得更加的白了,於是他還是不死心的將筆撿了起來,這一次筆變得非常的聽話,蒙恬一沾,墨水就粘上了,寫起字來也十分的流暢。於是毛筆就開始投入使用了。
其實之後兔子毛可以用了就是因為石坑中的水是含有石灰質的,而經過鹼性的水浸泡,兔毛上面的油脂就被去除了,然後變得很柔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的,這種說法應該是最靠譜的一種說法。
Ⅷ 文房四寶誰發明的
【詞目】 文房四寶
【釋義】 指毛筆、黑墨、宣紙、硯台。
【出處】 宋·梅堯臣《再和潘歙內州紙硯》詩:「文房四容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
【示例】 天子被逼不過,只得命取絕筆。奶子隨即取捧過~。(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近義詞】:文房四士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筆、墨、紙、硯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硯台,別名潤色先生,文房四寶中能傳世最久的一寶。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這些文具,製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製品和藝人。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歙縣(原歙州府)的歙硯.
Ⅸ 文房四寶分別是誰發明的
1.筆:一般人都以為是秦代的蒙恬。相傳蒙恬,領兵北上,抗擊蠻夷。由於長期在外領兵打仗內,很多時候需要將容戰時的情況一一寫成奏摺呈給秦王親閱。但是受限於歷史的發展,當時寫在通常都是在竹簽上寫字的。但是竹簽最大的缺點就是效率太低,最終在兔子尾巴上加以改良形成毛筆的雛形。
2.墨:北魏賈思勰。北魏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述》,其中寫下了我國最早一篇講制墨工藝的《合墨法》。
3.紙:蔡倫。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曾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4.硯:原始時代原始人。硯台源自原始時代的研缽,發明者不詳,「歙硯」的開山祖是易硯。據史料記載,易硯始於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
Ⅹ 文房四寶分別是誰發明的
文房四寶,廣義是指:
筆、墨、紙、硯。
狹義是指:
安徽宣城諸葛筆,
安徽徽州李廷圭墨,
安徽徽州澄心堂紙,
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以上製作匠人,就是其發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