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1世紀中國有哪些重大發明
1、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
4、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5、一箭三星的成功發射
1981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科學實驗衛星9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所謂一箭三星是指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3顆衛星是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和實踐二號乙。這次發射當時在世界引起了轟動。
2017年11月21日12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B. 21世紀有那些重大發明
1、中國高鐵——通車里程全球第一,並走向世界。
高鐵技術起源於日歐,如今中國卻一馬當先。穿越塞北風區,翻過嶺南山川,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軌道交通開始由中國高鐵領跑。高鐵不僅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同時也有力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從追趕到引領,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准,中國高鐵走過了高效而輝煌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在研製過程中大量採用中國國家標准,在254項重要標准中,中國標准佔84%。」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說。
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投入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通車高鐵里程長達2萬多公里。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4.5萬公里,比繞地球赤道一周還要長。從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從莫斯科到喀山,從匈牙利到塞爾維亞,本土之外,中國高鐵加速走向世界。
2、網購——「動動指尖」,商店飯店搬回家。
1969年,美國啟用了國防部建設的軍用「阿帕網」。25年後,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中心連入Internet,中國互聯網蹣跚起步。
一根網線改變中國。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網民超過7億。「6·18」、雙「11」、春節、五一、國慶……國民網上購物的狂歡日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今年「6·18」開場僅7分鍾,天貓國際成交破億元;京東商城15個小時累計下單金額超千億元。
中國網購為世界經濟輸出「互聯網商機」。從中國本土到越南、泰國等亞洲鄰國,到遠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巴西「剁手黨」全球網購嗨翻天。
3、支付寶——二維碼取代賣菜大媽的零錢筐。
鮮有人想過,有一天中國人可以玩一種「魔法」,跨越物物交換,取代各種貨幣,輕松「掃一掃」交易即完成。「魔法」無邊,支付寶的應用迅速擴散開來。截至2017年7月31日,移動支付活躍賬戶和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
騰訊和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智慧生活指數報告顯示,84%的被訪者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今年8月的支付寶無現金日,將有1000萬線下商戶參與。
4、共享單車——綠色出行「說走就走」。
2017年6月,摩拜完成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7月初,ofo也宣布完成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短短兩年時間,多彩的共享單車迅速佔領了中國的大街小巷。目前摩拜單車在全球運營超過500萬輛,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輛,注冊用戶超過1億。
自行車生產企業,一度是被邊緣化的傳統行業,卻隨著中國共享單車的出海,一躍成為朝陽產業。今年ofo與鳳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單車產能將達到100萬輛。
席捲中國大江南北之後,共享單車的身影出現在了「英國單車之都」劍橋。街頭看到一片片共享單車,那是從中國飄來的橘紅色雲彩。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飛速發展的共享單車是中國引領世界創新的一個例子。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到分享知識、技能、勞務……「分享經濟」的概念發端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中國土地上迅速生長,並帶來生活方式的巨變。
國家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5、SixthSense
來源於一項神奇的高科技,這項高科技被命名為「第六感通訊科技」。據說,這套裝置的費用僅僅350美元,它能讓你不改變平時生活習慣的情況下隨時隨地的享受各種服務。
比如,你到超市買東西,想搜一下關於你買物品的一些信息,那麼你可以用該科技裝置中的攝像頭來獲取物品包裝上的一些信息,用來進行聯網查詢。
如果你到外地旅遊,看到美麗的風景,想留作紀念,你可以用你的手指做照相的姿勢,然後你手指上的感應晶元會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通過攝像設備,將你拍攝的內容投放牆上,或一張紙上。
C. 二十一世紀十大偉大的發明
納米技術的出現,為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廣闊空間,這無疑又是一次新技版術的權革命。將納米技術應用到材料領域,具有不沾水、不沾油的特點。防霧的風擋玻璃,自清潔的納米布等都已經相繼投入使用,測實驗中心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讓臨界摩擦變滑動為滾動,使產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北京大學留美博士李正孝教授研發的納米燃油添加劑已於三年前實現了產業化,該產品以添加經過液相納米組裝技術處理過的納米尺度水顆粒為特徵,以全新的物理作用改變了燃油的燃燒過程,經過數百萬噸的燃油大規模使用,節油率達到10-20%。北京博納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二代產品——BONUS納米燃油添加劑,該產品在萬分之一的添加比例下,經過國家交通部汽車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檢測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田節能監測中心、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保局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機構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能大幅度節能和降低尾氣有害物質排放,特別是對已成為環保焦點的氮氧化物的尾氣排放,有獨到的凈化作用。另外,該公司最近推出了納米潤滑油添加劑,並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運輸學院的台架檢測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油料及油料裝備檢減磨證明,缸壓增加、動力提高、節能環保。
D. 列舉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1、藍牙(2000年)
藍牙技術誕生於1999年,但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被整合進手機、電腦之中。現在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集成藍牙技術,藍牙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並被認為是引領物聯網起飛的主要力量。
E. 二十世紀十大科技發明是…
20世紀影響人類的重大發明發現
激光技術:拓展科研新領域
1960年,梅曼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可實際應用的紅寶石激光器。它標志著激光技術的誕生。
近年來,激光技術發展的速度十分驚人,應用的范圍不斷拓展,如激光保鮮、激光育種、激光醫療、激光美容等等,已成為科技人員研究的熱門領域。
過去,人們還在為常溫下蔬菜保鮮絞盡腦汁,現在激光已經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比如蔬菜遠距離運輸,裝運前用激光掃描一次就夠了,途中十天八天仍新鮮如常。原理很簡單,激光能量大時就抑制了蔬菜生長。反之,其能量適合它的生長條件即可催生,所以激光育種又推廣開了。用激光照射種子能夠引起作物的性狀發生變異,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汽車;1970年到2000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追求自由。(木清摘編)
手機:無線通訊的夢想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是在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世界上第一台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衛星轉播:使媒介傳播零距離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步衛星。
國際互聯網:另一種感情交流方式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F.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五大發明
1.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制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2.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心室、閥、瓣膜,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制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3.神經轉換
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連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再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換技術。
4.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吶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5.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20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G. 21世紀有哪些發明
1、室內雲朵
自2010年以來,斯米爾德就一直致力於發明室內雲朵。為了在室內製造出白色雲。需要精確的規劃設計:溫度、濕度和燈光必須恰到好處。當准備條件具備時,斯米爾德使用一個煙霧器來製造這個室內人造雲。它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卻十分美麗,並能夠奇妙地移動。在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2012年最佳發明中,人造室內雲朵居首。
2 、虛擬鍵盤
虛擬鍵盤為了在PAD和智能手機上使用時可以輕松訪問電子郵件,文本處理和電子表格,用戶可以將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放在家中。虛擬鍵盤的適用性技術研究用戶手指的運動並解碼和記錄鍵盤擊打動作。由於虛擬鍵盤是由光投影形成的圖像,因此在不使用時它將完全消失。谷歌於2013年1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了一份新的專利申請,其中指出了一種激光投影鍵盤,可將用戶的身體變成觸摸屏。
3、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電腦演變而來的。具備無線接入互聯網的能力,具有PDA的功能。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體、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手機。可以用手機上網,可以通過5.1英寸的高清屏幕看電影,可以拍照,聽音樂,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4、谷歌隱形眼鏡
這款智能隱形眼鏡被稱為「眼科電化學感測技術」,內含電子感測器和一個天線。感測器可以讀取患者眼淚中的化學成分,當檢測出某個危險值的時候,會通過內置的微型LED燈向患者發出警報。 人類的眼淚中含有大量的電解質,這種隱形眼鏡可以通過內置的感測器讀取相關信息,為患者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的監護方式。
5、高鐵
高鐵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高鐵級主要用於東部鐵路客運干線和特大城市群城際鐵路,高鐵的出現,彌補了火車的各項不足,解決了大多數人的交通出行問題,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發明。
H. 21世紀最壞10大發明是什麼
人造鑽石
如果人類能夠找到生產人造鑽石的方法,勢必會帶來電子產業的一場革命。
7年前,羅伯特·里納萊斯通過高壓氣態碳的方法製造出了一塊完美的四分之一克拉碳晶體,也就是鑽石。羅伯特在無意中實現了科學家多年以來始終未能實現的夢想,那就是製造能用於訂婚戒指的人工鑽石。
事實上,人造金剛石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人造金剛石每年的產量已經達到80噸,大量低質量的人造金剛石在打孔機等工業生產工具中廣泛應用。然而高質量的人造鑽石對於人類而言具有更重大的意義。例如,科學家們非常渴望能夠生產鑽石微晶元,現在用於製造微晶元的硅晶體在200華氏度以上就會突變,而鑽石則可以抗住1000華氏度的高溫,並且電子可以更輕松的通過,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在鑽石微晶元上集成更多的電路。如果人類能夠找到生產人造鑽石的方法,勢必會帶來電子產業的一場革命。
果蠅知道些什麼?
科學家模擬果蠅的飛行軌跡
如果生產出具有輕松追蹤能力的微型飛行器,就可以准確地在叢林中找到失蹤者。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教授邁克爾·迪金森是全球果蠅飛行力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多年來他一直在研究果蠅的飛行,在了解了果蠅的飛行原理後,他將研究方向轉向了果蠅如何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問題。
果蠅眼睛的構造同人類不同,在它的眼睛裡,這個世界僅僅是一個25×25的矩陣,那麼它是如何在一個空曠的教室里找到一隻小小的酒杯並准確地著陸在酒杯邊緣呢?
昆蟲學家對於昆蟲追蹤氣味的能力一直飛常感興趣,很多昆蟲都可以輕松地跟蹤到一公里之外氣味的源頭。迪金森認為昆蟲的這種能力對於人類將有很大的用處,例如人類如果生產出具有類似能力的微型飛行器,就可以幫助警察准確地在叢林中找到失蹤者。當然,研發這樣的設備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因為昆蟲還有很多秘密等待我們人類去發掘。
讓塑料發光
未來的手機、電視、手錶、計算機內將會廣泛使用廉價的塑料晶元。
劍橋大學的里查德·弗蘭德正在研究塑料新的用途。目前絕大多數電子產品採用硅,但是弗蘭德認為,未來的手機、電視、手錶、計算機內將會廣泛的使用廉價的塑料晶元。
弗蘭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就發現塑料可以用於製造晶元的基本元件晶體管以及發光二極體,當電流通過它的表面時就會發光。目前,弗蘭德已經研發出了可以用於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的超輕薄、明亮、廉價以及靈活的電子屏幕。他現在正在研發一種新型材料,這種物質甚至能夠噴塗在牆上,隨天氣變化而改變顏色。
目前來看,可以折疊的電子書未來幾年就會出現,通用電氣正與美國能源部合作開發能照亮整間屋子的可折疊塑料薄片。
沿著升降機爬上太空
「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發射能力」。
在15年前,太空升降機的構思還只是空想,因為在沒有火箭推動的情況下即使是一根電纜也難以進入太空。但現在已經有材料能夠延伸到62000英里的高空,並且能夠支撐自身的重量。
1991年,日本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碳納米管,它比鋼的強度要大上很多倍。因此,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已經開始研究太空升降機。科學家設想,採用太陽能動力的機器人在三英尺寬的碳納米管太空升降機上以每小時120英里的速度升降,從而使向地球軌道運送材料的成本由每磅一萬美元下降至100美元。他們認為這一項目在20年內就有望實現,NASA就此表示:「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發射能力。」
讓計算機當司機
這些計算機駕駛員反應迅速,能在駕駛員遇到麻煩時擔負起駕駛的任務,降低事故率。
現在已經能夠利用計算機晶元監控汽車內的所有設備,而未來的一項新技術則要使計算機成為汽車的駕駛員。這些計算機駕駛員反應迅速,能在駕駛員遇到麻煩時擔負起駕駛的任務,降低事故率。
目前,汽車製造商們已經在計算機駕駛系統研發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等行業巨頭已經開發出了原型產品。計算機駕駛系統能夠有效地防止汽車超速、打滑,也能防止駕駛員酒後駕車和走神,上述這些問題佔到汽車事故原因的40%.
用晶元支持記憶
科學家們正在設計一種新型計算機晶元,希望有一天能夠支持大腦的記憶庫。
南加州大學生物學工程師特德·博格正在研究一個新的課題,他通過顯微鏡觀察老鼠大腦切片,同時通過微電極收聽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
博格希望能夠理解細胞的語言,因為他正在設計一種新型計算機晶元,希望有一天能夠支持大腦的記憶庫。
最先受益的將是中風、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患者,也許有一天他們可以通過這種晶元體驗到量子計算機和F-16戰斗機的樂趣。在從事模擬神經細胞工作10多年後,博格設計的計算機程序已經能夠部分模仿神經細胞的行為。
太空作物
把農產品的種子送入太空後帶回到地球,然後科學家們對它們進行了細致的篩選,並且培育出了性狀穩定的下一代。未來的農產品可能與目前地球上的產品大不相同。
目前,中國科學家已經種出了壘球大小的西紅柿,壘球棒那麼長的黃瓜。他們採用的就是曾經發射到太空的作物種子,這些種子在太空期間長期暴露在如失重、粒子輻射以及亞原子等七種外太空條件下。
這些種子回到地球後,科學家們按照體形、外觀和營養等特性對它們進行了細致的篩選,並且培育出了性狀穩定的下一代。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加入到了太空作物的研發上來,它們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讓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超輕型汽車
用碳纖維製造的汽車能減輕重量一半以上,因而燃油的效率也將提高一倍。
要進一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汽車製造商必須要解決一個問題———汽車的重量。在傳統汽車上,只有1%的汽油用於運送乘客,其餘都用於驅動汽車本身運動。
解決方案之一是採用碳復合材料取代鋼鐵,這種材料已經用於製造網球拍和高爾夫球球棒,下一代飛機也計劃使用這種材料。使用碳纖維的汽車能減輕重量一半以上,因而燃油的效率也將提高一倍,也就是說使用同等重量的燃油可以運行以前兩倍的距離。
碳纖維汽車在碰撞後應該能保護乘客,因為材料會破碎成很小的碎片,從而減緩了撞擊。
「基因電路」
在一個典型的「基因電路」中,某一種化學物質能觸發某個基因扮演「開關」的角色,啟動另一個基因將細菌殺死。
科學家可能很快就能為細胞設定程序,其中包括人類細胞,例如科學家已經通過向細菌注入基因製造胰島素。今年年初,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詹姆斯·柯林斯將細菌變成了紫外線感測器。
為人類細胞設定程序的研究對於醫學的發展將會是巨大的促進。科學家將來可能利用幹細胞建造骨骼或肝臟,而基因治療也會更加准確。
患者可以服下一種葯劑打開基因「開關」,而一旦效果不好只需要服下另一種葯劑關閉基因「開關」就可以了。
像鴨子一樣居住
2050年以前,將有20億人面臨洪水威脅,屆時這種水陸兩棲房屋也許會成為新的諾亞方舟。
1995年荷蘭的莫倫斯一家被迫因洪水逃離了家園。1953年荷蘭的海岸決堤導致了1800人死亡。
幸運的是,莫倫斯一家今年年初成為了水陸兩棲房屋的第一批用戶。這種房屋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浮在水面上,而又不會隨波浪漂走。
隨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漲,洪水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以前,將有20億人面臨洪水威脅,屆時這種水陸兩棲房屋也許會成為新的諾亞方舟。